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追比论文_张素瑜,黄洁,杨明达,马守臣,王和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追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肥,产量,冬小麦,秸秆,小麦,水分,氮素。

基追比论文文献综述

张素瑜,黄洁,杨明达,马守臣,王和洲[1](2019)在《氮肥基追比和调亏灌溉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水肥管理对提高小麦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防雨棚下,采用桶栽土培法研究氮肥基追比和调亏灌溉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为优化小麦水氮运筹模式提供依据。设置4种氮肥基追比(播前和拔节期施氮比例)处理,分别为10∶0、7∶3、5∶5和3∶7,记为N_(10∶0)、N_(7∶3)、N_(5∶5)和N_(3∶7)。2种水分处理:水分调亏(返青-拔节期)—复水—调亏(灌浆-成熟期),记为D;全生育期正常供水,记为N。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显着提高小麦灌浆期的单茎叶面积;相同水分条件下,N_(7∶3)、N_(5∶5)和N_(3∶7)灌浆期单茎叶面积递增且显着高于N_(10∶0)处理。水分调亏显着降低拔节期N_(10∶0)处理小麦最上部展开叶的光合速率,对其他氮肥处理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则未达显着水平;相同水分条件下,N_(5∶5)处理拔节期和灌浆期均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随追氮比例的增加,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氮肥基追比和水分调亏显着影响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两者对小麦产量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水分调亏配合氮肥基追比处理比例为5∶5是最合理的水氮运筹模式。(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魏晓军[2](2018)在《玉米氮肥基追比肥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景泰县的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进行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基施P2O5120 kg/hm~2和K2O 60 kg/hm~2,N总量固定为330 kg/hm~2,氮肥处理中基施纯N 132 kg/hm~2,二水追施纯N 39.6 kg/hm~2,叁水追施纯N 158.4 kg/hm~2所对应的氮肥基追比为3∶1∶4的施肥处理方式对应的玉米产量最高。(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8年12期)

高志建,尹飞虎,张国桥,王静,褚贵新[3](2015)在《不同基追比施磷对滴灌稻田土壤无机磷组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求滴灌水稻最适磷肥基追比方案,设计不同基追比处理(CK:无磷肥,T1:全基,T2:30%基+70%滴,T3:70%基+30%滴,T4:全滴),采用土壤分层取样、生育时期干物质测定和收获后考种的方法 ,研究不同基追比对滴灌稻田土壤无机磷组分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收获期,较其他处理,T1处理的Resin-P、Na HCO3-P含量最高,HCl-P含量最低;T2处理的残渣-P含量最高,Na OH-P含量最低;T3、T4处理的无机磷各组分含量互有高低。30%基施、70%追施的施磷模式在同等条件下可以获得最大生物量及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1.67%、9.92%,类似趋势还表现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上。(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金艳,朱统泉,陈杰[4](2014)在《秸秆还田与不同基追比氮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与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半冬性小麦叶蘖发育动态、产量形成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氮量180kg/hm2条件下,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平安7号的出苗,但提高了后期的穗粒数、灌浆速率,进而提高了千粒重和产量;不同氮肥运筹配比以氮肥7∶3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5∶5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到显着水平;成产叁因素中成穗数相对稳定,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则易受环境的影响;与传统的种植模式相比,秸秆还田配合氮肥运筹基追比例7∶3处理或者5∶5处理对驻马店地区的小麦平安7号的增产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叶桂[5](2014)在《氮肥基追比和劲丰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氮肥基追比和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本研究于2012-2013年小麦生长季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以淮麦33和南农068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6:0:4,6:3:1和4:4:2)对小麦群产量、群体质量、光合特性以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抽穗期喷施劲丰,研究了其对小麦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氮肥基追比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提高追肥比例显着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基肥比例相同时,施用拔节肥的小麦产量高于施用孕穗肥的小麦产量。提高追肥比例有利于提高小麦穗粒数;基肥相同条件下,拔节期施用追肥提高了穗粒数。基肥相同时,延迟追巴时间有利于增加千粒重。增加追肥比例有利于南农0686千粒重的提高。增加追肥比例提高了南农0686和淮麦33的SPAD含量争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产量。增加追肥比例、基肥相同时增加拔节肥的比例均有利于小麦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收获指数的提高。2、研究了劲丰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调控效应。劲丰能够提高南农0686和淮麦33在基追比为6(基肥):0(拔节期追肥):4(孕穗期追肥)处理下的籽粒产量,分析可得,劲丰提高了南农0686和淮麦33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孕穗肥比例较高条件下,劲丰处理能够提高旗叶的SPAD含量,并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在延缓叶片衰老的同时,增强光合能力。同时,劲丰能够提高小麦旗叶的NR和GS活性,提高小麦植株的氮含量和籽粒的氮素积累量,并最终提高了南农0686和淮麦33的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收获指数。综上所述,氮肥基追比和生长调节剂能够有效调节南农0686和淮麦33的光合作用和旗叶衰老,从而提高两个品种在小麦生育后期的物质同化和转运能力,同时能够提高氮素利用酶的活性,提高小麦植株的氮素利用效率。本研究中,南农0686和淮麦33高产高效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为225×104/hm2,施氮量为225 kg/hm2,基追比为4(基肥):4(拔节肥):2(孕穗肥),在抽穗期喷施劲丰能够有效提高基追比为6:0:4时小麦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5-31)

张晓东,娄善伟[6](2014)在《博州杂交棉氮肥基追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博州杂交棉适宜氮肥基追比进行研究,探寻杂交棉合理的基追比例。结果表明,不施底肥N1(0∶10)处理表现较差,植株矮小,鲁棉研15号和中棉所43号均以N2(1∶4)处理各项指标表现最佳,N3(2∶3)处理其次,适宜的氮肥基追比能提高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衣分,从而达到增产效果。鲁棉研15号N2处理籽棉产量达7 823.09 kg/hm2,中棉所43号相应处理为8 805.22 kg/hm2。(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4年05期)

李金英,许纪东,张浩光,王辉,潘秀燕[7](2013)在《秸秆还田与不同基追比氮肥配施对洛麦23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秸秆还田与氮肥不同基追比例配施对洛麦23产量的影响,于2012年小麦生长季,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农民习惯施肥模式相比,秸秆还田配合合理的氮肥基追比例施肥对提高洛麦23小麦产量能够起到明显的效果。其中处理6氮肥用量210 kg/hm2、基追比例5:5为最优模式。(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3年06期)

卜冬宁,李瑞奇,张晓,李雁鸣[8](2012)在《氮肥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氮肥运筹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010-2011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在总施N 240kg/hm2条件下进行了氮肥基追比(3∶7、5∶5和7∶3)和春季追氮叶龄(春4、5和6叶期)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的LAI均随氮肥基追比增大而增大,尤其是拔节期不同基追比的LAI差异显着。随春季追氮时期后延,拔节到开花期的LAI减小,而开花20d以后的LAI显着增大。小麦旗叶总物质生产力在灌浆前期随氮肥基追比的减小和追氮时期的后延而下降,但在灌浆后期却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增大。氮肥基追比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不显着。每公顷穗数随追氮时期后延显着减少,而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随追氮时期后延显着增加。籽粒产量也随追氮时期后延显着提高。综合研究结果,在总施氮量为240kg/hm2左右的条件下,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9 000kg/hm2以上)的氮肥运筹以基追比5∶5~7∶3,春生6叶期追施氮肥最为适宜。(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张莉[9](2012)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油菜氮肥基追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油菜生产面临的困境是:一是目前我国油菜生产仍然以人工作业为主,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劳动生产率低,导致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差。据测算,在油菜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占60-70%,一亩地耗工12-15个左右,劳动力成本240-300元,据试验表明,在我国采用油菜直播栽培模式,每亩可比传统的育苗移栽栽培模式减少用工2-3个;二是前茬作物收获期不一,导致后茬油菜播种期发生相应改变,目前长江流域不同田块的油菜播种期在可从9月中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前后相差达30天以上。叁是农户仍按照常规的育苗移栽栽培模式的氮肥运筹进行田间氮肥管理,尚未建立与不同播期相适应的直播油菜的氮肥运筹模式,导致氮肥用量偏高,效益下降,环境污染隐患增加。针对这些情况,本试验以华双五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播期,不同施氮水平及不同氮肥基追比处理对油菜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进程、产量、品质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期望找到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油菜氮肥适宜基追比及其产量等性状的形成机理,为直播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持。本研究结果表明:1.播期、氮肥及氮肥基追比对油菜发育进程的影响不同播期、施氮量、氮肥基追比均会对油菜生长生育期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播期因素对油菜发育的影响极显着,随播期推迟,出苗时间延长,越冬期植株矮小,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绿叶数、总叶数、叶面积指数、根颈粗、干物质重均有下降。具体表现为:与9月15日播种的油菜相比,10月25日播种的油菜4个生育期各指标的检测值明显下降,苗高降低51.2%-80.22%,绿叶数减少2-8片,总叶片数减少2.17-5.09片,叶面积指数LAI下降23%-57.2%,根颈粗下降18.9%-45.32%,干物质重量下降4%-16.48%。油菜始花至成熟期缩短,全生育期缩短,播期9月15日、10月5日与10月25日播种至出苗时间分别为5、8、12天,始花至成熟期时间为72、69.3、64.3天。氮肥对油菜各生育期的生长影响也较为显着,但对油菜苗期生长影响最大。本试验中,在相同播期条件下设置的叁水平氮肥施入量12kg/667m2、18kg/667m2、24kg/667m2)处理表明,12kg/667m2(供氮不足)油菜冬至苗株高、绿叶数、总叶数、叶面积指数、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检测值均低于18kg/667m2和24kg/667m2的施肥处理,18kg/667m2的施肥处理次之。氮肥基追比对直播油菜各生育期的生长也有显着影响,在发育各阶段间大体呈现为播期越早,基肥与追肥比例小的苗发育进程长势较好,反之较差。播期晚,氮肥基追比小,基肥供应不足导致苗长势较差,反之基追比大处理条件下的植株较其他晚播植株在施入较多底肥之后长势较为迅速为生长发育奠定基础。2.播期、氮肥及氮肥基追比对油菜产量的影响播期对油菜产量的影响最为显着,油菜产量随播期的提前呈现出增长态势,9月15日播种,产量最高,达507.20g/m2;最迟播期10月25日产量为212.09g/m2,差距达2倍以上。随播种期推迟,油菜的株高、根茎粗、单株干物质重、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等显着降低。数据分析表明:与9月15日播期油菜相比,10月25日播期下的油菜,株高降低8.79%-26.36%、主花序长降低11.32%-35.97%、一次分枝减少13.3%-21.57%、有效角果数降低23.34-46.63%、单株产量降低24.67-69.62%、千粒重降低13.89-38.53%。产量随着施氮水平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在18kg/667m2氮肥处理下油菜一次分枝、二次分枝、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均显着增加并且产量达到最大值。在12kg/667m2处理下产量最低,24kg/667m2处理次之。本试验中基追比对油菜产量影响的规律可以概括为:播期提前、基追比小,收获产量较高;播期滞后、基追比大,收获产量较高;正常播期、基追比大,收获产量较高。3.播期、氮肥及氮肥基追比对油菜品质的影响不同播期处理下油菜籽各成分差异较大。播期推迟油菜籽蛋白质含量趋增,含油量趋于减少,9月15日播种蛋白含量较10月25日高1.2%-19.83%,含油量较之低10.45%-31.93%,芥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均随播期推迟而降低,亚油酸含量随播期推迟明显升高,晚播获产的油菜籽中硫甙成分含量高,早播或晚播获产的菜籽中油酸含量均比正常播期高。相同播期条件下,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氮肥增加而升高,含油量则随之降低。(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卜冬宁[10](2012)在《氮肥基追比和追肥时期对超高产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氮肥基追比和追肥时期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个体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超高产冬小麦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2010-2011的小麦生长季,以连续实现冬小麦9000 kg/hm2以上超高产水平的藁城市宜安村超高产麦田为试验地,以当地推广品种石新828为材料,进行了总施氮量240 kg/hm2的氮肥基追比和追肥时期的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3:7,5:5和7:3)和追肥时期(春4叶、春5叶和春6叶)对冬小麦群个体生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冬小麦群体总茎(穗)数的表现差异。小麦各生育时期的群体总茎(穗)数呈现随氮肥基追比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随着追氮时期的推移总茎(穗)数显着减少。2.冬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差异。不同处理之间的叶面积指数均在孕穗期达到最大值。小麦各生育时期的LAI和最大LAI均随氮肥基追比增加而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在氮肥不同基追比之间差异不显着;而各生育时期的LAI随着追氮时期的后移而显着降低。随着追氮时期的后移,花后20 d-成熟期的LAI显着增大。3.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的表现差异。在氮肥不同基追比之间干物质积累量呈现随着基追比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不同追氮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呈现开花前、后不同的变化趋势。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量随追氮时期的后移而显着减少,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随追氮时期的后移而显着增加。4.冬小麦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光合速率的表现差异。氮肥基追比对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旗叶光合速率均无显着的影响,而追氮时期对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旗叶光合速率则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处理之间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速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由于追氮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春4叶追施氮肥的处理达到峰值的时间早于春5叶、春6叶追氮的处理。开花后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速率呈现随着追氮时期后移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在花后30 d,春4叶追施氮肥的处理其光合速率显着低于春5叶、春6叶追氮的处理,叶绿素相对含量以春6叶追氮的处理最高。追氮时期越晚光合速率下降越缓慢,花后叶绿素相对含量下降的速度在不同处理之间表现为春4叶>春5叶>春6叶。5.个体性状的差异。氮肥基追比对单株性状的影响不显着,而追氮时期对植株性状则有显着的影响。在不同测定时期株高和次生根数等随着追氮时期的后移而显着降低(减少)。6.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差异。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在氮肥不同基追比之间差异不显着,但千粒重呈现出随着氮肥基追比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同的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单位面积穗数呈现随着追氮时期后移不断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追氮时期的后移而显着增加。产量构成叁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春6叶追氮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均显着高于春4叶、春5叶追氮处理。7.水分生产效率的差异。不同氮肥基追比冬小麦水分生产效率没有显着的影响。就追氮时期而言,春生春6叶追施氮肥能够获得较高的水分生产效率。本研究中氮肥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对水分生产效率的交互作用不显着,这说明合理调整追氮时期可以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实现节水生产的目的。综上所述,在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栽培条件下,氮肥基追比不是主要因素,基追比和追氮时期交互作用的影响效果也不明显,但仍以氮肥基追比5:5-7:3的比例适宜,春生5叶-6叶期追氮可以达到改善冬小麦群个体生育特性和产量的目的,实现小麦超高产目标。(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2-05-27)

基追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景泰县的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进行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基施P2O5120 kg/hm~2和K2O 60 kg/hm~2,N总量固定为330 kg/hm~2,氮肥处理中基施纯N 132 kg/hm~2,二水追施纯N 39.6 kg/hm~2,叁水追施纯N 158.4 kg/hm~2所对应的氮肥基追比为3∶1∶4的施肥处理方式对应的玉米产量最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追比论文参考文献

[1].张素瑜,黄洁,杨明达,马守臣,王和洲.氮肥基追比和调亏灌溉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9

[2].魏晓军.玉米氮肥基追比肥效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

[3].高志建,尹飞虎,张国桥,王静,褚贵新.不同基追比施磷对滴灌稻田土壤无机磷组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5

[4].金艳,朱统泉,陈杰.秸秆还田与不同基追比氮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4

[5].叶桂.氮肥基追比和劲丰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

[6].张晓东,娄善伟.博州杂交棉氮肥基追比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

[7].李金英,许纪东,张浩光,王辉,潘秀燕.秸秆还田与不同基追比氮肥配施对洛麦23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3

[8].卜冬宁,李瑞奇,张晓,李雁鸣.氮肥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

[9].张莉.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油菜氮肥基追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10].卜冬宁.氮肥基追比和追肥时期对超高产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6 不同基追比和追肥时期生育期间...4 基追比和追肥时期对白肋烟叶片...1 基追比和追肥时期对白肋烟干物...2 基追比和追肥时期对白肋烟根部...3 基追比和追肥时期对白肋烟茎部...5 不同基追比和追肥时期生育期间...

标签:;  ;  ;  ;  ;  ;  ;  

基追比论文_张素瑜,黄洁,杨明达,马守臣,王和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