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云南石仙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云南石仙桃
云南石仙桃论文文献综述
邬晓东,吴迪,于礼建,陈永东,周明[1](2015)在《云南石仙桃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云南石仙桃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A组40例、治疗B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的GP方案进行化疗,3~4周为1个治疗周期,共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治疗A组及B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云南石仙桃进行治疗,也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治疗后分别观察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中医临床主要证候变化及化疗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A组及B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12.5%、30.0%和25.0%、45.0%及22.5%、42.5%,并且治疗A组、B组及对照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方面,治疗A组及B组比对照组更明显。结论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化疗结合云南石仙桃辅助治疗的方法明显优于单纯的化疗。(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5年12期)
董发武[2](2012)在《鼓槌石斛和云南石仙桃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和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sis Rolfe)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运用硅胶常压柱层析、减压柱层析、反相(RP-18,RP-8)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MCI柱层析等多种分离材料和分离技术,结合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和化学方法,从鼓槌石斛中分离鉴定了化合物27个,其中新化合物2个。从云南石仙桃中分离鉴定了化合物37个,其中新化合物3个。从以上两种兰科植物中分离出的化合物类型涉及联苄、二苯乙烯、菲、叁萜、甾体、木脂素等。此外,对鼓槌石斛中分出的部分联苄类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实验。本论文分为叁章,第一章总结了20多年来文献报道的石斛属和石仙桃属植物中的联苄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第二章对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 SW)中的鼓槌石斛进行了化学成分和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从中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分别为:鼓槌联苄(1),毛兰素(2),鼓槌石斛素(3),石斛酚(4), Tristin(5),3,3',4',5-四甲氧基联苄-4-O-β-D-葡萄糖苷(6*),3,4,4',5-四甲氧基联苄-3'-O-β-D-葡萄糖苷(7*),鼓槌菲(8),毛兰菲(9),2,5-二羟基-4-甲氧基菲(10),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11),2,4,5-叁羟基-7-甲氧基-9,10-二氢菲(12),Disulfonation (13),4,7-羟基-5-甲氧基-9-芴酮(14),1,4,7-叁羟基-5-甲氧基-9-芴酮(1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16),3,5-二甲氧基苯甲醇(17),松柏醛(18),5-甲氧基-1,3-苯二酚(19),2,6-二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20),(1R,2R,3R,6S)-2,3-二羟基,5-甲基-7-氧代二环[4.1.0]7-4-烯(21),(7S,8S,8R)-4,4-二羟基-3,3,5,5-四甲氧基-7,9-环氧木酚素-9-醇-7-酮(22),表丁香脂素(23),3-羟甲基-5-(3-羟丙基)-2-(4-羟基-3-甲氧苯基)-7-甲氧苯基二氢呋喃(24),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25),β-谷甾醇(26),6β-Hydroxycholest-4-en-3-one (27)其中6和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3和21为新天然产物,11、15、17、20、22和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分离富集了两种药典标准品毛兰素(Erianin)30.4g和石斛酚(Gigantol)11.3g。参照文献报道的神经系统方面的活性,选择鼓槌石斛中的联苄类化合物1-7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chE)抑制活性筛选,7个化合物对AchE和BchE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第叁章对兰科(Orchidaceae)石仙桃属(Pholidota)植物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sis Rolfe)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其鲜品中分离得到37个化合物:3'-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1),石斛酚(2),3,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3),竹叶兰烷(4),3,3'-二羟基-2-(4-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5),3-羟基-2-(4-羟苄基)-3',5-二甲氧基联苄(6),3,3'-二羟基-2,6-二(4-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7),反式-2',3-二羟基-2,6-二(4-羟苄基)-5-甲氧基二苯乙烯(8),反式-4'-羟基-2',3,3',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9*),反式-3,4'-二羟基-2',3',5-叁甲氧基二苯乙烯(10),3,5-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11),2,5-二羟基-4-甲氧基菲(12),2,5-二羟基-3,4-二甲氧基菲(13),2,5-二羟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14),2,5-二羟基-3,4,6-叁甲氧基-9,10-二氢菲(15),2,5-二羟基-7-甲氧基-9,10-二氢菲(16),2,4,7-叁羟基-9,10-二氢菲(17),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18),1,5-二羟基-2,7-二甲氧基-9,10-二氢菲(19),宿苞石仙桃素(20),2,7-二羟基-9,10-二氢-5H-菲-[4,5-bcd]吡喃(21),Phoyunnanin C (22),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2,3,9,10-四氢菲并[2,3-b]呋喃-5-醇(23),(±)-3,4-Di-o-methyl-americanin (24),(±)-蛇菰脂醛素(25),(±)-松脂素(26),(±)-表丁香酯素(27),4-羟基苯甲醛(28),4-羟基苯乙醇(29),6-甲氧基色满(30), PholidotineA(31),Pholidotine B (32), Cyclophlidonol (33), Cyclophodone(34),β-谷甾醇(35),8-(4-羟苄基)-宿苞石仙桃素(36*),(E)-3,4'-二羟基-2,6-二(4-羟苄基)-2',3',5-叁甲氧基二苯乙烯(37*).其中化合物9、36和3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6、10、11、13-15、17、21-22、24-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2-04-01)
李玉云,徐丽瑛,胡蓉,姚闽,曾宪仪[3](2010)在《云南石仙桃不同提取部位镇痛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云南石仙桃不同提取部位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电刺激法观察云南石仙桃不同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云南石仙桃3个提取物均可明显抑制热刺激所致的疼痛反应,小鼠电刺激法结果表明云南石仙桃水提液能明显延长小鼠痛阈值。结论云南石仙桃具有镇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0年10期)
毕志明,周小琴,王峥涛,徐珞珊[4](2008)在《云南石仙桃中一个新的菲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鉴定云南石仙桃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用IR,UV,MS,1H-NMR,13C-NMR和HMBC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为n-octacostyl ferulate(Ⅰ),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batatasin-Ⅲ(Ⅲ),石仙桃菲(pholidotol,Ⅳ)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结论石仙桃菲为一新的菲类化合物,其结构确定为1,6-二羟基-2-甲氧基-8,9-二氢-叁氢菲[4,5-环]呋喃(1,6-dihydroxy-2-methoxy-8,9-dihydro-3H-phenanthro-[4,5-bcd]furane)。(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08年08期)
郭晓宇,王乃利,姚新生[5](2006)在《云南石仙桃的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并鉴定兰科植物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nsisRolfe)全草的体积分数为6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反相硅胶柱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4(3羟基2甲氧基苯基)2丁酮(4(3 hydroxy 2 methoxyphenyl)2 butanone,Ⅰ)、4(3羟基苯基)2丁酮(4(3 hydroxyphenyl)2 butanone,Ⅱ)、(R)(+)lasiodiploidin(Ⅲ)、(-)松脂素((-)pinoresinol,Ⅳ)、(-)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Ⅴ)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结论化合物Ⅰ和Ⅱ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Ⅲ~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王光辉,郭晓宇,王乃利,黄明辉,杨梦苏[6](2006)在《云南石仙桃氯仿萃取物活性部位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周期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云南石仙桃氯仿萃取物活性部位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噻唑兰(MTT)比色法测定对HepG2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蛋白质电泳技术检测对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相应的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云南石仙桃氯仿层活性部位通过下调周期蛋白Cyclin B1及其蛋白激酶p34cdc2的表达将HepG2细胞阻滞在G2/M期。结论云南石仙桃氯仿层活性部位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周期具有阻断作用。(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郭晓宇,王珏,王乃利,北中进,姚新生[7](2006)在《云南石仙桃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NO生成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云南石仙桃全草的化学成分,并通过测定所得化合物抑制大鼠巨噬细胞中NO的生成量,以确定云南石仙桃中抑制NO生成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利用微板紫外比色法,体外测定各化合物对脂多糖(LPS)和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RAW 264.7大鼠巨噬细胞NO的生成量。结果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反式-3,3,′5-叁羟基-2′-甲氧基二苯乙烯(trans-3,3,′5-trihydroxy-2′-m ethoxystilbene,Ⅰ)、顺式-3,3′-二羟基-5-甲氧基二苯乙烯(cis-3,3-′d ihydroxy-5-m ethoxystilbene,Ⅱ)、反式-3,3,′5-叁羟基二苯乙烯(trans-3,3,′5-trihydroxystilbene,Ⅲ)、3,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3,3-′d ihydroxy-5-m ethoxyb ibenzy l,batatas in-Ⅲ,Ⅳ)、3,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3,4-′d ihydroxy-3,′5-d im ethoxyb ibenzy l,g igan to l,Ⅴ)、3,3,′5-叁羟基联苄(3,3,′5-trihydroxyb ibenzy l,Ⅵ)、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贝母兰宁,2,7-d ihydroxy-4-m ethoxy-9,10-d ihydrophenan threne,coe lon in,Ⅶ)。结论化合物Ⅱ、Ⅳ、Ⅵ具有较强的抑制大鼠巨噬细胞NO生成的作用。化合物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Ⅲ~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6年04期)
郭晓宇[8](2005)在《云南石仙桃和猴耳环活性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抑制RAW264.7大鼠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的体外活性筛选方法,对兰科石仙桃属植物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nsis Rolfe)和含羞草科猴耳环属植物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Benth.)进行了活性部位筛选,化合物分离以及结构鉴定的工作。利用多种现代色谱手段从云南石仙桃干燥全草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0个化合物,通过化学和光谱学(IR,MS,NMR)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梅,分别为:反式-3,3′-二羟基-2′,4′,5-叁甲氧基二苯乙烯(1),反式-3,4′-二羟基-2′,3′,5-叁甲氧基二苯乙烯(2),反式-3,3′-二羟基-2′,5-二甲氧基二苯乙烯(3),反式-3-羟基-2′,3′,5-叁甲氧基二苯乙烯(4),反式-3,3′,5-叁羟基二苯乙烯(5),反式-3,3′,5-叁羟基-2′-甲氧基二苯乙烯(6),反式-2′,3,3′-叁羟基-5-甲氧基二苯乙烯(7),顺式-3,3′-二羟基-5-甲氧基二苯乙烯(8),3,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9),3,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10),3,3′,5-叁羟基联苄(11),3,3′,α-叁羟基-5-甲氧联苄(12),正十九烷酸(13),1,5-二羟基-2,7-二甲氧-9,10-二氢菲(14),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15),2,4,7-叁羟基-9,10-二氢菲(16),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17),2,7-二羟基-6-甲氧基-9,10-二氢-5H-菲-[4,5-bcd]吡喃(18),6-[2′-(3,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基)]-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19),6-[6′-(反式-3′,3″-二羟基-5′-甲氧基二苯乙烯基)]-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20),1-[2′-(反式-3′,3″-二羟基-5′-甲氧基二苯乙烯基)]-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21),4,4′,7,7′-四羟基-2,2′-二甲氧基-9,9′,10,10′-四氢-1,1′-二菲(22),4,4′,7,7′-四羟基-2,2′-二甲氧基-9,9′,10,10′-四氢-1,6′-二菲(23),1-[(9,10-二氢-4-羟基-2-甲氧基-7-菲基)氧基]-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24),7-O-[6′-(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基)]-4-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25),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乙酰氧基甲基-7-甲氧基-2,3,9,10-四氢-菲并[2,3-b]呋喃-5-醇(26),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2,3,9,10-四氢-菲并[2,3-b]呋喃-5-醇(27),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8-甲氧基-2,3,10,11-四氢-菲并[1,2-b]呋喃-5,6-二醇(28),4,5-氧撑-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1-甲氧基-2,3,9,10-四氢-菲并[2,3-b]呋喃-7-醇(29),4,5-氧撑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3-(3-羟基-5-甲氧基苯基)-7-甲氧基-2,3,9,10-四氢-菲并[2,3-b)呋喃-8-醇(30),4′-羟基-3′,7-二甲氧基-5-(3″-羟基苯乙基)黄烷-3-醇(31),4′-羟基-3′,5′,7-叁甲氧-5-(3″-羟基苯乙烯基)黄烷-3-醇(32),(±)-松脂素(33),(±)-丁香脂素(34),(±)-lyoniresinol(35),(±)-异落叶松树脂醇(36),(±)-5-甲基-异落叶松树脂醇(37),4-(3-羟基苯基)-2-丁酮(38),4-(3-羟基-2-甲氧基苯基)-2-丁酮(39),(+)-(3R)-Lasiodiplodin(40)。40个化合物中,有8个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化合物1—8),4个联苄类化合物(化合物9—12),17个9,10-二氢菲类衍生物(化合物14—30),2个黄烷类化合物(化合物31、32),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33—37),3个酚酸类化合物(化合物38—40)以及1个脂肪酸类化合物(化合物13)。新化合物共19个,分别为化合物1—4,6—8,19—21,23—30和32;2个(化合物38、39)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5、9—16、22、31、33—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17、1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9,10-二氢菲并呋喃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利用抑制大鼠巨噬细胞NO释放的活性测试方法,对40个化合物进行了活性评价,发现二苯乙烯类、联苄类、9,10-二氢菲类以及9,10-二氢菲并呋喃类化合物显示出了很强的NO释放抑制作用,并具有初步的构效关系。其中化合物2对由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NF-γ)诱导的RAW264.7大鼠巨噬细胞iNOS mRNA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说明化合物2对NO释放的抑制是通过限制iNOS的基因转录而完成的。在NO释放抑制活性的基础上,采用MTT法,测定了单体化合物对NCI推荐的叁种人肿瘤细胞NCI-H460(人非小细胞肺癌)、SF-268(人神经胶质瘤)和MCF-7(人乳腺癌),以及HepG2(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部分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能够选择性地抑制HepG2的生长。化合物2、形成的二聚体的芪族类化合物(stilbenoids)以及9,10-二氢菲并呋喃类化合物,对四种肿瘤细胞都具有生长抑制作用。针对同时具有NO释放抑制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的化合物2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化合物2是通过上调Cyclin B1的表达使得细胞阻滞在G_2/M期,并通过下调Bcl_2的表达引发细胞凋亡,由于PARP蛋白的裂解可知此凋亡可能经过了Caspase3的通路。针对40个化合物多数具有酚羟基的结构特点,我们还采用了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活性测试方法,考察了它们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部分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以及9,10-二氢菲类衍生物和环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并具有初步的构效关系。以上结果提示民间用草药云南石仙桃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可能为二苯乙烯类、联苄类、9,10-二氢菲类以及9,10-二氢菲并呋喃类化合物;抗癌作用的物质基础可能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形成二聚体的芪族类化合物以及9,10-二氢菲并呋喃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可能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9,10-二氢菲类衍生物以及环木脂素类化合物。其中该植物富含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有可能作为iNOS选择性抑制剂,用作预防和治疗炎症、癌症等疾病。本文为今后对该种中草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我们采用抑制大鼠巨噬细胞NO释放的体外活性测试方法,确定含羞草科猴耳环属植物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Benth.)的60%乙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NO释放抑制活性。利用多种现代色谱手段对其中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了初步的分离,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通过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乙酯(2),(-)-(2R,3R)-表没食子儿茶素(3),(-)-5,7,3′,4′,5′-五羟基黄烷(4),(-)-(2R 3R)-表没食子儿茶素-7-没食子酸酯(5),(-)-5,3′,4′,5′-四羟基黄烷-7-没食子酸酯(6),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7),杨梅树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8)。8个化合物中,有2个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化合物1、2),4个黄烷类化合物(化合物3—6)以及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化合物7、8)。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我们测试了8个化合物抑制大鼠巨噬细胞NO释放的活性,发现化合物6具有较强的NO释放抑制活性,化合物5和8具有较弱的活性。针对各单体化合物具有多酚羟基的结构特点,我们又采用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两种活性测试方法,考察了它们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8个化合物都具有很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化合物S、7和8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V_C。各单体化合物对于不同的自由基表现出了不同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此外,我们又采用了ConA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的模型,以观察猴耳环中各单体化合物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2、4、6和8具有一定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而化合物5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本论文通过对猴耳环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发现,该植物中的酚类成分,尤其是黄烷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大鼠巨噬细胞NO释放、清除DPPH自由基和氧自由基以及抑制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多种生物活性。由此,我们推测猴耳环的抗炎疗效是该植物中所富含的酚类成分潜在的iNOS选择性抑制、抗氧化以及免疫抑制多种作用的综合体现。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NO释放抑制活性部位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指纹图谱,为进一步提高猴耳环的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5-11-01)
毕志明,王峥涛,徐珞珊,徐国钧[9](2005)在《云南石仙桃中酚类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离鉴定云南石仙桃中的酚类成分。方法 95 %乙醇提取 ,硅胶柱色谱分离 ,用UV ,IR ,MS ,1H NMR ,13 C NMR和HMBC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 分得 4个酚类成分 ,分别为eulophiol(Ⅰ ) ,lusianthridin(Ⅱ ) ,densiflorolB(Ⅲ )和batatasin Ⅲ (Ⅳ ) ,以及 4个其他类型的化合物 3,5 二甲氧基 4 羟基苯丙酮 (3,5 dimethoxy 4 hydroxypropiophenone ,V) ;(2 4R) 6 β hydroxy 2 4 ethyl cholest 4 en 3 one(VI) ;5α ,8α epidioxy 2 4 (R) methylcholesta 6 ,2 2 dion 3β ol(Ⅶ )和胡萝卜苷 (daucosterol,Ⅷ )。 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石仙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和Ⅱ的碳谱数据为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毕志明,王峥涛,徐珞珊,徐国钧[10](2004)在《云南石仙桃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对兰科植物云南石仙桃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从石油醚部分分得 7个化合物 :正二十九烷烃 ,cyclopholidone ,正叁十二烷酸 ,n octacostylferulate ,cyclopholi donol,cycloneolitsol和 β 谷甾醇。 结论 :n octacostylferulate和cycloneolitsol为首次从石仙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04年01期)
云南石仙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对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和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sis Rolfe)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运用硅胶常压柱层析、减压柱层析、反相(RP-18,RP-8)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MCI柱层析等多种分离材料和分离技术,结合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和化学方法,从鼓槌石斛中分离鉴定了化合物27个,其中新化合物2个。从云南石仙桃中分离鉴定了化合物37个,其中新化合物3个。从以上两种兰科植物中分离出的化合物类型涉及联苄、二苯乙烯、菲、叁萜、甾体、木脂素等。此外,对鼓槌石斛中分出的部分联苄类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实验。本论文分为叁章,第一章总结了20多年来文献报道的石斛属和石仙桃属植物中的联苄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第二章对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 SW)中的鼓槌石斛进行了化学成分和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从中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分别为:鼓槌联苄(1),毛兰素(2),鼓槌石斛素(3),石斛酚(4), Tristin(5),3,3',4',5-四甲氧基联苄-4-O-β-D-葡萄糖苷(6*),3,4,4',5-四甲氧基联苄-3'-O-β-D-葡萄糖苷(7*),鼓槌菲(8),毛兰菲(9),2,5-二羟基-4-甲氧基菲(10),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11),2,4,5-叁羟基-7-甲氧基-9,10-二氢菲(12),Disulfonation (13),4,7-羟基-5-甲氧基-9-芴酮(14),1,4,7-叁羟基-5-甲氧基-9-芴酮(1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16),3,5-二甲氧基苯甲醇(17),松柏醛(18),5-甲氧基-1,3-苯二酚(19),2,6-二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20),(1R,2R,3R,6S)-2,3-二羟基,5-甲基-7-氧代二环[4.1.0]7-4-烯(21),(7S,8S,8R)-4,4-二羟基-3,3,5,5-四甲氧基-7,9-环氧木酚素-9-醇-7-酮(22),表丁香脂素(23),3-羟甲基-5-(3-羟丙基)-2-(4-羟基-3-甲氧苯基)-7-甲氧苯基二氢呋喃(24),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25),β-谷甾醇(26),6β-Hydroxycholest-4-en-3-one (27)其中6和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3和21为新天然产物,11、15、17、20、22和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分离富集了两种药典标准品毛兰素(Erianin)30.4g和石斛酚(Gigantol)11.3g。参照文献报道的神经系统方面的活性,选择鼓槌石斛中的联苄类化合物1-7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chE)抑制活性筛选,7个化合物对AchE和BchE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第叁章对兰科(Orchidaceae)石仙桃属(Pholidota)植物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sis Rolfe)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其鲜品中分离得到37个化合物:3'-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1),石斛酚(2),3,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3),竹叶兰烷(4),3,3'-二羟基-2-(4-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5),3-羟基-2-(4-羟苄基)-3',5-二甲氧基联苄(6),3,3'-二羟基-2,6-二(4-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7),反式-2',3-二羟基-2,6-二(4-羟苄基)-5-甲氧基二苯乙烯(8),反式-4'-羟基-2',3,3',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9*),反式-3,4'-二羟基-2',3',5-叁甲氧基二苯乙烯(10),3,5-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11),2,5-二羟基-4-甲氧基菲(12),2,5-二羟基-3,4-二甲氧基菲(13),2,5-二羟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14),2,5-二羟基-3,4,6-叁甲氧基-9,10-二氢菲(15),2,5-二羟基-7-甲氧基-9,10-二氢菲(16),2,4,7-叁羟基-9,10-二氢菲(17),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18),1,5-二羟基-2,7-二甲氧基-9,10-二氢菲(19),宿苞石仙桃素(20),2,7-二羟基-9,10-二氢-5H-菲-[4,5-bcd]吡喃(21),Phoyunnanin C (22),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2,3,9,10-四氢菲并[2,3-b]呋喃-5-醇(23),(±)-3,4-Di-o-methyl-americanin (24),(±)-蛇菰脂醛素(25),(±)-松脂素(26),(±)-表丁香酯素(27),4-羟基苯甲醛(28),4-羟基苯乙醇(29),6-甲氧基色满(30), PholidotineA(31),Pholidotine B (32), Cyclophlidonol (33), Cyclophodone(34),β-谷甾醇(35),8-(4-羟苄基)-宿苞石仙桃素(36*),(E)-3,4'-二羟基-2,6-二(4-羟苄基)-2',3',5-叁甲氧基二苯乙烯(37*).其中化合物9、36和3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6、10、11、13-15、17、21-22、24-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云南石仙桃论文参考文献
[1].邬晓东,吴迪,于礼建,陈永东,周明.云南石仙桃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5
[2].董发武.鼓槌石斛和云南石仙桃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2
[3].李玉云,徐丽瑛,胡蓉,姚闽,曾宪仪.云南石仙桃不同提取部位镇痛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
[4].毕志明,周小琴,王峥涛,徐珞珊.云南石仙桃中一个新的菲类化合物[J].中国药学杂志.2008
[5].郭晓宇,王乃利,姚新生.云南石仙桃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
[6].王光辉,郭晓宇,王乃利,黄明辉,杨梦苏.云南石仙桃氯仿萃取物活性部位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周期抑制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
[7].郭晓宇,王珏,王乃利,北中进,姚新生.云南石仙桃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NO生成的作用[J].中草药.2006
[8].郭晓宇.云南石仙桃和猴耳环活性成分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
[9].毕志明,王峥涛,徐珞珊,徐国钧.云南石仙桃中酚类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
[10].毕志明,王峥涛,徐珞珊,徐国钧.云南石仙桃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