玉米醇溶蛋白基因论文_李欣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玉米醇溶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玉米,基因,特异性,活性,种子,细胞壁。

玉米醇溶蛋白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欣[1](2019)在《玉米醇溶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及其转录因子Opaque2的转录与转录后调控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驯化已经持续了 9000年。醇溶蛋白是玉米种子中最主要的贮藏蛋白,但由于赖氨酸和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缺乏,限制了玉米的营养品质。玉米的Opaque2(02)基因突变能够降低醇溶蛋白含量,增加赖氨酸水平,但也会引起胚乳粉质,出苗力弱,感虫,感病等不利表型。经过育种家的不断改良和选育,最终获得了含有o2修饰因子(mo2)的优质蛋白玉米(Quality protein maize,QPM)。QPM兼具高营养和硬质胚乳的特性,但种质资源匮乏,育种难度大。因此,阐明02和mo2基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60个栽培玉米和野生种的6个z2醇溶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和单倍型进行检测。发现6个z2基因的单倍型均呈现不均匀分布,而野生种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在6个基因中z2δ18的多态性最高,z2γ15最低,说明其在种子进化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序列的插入缺失(indel)不仅能引起串联重复多态性,同时也会导致移码突变,而使其可作为缺失突变体。另外,中性进化检验、系统发育和群体结构分析表明,z2δ10和z2γ50在进化过程中受到了自然选择,z2γ27和z2γ16也具有自然选择的印记,而z2δ18和z2β315则倾向于中性进化。这些结果表明,在玉米驯化过程中,玉米富硫醇溶蛋白亚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玉米醇溶蛋白基因属于胚乳特异性表达基因,为进一步了解玉米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对z2的DNA甲基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2基因启动子及基因本体区域的高DNA甲基化可抑制基因的表达,而基因本体区域的中等程度的DNA甲基化却有利于基因的表达。另外,z2δ以0,z2δ18和z2y50受到DNA甲基化的调控,而z2β15,z2γ16和z2γ27则与DNA甲基化关系不大,可能受其他基因或转录因子的转录调控,表明z2基因的表达具有不同的调控机制。胚乳特异性转录因子02对玉米籽粒的发育至关重要。醇溶蛋白基因在授粉后5-10天开始转录,15天左右达到峰值。除z2γ16外,醇溶蛋白基因在野生型中的表达比o2突变体中高,同时在o2突变体中非醇溶蛋白合成量上升,表明存在一套平衡互补机制,使籽粒总蛋白量保持稳定状态。为更全面地获取02的调控网络,利用基因组预测、ChIP-Seq以及RNA-Seq数据对02的调控基因进行鉴定。共发现274个受02直接调控的基因,除了启动子区域,在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转录终止位点(Transcription terminal site,TTS)以及基因间区也发现了 O2的结合痕迹。O2的靶标基因包括转录因子及激酶相关基因,不仅可以进一步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也能参与多种胁迫响应。另外,O2除了激活基因的表达,对一些基因也具有抑制效应。利用非标蛋白定量技术(Label-free quantification,LFQ)对玉米野生型、o2突变体以及QPM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鉴定,其中在QPM中鉴定到恢复表达的蛋白66个,可能对硬质籽粒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和功能研究显示,棕色和蓝色模块所涵盖的蛋白主要涉及能量和蛋白代谢,以及蛋白修饰,与醇溶蛋白含量,籽粒硬度,病虫害抗性以及发芽力等表型存在显着关联。蛋白修饰分析结果表明,贮藏蛋白的乙酰化和磷酸化可能对种子的发育和萌发具有调控作用。转录组和蛋白组联合分析进一步表明,野生型能够正常表达的抗性相关基因在o2突变体中出现了差异表达,但植物体在响应外界胁迫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种抗性蛋白的协同作用,导致o2突变体表现为易感病虫害。尽管o2突变导致大量胁迫响应基因以及核糖体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差异表达,但大部分转录本并没有引起蛋白水平的变化,表明转录后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栽培玉米驯化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情况,通过多组学方法构建了 O2的调控网络,揭示了O2转录因子的转录和转录后调控机理,丰富了复杂的QTL基因的研究内容,挖掘了一些可能与mo2相关的关键基因,为我国玉米高产育种目标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加快高产、优质玉米分子育种进程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信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1-05)

臧杰[2](2018)在《糖信号调控玉米籽粒醇溶蛋白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重要的粮食、经济和工业作物。醇溶蛋白是玉米籽粒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储藏蛋白,对整个玉米蛋白的营养特性有决定性作用。糖是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重要信号物质,但是其对醇溶蛋白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研究醇溶蛋白积累的调控机制将有助于玉米品质的遗传改良。本研究以玉米小籽粒突变体small kernel 3(smk3)为材料开展研究。突变体smk3籽粒顶端皱缩、厚度变薄、粒重减小(-77%)。尽管苗期突变体植株矮小,但是成熟植株株高差异不显着。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为隐性单位点突变。进一步的表型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籽粒相比,突变籽粒的胚和胚乳发育迟缓,淀粉粒颗粒变小,蛋白体含量增多。醇溶蛋白含量增多,其中19Kd-α醇溶蛋白、22Kd-α醇溶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多,50Kd-γ醇溶蛋白的含量略有增多。可溶性糖含量测定发现,突变体smk3籽粒中蔗糖含量与野生型相比明显升高。图位克隆结果显示,在候选基因SMK3第二个外显子1447位鸟嘌呤突变为腺嘌呤(G→A),造成天冬氨酸(Asp)变成了天冬酰胺(Asn)。表达分析结果显示SMK3基因在籽粒中优势表达,而且在授粉后5天籽粒中表达量最高。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SMK3基因编码细胞壁转化酶,含有半胱氨酸催化位点MWECPD、糖基化基序NAT和糖基化基序NES 3个保守的结构域。SMK3基因的突变位点位于半胱氨酸催化位点保守结构域上。同时,我们还获得一个黄早四背景的等位突变体smk3-1。在smk3-1突变体中,SMK3基因第二个外显子第923位至第959位37bp的核苷酸缺失,造成了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对smk3-1突变体进行分析发现,smk3-1突变体的表型与smk3突变体表型一致。等位杂交验证实验表明,SMK3基因就是Mn1基因。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4个编码19Kd-α醇溶蛋白的基因和4个编码22Kd-α醇溶蛋白的基因在突变体smk3中均上调表达,而糖代谢路径中的相关基因下调表达。序列分析发现,叁种醇溶蛋白(19Kd-α、22Kd-α和50Kd-γ)基因启动子中均含有响应糖信号的顺式作用元件。为了进一步确定糖信号对醇溶蛋白基因的调控,我们将玉米授粉后16天的胚乳分别在含有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的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检测叁种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用蔗糖处理后的籽粒中,19Kd-α、22Kd-α和50Kd-γ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均发生显著上调。利用基因枪轰击玉米胚乳瞬时表达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表达谱数据显示,WRKY转录因子SRF1(SUGAR RESPONSE FACTOR1)编码基因在突变体中表达上调。而且,该基因启动子区域(2Kb)含有4个糖信号响应元件G-box。双荧光素酶检测实验证明了SRF1能够激活α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此外,在过表达Mn1基因的转基因籽粒中,蔗糖水平降低,SRF1基因表达减弱,醇溶蛋白的含量也明显减少。综上所述,Mn1基因的突变导致了蔗糖水平升高,糖信号又诱导了SRF1基因表达,从而促进了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最终使突变体籽粒中醇溶蛋白含量增加。(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5-10)

韩小花,岳润清,郭书磊,燕树锋,卢彩霞[3](2018)在《玉米品质基因聚合对子粒氨基酸组分及醇溶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o2、sh2、su1、wx这4个品质基因聚合的单基因、双基因、叁基因近等基因系为研究对象,对子粒氨基酸组分与醇溶蛋白SDS-PAGE带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与郑58相比较,su1、wx、su1wx氨基酸组分变化较小,o2、sh2单基因以及含有o2、sh2的双基因、叁基因近等基因系中氨基酸组分变化较大,o2sh2、o2su1、o2sh2su1赖氨酸含量较高。SDS-PAGE显示,o2与sh2、su1聚合导致19 kD和22 kDα-醇溶蛋白合成受到显着抑制。(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李鹏,宫赫阳,王振萍,吴委林,康泽然[4](2016)在《玉米超高蛋氨酸18kD δ-醇溶蛋白基因dzs18克隆及其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自交系吉818和富含蛋氨酸(Met)的BSSS53为材料,克隆编码超高蛋氨酸18k Dδ-醇溶蛋白(18kD δ-zein)的dzs18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结果表明,BSSS53中分离的目标DNA序列,其ORF内有8个碱基替换突变,第208个碱基C发生缺失,导致移码突变、产生截短的多肽链。从吉818中分离的目标DNA长度为741 bp,含有由648 bp构成的ORF,编码由215个氨基酸组成的超高蛋氨酸吉818-18kD-δ-zein。与参考序列相比,目标DNA序列中存在29个碱基替换突变、15个碱基的片段插入和3个碱基的片段缺失。吉818-18kD-δ-zein中Met残基数占27.9%,是10kDδ-zein的2倍,且比参考蛋白多20%,其中部蛋氨酸高密区(HMQR)内Met残基数占50.0%。玉米dzs18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受菌株的影响,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不表达,在Rossetta(DE3)中正常表达。ITPG浓度在0.1~1.5 mmol/L范围内对目标蛋白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影响;在1~5 h范围内,目标蛋白量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超过6 h,增加不明显。玉米dzs18基因在Rossetta(DE3)中表达的目标蛋白以包涵体即不溶性蛋白质颗粒形式存在。(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李国锋,葛敏,吕远大[5](2015)在《Opaque2转录因子对玉米α-醇溶蛋白基因家族成员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醇溶蛋白是玉米主要的储存蛋白,其中α-醇溶蛋白含量最为丰富,对玉米籽粒品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数据鉴定α-醇溶蛋白基因家族,并从基因保守motif、玉米籽粒不同发育时期基因的表达谱以及转录因子Opaque2对该家族成员表达的影响3个方面分析玉米α-醇溶蛋白基因家族。结果显示,玉米参考基因组中存在39个α-醇溶蛋白基因,其中z1A、z1B、z1C和z1D 4个亚族成员分别为12个、8个、14个和5个。基因保守motif分析发现该家族基因序列高度保守。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该家族表达模式差异较大,其中z1A亚族在籽粒发育时期表达量最高。利用RNA-seq数据剖析在种子发育阶段Opaque 2(O2)野生型和突变体编码该家族成员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O2突变体中z1C亚族成员表达显着下调,z1A亚族表达略有下调,z1B和z1D亚族成员表达量没有显着的变化。本研究在重新注释α-醇溶蛋白家族成员信息的基础上,对该家族的表达谱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玉米籽粒品质育种提供了必要遗传信息。(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王瑞娴[6](2015)在《玉米转录因子Opaque2基因的转录调控与19-kDa α-醇溶蛋白基因的DNA甲基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maize, Zea may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籽粒是营养储藏的重要器官,在种子总蛋白中,种子储藏蛋白(seed storage proteins, SSP)约占总蛋白含量的70%,其中的醇溶蛋白又是玉米种子储藏蛋白中最重要的蛋白,约占70%。然而由于醇溶蛋白特别是α-醇溶蛋白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影响了玉米的营养价值。而转录因子Opaque2(02)能结合22-kDa的α-醇溶蛋白基因启动子上的TCCACGTAGA模体序列调控其表达,02基因的突变能降低α-醇溶蛋白的含量,提高含必需氨基酸蛋白的含量,从而提高玉米的营养价值。此外,02还能通过结合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 RIP)基因启动子上的GATGAPyPuTGPu模体调控其表达。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玉米全基因组范围内搜索潜在的02所调控基因;结合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分析W64A及其02突变体W64Ao2的差异蛋白,寻找02基因所调控的蛋白;并对19-kDa的α-醇溶蛋白基因启动子及其本体的DNA甲基化进行分析,探究19-kDa和22-kDa的α-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玉米全基因组范围内搜索到31个启动子上含TCCACGTAGA模体的基因,其中有8个是串联重复的22-kDa的α-醇溶蛋白基因。GO分析显示这8个α-醇溶蛋白基因参与营养储藏功能,其他基因主要是参与催化活性的酶类编码基因。而含有GATGAPyPuTGPu模体序列的基因有683个,其中197个基因有功能注释,GO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参与最多的是结合、催化活性和细胞组分,并且多数参与核酸、蛋白质、氨基酸及糖类等物质的代谢催化反应,另外还有部分转录因子。组织表达分析显示共有12个基因在胚乳中特异性表达,其中8个是22-kDa的α-醇溶蛋白基因,另外4个是含有GATGAPyPuTGPu模体序列的基因,其中包括直接受02调控的RIP基因。2、通过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共鉴定到W64A及其02突变体间的19个差异蛋白,GO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是参与催化和代谢相关酶类,以及参与细胞组成和应激相关。组织表达分析表明6个为种子中特异性高表达的蛋白,分别是与种子储藏相关的蛋白、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PDI)和直接受02基因调控的RIP蛋白。通过RT-PCR实验检测,发现有5个基因在野生型与突变体中的转录水平差异较大。3、对19-kDa的α-醇溶蛋白基因启动子的DNA甲基化分析发现启动子的高甲基化能抑制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而组织培养能改变基因启动子上的DNA甲基化状态,从而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而且组织培养对不同基因的DNA甲基化的影响不同,既能降低又能升高DNA甲基化水平。在z1B基因中,zlBl的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降低而使其表达水平显着上升,而z1B4和z1B6的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升高而使其表达水平显着下降。但z1A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的变化对基因的表达几乎没有影响,表现出位点特异性。相比启动子而言,基因本体的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要小得多。分析发现高表达的z1A2-1和z1B4基因其本体的DNA甲基化都处于中等的水平(25-30%),而低或不表达的基因的本体DNA甲基化都过高或高低。(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6-01)

魏艳丽,李慧伦,李红梅,王贻莲,李纪顺[7](2013)在《玉米醇溶蛋白ze19基因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玉米自交系9801基因组DNA中克隆玉米醇溶蛋白基因ze19启动子,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该序列与发表序列同源性为94%,包括TATAbox、CAATbox启动子基本元件以及多种参与调节醇溶蛋白表达的顺式元件。将ze19启动子取代质粒PBI121-gus中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由ze19启动子驱动GUS的植物表达载体pBIze19-gus,利用土壤杆菌介导法将重组载体pBIze19-gus转入烟草中。对转基因烟草植株GUS活性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ze19启动子驱动GUS基因在转基因烟草种子中表达活性最高,在叶片中活性很弱,在茎中没有活性。所克隆的ze19启动子具有种子特异表达特性,为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李慧伦[8](2011)在《玉米醇溶蛋白ze19基因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根据已发表的玉米19kD醇溶蛋白基因ze19启动子(GenBank登录号为:X63667)的保守序列,采用PCR方法从玉米自交系9801中克隆了19kD醇溶蛋白基因启动子(GenBank登录号为:HQ014565),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全长为1425bp,与报道序列的同源性为94%,具有TATAbox和CAATbox等启动子基本元件,还具有GCN4、skn-1、prolamin box、-300element等参与调节玉米醇溶蛋白表达及活性的顺式作用元件。将克隆的zel9启动子,取代质粒PBI121中的CαMV35S启动子成功构建了由zel9启动子驱动GUS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ze19。利用液氮冻融法将重组质粒pBIze19转入土壤杆菌LBA4404中,通过土壤杆菌介导的方法对烟草进行了转化,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可以扩增到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的条带,对于PCR检测呈阳性的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为了检测启动子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对获得的阳性转基因植株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以X-gluc为底物)和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荧光检测分析(以MUG为底物)。结果表明,在转基因烟草种子中能观察到较深的GUS染色,而在其叶片中GUS着色很浅,在其茎中没有GUS着色,荧光检测也证明了GUS活性在种子中最高,达到了62.18nmol 4-MU/min.mg protein,而叶片中只有7.52nmol4-MU/min.mg protein,而在茎中活性为0。尽管在叶片中检测到了微弱的GUS活性,但与种子中的高活性相比较,所克隆的ze19启动子具有种子特异性表达特性。而利用CαMV35S启动子所做的对照表明,在转基因烟草种子、叶片和茎等组织中,均能检测到较高的GUS活性,表明CαMV35S启动子不是种子特异性表达的。该研究为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1-04-25)

张玉,白史且,李聪,李达旭,邓永昌[9](2011)在《玉米醇溶蛋白γ-zein基因载体构建及亚细胞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PCR方法从pROK.TG1LK扩增得到γ-zein基因的全长,克隆到中间载体pMD18-T,获得了重组质粒pMD18-γ-zein,分别用NcoⅠ和BglⅡ2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重组质粒和经过改良的pCAMBIAI1302载体,经回收、连接、转化、鉴定后,构建了由35S驱动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pCB-GFP-γ-zein,用基因枪法将GFP-γ-zein基因整合到洋葱表皮细胞中,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该融合基因在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得到了表达。(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1年02期)

崔瑞洁,许振华,谢传晓,席章营,张世煌[10](2010)在《玉米醇溶蛋白基因Zein启动子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启动子是细胞内控制基因转录与表达的时空特异性的重要因子。玉米醇溶蛋白基因Zein启动子控制Zein基因在胚乳中特异性表达,分离Zein启动子将为外源基因在胚乳中特异性表达等遗传操作提供基础。以玉米自交系鲁2548基因组DNA为模版,PCR扩增得到401 bp的15 kuβ-Zein启动子,PCR产物T-A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作者克隆的Zein启动子序列与NCBI已报道的15 ku-Zein基因(GenBank M72708)启动子序列同源性为96%。启动子功能预测及顺式元件分析表明,所克隆的启动子序列可能具有胚乳特异性启动子功能。有关功能验证试验正在开展之中。本研究为外源基因胚乳特异性表达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玉米醇溶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经济和工业作物。醇溶蛋白是玉米籽粒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储藏蛋白,对整个玉米蛋白的营养特性有决定性作用。糖是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重要信号物质,但是其对醇溶蛋白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研究醇溶蛋白积累的调控机制将有助于玉米品质的遗传改良。本研究以玉米小籽粒突变体small kernel 3(smk3)为材料开展研究。突变体smk3籽粒顶端皱缩、厚度变薄、粒重减小(-77%)。尽管苗期突变体植株矮小,但是成熟植株株高差异不显着。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为隐性单位点突变。进一步的表型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籽粒相比,突变籽粒的胚和胚乳发育迟缓,淀粉粒颗粒变小,蛋白体含量增多。醇溶蛋白含量增多,其中19Kd-α醇溶蛋白、22Kd-α醇溶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多,50Kd-γ醇溶蛋白的含量略有增多。可溶性糖含量测定发现,突变体smk3籽粒中蔗糖含量与野生型相比明显升高。图位克隆结果显示,在候选基因SMK3第二个外显子1447位鸟嘌呤突变为腺嘌呤(G→A),造成天冬氨酸(Asp)变成了天冬酰胺(Asn)。表达分析结果显示SMK3基因在籽粒中优势表达,而且在授粉后5天籽粒中表达量最高。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SMK3基因编码细胞壁转化酶,含有半胱氨酸催化位点MWECPD、糖基化基序NAT和糖基化基序NES 3个保守的结构域。SMK3基因的突变位点位于半胱氨酸催化位点保守结构域上。同时,我们还获得一个黄早四背景的等位突变体smk3-1。在smk3-1突变体中,SMK3基因第二个外显子第923位至第959位37bp的核苷酸缺失,造成了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对smk3-1突变体进行分析发现,smk3-1突变体的表型与smk3突变体表型一致。等位杂交验证实验表明,SMK3基因就是Mn1基因。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4个编码19Kd-α醇溶蛋白的基因和4个编码22Kd-α醇溶蛋白的基因在突变体smk3中均上调表达,而糖代谢路径中的相关基因下调表达。序列分析发现,叁种醇溶蛋白(19Kd-α、22Kd-α和50Kd-γ)基因启动子中均含有响应糖信号的顺式作用元件。为了进一步确定糖信号对醇溶蛋白基因的调控,我们将玉米授粉后16天的胚乳分别在含有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的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检测叁种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用蔗糖处理后的籽粒中,19Kd-α、22Kd-α和50Kd-γ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均发生显著上调。利用基因枪轰击玉米胚乳瞬时表达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表达谱数据显示,WRKY转录因子SRF1(SUGAR RESPONSE FACTOR1)编码基因在突变体中表达上调。而且,该基因启动子区域(2Kb)含有4个糖信号响应元件G-box。双荧光素酶检测实验证明了SRF1能够激活α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此外,在过表达Mn1基因的转基因籽粒中,蔗糖水平降低,SRF1基因表达减弱,醇溶蛋白的含量也明显减少。综上所述,Mn1基因的突变导致了蔗糖水平升高,糖信号又诱导了SRF1基因表达,从而促进了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最终使突变体籽粒中醇溶蛋白含量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米醇溶蛋白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李欣欣.玉米醇溶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及其转录因子Opaque2的转录与转录后调控机理[D].浙江大学.2019

[2].臧杰.糖信号调控玉米籽粒醇溶蛋白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D].山东农业大学.2018

[3].韩小花,岳润清,郭书磊,燕树锋,卢彩霞.玉米品质基因聚合对子粒氨基酸组分及醇溶蛋白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8

[4].李鹏,宫赫阳,王振萍,吴委林,康泽然.玉米超高蛋氨酸18kDδ-醇溶蛋白基因dzs18克隆及其原核表达[J].玉米科学.2016

[5].李国锋,葛敏,吕远大.Opaque2转录因子对玉米α-醇溶蛋白基因家族成员表达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5

[6].王瑞娴.玉米转录因子Opaque2基因的转录调控与19-kDaα-醇溶蛋白基因的DNA甲基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5

[7].魏艳丽,李慧伦,李红梅,王贻莲,李纪顺.玉米醇溶蛋白ze19基因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J].玉米科学.2013

[8].李慧伦.玉米醇溶蛋白ze19基因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1

[9].张玉,白史且,李聪,李达旭,邓永昌.玉米醇溶蛋白γ-zein基因载体构建及亚细胞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11

[10].崔瑞洁,许振华,谢传晓,席章营,张世煌.玉米醇溶蛋白基因Zein启动子克隆与序列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

论文知识图

转玉米醇溶蛋白基因的紫花苜蓿...序列的同源性比较重组子的菌液检测一1不同浓度蔗糖对转基因甘薯及其对照蛋...扩增片段的电泳检测结果Ⅰ信号序列导向运输的示意图18

标签:;  ;  ;  ;  ;  ;  ;  

玉米醇溶蛋白基因论文_李欣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