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蘑菇花触发器

多功能蘑菇花触发器

一、多功能香菇催花器(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201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备案公告 2018年第7号(总第223号)》文中研究说明

王雪萌[2](2018)在《洛宁竹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手工艺作为当代发展中重要的精神文明组成部分,自身具有独特的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内涵。随着我国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有着更高的精神归属感与品质的追求,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传统技艺的保护体制,并希望通过现代化转型使其传承下去,随之传统技艺的创新应用也愈加重视。传统技艺长期以来在室内设计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传统技艺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是对传统造物理念的继承发展与现代化创新。本文以洛宁竹编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将传统器物通过现代化设计应用在现代室内设计的生活领域。课题的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走访调研对洛宁竹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洛宁竹编目前所面临传承危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器物自身的创新不足、应用范围的局限性、市场定位狭隘、现代审美把握不明确等。其次,论文以传统手工艺、传统竹编、洛宁竹编的脉络逐渐细化的阐述了洛宁竹编与室内设计的联系,再结合洛宁竹编的发展轨迹与现状,总结出洛宁竹编在室内设计中的价值体现。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分析洛宁竹编发展的市场需求和设计所需要素,从而得出洛宁竹编现代化发展的结合途径与价值。最后,综合以上研究内容,以适应于现代生活的实用家居产品和洛宁竹编打造的空间界面为设计对象,结合洛宁竹编的地域文化及工艺特色进行室内设计的实践应用。

林良辉[3](2017)在《黄河沿岸治理中的菌草技术推广模式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黄河是我国最为严重水土流失地区之一,脆弱的生态环境已严重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从2013年开始,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黄河沿岸多个地区开展了菌草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的示范推广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菌草技术在黄河沿岸生态治理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论文主要运用文献检索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对菌草技术在黄河治理中的推广模式进行了评价。针对黄河沿岸生态治理的现状,综述了涉及的相关技术理论,分析了推广菌草技术的现实意义。基于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菌草技术总结了黄河沿岸推广菌草技术的主要模式,即为"企业主导"型、"合作社主导"型、"政府主导"型这三种模式,并对三种推广模式构建了评价体系,对推广模式效益进行综合的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政府主导"的菌草推广模式最终综合评价值得分为32.89分,"企业主导"27.31分,"合作社主导" 24.62分,按评价值高低排名,"政府主导"为菌草技术在黄河沿岸生态治理的最佳推广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河沿岸菌草技术推广模式发展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菌草技术更好的为黄河沿岸的生态治理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丁荣辉[4](2000)在《我国香菇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应对策略(Ⅱ)》文中研究表明 (4)调整品种,发展花茹,约束段木菇 在品种布局上,除了生产普通香菇外,还必须积极培育花菇。近年来浙江庆元、福建寿宁、河南泌阳、西峡等地袋栽花菇生产面积逐年发展,这是提高香菇品质的一种生产方式,值得推广。这里特别提醒:应当有效制约段木生产香菇,这是耗用大量木材,换取微簿的经济回报,是

王澄澈[5](2000)在《多功能香菇催花器》文中认为

王澄澈,苗艳芳,杨淑全,程相文[6](1999)在《袋栽香菇三级变温催花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试验结果表明, 现蕾划口后经蹲蕾、促长,当菌盖直径达2~3cm 时, 采取三级变温和降温排湿措施,可有效防止死菇、菇丁, 抑制菌盖开伞, 花菇率达98-02 % , 爆花占94-95% 。

王方舟[7](2011)在《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北省蔬菜产业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己经成为河北省种植业的第一大产业,仅次于拥有“世界三大菜篮子”之一的山东省。河北省蔬菜产业是一种内部需求拉动下形成的快速增长的产业,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整个蔬菜产业也开始向过剩时期转化,使得蔬菜生产开始由价格竞争进入品质竞争的时代,河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外汇和蔬菜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困境,未来河北省蔬菜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影响与决定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因素究竟何在?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如何让河北省蔬菜产业进行正确的战略选择?河北省政府应该如何规范蔬菜产业竞争并引导蔬菜实施正确的战略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传统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等为基础,以影响和决定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为主线,结合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和发展实际,采用因素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法、非线性回归分析法、生产要素贡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运用现代统计软件SPSS和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等工具,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这些模型所使用数据包含的政策含义,应用指标评价体系和分析评价模型对河北蔬菜产业进行计量分析与测评。最后,制定出可行性发展战略,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与建议。本论文包括导言在内共九章,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的内容:(一)在导言部分。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意义,回顾及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说明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最后介绍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点。(二)在理论基础部分。对与蔬菜产业竞争力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了本论文采用的蔬菜分类方法,阐明了竞争力的“金字塔”层次体系与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综述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和决定因素,构建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模型。(三)在评价模型与综合评价部分。论述了蔬菜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分类、选取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蔬菜产业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其结果是全国蔬菜产业划分为五大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蔬菜产业实际情况,选取了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云南、四川和河南十个蔬菜大省的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是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第五。和排在前四位的省份相比,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四)现状分析部分。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利资源和农机六方面对河北省农业概况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又从供给、消费和贸易现状三个层面对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五)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部分。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重点分析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四个组成成份,即环境竞争力、要素竞争力、显示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从生态环境、制度环境和相关产业三个方面描述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环境竞争力,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市场环境竞争力,回答了影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蔬菜消费量的因素。从资源、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五个方面描述了河北省蔬菜产业要素竞争力,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要素贡献性,指出了河北省蔬菜产业整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但是,外延式的增长效率不高。从蔬菜出口在农产品出口和蔬菜总产量中的地位、蔬菜出口总量(额)、蔬菜出口结构和蔬菜出口流向分析了河北省蔬菜出口贸易状况,构建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出口依存度、出口贡献率和进口份额七个指标,来测定与评价河北省蔬菜产业显示竞争力;用实证的方法分析省际间蔬菜产品出口竞争力,河北省蔬菜产品显示竞争力位居第3位,但代表出口竞争力态势的主成分得分并不理想,显示竞争实力比较弱,但是,蔬菜产业显示竞争力根基是很好的。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包括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营销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四个方面。用价格和成本分析蔬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结合河北省蔬菜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现状,指出了河北省蔬菜产品质量和品牌存在的问题;以张家口的芹菜如何进入北京蔬菜市场为例分析了河北省蔬菜产品的营销竞争力。(六)战略、对策与建议部分。在前文研究的成果上,提出了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即“生态立菜”、“科技强菜”、“出口带菜”、“品牌建菜”战略。最后,根据四项战略选择,从政府政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蔬菜出口和蔬菜品牌六个不同角度,给出了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根据论文六部分的内容分析、论述和归纳,从不同的角度得出14条结论。由于本研究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针对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和未来研究中需要从4个方面加以改进。本论文创新点是:(1)结合竞争力相关理论建立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准确的把握蔬菜产业的竞争状况提供一个分析框架。(2)根据蔬菜产业生产的特点,建立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函数,分析目前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要素贡献结构。(3)制定了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竞争战略模型”,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提高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与对策建议。

郭丛[8](2011)在《恶臭假单胞菌A3菌株抗TMV的活性小分子物质分离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引起的烟草病毒病是我国烟草上主要的病害之一,是影响我国烟草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抗植物病毒剂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发展能产生高效、高活性的生物源抗病毒剂是实现产业化生物防治的关键任务。生物农药存在多种防治策略,其中之一就是应用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本研究从TMV重病区中未发病的K326烟株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TMV具有高度拮抗活性的菌株A3,结合其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A3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并通过试验筛选出A3菌株适宜的摇瓶发酵条件:NB培养基为适宜培养基、初始pH7.0、适宜发酵温度28℃、通气量100 mL/250 mL、发酵时间60 h-72 h,适宜的碳源为葡萄糖,适宜的氮源为酵母膏或蛋白胨。同时,本研究对菌株发酵液的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最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化学分析和结构鉴定,共得到38种化合物,其中酮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居多。此外,本研究以三生-NN烟和普通烟NC89为寄主材料,对活性小分子物质拮抗TMV的作用机制做了初步探索。电镜观察表明活性物质能破坏TMV粒体的完整性,使病毒粒体断裂并且排列凌乱无序。对病毒-寄主互作中,活性物质对烟株处理后能诱导植株体内PR基因表达上调,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同时,以不同浓度的吐温-20作为表面活性剂,与菌株发酵液混合后喷施4-5叶期NC89,于不同时间接种TMV,确定该菌用于生产的最适宜剂型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0.25%的吐温-20较利于菌株A3作用于烟叶表面,喷施1 d后接种TMV,能更好的抑制烟草病毒病的发生。利用Real-time PCR对云南腾冲和广西隆林2个植烟区土壤中TMV的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检测该菌对土壤中TMV污染的生物修复能力。结果表明P. Putida A3可降低植烟土壤中TMV的含量,降低了TMV发病率。该研究结论将为农作物TMV的生物防治与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赵云川[9](2007)在《日本工艺文化与日本现代化》文中研究说明日本是一个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东方国家。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交织着西方异质文化与本国传统文化之间激烈的冲突和碰撞。然而,日本人总是能既热烈执着于本土文明的传统,又广泛摄取外来的文明,并将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如此艺术地调适以保持两者的平衡,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现代文明体系。本文以工艺文化这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富民族特色及地域风貌的文化样态,以实据、实事、实例为依据,通过对其生存、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谱系的分析、梳理,探究其存在并得以发扬光大的原因。由此,引发出论文的两个中心议题:其一,在后发展现代化的不少地区和国家中,发展现代化即意味着要牺牲传统文化几乎成为一种定律,不少传统工艺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已渐渐成为了博物馆中被收藏鉴赏的文化,成为“过去的”和“历史的”遗产。而在日本,工艺文化却以“活性”(或“活态”)的方式存在着,这种“活性”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其二,作为一种从传统走来,既凝结着这个国家民族精神和审美旨趣,又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联系密切的文化形态,工艺文化如何在现代化建构中,面对高度发达的工业生产技术和现代生活环境,以新的方式实现在功能和角色上的现代转型,并作为“生产的”、“可持续的”一种文化资源,“活”在当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在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通过系统深入地探索和剖析,本文认为:这种存在基础和功能转型,既有其文化特性、国民性、民族性的深层原因使然,又有其社会变革、历史机遇的有效把握;更有其在法规制度、文化精英、行政作为等方面的推进。其成功经验中虽有文化内质和机缘上的特殊性,但在方法、途径上不乏有普遍性规律和技术性原则。可为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趋同化、单一化的语境下,后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提供启示和借鉴。

黄淑美,伍慕仪[10](2005)在《《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80——2004)》文中研究说明

二、多功能香菇催花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功能香菇催花器(论文提纲范文)

(2)洛宁竹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竹编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1.3.2 竹编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论文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4.3 理论支撑
    1.5 创新点
2 传统竹编与室内设计
    2.1 传统手工艺
        2.1.1 传统手工艺的概念
        2.1.2 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及影响
    2.2 传统竹编
        2.2.1 传统竹编的概述
        2.2.2 传统竹编的发展趋势
    2.3 洛宁竹编与室内设计
        2.3.1 洛宁竹编
        2.3.2 人的需求与造物
        2.3.3 室内设计的尺度
        2.3.4 洛宁竹编的当代使用
    2.4 小结
3 洛宁竹编的发展轨迹与现状
    3.1 洛宁竹编的发展
        3.1.1 发展期
        3.1.2 繁荣期
        3.1.3 转折期
        3.1.4 衰退期
    3.2 洛宁竹编的角色演变
        3.2.1 洛宁竹编的传统形态
        3.2.2 “非遗”背景下的洛宁竹编
        3.2.3 收藏价值带动的经济效益
    3.3 洛宁竹编发展现状及危机
        3.3.1 为大众造物的意识不足
        3.3.2 产品多样化的设计单一
        3.3.3 应用多领域探索缺乏
    3.4 小结
4 洛宁竹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价值
    4.1 室内设计中洛宁竹编应用的必要性
        4.1.1 室内设计多样性的需求
        4.1.2 民族精神的体现
        4.1.3 现代生活与传统造物的融合
    4.2 调查问卷部分
        4.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2.2 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4.2.3 调查问卷的总结
    4.3 洛宁竹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4.3.1 洛宁竹编与地域文化共生的设计理念
        4.3.2 洛宁竹编工艺与室内设计的结合途径
        4.3.3 洛宁竹编传统器物的现代化设计
    4.4 洛宁竹编在室内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4.5 小结
5 洛宁竹编创新设计实践
    5.1 照明空间室内设计应用
        5.1.1 多功能几何竹灯
        5.1.2 多层编制仿生竹灯
    5.2 饮茶空间室内设计应用
        5.2.1 茶台的设计
        5.2.2 茶架的设计
        5.2.3 茶滤的设计
        5.2.4 茶管的设计
    5.3 阅读空间室内设计应用
        5.3.1 区位分析与功能分区
        5.3.2 活动分析图与竹编示意图
        5.3.3 青少年阅读室设计效果图展示
        5.3.4 排版展示说明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黄河沿岸治理中的菌草技术推广模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数据的来源和问卷调查
        1.4.1 数据来源
        1.4.2 问卷调查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内容和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的理论基础
    2.1 菌草学
        2.1.1 菌草和菌草业的概念
        2.1.2 菌草技术的主要内容
        2.1.3 菌草循环经济
        2.1.4 菌草技术的推广历史沿革
    2.2 农业技术推广概述及理论
        2.2.1 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
        2.2.2 技术创新扩散理论
        2.2.3 技术推广方式理论
    2.3 黄河沿岸生态治理理论评价基础
        2.3.1 农业多功能理论
        2.3.2 黄河治理开发的思路
        2.3.3 生态治理评价基础
第3章 黄河沿岸菌草生态治理现状及推广菌草技术的意义
    3.1 黄河治理现状
    3.2 黄河沿岸菌草生态治理现状
    3.3 菌草沿黄河的其它优点
        3.3.1 菌草生产效率高
        3.3.2 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
        3.3.3 综合开发性强
    3.4 黄河沿岸推广菌草生态治理的重要意义
        3.4.1 有助于解决黄河风沙和资源缺乏问题
        3.4.2 有助于促进黄河沿岸农民增收
        3.4.3 黄河沿岸推广菌草技术生态治理的可行性
第4章 黄河沿岸菌草技术推广模式及其评价
    4.1 黄河沿岸推广菌草技术的主要模式
        4.1.1 "企业主导"菌草推广模式
        4.1.2 "合作社主导"菌草推广模式
        4.1.3 "政府主导"菌草推广模式
    4.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2.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4.2.2 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
        4.2.3 评价指标的确定
    4.3 实证评价与结果分析
        4.3.1 企业主导推广模式评价及结果分析
        4.3.2 合作社主导推广模式评价及结果分析
        4.3.3 政府主导推广模式评价及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和建议
        5.2.1 政府加强对菌草技术推广的规划、指导和监督
        5.2.2 基地不断提升生产、示范和培训能力
        5.2.3 企业提升菌草市场化运作水平
        5.2.4 提高农户接受菌草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2.5 提高企业、农户对菌草产业下游认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5.1 技术路线
        1.5.2 本论文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蔬菜概念的界定
        2.1.2 蔬菜产业概念的界定
        2.1.3 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2.2 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
        2.2.1 区域竞争力的概念
        2.2.2 区域竞争力的特征
    2.3 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竞争力、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关系
        2.3.1 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
        2.3.2 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2.3.3 产业竞争力与产品竞争力的关系
    2.4 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2.4.1 传统贸易理论
        2.4.2 产业组织理论
        2.4.3 比较优势理论
        2.4.4 竞争优势理论
        2.4.5 资源基础理论
    2.5 构建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模型
        2.5.1 产业竞争力决定因素的观点综述
        2.5.2 构建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模型
    2.6 本章小结
3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现状分析
    3.1 河北省农业概况
        3.1.1 行政区划
        3.1.2 地理位置
        3.1.3 地形地貌
        3.1.4 气候
        3.1.5 水利资源
        3.1.6 农机
    3.2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供给现状
        3.2.1 面积和产量
        3.2.2 品种结构
        3.2.3 生产布局
    3.3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消费现状
        3.3.1 蔬菜消费量
        3.3.2 蔬菜消费品种
        3.3.3 蔬菜消费区域差异
    3.4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贸易现状
        3.4.1 河北省蔬菜进出口贸易概况
        3.4.2 河北省蔬菜贸易品种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与综合评价
    4.1 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类
    4.3 指标选取的依据
        4.3.1 环境竞争力指标
        4.3.2 要素竞争力指标
        4.3.3 显示竞争力指标
        4.3.4 产品竞争力指标
    4.4 全国31 省市蔬菜产业系统聚类分析
        4.4.1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4.4.2 全国31 省市蔬菜产业聚类分析结果
    4.5 全国10 大省份蔬菜产业的因子分析
        4.5.1 因子分析方法
        4.5.2 蔬菜省份选取和指标选取
        4.5.3 数据标准化
        4.5.4 因子分析过程
    4.6 本章小结
5. 河北省蔬菜产业环境竞争力分析
    5.1 河北蔬菜产业生态环境竞争力
        5.1.1 河北省森林覆盖率
        5.1.2 水土流失面积
        5.1.3 自然灾害发生率
    5.2 河北省蔬菜产业市场环境竞争力
        5.2.1 蔬菜产业市场环境的特点
        5.2.2 河北省城乡居民主要食品消费结构及变化
        5.2.3 影响城镇居民蔬菜消费量因素的因子分析
        5.2.4 影响农村居民蔬菜消费量因素的因子分析
    5.3 河北蔬菜产业制度环境竞争力
        5.3.1 蔬菜产业制度环境竞争力中政府的作用机理
        5.3.2 制度环境竞争力指标评价尺度
    5.4 河北蔬菜产业相关产业竞争力
        5.4.1 蔬菜生产设施装备
        5.4.2 蔬菜良种繁育体系
        5.4.3 蔬菜产品加工
        5.4.4 蔬菜冷藏链装备
    5.5 本章小结
6. 河北蔬菜产业要素竞争力分析
    6.1 河北蔬菜产业资源竞争力
        6.1.1 气候条件
        6.1.2 蔬菜产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
    6.2 河北蔬菜产业资本竞争力
        6.2.1 政府专项资金的补贴
        6.2.2 菜农的融资渠道
    6.3 河北蔬菜产业技术竞争力
        6.3.1 河北省蔬菜产业技术优势
        6.3.2 河北省蔬菜产业劣势
    6.4 河北蔬菜产业人力资本竞争力
        6.4.1 蔬菜产业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分类
        6.4.2 河北省蔬菜产业人力资本结构的特点
    6.5 河北蔬菜产业基础设施竞争力
        6.5.1 蔬菜产业机械化水平
        6.5.2 水利化程度
        6.5.3 农村人口年人均用电量
        6.5.4 河北省人均公路拥有量
    6.6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要素贡献分析
        6.6.1 生产要素贡献分析模型的构建
        6.6.2 指标和样本数据
        6.6.3 生产要素贡献分析的结果及结论
    6.7 本章小结
7. 河北省蔬菜产业显示竞争力分析
    7.1 河北省蔬菜出口贸易状况
        7.1.1 蔬菜出口在农产品出口中的地位
        7.1.2 蔬菜出口在蔬菜总产量中的地位
        7.1.3 蔬菜出口总量(额)
        7.1.4 蔬菜出口结构
        7.1.5 蔬菜出口流向
    7.2 河北省蔬菜出口竞争力的测定与评价
        7.2.1 出口竞争力的概念
        7.2.2 评价的指标体系
    7.3 省际间蔬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分析
    8.1 蔬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8.1.1 蔬菜价格
        8.1.2 蔬菜成本
    8.2 蔬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
        8.2.1 河北省蔬菜质量的现状
        8.2.2 河北省蔬菜质量存在的问题
    8.3 蔬菜产品的营销竞争力----以张家口的芹菜为例
    8.4 蔬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
        8.4.1 蔬菜产品品牌的涵义
        8.4.2 河北省蔬菜产品品牌现状
        8.4.3 河北省蔬菜产品品牌存在的问题
    8.5 蔬菜产品的多样性竞争力
    8.6 本章小结
9. 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与建议
    9.1 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竞争战略环境
    9.2 制定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战略的指导思想
        9.2.1 保持现有竞争优势
        9.2.2 扩大竞争优势范围
    9.3 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9.3.1 实施“生态立菜”战略
        9.3.2 实施“科技强菜”战略
        9.3.3 实施“出口带菜”战略
        9.3.4 实施“品牌建菜”战略
    9.4 提升河北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9.4.1 建立健全政府政策支持体系
        9.4.2 改善蔬菜产业生态环境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9.4.3 推进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
        9.4.4 采取多种措施扩宽蔬菜出口市场
        9.4.5 加快蔬菜品牌建设,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
    9.5 本章小结
10 结论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8)恶臭假单胞菌A3菌株抗TMV的活性小分子物质分离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研究现状
        1.1.1 TMV 生物学特性
        1.1.2 TMV 的危害及防治
    1.2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意义
    1.3 微生物源抗病毒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1.3.1 微生物源抗病毒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1.3.2 微生物源抗病毒活性物质类型
    1.4 活性天然产物研究一般程序
        1.4.1 样品的收集筛选
        1.4.2 活性成分的提取
        1.4.3 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1.4.4 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材料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常用培养基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拮抗菌株的分离筛选
        2.2.2 菌株抗TMV 活性的测定
        2.2.3 活性菌株的鉴定
        2.2.4 发酵条件研究
        2.2.5 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2.2.6 抗病毒活性物质机理研究
        2.2.7 剂型研发
        2.2.8 对土壤中TMV 污染的生物修复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生防细菌的筛选、分离
    3.2 拮抗菌株的鉴定
        3.2.1 拮抗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3.2.2 16S rDNA 序列分析
    3.3 拮抗菌株发酵条件的结果分析
        3.3.1 不同培养基对拮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的影响
        3.3.2 不同碳源对拮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的影响
        3.3.3 不同氮源对拮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的影响
        3.3.4 不同pH 值对拮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的影响
        3.3.5 不同培养温度对拮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的影响
        3.3.6 不同通气量对拮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的影响
        3.3.7 不同培养时间对拮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的影响
        3.3.8 优化的发酵条件
    3.4 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3.4.1 萃取过程中抗TMV 活性物质的初步确定
        3.4.2 乙酸乙酯萃取物的纯化
        3.4.3 抗病毒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
    3.5 抗病毒活性物质机理研究
        3.5.1 电镜下观察A3 菌株活性物质对TMV 病毒粒体的影响
        3.5.2 A3 菌株活性物质对烟草系统抗性的影响
    3.6 不同剂型处理对TMV 的抑制效果
    3.7 P. Putida 对被TMV 污染了的土壤的生物修复
        3.7.1 植烟土壤中TMV 含量与侵染性
        3.7.2 P. Putida A3 对土壤TMV 的钝化作用
        3.7.3 P. Putida A3 对病毒病污染植烟土壤的生物修复
        3.7.4 P. Putida A3 生物修复对TMV 病害发生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抗病毒抑制剂及P. putida 的特性研究
    4.2 菌株A3 的发酵条件研究
    4.3 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4.4 抗TMV 活性物质机理研究
        4.4.1 活性物质对植物病毒抑制作用
        4.4.2 活性物质对植物诱导抗病性(SAR)的产生
    4.5 农药剂型开发
    4.6 微生物土壤修复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9)日本工艺文化与日本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既往的研究状况
    四、研究方法和内容提要
第一章 工艺文化的概念及其变迁
    一、工艺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二、关于现代化与工艺文化
    三、日本“工艺”概念的变迁及其意味
        (一) 工艺与美术
        1. “工艺”与“美术”的词语来历
        2. 工艺与美术的一体化
        3. 工艺与美术的分离
        4. “纯正美术”与“优等工艺品”
        (二) 工艺与工业
        1. 工艺与工业的一体化
        2. 美术工业和美术工艺
        3. 工艺美术与产业工艺
        (三) 工艺与美术的再度重合
        1. 多元化的工艺内涵
        2. 美术与工艺的再次重合
第二章 日本现代化进程中工艺发展现状及脉络
    一 从明治时代到二战结束前
        1. 江户工艺与文明开化
        2. 维也纳万国博览会与内国劝业博览会
        3. 国粹之风中的工艺与美术
        4. 工艺奖励制度的推行与实施
        5. 坎坷起伏的产业工艺
        6. 现代工艺的摇篮期
        7. 形形色色的工艺运动和理论
    二、战后的工艺
        1. 产业工艺的复兴
        2. 日本美术展览会的举办和各种团体的结成
        3. 关于时代划分
第三章 日本工艺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 文化特性与国民性
        1. 日本文化的特性
        2. 日本的国民性
        3. “和魂外才”——拿来、融合、创新的诀窍
    二、工艺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法律基础
        (一) 文化财保护法
        1. 文化遗产保护法令的滥觞和步履
        2. 《文化财保护法》的基本内容
        (二) 《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
        1. “传产法”制定的背景
        2. 传统工艺品的指定条件及发展现状
        3. 关于“传产协会”的行政和职能
    三、近代日本传统美术振兴的旗手
        (一) 日本近代文化的恩人——费诺洛萨
        1. 鉴画会与日本画
        2. 关于“美术真说”
        (二) 日本近代美术的精神领袖——冈仓天心
        1. 传奇生平
        2. 艺术实践与教育思想的开拓者
        3. 东方文化理想及其传播者
    四、作为工艺文化本质的民艺学
        (一) 民艺运动的展开
        1. 柳宗悦其人
        2. 民艺运动的出发点
        3. 民艺运动的发起和日本民艺馆
        (二) 民艺理论及其思想
        1. “民艺”含义
        2. 工艺的分类
        3. 民艺的特色
        4. 民艺的美及意义
    五、作为工艺文化本体的民俗学
        1. 民俗和工艺的关系
        2. 柳田国男与民俗学研究
        3. 日本民俗文化的保护
第四章 工艺文化存在的方式及其反思
    一 作为一种生产活力而存在
        (一) 产业形态的多样性
        1. 新型产业存在的背景
        2. 作为现代生产的资源与活力
        3. 个案研究——笠间烧的田野调查报告
        (二) 工业化造物中人性含量的助剂
        1. 工业化造物的反思
        2. 工业化造物的人性化助剂
        (三) 个案研究——柳宗理的设计思想
        1. 现代设计理念与民艺精神的交织
        2. 包豪斯理念的影响
        3. 民艺造物观念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4. 产品理想与设计方法
    二、作为一种文化活力而存在
        (一) 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忆和行业典范
        1. 历史文化的记忆和凭证
        2. 行业技艺的典范
        (二) 现代设计中日本风格形成的文化基因
        1. 对全球造物文化一体化的反动
        2. “日本设计”的形成
        (三) 作为工艺作家实践的场所
        1. 关于工艺“作家”
        2. “民艺”和“前卫”
        3. 各种工艺展览活动及工艺团体
    三、作为一种生活和生存方式而存在
        1. 丰富物质下的精神增长趋势
        2. 劳动创造的悖论
        3. 诗意生存的可能性
结语
    一、日本工艺文化与现代化再思考
    二、日本模式的启示
附件 1:日本近现代工艺大事年表
附件 2:文化遗产相关法令等
附件 3:文化财指定基准
附件 4:有关传统工艺品振兴的法律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四、多功能香菇催花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备案公告 2018年第7号(总第223号)[J].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标准化, 2018(17)
  • [2]洛宁竹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王雪萌. 河南工业大学, 2018(11)
  • [3]黄河沿岸治理中的菌草技术推广模式评价[D]. 林良辉.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 [4]我国香菇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应对策略(Ⅱ)[J]. 丁荣辉. 农技服务, 2000(11)
  • [5]多功能香菇催花器[J]. 王澄澈. 河南科技, 2000(01)
  • [6]袋栽香菇三级变温催花技术的研究[J]. 王澄澈,苗艳芳,杨淑全,程相文. 中国食用菌, 1999(06)
  • [7]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 王方舟. 河北农业大学, 2011(08)
  • [8]恶臭假单胞菌A3菌株抗TMV的活性小分子物质分离及作用机理研究[D]. 郭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9]日本工艺文化与日本现代化[D]. 赵云川.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06)
  • [10]《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80——2004)[J]. 黄淑美,伍慕仪. 农业考古, 2005(03)

标签:;  

多功能蘑菇花触发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