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温泉区论文_程庭

导读:本文包含了福州温泉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福州,温泉,热水,地下,地面,水位,数值。

福州温泉区论文文献综述

程庭[1](2018)在《福州温泉区地热分布特征及其对地下工程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福州城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区域热水流动规律,通过对位于温泉区内的福州地铁2号线水部站的地温测试表明,该车站范围内地温明显高于其它区域5~15℃,局部位置达20℃;且车站内地温存在两端高中间低、浅部高深部低、数据不连续等现象,分析原因与车站范围内的砂层和淤泥层多呈薄层状、透镜体状交错分布规律密切相关,也与区域上地下热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点相关。根据查明的地热分布特征,局部区域存在较高的地下热水对地铁车站的空间布局、冷却通风设备功耗、防腐蚀措施和联络通道冷冻法施工构成较大的影响。本项研究成果对福州温泉区其它类似地下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建设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池永翔[2](2009)在《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掌握福州市地面沉降状况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温泉;影响某点地面沉降年变化情况的主要因素有城市降雨量、温泉开采量等。(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09年06期)

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3](2005)在《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开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州市中心城区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地下热水需求不断增长且无计划的强烈开采状况下,大部分自流泉已消失,地下热水水位已成明显下降趋势。针对这一状况,从开采量及热水水位时空分布的角度,对比分析了第四系热储层及基岩热储层中水位的动态波动特征及漏斗展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热水位随季节变化呈现有规律的波动,不同部位波动幅度各异;多年的开采,已使得地热水位在持续性下降,漏斗中心水位在逐年加深,热资源在逐渐流失。指出加强地热资源开采量监控及建立比较完善的地热资源管理系统的迫切性,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05年06期)

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林正树[4](2005)在《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州温泉区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热水,然而长时间的过量开采,已造成地热水位下降,热水资源逐渐枯竭.针对这一状况,在对福州市温泉区复杂的地质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的基础上,对热田区热水动态进行叁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其允许开采量进行了现状评估与预测分析(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2期)

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5](2004)在《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开采与水位动态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热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然而长时间的过量开采,使资源濒临枯竭,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负效应。福州温泉区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热水,多年开采,水位不断下降,已使部分泉消失。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对福州温泉区地下双层热储层———第四系孔隙热储层及下伏基岩裂隙热储层中热水的赋存条件,补给与排泄条件,开采的历史与现状,热储层历年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漏斗展布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四系孔隙热储层北部抽水漏斗较深,南部补给相对充分而漏斗不明显,经过10a的变化漏斗中心最大变化幅度为7 6m;基岩裂隙热储层出现南北2个漏斗,10a间漏斗中心水位最大变化幅度为12 61m。表明随着开采的进行,地下热水水位在持续性下降,热资源在逐渐流失。指出加强地热资源开采量监控及建立比较完善的地热资源管理系统的迫切性,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吴振祥,樊秀峰,简文彬[6](2004)在《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沉降是一种永久性资源损失的环境地质灾害现象,其具有成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质条件、地热水开采、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地面荷载等多种因素。根据灰色GM(1,1)模型的建模机理和条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福州温泉区的地面沉降历史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福州温泉区灰色动态GM模型,模型的预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拟合良好。还可以将新的实测数据补充到GM模型中,并剔除一些老的数据,再建GM(1,1)模型,因此GM(1,1)模型具有动态时变性。(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吴振祥[7](2003)在《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叁维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地面沉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研究福州市温泉区及周围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地热井分布、流量、水位、地下热水开采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对地面沉降的表现、规模、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了地下热水历年水位、水量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地下热水与地面沉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过量开采地下热水是导致福州市温泉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研究区复杂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概化,建立了地下水的非稳定叁维流仿真模型和地面沉降固结模型。两者通过含水层的水位内在联系耦合在一起,并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抽水试验资料,结合大量的水位观测序列资料及地面沉降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调参,标定地下热水运移的叁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所建模型可以对地下水水位及地面沉降同时进行模拟预测。同时采用IDL(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软件工具,利用其强大的图形处理及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地面沉降预测结果叁维动态模拟,较为全面地揭示了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的特点。同时,根据已有的地面沉降观测资料及相关地质资料,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利用此模型可对福州市地面沉降进行预测。针对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发生、发展的特殊的地质背景,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揭示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动态特征,对于福州地区地下热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所建模型可推广应用于类似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的水位、水量动态预测,以及相应的地面沉降研究。(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03-12-01)

福州温泉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掌握福州市地面沉降状况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温泉;影响某点地面沉降年变化情况的主要因素有城市降雨量、温泉开采量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福州温泉区论文参考文献

[1].程庭.福州温泉区地热分布特征及其对地下工程影响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18

[2].池永翔.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

[3].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开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水资源保护.2005

[4].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林正树.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5].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开采与水位动态响应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

[6].吴振祥,樊秀峰,简文彬.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灰色系统预测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2004

[7].吴振祥.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叁维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地面沉降研究[D].福州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福州温泉区地下水位下降等值线...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开采模式图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分布图(199...福州中北部温泉开采井分布图温泉区数值计算模型概化图研究区构造断裂地质图

标签:;  ;  ;  ;  ;  ;  ;  

福州温泉区论文_程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