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分布论文_陈言柳,张林平,栾丰刚,吴斐,刘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真菌,喀斯特,保护区,舒城,因子,西双版纳。

生态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陈言柳,张林平,栾丰刚,吴斐,刘萌[1](2019)在《江西老虎脑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生态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样线与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乐安老虎脑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其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老虎脑自然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187种,隶属于40科99属,其中食用菌39种、药用菌36种、毒菌13种。大型真菌的种类分布与海拔、植被类型有着密切的联系,广泛分布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林以及灌丛林中,并具有垂直分布的特征。本次调查为老虎脑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9年11期)

郑亚强,陈斌,赵永鑫,徐天梅,苏造堂[2](2019)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虫生细脚棒束孢生态分布及发生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弄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虫生细脚棒束孢的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为害虫生防真菌资源利用及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本试验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季雨林不同海拔地带、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5种不同生境中细脚棒束孢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并对标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在5种不同生境中,共采集到细脚棒束孢标本1061株,其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山地雨林低海拔和中海拔地带,分别有272和267株,相对丰度分别为25.64%和25.16%;其次是季风常绿阔叶林和石灰岩山季雨林高海拔地带,分别有179和150株,相对丰度分别为16.87%和14.14%;分布相对较少的为热带丛生竹林和热带季雨林,分别有96和94株,相对丰度分别为9.05%和8.86%。暖热性针叶林分布最少仅3株,相对丰度为0.28%。从同一生境的石灰岩山地雨林不同海拔分布来看,细脚棒束孢主要分布于低海拔和中海拔,而高海拔相对较少。从季节性分布和发生规律来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细脚棒束孢的流行期为降水量较少的凉雾季10月至次年1月和干热季节3月至5月。该研究将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细脚棒束孢分布多样性及资源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胡慧中,王恒,段张锁,王武平,王诚吉[3](2019)在《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生态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典型样地法和线路调查法对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五鹿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的组成及生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内随机分布大型真菌94种,隶属于2亚门34科59属,以广布成分和北温带成分为主;在生态分布上,因海拔高度、植被类型等的差异,呈现较强的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在区系亲缘关系上,该自然保护区与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相似性系数最高,亲缘关系接近。(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7期)

胡晓静[4](2019)在《舒城县重点及特色中药资源生态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实地踏查、标本采集和文献查阅,对舒城县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与特色中药资源分布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舒城县重点及特色中药资源分布与生态的关系,以期为舒城县中药资源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李芳,王智慧[5](2019)在《喀斯特峰丛节齿藓类生态分布及其环境因子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寻喀斯特峰丛节齿藓类(Arthrodontae mosses)的生态分布规律及环境因子的影响,选择贵阳市思雅河3座典型喀斯特峰丛为研究对象,利用藓类综合优势比、Sorenson相似性指数及RDA对节齿藓类的生态分布及环境因子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座喀斯特峰丛上共发现节齿藓类植物11科、26属、74种,其中顶蒴单齿藓26种,顶蒴双齿藓21种,侧蒴双齿藓27种。Ⅰ号峰丛以侧蒴双齿藓为主,综合优势比为100%,Ⅱ号、Ⅲ号峰丛则以顶蒴单齿藓为主,综合优势比分别为81.80%、69.75%。节齿藓类在喀斯特峰丛上的分布在坡底以侧蒴双齿藓为主,其综合优势比为97.06%,坡中、坡顶以顶蒴单齿藓为主,其综合优势比分别为86.23%、90.76%。坡中和坡顶的顶蒴单齿藓物种相似性指数最高,为27.91%;坡中和坡顶的侧蒴双齿藓物种相似性指数最低,为11.63%。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是影响顶蒴单齿藓类分布的主要因子,侧蒴双齿藓类的分布则主要受到相对湿度的强烈影响;而顶蒴双齿藓类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9年02期)

杨增元,朱中竹,梁晶晶,孟云飞,李庆南[6](2018)在《济南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生态分布及时空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济南流域为研究区域,分别于2014年5月、8月和11月对济南全流域范围内31个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济南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生态分布及时空格局。结果表明,济南流域浮游植物类群差异显着;从济南全区域的年物种分布变化上看,济南市水生态南北两侧物种数多于济南主城区,点位平均物种数为20种,浮游植物总物种数在5月份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8年10期)

李芳,王智慧[7](2018)在《喀斯特峰丛节齿藓类(Arthrodontae)生态分布及环境因子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齿藓类(Arthrodontae)是指蒴齿由蒴周层的某几层细胞的细胞壁加厚而成,并与邻近的细胞脱离而构成的藓类。节齿藓的蒴齿结构特征与其孢子体的演化、传孢方式及环境的适应性都有极密切的关系,是藓类植物中适应性最强、最复杂和较为进化的类群,在喀斯特山区各类环境中有极为广泛的分布。为探究喀斯特峰丛节齿藓类的生态分布及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以贵阳思雅河流域叁座典型喀斯特峰丛为代表,对喀斯特峰丛节齿藓类的多样性进行分析,运用CANOCO软件分析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海拔高度等环境因子和节齿藓类的关系。研究区域内有节齿藓类植物11科25属74种,其中顶蒴单齿藓26种,顶蒴双齿藓21种,侧蒴双齿藓27种。叁座峰丛中,生境较好的Ⅰ号峰丛以侧蒴双齿藓占优势,生境较差Ⅱ号、Ⅲ号峰丛则以顶蒴单齿藓为主。环境相对适宜的坡底以侧蒴双齿藓分布较多,而植被覆盖少、相对湿度低、光照强度大的坡中、坡顶则以顶蒴单齿藓为主。各坡段节齿藓类的Sorenson多样性指数显示:坡底和坡中的顶蒴单齿藓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达到27.72%,主要物种有小石藓原变种(W.controversa var.controversa)、阔叶小石藓(W.planifolia)、拟阔叶小石藓(W.platyphylloides)等。环境因子与节齿藓类的RDA分析显示:环境湿度与顶蒴单齿藓、顶蒴双齿藓呈负相关,与侧蒴双齿藓呈显着正相关;光照强度与顶蒴单齿藓、顶蒴双齿藓呈正相关,与侧蒴双齿类藓呈负相关;温度和海拔高度与节齿藓类不存在显着性相关。湿度在70%RH~79.9%RH内叁种蒴齿型藓类综合优势比均为最大值,说明该湿度范围内适宜节齿藓类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期刊2018-10-10)

张兰兰,铃木纪毅,仲村康秀,辻彰洋[8](2018)在《西北太平洋现代放射虫在上层水体中的生态分布特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o study the photosynthetic associations on modern radiolarians,we analyzed plankton samples from waters shallower than 200 m at 30 station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A total of 328 taxa,including morphotypes,were identified from 2,091 specimens.The fluorescence patterns under a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e were mainly classified into five groups:1) R&D;2) R-G;3) Y-B;4) Periph-R;and 5) Pale-R.There were 37 species/morphotypes with the R & D pattern in the orders Collodaria,Entactinaria,Nassellaria,and Spumellaria.The R-G and Y-B patterns were confirmed in only four species(Dictyocoryne profunda,D.truncata,Spongaster tetras tetras,S.tetras irregularis) of our identified 328 taxa,suggesting a strong species-specific effect on the presence of PE-containing Synechococcus-type cyanobacteria.In the Periph-R pattern,red fluorescence is emitted from the peripheral part inside flat spumellarians,suggesting that the source of this pale red fluorescence is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 digested by radiolarians.In particular,taxa with the R&D patter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1) obligate associations;2) facultative association;and 3) non-associations.Many taxa belonging to Acanthodesmiidae and Lophospyris have a great number of symbiotic dinoflagellates outside the central capsule.However,Acanthodesmiidae include non-photosynthetic holobionts(Amphispyris and Ceratobotrys borealis),suggesting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to some acanthodesmiid species.In contrast with the obligate symbiosis tendency in Acanthodesmiidae,Lophophaenidae tend to have nonphotosynthetic holobionts.In Spumellaria,one significant tendency was recognized in Tetrapyle and Phorticium as obligate dinoflagellate holobionts.Thus,Tetrapyle and Phorticium are useful for tracing oceanographic conditions in the euphotic zone.D.truncata and D.profunda are classified into the R-G pattern,whereas D.muelleri was grouped into the R&D pattern,indicating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photosynthetic association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loating depth.The Q-mode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30 station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lusters:A1,A2,B,and C.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s of the four cluster group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limate zone and water masses,suggesting that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se shallow taxa is influencedby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masses.In particular,the Kuroshio Curren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igration of shallow living radiolarian species from the subtropical climatic zone to the subarctic climatic zone.(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7)

向荣,吕红红[9](2018)在《黄东海陆架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活体浮游有孔虫的生态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黄东海是中国边缘海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陆架。现代活体浮游有孔虫的生态研究是其古环境重建应用的重要基础。根据2011年、2013年采集的黄东海陆架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浮游拖网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有孔虫季节性生态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浮游有孔虫在黄海几乎缺失。受外海水控制强弱等因素的影响,黄东海陆架浮游拖网样品中的浮游有孔虫的体积丰度总体呈现由外陆架向内陆架递减的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自外海至近岸,受外海水影响逐渐减小,浮游有孔虫分异度与丰度亦相应降低。从季节上看,陆架海区浮游有孔虫丰度秋季高,夏冬其次,春季最低;秋季浮游有孔虫分布范围较广,春夏其次,冬季最小。浮游有孔虫主要属种在东海陆架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差异:暖水种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夏秋季节相对丰度较高,并表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主要受区域表层海水温度变化的控制。典型冷水种Globigerina bulloides主要出现在冬季和春季,其相对丰度高值区主要出现在东海中陆架,并呈现出从北往南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与G.sacculifer的分布状况相反。此外,G.bulloides在闽浙沿岸上升流区也有较高的相对丰度,可能表明了温度和生产力是影响该种在黄东海陆架分布的主要因素。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在夏、冬季节的东海外陆架海区相对丰度较高,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在秋冬季节相对丰度较高,其中秋季N.dutertrei、P.obliquiloculata高相对丰度主要出现在东海南部中陆架海区以及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说明N.dutertrei和P.obliquiloculata可能受暖水与生产力共同制约。(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7)

葸玉琴,张明旭,汪之波[10](2018)在《甘肃阿夏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生态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甘肃阿夏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和分布,对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大型真菌采用典型样线法和样地相结合进行统计和调查.共鉴定出72种大型真菌,隶属30个属,21个科,其中食用菌34种,药用菌17种,毒菌7种,用途不明的有14种,其中食用菌分布最多,占总种数的47.2%,毒菌最少仅占总种数的9.7%.大型真菌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分布特征有明显差异,海拔2 501~3 500m分布的大型真菌占总种数的93.1%,而海拔2000m以下和海拔4 500m以上分布的大型真菌最少,分别占总种数的12.5%和4.2%.随着植被类型的不同,大型真菌分布也不尽相同,在阔针混交林中大型真菌分布最为广泛,共计54种,占总种数的75%,而在针叶林和灌丛与草甸中分布最少,分别占总种数的18.1%和15.3%.大型真菌的分布特点与其所处的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等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生态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弄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虫生细脚棒束孢的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为害虫生防真菌资源利用及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本试验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季雨林不同海拔地带、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5种不同生境中细脚棒束孢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并对标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在5种不同生境中,共采集到细脚棒束孢标本1061株,其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山地雨林低海拔和中海拔地带,分别有272和267株,相对丰度分别为25.64%和25.16%;其次是季风常绿阔叶林和石灰岩山季雨林高海拔地带,分别有179和150株,相对丰度分别为16.87%和14.14%;分布相对较少的为热带丛生竹林和热带季雨林,分别有96和94株,相对丰度分别为9.05%和8.86%。暖热性针叶林分布最少仅3株,相对丰度为0.28%。从同一生境的石灰岩山地雨林不同海拔分布来看,细脚棒束孢主要分布于低海拔和中海拔,而高海拔相对较少。从季节性分布和发生规律来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细脚棒束孢的流行期为降水量较少的凉雾季10月至次年1月和干热季节3月至5月。该研究将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细脚棒束孢分布多样性及资源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陈言柳,张林平,栾丰刚,吴斐,刘萌.江西老虎脑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生态分布[J].中国食用菌.2019

[2].郑亚强,陈斌,赵永鑫,徐天梅,苏造堂.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虫生细脚棒束孢生态分布及发生规律[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3].胡慧中,王恒,段张锁,王武平,王诚吉.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生态分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4].胡晓静.舒城县重点及特色中药资源生态分布[J].现代农业科技.2019

[5].李芳,王智慧.喀斯特峰丛节齿藓类生态分布及其环境因子影响研究[J].中国岩溶.2019

[6].杨增元,朱中竹,梁晶晶,孟云飞,李庆南.济南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生态分布及时空格局[J].河北渔业.2018

[7].李芳,王智慧.喀斯特峰丛节齿藓类(Arthrodontae)生态分布及环境因子影响研究[C].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2018

[8].张兰兰,铃木纪毅,仲村康秀,辻彰洋.西北太平洋现代放射虫在上层水体中的生态分布特征(英文)[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9].向荣,吕红红.黄东海陆架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活体浮游有孔虫的生态分布[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10].葸玉琴,张明旭,汪之波.甘肃阿夏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生态分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东南部,延中心地带和-1安图县在延边朝...宝鸡市台塬区文化生态安全格局Fig6....一21盐城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梯度带I采样点排列序号梯度带I采样点生态潜力等级空间分布梯度带V景观生态源地空间分布

标签:;  ;  ;  ;  ;  ;  ;  

生态分布论文_陈言柳,张林平,栾丰刚,吴斐,刘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