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录论文-刘铮

燕行录论文-刘铮

导读:本文包含了燕行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朝鲜使臣,《燕行录》,满族,建筑

燕行录论文文献综述

刘铮[1](2019)在《朝鲜使臣笔下的满族建筑——以《燕行录》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燕行录》是明清时期朝鲜使臣赴燕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总录。他们以"他者"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其中大量记述关于满族文化的文字。本文探讨了满族的建筑文化,具体包括满族的居室建筑、满族居室建筑的叁大特点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立在地面上,满族的室内陈设。从中可以看出朝鲜使臣对满族建筑文化的肯定与学习的态度。(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赵毅,孙琳[2](2019)在《清代朝鲜燕行使的“西洋印象”——以《燕行录全集》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清一代,部分朝鲜燕行使在出使中国时,接触到西方文化。出于对异质文化的好奇,他们主动参观北京天主教堂,积极和西洋传教士交流对话,初步形成了关于西方的"西洋印象"。文章以《燕行录全集》为史料蓝本,重点分析燕行使对天主教堂、西洋传教士、天主教教义的认识和评价,探究其对于西洋文化的异国认知。(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循,李玥[3](2019)在《明代朝鲜使节对永平府夷齐庙的认知——以《燕行录全集》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燕行录全集》中关于夷齐庙的记载,反映出明代朝鲜使节对永平府夷齐庙的整体认知。其一,使节们特别关注夷齐庙的环境和封祀情况,其中最常见诸他们笔下的是对夷齐庙相关景物的描写,这些景物不限于夷齐庙的内部,也涉及其周边环境;其二,在朝鲜使节眼中,伯夷、叔齐是具有仁义、忠节品行的贤者,因此使节的诗歌和日记中蕴含着对参拜夷齐庙的向往,参拜过程中还引发了部分使节的独特思考,展现了朝鲜使节的精神世界。(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辜久林[4](2019)在《清代剃发易服与汉官威仪的矛盾及其根源——以《燕行录》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入主中原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剃发易服政策,扫除"汉官威仪",而与此同时,戏曲舞台上"汉官威仪"却依然故我,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研究一度阙如。直至近年,随着新史料的陆续问世,关于此问题的论述才受到重视,但相关回答仍需进一步深入。应该说,清廷"易服"政策的宽松和戏剧表演本身的特性才是决定这一矛盾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铮[5](2019)在《朝鲜朝使臣所见清代东北盛京——以“燕行录”资料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燕行录"是明清时期朝鲜朝使臣赴燕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总录。他们以"他者"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书中大量记述了关于盛京地区情况的文字。通过"燕行录"中关于清朝东北盛京地区的城池建设、军政设置、商业经济、教育及流人文化、饮食和居住民俗等方面的记载,不仅可以了解盛京地区当时的发展状况,还可以了解朝鲜朝使臣面对清朝的心态。同时,朝鲜使臣对东北盛京地区的观察与思考,可以为我们研究清代东北社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漆永祥[6](2019)在《“燕行录学”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燕行录学"即研究"燕行录"及相关问题的学问。"燕行录"是朝鲜半岛在高丽、朝鲜王朝时期出使中国的使臣所撰写的纪行录,而不是一般意义上往来中国的闻见录。"燕行录"不仅有广义、狭义之分,还有共名与单名之别。在对"燕行录"称名与概念,创作与编纂的历史分期,整理、辑佚、翻译与数据库建设,文献重复与抄袭,史料价值与真伪以及"燕行录"研究中应持有的态度与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梳理、考辨与论述之后,可以发现,国内建构"燕行录学"的条件已经成熟,所以应设立相应的研究学会,以指导与协调"燕行录"的研究。这一点对于我国的"燕行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华云松,赵旭[7](2019)在《“燕行录”视域下的关公戏搬演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半岛古代的"燕行录"反映了与关公戏搬演有关的若干问题。戏台方面,建筑规模皆比较宏大;剧目与剧情方面,或体现了康熙后期东北地区关公戏的流播情况,或与寺庙艺术内容相呼应;对清代关帝雕塑与关王名讳的记录,涉及到关公戏舞台造型与禁忌的现实来源问题。燕行使臣对关公形象比较熟悉,易于对与关公有关的事物产生关注;其关公崇拜也并不强烈,使相关叙事更趋于历史真实,但客途的局限与语言的障碍,也影响了他们对关公戏搬演情况的反映。(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牛伊凡[8](2019)在《晚清朝鲜燕行使笔下的中国(1850-1895)》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朝宗属关系,是明清两朝东亚地区最重要的一种国际关系形式,它深刻地影响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整个东亚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国际交往和地区稳定。步入近代、尤其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之后,中国的社会内部和国际关系体制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作为宗属关系的见证人和两国关系的维系者,朝鲜燕行使对这些改变的觉察应当说是敏感的。以燕行使的观察为视角,将为研究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中外交往方式和中朝关系的演变打开一个较为新颖和宽广的思路。为就燕行使的观察展开研究,首先须对明清鼎革时期至咸丰以前中朝关系做一大体回顾,包括对这一较长时段内双方关系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及其表现的粗略梳理。此工作完成后,为展开对咸丰以后相关内容的叙述,又将这一时期朝鲜燕行使的使行记录做了较为详细的整理。其后,进入1850-1890年代,朝鲜燕行使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关注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情况。其中具体包括咸丰至光绪时期,清代的城乡商业贸易、货币政策与金融秩序、漕运变化和北方农牧业情况四个方面。这一时期内,中国经济态势较为复杂:一方面商业活跃、农牧业兴旺并出现商品化表征;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形势紧张,市场上货币制度混乱、金融秩序不稳定,运河漕运也出现衰落的趋势。二是政治形势。这一时段清廷面临的政治形势十分严峻,既有其内部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诸如法纪懈弛、社会矛盾迭出等问题,又有新近自外部世界而来的鸦片泛滥、边疆危机和新旧国际关系体制交替等困扰。这些问题彼此之间、及其与经济形势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应当说它们也是整个晚清社会中,与朝鲜方面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叁是文化环境。在宗教与民俗两大框架内,此部分内容除了描述作为这一时段经济政治影响和宗教政策导向之产物的清朝文化环境的现状与变化之外,还着重说明了,深受儒家理学文化影响的朝鲜使者,在面对晚清中国社会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文化共存的现状时,表现出了渐渐接纳和理解的态度。四是人物群像。通过叙述朝鲜使者与中国国内外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接触和对他们的观感来论证,在中朝两国日渐深入的交往下,以燕行使为代表的朝人对各族华人渐渐有了更为尊重、包容和认可的趋势,对在华外国人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最后,综合上述内容,可以了解朝鲜人所描绘当时清朝中国社会的基本样貌,并通过其对中国方方面面的体验、感受和态度,结合朝鲜国内形势和时代特点,分析得到:晚清中国社会的整体下行态势,对朝鲜对清朝的态度和政策都产生了影响,这些调整也加速了朝鲜对清廷的离心。(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喜涛[9](2019)在《“他者”文献与“自我”镜像互证视角下的域外史料价值——以《燕行录》的出版与研究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王朝使臣出使归国后记录沿途及中国内地风土人情的文字被后人编辑成书出版,其中最典型的是《燕行录》。这些言行记录成为研究中国历史及中朝关系史的重要原始档案,从中能够管窥朝鲜王朝的"中华"认同演变理路,弥补因中国史料单一的不足,促使中外史料互证。《燕行录》的出版和传播,增进了中外史料的融合,加速了中外文化交流进程,对于文化传播、国家交流、提升研究水平、增进互相了解、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出版发行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兰淑坤[10](2018)在《朝鲜使臣视角下的清代茶文化——以“燕行录”记载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不仅浸润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曾经频繁出使中国的朝鲜王朝使臣们留下了内容丰富的"燕行录",其独特的视角构成了颇有价值的"异域之眼"。因此"燕行录"中对清代中国(主要是东北、华北地区)茶文化所进行的诸多观察与记载,为我们领略当时当地的风俗习惯提供了一扇新锐而生动的窗口。同时,加强对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情况的了解与探究,也有助于推进现今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本文来源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燕行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清一代,部分朝鲜燕行使在出使中国时,接触到西方文化。出于对异质文化的好奇,他们主动参观北京天主教堂,积极和西洋传教士交流对话,初步形成了关于西方的"西洋印象"。文章以《燕行录全集》为史料蓝本,重点分析燕行使对天主教堂、西洋传教士、天主教教义的认识和评价,探究其对于西洋文化的异国认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燕行录论文参考文献

[1].刘铮.朝鲜使臣笔下的满族建筑——以《燕行录》为中心[J].殷都学刊.2019

[2].赵毅,孙琳.清代朝鲜燕行使的“西洋印象”——以《燕行录全集》为中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张循,李玥.明代朝鲜使节对永平府夷齐庙的认知——以《燕行录全集》为中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辜久林.清代剃发易服与汉官威仪的矛盾及其根源——以《燕行录》为中心[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

[5].刘铮.朝鲜朝使臣所见清代东北盛京——以“燕行录”资料为中心[J].东疆学刊.2019

[6].漆永祥.“燕行录学”刍议[J].东疆学刊.2019

[7].华云松,赵旭.“燕行录”视域下的关公戏搬演考述[J].东疆学刊.2019

[8].牛伊凡.晚清朝鲜燕行使笔下的中国(1850-1895)[D].河南大学.2019

[9].刘喜涛.“他者”文献与“自我”镜像互证视角下的域外史料价值——以《燕行录》的出版与研究为中心[J].出版发行研究.2019

[10].兰淑坤.朝鲜使臣视角下的清代茶文化——以“燕行录”记载为中心[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燕行录论文-刘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