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后殖民视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殖民主义,身份,加勒比,女性,斯皮瓦克,文艺,南非。
后殖民视角论文文献综述
张秋月[1](2019)在《后殖民主义女性理论视角下解读《鬼魂的迁移》中加勒比女性身份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勒比裔女作家保琳·梅尔维尔在她的短篇小说集《鬼魂的迁移》中刻画了多个处在流散和移民背景下的加勒比裔女性形象,她们在后殖民主义社会、种族主义和父权制的压迫下丧失话语权利,沦为沉默的"他者"。本文基于后殖民主义女性理论,分析加勒比裔女性身份缺失的原因,从社会身份和文化身份建构两方面分析加勒比女性的身份建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2期)
陈莲洁[2](2019)在《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英国病人》中身份的冲突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殖民主义强调民族文化的异质性,因为殖民主义力量已经超越了对土地和主权的权利控制,更多倾向于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本文首先介绍了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侧重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模仿、模拟和混杂与第叁空间。论文详尽分析了《英国病人》中人物的国家、民族和个人身份的矛盾、瓦解和重构。本文指出,各族裔群体虽然努力在杂糅状态下重构自己的身份和精神家园,建立自己的政治、宗教、种族独立性,但完全融合是不可能的。(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白婉宁[3](2019)在《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我爱比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语境下,第叁世界的女性面对着男性意识形态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双重建构。《我爱比尔》中的阿叁,既体现出对西方虚构的文化标签权威下的顺从,在追寻自身社会身份时的迷失,又体现出了父权制、男性家长下的权力依附关系。但将男性/女性作为符号,象征西方国家与第叁世界国家,将性别话语与政治话语交织起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建构出了性别对立的两极,与目前的权力话语有着共谋关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邓阳,徐丹[4](2019)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柏油娃娃》中黑人女性的困境及主体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妮·莫里森的作品《柏油娃娃》通过对女主人公吉丁及其婶婶昂丁等黑人女性的刻画与剖析,揭示了她们在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等方面遭遇的困境。表达了莫里森希望黑人女性突破内在与外界的束缚,找到自身位置及价值取向,实现真正的民族融合,两性和谐。本文结合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从性别、社会和文化角度分析黑人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及如何进行主体建构。(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3期)
王芳[5](2019)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对《腹语者的故事》中女性自我身份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后殖民主义的发展,盖娅特里·查克拉巴蒂·斯皮瓦克被公认为是当今仅次于赛义德的最有影响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一位后殖民批评家。她的文学批评不仅揭露了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于第叁世界女性造成的压迫与影响,而且批判了西方女性主义者及对第叁世界妇女真实面貌和生存状况的歪曲和遮蔽。本文从后殖民批评理论中斯皮瓦克的"他者"研究、女权主义批评等角度出发,分析《腹语者的故事》中女性文化身份困境、女性身份重建之路及通过对在这种统治结构中被边缘化的女性的描写,利用后殖民主义观点来揭开殖民面具,达到找寻女性自我身份、唤醒民族身份意识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黎跃进,吴鹏[6](2019)在《后殖民视角下的东方镜像——林丰民《东方文艺创作的他者化倾向》学术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林丰民教授等撰写的专着《东方文艺创作中的他者化倾向》对东方文学创作中的他者化误区进行了清理和透视。通过对东方各地区存在的"为翻译而写作"、"为获奖而拍摄"、"为展览而美术"的悖谬现象的揭示,剖析东方文艺创作对东方的神秘和落后所作的失位展示心态,并分析背后的结构性根源。这种对他者化的纵深解剖将为东方文艺创作、东方文学学科和东方文化的主体性确立提供重要思想资源。(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周胜蓝[7](2019)在《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看《生死疲劳》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葛浩文作为西方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汉英翻译家,其翻译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选取了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异化翻译理论对英译本《生死疲劳》中的文化负载词的典型例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葛氏的翻译尽力保存了这些词汇的"异质性",有利于中国文学和文化在西方的传播。(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15期)
丁建新,陈柳[8](2019)在《从后殖民视角看小说《耻》中的边缘群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切的小说《耻》展现了后种族隔离时期南非的社会面貌。在新南非的后殖民语境中,白人失去了话语权和土地,与动物他者一样沦为边缘群体。后殖民主义为种族他者发声,而后殖民生态批评则将关怀的范畴扩展至动物他者。在这两种学说所构成的后殖民视角中,南非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种族他者与动物他者的边缘境遇得以审视。在库切的叙事中,动物生存范式对于边缘群体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婧,陈连丰[9](2019)在《自我身份的探寻—《别让我走》的后殖民视角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石黑一雄移民作家的身份入手,运用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依次对小说《别让我走》中的克隆人混杂的文化身份和"他者"身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作为殖民者的黑尔舍姆与作为被殖民者的克隆人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1期)
马爱媛[10](2019)在《从后殖民视角分析迪内森小说《走出非洲》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伊萨克·迪内森(1885-1962),是凯伦·布里克森的笔名,丹麦"大作家之一",发表过数篇短篇及长篇小说。《走出非洲》是迪内森的一本自传。此书是迪内森的代表作品,标志着她的创作高峰。1985年,根据此书改编的电影获奥斯卡奖,为作者赢得国际声誉。本文拟从后殖民的角度出发,特别是以赛义德在其着作《东方主义》和斯皮瓦克在其散文中"属下能说话吗"阐释的理论为基础,同时联系二十一世纪非洲的历史背景,旨在勾勒出迪内森在《走出非洲》中反映出欧洲与非洲的关系以及二十一世纪非洲的生存状况。对《走出非洲》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归类可以归纳为两类形象,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作为西方文明的一分子,生于斯长于斯,部分殖民者不可避免地成为其意识形态生产机制的一部分,但其对非洲的一往情深,其他文明的理解与尊重,对本国文明在某种程度上的不满,体现出他们比其他殖民者更进步的一面。但是同时,由于同时具有殖民意识和反殖民意识,他们也陷入了身份认同危机。论文将运用实证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来对迪内森的这部作品进行解析。《走出非洲》虽然以平实的语言为主要特征,但本文运用后殖民理论分析书中的主要人物角色,目的是旨在使读者了解并探讨迪内森在非洲生活的经历中她对非洲和欧洲的真正联结愿望和较深的社会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0期)
后殖民视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后殖民主义强调民族文化的异质性,因为殖民主义力量已经超越了对土地和主权的权利控制,更多倾向于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本文首先介绍了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侧重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模仿、模拟和混杂与第叁空间。论文详尽分析了《英国病人》中人物的国家、民族和个人身份的矛盾、瓦解和重构。本文指出,各族裔群体虽然努力在杂糅状态下重构自己的身份和精神家园,建立自己的政治、宗教、种族独立性,但完全融合是不可能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殖民视角论文参考文献
[1].张秋月.后殖民主义女性理论视角下解读《鬼魂的迁移》中加勒比女性身份建构[J].青年文学家.2019
[2].陈莲洁.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英国病人》中身份的冲突与重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白婉宁.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我爱比尔》[J].青年文学家.2019
[4].邓阳,徐丹.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柏油娃娃》中黑人女性的困境及主体建构[J].戏剧之家.2019
[5].王芳.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对《腹语者的故事》中女性自我身份的解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6].黎跃进,吴鹏.后殖民视角下的东方镜像——林丰民《东方文艺创作的他者化倾向》学术评述[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9
[7].周胜蓝.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看《生死疲劳》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作家天地.2019
[8].丁建新,陈柳.从后殖民视角看小说《耻》中的边缘群体[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张婧,陈连丰.自我身份的探寻—《别让我走》的后殖民视角解读[J].北方文学.2019
[10].马爱媛.从后殖民视角分析迪内森小说《走出非洲》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危机[J].北方文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