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清兰湖南省石门县夹山镇三板桥中学415300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材中有关自然景物的优美描写,有河流山川的壮丽美,有花草树木的生机美、秀丽美,还有名胜古迹的神奇美,但是绝大多数在千里万里之遥,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这时,电教多媒体可以助一臂之力,通过优美的风景视频再现课文景物,让学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思考与想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灵感。例如,在讲解课文时,采用多媒体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行说话训练时,可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引导学生打开说话的窗户:让学生通过听录制的各种声音展开想象,将周围环境、人物、事物联系起来编故事;看幻灯片展示的故事情节,想象故事的开头,或交代故事的结尾,逆向推想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看配乐录像,引导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描述。在进行作文训练时,可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3、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设计课件时,始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几个重要环节,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构建知识结构——知识迁移形成能力——拓展知识开阔视野”的实施,并将其编制在课件中,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并能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
2、课件的使用应是必要的、灵活的、易用的
(1)课件制作,首先要考虑的是课件的教学价值,即这堂课是否有使用课件的必要,如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有必要化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课件。因而,在确定制作课件的内容时,要注意选取那些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效果的内容,即课件是必要的。
(2)课件在素材的组织上应是灵活的,准备的素材要多,将它用菜单的形式提供出来。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调整,确定哪些该用、哪些可以不用,哪些该详细讲、哪些该略讲。同时,要能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进程。不宜把素材制作成固定的模式,非那么讲不可。
(3)课件在操作上应是简捷方便的,这样可以让教师在上课时把注意力集中在组织教学上。要确保教师的教学过程不被操作电脑的过程所羁绊,课件应该能用键盘或鼠标简捷地控制教学进程,每一个画面的继续可以按一下鼠标或用空格键来进行。
3、要用准时机、突出实效
(1)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图像显示模拟逼真,能够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授课文时,运用多媒体,加深理解。
第一,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情节。第二,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课本中的许多优秀人物形象需要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与可贵精神,如毫无民族偏见和具有严谨求实精神的藤野先生……我们都可以制成课件,上课时把图文并茂的课件放映出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回忆,使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动人、信念鼓舞人、心灵震撼人,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了解人物形象。第三,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练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3)运用多媒体总结练习时,巩固知识,增强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难道不正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目的吗?我想,在总结练习阶段可以编制一些校本化的练习题和思考题,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