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施工设备论文和设计-周秘起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体施工设备,涉及建筑领域。该墙体施工工设备,利用处于非竖直面的平台进行墙体施工,该平台为墙体砌筑提供了基准面及支撑,利用其上平面来保证墙体施工的平整度和起升后墙体的垂直度,施工人员只需将单元体放置在平台上进行填缝等操作,避免了砌筑或拼接过程中对垂直度和平整度的监测,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并且该施工工艺的技术含量要求较低,因此对工人的技术水平不做过多要求,进一步的降低了人工成本。

主设计要求

1.墙体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10),于非竖直平面内设置,所述平台(10)为网板结构,所述平台(10)底部设有用于对其支撑、使其稳定的处于倾斜或水平状态的支撑体(108),所述支撑体(108)至少位于平台(10)底面四角,与平台(10)可拆卸或固定连接,并使平台(10)下方悬空设置,所述平台(10)的下端与其垂直向上设有下限位板(101),所述平台(10)的左或右侧与其垂直向上设有侧限位板(102);移动升降机构(20),设于平台(10)底部,能够驱动平台(10)起升竖立于地面上。

设计方案

1.墙体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台(10),于非竖直平面内设置,所述平台(10)为网板结构,所述平台(10)底部设有用于对其支撑、使其稳定的处于倾斜或水平状态的支撑体(108),所述支撑体(108)至少位于平台(10)底面四角,与平台(10)可拆卸或固定连接,并使平台(10)下方悬空设置,所述平台(10)的下端与其垂直向上设有下限位板(101),所述平台(10)的左或右侧与其垂直向上设有侧限位板(102);

移动升降机构(20),设于平台(10)底部,能够驱动平台(10)起升竖立于地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地面上的承接台(30),所述承接台(30)具有沿平台(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下限位板(101)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块,相邻两块下限位板(101)之间,具有在平台(10)起升过程中使承接台(30)承插在两下限位板(101)之间的间距,以使墙体竖直后其下端面支撑于承接台(30)上,所述移动升降机构(20)还能够驱动平台(10)在竖立后水平后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0)由上梁体(103)和下梁体(104)交叉固定形成网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墙体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与侧限位板(102)相对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侧挤压板(105),所述侧挤压板(105)能够于平台(10)上表面左右直线滑动;

和\/或,

与下限位板(101)相对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上挤压板(110),所述上挤压板(110)能够于平台(10)上表面上下直线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挤压板(105)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其在平台(10)上往复左右滑动并锁定的第一驱动机构(106);

和\/或,

所述上挤压板(110)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其在平台(10)上往复上下滑动并锁定的第二驱动机构(1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06)能够于平台(10)上表面左右直线滑动并具有与平台(10)锁定的锁定件;

和\/或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11)能够于平台(10)上表面上下直线滑动并具有与平台(10)锁定的锁定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体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墙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将零散的墙板或砌块在竖直面内垂直拼接安装或垒建。工人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反复使用铅垂线或直靠尺比对墙体的垂直度,并认真观察填缝后拼装墙板或砌块的平整度。一旦墙体的垂直度超过规范规定值,则影响墙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应返工重拼或砌;平整度超过规范规定值,使得墙体表面凹凸不平,影响外观质量,应返修或修凿处理。

现有的墙体施工方式导致施工效率较低,工期较长,且施工质量存在风险,并且要求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导致人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节约人工成本的一种墙体施工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墙体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台,于非竖直平面内设置,所述平台为网板结构,所述平台底部设有用于对其支撑、使其稳定的处于倾斜或水平状态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至少位于平台底面四角,与平台可拆卸或固定连接,并使平台下方悬空设置,所述平台的下端与其垂直向上设有下限位板,所述平台的左或右侧与其垂直向上设有侧限位板;

移动升降机构,设于平台底部,能够驱动平台起升竖立于地面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设于地面上的承接台,所述承接台具有沿平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下限位板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块,相邻两块下限位板之间,具有在平台起升过程中使承接台承插在两下限位板之间的间距,以使墙体竖直后其下端面支撑于承接台上,所述移动升降机构还能够驱动平台在竖立后水平后移。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平台由上梁体和下梁体交叉固定形成网板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与侧限位板相对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侧挤压板,所述侧挤压板能够于平台上表面左右直线滑动;

和\/或,

与下限位板相对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上挤压板,所述上挤压板能够于平台上表面上下直线滑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侧挤压板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其在平台上往复左右滑动并锁定的第一驱动机构;

和\/或,

所述上挤压板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其在平台上往复上下滑动并锁定的第二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够于平台上表面左右直线滑动并具有与平台锁定的锁定件;

和\/或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够于平台上表面上下直线滑动并具有与平台锁定的锁定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墙体施工设备,利用处于非竖直面的平台拼板,该平台为墙体砌筑提供了基准面及支撑,利用其上平面来保证墙体的砌筑的平整度和起升后墙体的垂直度,施工人员只需将单元体放置在平台上进行填缝等操作,避免了砌筑过程中对垂直度和平整度的监测,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并且该施工工艺的技术含量要求较低,因此对工人的技术水平不做过多要求,进一步的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墙体施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平台水平设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墙体施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平台倾斜设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台竖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台竖立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平台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平台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的部分结构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墙体施工工艺,可用于粉煤灰加气砌块墙体、实心砖墙体、石膏砌块墙体、空心砖墙体、轻质水泥砂砌块墙体或各类轻质墙板等的砌筑或拼装施工。

实施例一

当使用的单元体为墙板,利用墙板拼装形成墙体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平台,于适宜位置放置该平台,并利用支撑体支撑,使该平台处于非竖直平面内,即平台水平或倾斜设置;

b.形成墙体,于平台上摆放构成墙体的墙板,并使用粘接剂填缝,使多块墙板拼装成整体,满足要获得的墙体尺寸;

c.起升平台,待粘接剂凝固后,起升平台,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且满足平台的下端支撑于地面上;

d.分体,将竖直到位的墙体与平台分离。

为实现竖直到位的墙体与平台分离,于步骤d前,在地面上设置承接台,使平台在起升过程中,平台的底部与承接台凹凸承插,使墙体的底部支撑在承接台上,然后平台于水平面内后移,完成分体操作。

步骤b中,在摆放墙板时,墙板的摆放方式应使墙板的长度尺寸在平台起升到位后于上下方向设置,并在摆放时按列摆放,每摆放一列墙板后进行填缝,然后顺着平台上表面侧向挤压该列墙板,使相邻的两列墙板粘接牢固。

步骤a中,获取镂空的平台,并利用支撑体使平台下方悬空,预留工人对墙体下面施工的操作空间,以便于在步骤b中,在填缝后,于墙体的上下两面在填缝处粘接固定网格布。网格布以中碱或无碱玻璃纤维机织物为基础,经耐碱涂层处理而成,其强度高、耐碱性好,主要用于防止填缝处有裂缝的产生,以保证墙体的强度。

实施例二

当使用的单元体为砌块,利用砌块砌筑形成墙体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平台,于适宜位置放置该平台,并利用支撑体支撑,使该平台处于非竖直平面内,即平台水平或倾斜设置;

b.形成墙体,于平台上摆放构成墙体的砌块,并使用粘接剂填缝,使多块砌块拼装成整体,满足要获得的墙体尺寸;

c.起升平台,待粘接剂凝固后,起升平台,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且满足平台的下端支撑于地面上;

d.分体,将竖直到位的墙体与平台分离。

为实现竖直到位的墙体与平台分离,于步骤d前,在地面上设置承接台,使平台在起升过程中,平台的底部与承接台凹凸承插,使墙体的底部支撑在承接台上,然后平台于水平面内后移,完成分体操作。

步骤b中,在摆放砌块时,从平台下方往上按层摆放,每摆放一层砌块后进行填缝,然后顺着平台上表面从上挤压该层砌块,使相邻的两层砌块粘接牢固。

步骤a中,获取镂空的平台,并利用支撑体使平台下方悬空,预留工人对墙体下面施工的操作空间,以便于在步骤b中,在填缝后,于墙体的上下两面在填缝处粘接固定网格布。网格布以中碱或无碱玻璃纤维机织物为基础,经耐碱涂层处理而成,其强度高、耐碱性好,主要用于防止填缝处有裂缝的产生,以保证墙体的强度。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记载的墙体施工工艺,利用处于非竖直面的平台拼板,该平台为墙体砌筑提供了基准面及支撑,利用其上平面来保证墙体的砌筑的平整度和起升后墙体的垂直度,施工人员只需将单元体放置在平台上进行填缝等操作,避免了砌筑过程中对垂直度和平整度的监测,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并且该施工工艺的技术含量要求较低,因此对工人的技术水平不做过多要求,进一步的降低了人工成本。

并且,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该平台的尺寸根据设计的墙体空间尺寸确定,平台高度要小于设计墙体的空间高度,平台宽度不宜过大,当设计墙体的长度尺寸较大时,可以使用若干个平台分块再组合拼装使用。

实施例三

应用于墙体施工工艺中的设备,用于辅助墙板拼装施工形成墙体。如图1~图5所示,该墙体施工设备包括用于拼板的平台10和驱动平台10位于竖直状态的移动升降机构20。

平台10于非竖直平面内设置,所述平台10为网板结构,所述平台10 底部设有用于对其支撑、使其稳定的处于倾斜或水平状态的支撑体108,所述支撑体108至少位于平台10底面四角,与平台10可拆卸或固定连接,并使平台10下方悬空设置,所述平台10的下端与其垂直向上设有下限位板101,所述平台10的左或右侧与其垂直向上设有侧限位板102。下限位板101的设置限制了在拼板及起升平台10过程中墙板向下滑落,侧限位板 102不仅用于保证墙体侧边的垂直度,还用于侧向挤压时限位,在使用该设备进行墙板拼接施工时,在摆放墙板时,应使墙板的下侧抵在下限位板101 上,墙板的一侧边抵在侧限位板102上。

移动升降机构20设于平台10底部,用于驱动平台10起升竖立于地面上。

为了在分体时,使墙体与平台10能够快速有效的分离,该设备还包括设于地面上的承接台30,如图4所示,所述承接台30具有沿平台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下限位板101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块,相邻两块下限位板101之间具有在平台10起升过程中,使承接台30承插在两下限位板101之间的间距,以使墙体竖直后其下端面支撑于承接台30上,所述移动升降机构20还能够驱动平台10在竖立后水平后移,然后再利用移动升降机构20使平台10于水平面内后移从承接台30内抽出,使平台10 与承接台30分离。

为了避免墙板在填缝过程中,砂浆等将墙板与平台10粘接,所以平台 10采用镂空的结构。具体的,平台10由上梁体103和下梁体104交叉固定形成网板结构。上梁体103和下梁体104可采用钢筋或角钢等建材。

关于在拼板填缝过程中,对墙板的挤压结构,与侧限位板102相对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侧挤压板105,所述侧挤压板105能够于平台10 上表面左右直线滑动。

当平台10采用上梁体103和下梁体104搭建时,所述上梁体103包括横向间隔设置的多根,相邻两上梁体103之间的间距不大于墙板的长度,使墙板能够搭载与上梁体103上,所述下梁体104位于上梁体103的下方,并与上梁体103交叉,并采用焊接的形式固定,实现多根上梁体103的固定。侧挤压板105可通过滑套在上梁体103上滑动,利用上梁体103形成左右直线的导轨。施工时,施工人员通过滑动侧挤压板105,改变侧挤压板 105与侧限位板102之间的距离,实现侧挤压板105对墙板的挤压。

为了实现施工的自动化,进一步节省人工,降低劳动强度,侧挤压板 105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其在平台10上往复左右滑动并锁定的第一驱动机构106。第一驱动机构106可采用气缸或油缸的实现,通过缸杆的伸缩,实现对侧挤压板105的驱动,并通过缸杆稳定的状态保持侧挤压板105稳定的锁定状态。

但是,由于气缸或油缸的行程有限,而平台10的尺寸较大,因此使第一驱动机构106能够于平台10上表面左右直线滑动并具有与平台10锁定的锁定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改变第一驱动机构106在平台10上的位置,来调节其行程,满足在大跨度下对侧挤压板105的驱动,当确定好第一驱动机构106的位置后,将第一驱动机构106与平台10锁定,再利用其驱动侧挤压板105。

同样的,当平台10采用上梁体103和下梁体104搭建时,第一驱动机构106可通过滑套在上梁体103上滑动。如图7所示,锁定件包括纵向设置的滑板107,所述滑板107的两端固定有与上梁体103滑接配合的滑套,所述滑套上设有锁紧螺栓,通过旋动锁紧螺栓,实现第一驱动机构与平台 10的固定和松开。

位保证侧挤压板105对不同位置墙板施力的均匀性,在侧挤压板105 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一第一驱动机构106,多个第一驱动机构106由一控制系统控制,实现同步动作。并且,在侧挤压板105与第一驱动机构106 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109。

实施例四

应用于墙体施工工艺中的设备,用于辅助砌块砌筑施工形成墙体。如图1~图4和图6所示,该墙体施工设备包括用于砌筑的平台10和驱动平台10位于竖直状态的移动升降机构20。

平台10于非竖直平面内设置,所述平台10为网板结构,所述平台10 底部设有用于对其支撑、使其稳定的处于倾斜或水平状态的支撑体108,所述支撑体108至少位于平台10底面四角,与平台10可拆卸或固定连接,并使平台10下方悬空设置,所述平台10的下端与其垂直向上设有下限位板101,所述平台10的左或右侧与其垂直向上设有侧限位板102。下限位板101的设置限制了在砌筑及起升平台10过程中砌块向下滑落,侧限位板 102用于保证墙体侧边的垂直度,在使用该设备进行墙板拼接施工时,在摆放砌块时,应使第一层砌块的下侧抵在下限位板101上,砌块的一侧抵在侧限位板102上。

移动升降机构20设于平台10底部,用于驱动平台10起升竖立于地面上。

为了在分体时,使墙体与平台10能够快速有效的分离,该设备还包括设于地面上的承接台30,如图4所示,所述承接台30具有沿平台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下限位板101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块,相邻两块下限位板101之间具有在平台10起升过程中,使承接台30承插在两下限位板101之间的间距,以使墙体竖直后其下端面支撑于承接台30上,所述移动升降机构20还能够驱动平台10在竖立后水平后移,然后再利用移动升降机构20使平台10于水平面内后移从承接台30内抽出,使平台10 与承接台30分离。

为了避免砌块在填缝过程中,砂浆等将砌块与平台10粘接,所以平台10采用镂空的结构。具体的,平台10由上梁体103和下梁体104交叉固定形成网板结构。上梁体103和下梁体104可采用钢筋或角钢等建材。

关于在拼板填缝过程中,对砌块的挤压结构,与下限位板101相对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上挤压板110,所述上挤压板110能够于平台10 上表面上下直线滑动。

当平台10采用上梁体103和下梁体104搭建时,所述上梁体103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多根,相邻两上梁体103之间的间距不大于砌块的长度,使砌块能够搭载与上梁体103上,所述下梁体104位于上梁体103的下方,并与上梁体103交叉,并采用焊接的形式固定,实现多根上梁体103的固定。上挤压板110可通过滑套在上梁体103上滑动,利用上横梁103形成上下直线导轨。施工时,施工人员通过滑动上挤压板110,改变上挤压板 110与下限位板101之间的距离,实现上挤压板110对砌块的挤压。

为了实现施工的自动化,进一步节省人工,降低劳动强度,在上挤压板110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其在平台10上往复上下滑动并锁定的第二驱动机构111。第二驱动机构111可采用气缸或油缸的实现,通过缸杆的伸缩,实现对上挤压板110的驱动,并通过缸杆稳定的状态保持上挤压板110 稳定的锁定状态。

但是,由于气缸或油缸的行程有限,而平台10的尺寸较大,因此使第二驱动机构111能够于平台10上表面上下直线滑动并具有与平台10锁定的锁定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改变第二驱动机构111在平台10上的位置,来调节其行程,满足在大跨度下对上挤压板110的驱动,当确定第二驱动机构111的位置后,将第二驱动机构111与平台10锁定,再利用其驱动上挤压板110。

同样的,当平台10采用上梁体103和下梁体104搭建时,第二驱动机构111可通过滑套在上梁体103上滑动。如图7所示,锁定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滑板107,所述滑板107的两端固定有与上梁体103滑接配合的滑套,所述滑套上设有锁紧螺栓,通过旋动锁紧螺栓,实现对第二驱动机构111 与平台10的固定和松开。

位保证上挤压板110对不同位置砌块施力的均匀性,在上挤压板110 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一第二驱动机构111,多个第二驱动机构111由一控制系统控制,实现同步动作。并且,在上挤压板110与第二驱动机构111 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109。

实施例五

应用于墙体施工工艺中的设备,利用该设备,可用于辅助墙板拼装或砌块砌筑施工形成墙体,利用一种设备完成两种工艺的施工。如图1~图6 所示,该墙体施工设备包括用于拼装或砌筑的平台10和驱动平台10位于竖直状态的移动升降机构20。

平台10于非竖直平面内设置,所述平台10为网板结构,所述平台10 底部设有用于对其支撑、使其稳定的处于倾斜或水平状态的支撑体108,所述支撑体108至少位于平台10底面四角,与平台10可拆卸或固定连接,并使平台10下方悬空设置,所述平台10的下端与其垂直向上设有下限位板101,所述平台10的左或右侧与其垂直向上设有侧限位板102。下限位板101的设置限制了在拼板及竖板过程中墙板或砌块向下滑落,侧限位板 102不仅用于保证墙体侧边的垂直度,还用于侧向挤压时限位。在使用该设备进行墙板拼接或砌块砌筑施工时,在摆放墙板或砌块时,应使墙板或砌块的下侧抵在下限位板101上,墙板或砌块的一侧边抵在侧限位板102上。

移动升降机构20设于平台10底部,用于驱动平台10起升竖立于地面上。

为了在分体时,使墙体与平台10能够快速有效的分离,该设备还包括设于地面上的承接台30,如图4所示,所述承接台30具有沿平台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下限位板101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块,相邻两块下限位板101之间具有在平台10起升过程中,使承接台30承插在两下限位板101之间的间距,以使墙体竖直后其下端面支撑于承接台30上,所述移动升降机构20还能够驱动平台10在竖立后水平后移,然后再利用移动升降机构20使平台于水平面内后移从承接台30内抽出,使平台10与承接台30分离。

为了避免墙板或砌块在填缝过程中,砂浆等将墙板或砌块与平台10粘接,所以平台10采用镂空的结构。具体的,平台10由上梁体103和下梁体104交叉固定形成网板结构。上梁体103和下梁体104可采用钢筋或角钢等建材。

关于在拼板填缝过程中,与侧限位板102相对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侧挤压板105,所述侧挤压板105能够于平台10上表面左右直线滑动;与下限位板101相对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上挤压板110,所述上挤压板110能够于平台10上表面上下直线滑动。

当平台10采用上梁体103和下梁体104搭建时,所述上梁体103包括横向间隔设置的多根,相邻两上梁体103之间的间距不大于墙板的长度,使墙板能够搭载与上梁体103上,所述下梁体104位于上梁体103的下方,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多根,相邻两下梁体104之间的间距不大于砌块的长度,使砌块能够搭载在下梁体104上,下梁体104与上梁体103垂直交叉,并采用焊接的形式固定。在上梁体103和下梁体104上开设交叉的滑槽,侧挤压板105具有凸部与上梁体103凹凸配合,利用上梁体103形成左右直线的导轨,上挤压板110具有凸部与下梁体104凹凸配合,利用下梁体 104形成上下直线的导轨。在墙板拼装施工时,施工人员通过滑动侧挤压板 105,改变侧挤压板105与侧限位板102之间的距离,实现侧挤压板105对墙板的挤压。在砌块砌筑施工时,施工人员通过滑动上挤压板110,改变上挤压板110与下限位板101之间的距离,实现上挤压板110对砌块的挤压。

为了实现施工的自动化,进一步节省人工,降低劳动强度,侧挤压板 105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其在平台10上往复左右滑动并锁定的第一驱动机构106。在上挤压板110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其在平台10上往复上下滑动并锁定的第二驱动机构111。第一驱动机构106和第二驱动机构111均可采用气缸或油缸的实现,通过缸杆的伸缩,实现对侧挤压板105和上挤压板110的驱动。

但是,由于气缸或油缸的行程有限,而平台10的尺寸较大,因此使第一驱动机构106能够于平台10上表面左右直线滑动并具有与平台10锁定的锁定件,第二驱动机构111能够于平台10上表面上下直线滑动并具有与平台10锁定的锁定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改变第一驱动机构106和第二驱动机构111在平台10上的位置,来调节其行程,满足在大跨度下对侧挤压板105和上挤压板110的驱动,当确定好第一驱动机构106或第二驱动机构111的位置后,将驱动机构与平台10锁定,再利用其驱动侧挤压板105 或上挤压板110。

同样的,当平台10采用上梁体103和下梁体104搭建时,第一驱动机构106可通过凸部与上梁体103上的滑槽凹凸配合实现滑动,第二驱动机构111可通过凸部与下上梁体104上的滑槽凹凸配合实现滑动。其中,锁定件包括滑板107,所述滑板107的两端固定有与上梁体103或下梁体104 滑槽凹凸配合的凸部,所述滑槽上开设有有锁孔,通过向对应的锁孔内穿设锁紧螺栓,通过旋动锁紧螺栓,实现对第一驱动机构106和第二驱动机构111与平台10的固定和松开。

为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施力的均匀性,在侧挤压板105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一第一驱动机构106,多个第一驱动机构106由一控制系统控制,实现同步动作。并且,在侧挤压板105与第一驱动机构106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109。同样的,在上挤压板110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一第二驱动机构111,多个第二驱动机构111由另一控制系统控制,实现同步动作。并且,在上挤压板110与第二驱动机构111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109。

关于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中,相较于竖直平面,倾斜或水平的平台10能够对为墙体施工提供基准面及支撑。支撑体108可以与平台 10为一体结构,在平台10底面四角固定支腿、或者支撑体108与平台10 为可拆卸结构、又或者是支撑体108与平台10固定,但支撑体108为可伸缩结构,只要满足支撑体108在平台10为初始状态时,能够对平台进行稳固支撑,在平台起升过程中,支撑体108不影响平台10的起升即可。

其中平台10首选为水平设置,摆放单元体后再倾斜设置,其下端支撑于地面上,提高平台10在初始状态和起升状态的稳定性。并且,下限位板 101和侧限位板102的高度均不低于单元体001的厚度,可更好的对单元体 001进行限位。

在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中,移动升降机构20可驱动平台10 竖直,平台竖直后,其下端支撑于地面上,并利用移动升降机构20驱动平台10后移从承接台30中抽出,使墙体从平台10上卸下。

具体的,移动升降机构20可采用气缸或油缸,移动升降机构20包括用于驱动平台10起升竖直的升降缸体和用于驱动平台10水平后移的移动缸体。升降缸体的缸杆与平台10的下端面铰接,通过缸杆伸长实现平台10 竖立。移动缸体水平固定于地面上,并位于升降缸体后方,其缸杆与升降缸体下端固定,通过缸杆收缩,实现平台10后移。或者是移动升降机构20 采用升降缸体与牵引机相配合使用,实现对平台10进行翻转起升和竖立后水平移动即可。

在平台起升过程中,下限位板101翻转,进入承接台30之间的凹槽内,由于承接台30的高度高于平台10竖直到位后下限位板101的高度,所以在平台10起升过程中,墙体的下端面会支撑在承接台30的上表面,当平台处于竖直面内后,墙体位于承接台30上后,平台10不再受墙体的重力作用,然后平台向后移动,从而实现二者快速的分离,无需使用辅助设备或大的人力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当平台10移至安全位置后再降下移动升降机构20,使平台与起升机构脱离,再利用支撑对平台10 进行支撑,进行下次施工操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墙体施工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6211.X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509540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E04G 21/26

专利分类号:E04G21/26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周秘起

第一申请人:周秘起

申请人地址:056000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河沙镇北街村北

发明人:周秘起

第一发明人:周秘起

当前权利人:周秘起

代理人:赵俊娇

代理机构:13127

代理机构编号: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墙体施工设备论文和设计-周秘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