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速引射器论文_叶伟,徐万武,李平,张富强,戴训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声速引射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声速,喷嘴,特性,散热器,喷管,模型,压力。

超声速引射器论文文献综述

叶伟,徐万武,李平,张富强,戴训成[1](2019)在《四支板超声速引射器性能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二维喷管构型的四支板超声速引射器进行冷流试验,分析启动、负载匹配方面的性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启动特性方面,四支板超声速引射系统的盲腔压力低于3 kPa,引射器入口腔压的迟滞压力比启动压力低15.9%。负载匹配特性方面,四支板引射器在小引射系数、大增压比状态下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当引射系数为0.04时,增压比为11.21;当引射系数为0.10时,增压比为7.0。因此,二维喷管构型的多支板超声速引射器具有良好的启动、负载匹配性能,工程应用潜力较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任孝文[2](2017)在《内置散热器通道中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现代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滑油散热系统的风冷通道一般设置于发动机底部并与外界大气相通,利用外界环境大气与螺旋桨滑流对滑油系统进行冷却。通常,飞机在巡航状态时,滑油散热系统风冷通道通过冲压进气,有足够流量的外界空气进入通道,滑油散热系统能够正常工作;但在地面,最大起飞状态时螺旋桨滑流进入风冷通道的空气量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冷却滑油需要的冷空气量,在慢车状态时空气动压头几乎为零,滑油系统工作环境最为恶劣。同时由于滑油散热器的堵塞,冷却空气流动能力减弱,进一步恶化了发动机在地面试车时滑油散热器的工作环境,极易出现滑油超温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某航空涡桨发动机滑油散热系统为背景,开展内置散热器通道中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的引射性能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工作,在保持风冷通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多喷嘴引射器泵抽外界环境气体来增大通道中的空气流量。根据已有滑油散热器的流动阻力数据,本文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来模拟气体经过这一部分时产生的压力损失,在此基础上数值研究了前端多孔介质不同流动阻力、喷嘴分布形式、喷嘴出口型面以及最大起飞状态时螺旋桨后滑流对多喷嘴引射器引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慢车状态下,风冷通道中内置多孔介质模型对引射器性能具有显着的影响,随着多孔介质流动阻力的增大,同一结构的引射器引射系数逐渐减小;风冷通道中多孔介质模型参数一定时,同一结构的引射器引射系数随着主次流压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风冷通道中多孔介质模型参数及多喷嘴喉道面积一定时,单排笛形射流管的引射器引射性能优于双排笛形射流管,在单排笛形射流管的基础上,随着多喷嘴分布参数λ的增大,引射器性能先升高后降低,保持多喷嘴分布参数λ不变,圆形喷嘴出口型面的引射能力要优于锯齿形和波瓣形喷嘴。最大起飞状态时,风冷通道前方滑流对次流流场具有较大影响,相比于单纯靠螺旋桨滑流进气冷却滑油散热器,在风冷通道中设置引射器不仅可以增大次流进气流量,还可以使得通过滑油散热器的次流流场更加均匀。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的模型实验,研究了风冷通道中不同多孔介质模型、喷嘴分布形式以及喷嘴出口型面对多喷嘴引射器引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各个因素对引射器引射性能的影响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相同的规律。(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03-01)

刘世毅,韩言勋,刘媛媛[3](2015)在《某超声速飞行器保护罩用弹射器的高温防护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型弹射器应用于超声速飞行器保护罩的连接固定与弹射分离。由于保护罩位于飞行器头部,受到气动阻力的影响,升温迅速。为了保证弹射器能够在飞行过程中正常安全工作,使装药部位的温度满足火药安全使用要求,需要对其采取热防护措施。文章围绕弹射器的耐高温性能设计开展了相关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及试验验证工作。通过减小热传导途径,优化产品结构设计,采取隔热、相变吸热等措施降低弹射器内部的环境温度。经过热传导试验验证,在模拟飞行器极端的高温环境条件下,弹射器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热传导效率,保证主装药部位的温度满足火药安全使用要求。该方法为航天火工装置的高温防护设计与验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航天返回与遥感》期刊2015年03期)

任泽斌,廖达雄,张国彪[4](2014)在《2m×2m超声速风洞引射器气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维气体引射器流动特性方程计算了该等面积混合引射器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性能参数,设计增压比为2.1~2.7,引射系数为0.392~0.651,综合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引射喷嘴数目为24个,径向布置两层,面积比为0.235.引射器1∶13缩比模型的试验结果与计算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5个设计状态下的实测增压比均略高于设计值.2m×2m超声速风洞调试时因整体参数调整导致引射器在某些工作状态偏离了设计点,但增压比与引射系数的对应关系仍与设计结果基本一致,引射器总体性能指标满足风洞试验需求.(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许常悦,周涛,王从磊[5](2014)在《平面超声速引射器内部流动的大涡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平面超声速引射器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为了验证LES方法的可靠性,对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定量对比,对比的物理量有速度和温度剖面。结果表明当前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这说明LES方法能够有效地研究此类问题。引射器主射流的失稳过程与自由射流的失稳过程相同,分为增长、失稳和混合3个阶段。Lamb矢量散度的分布表明,混合室内部的混合过程被限制在狭小的带状区域。混合室内压力信号的功率谱分析表明,主射流的失稳主导着混合室内部流体的混合过程,其特征St数约为0.27。(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董宾,王涛,徐永成,夏明主[6](2014)在《基于模糊评价法的某型跨超声速风洞增量引射器维修方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某型跨超声速风洞增量引射器维修方案评价过程中,针对维修方案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建立了维修方案模糊评价模型,并给出了评价置信度的计算方法。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某型跨超声速风洞增量引射器4个维修方案进行安全性、经济性、拆卸装配性、人素工程、时效性、维修质量6个指标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了最优维修方案。文中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可对风洞其他系统的维修方案进行评价,以确定最优维修方案,从而提高风洞其他系统维修方案评价的科学性。(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丛成华,彭强,易星佑,郑娟[7](2014)在《超声速转子叶片非定常引射器流场特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结合适当的边界条件,对超声速转子叶片非定常引射器进行了模拟。从结果可以看出:此类引射器内流态复杂,主气流出口斜激波干扰现象明显,叶片设计参数对引射器性能影响很大。叶片尾部的膨胀波有效诱导了被引射气流,在短距离内增强了气流混合,湍流效应对引射器性能的影响较小;叶片可维持自旋转,提升叶片转速可增强引射效率。最后,对引射器内的流动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4年03期)

王宗浩,邹建军,黄洁[8](2013)在《两级超声速引射器流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速引射器在航天发动机、化学激光器等的地面试验所需压力恢复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采用超-超引射方式是优化压力恢复系统的性能和实现设备小型化的途径之一。为探索适用于超-超引射器的设计准则,对一种两级超声速引射器的超-超引射流动现象开展了研究,试验发现该构型引射器在特定压力匹配范围内即可实现一、二级主流间的超-超引射又可以实现主流对二次流的超-超引射,结合数值仿真对流场结构和参数的分析表明超-超引射的形成机制可归结为压力匹配问题,通过提高来流总压与混合室匹配静压的压比可建立超-超引射;混合室匹配静压由引射气流主导;提高二次流总压或降低主流压力均可提高二次流马赫数,该规律对建立超-超引射、提高引射效率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3年10期)

孔凡实,崔宝玲,金英子,金羲东[9](2013)在《V形喷嘴的超声速引射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超音速引射器的性能,基于原有收敛形喷嘴的实验结果,重新设计了新型的V形喷嘴。通过改变V形喷嘴的波瓣数,使其引入更多涡流来提高引流流量,得到性能较好的V形喷嘴几何模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超声速引射器中的复杂流动,对比分析了数值计算的各种喷嘴的性能。数值模拟结果显示:V形喷嘴对超音速喷嘴处的流场分布以及激波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引射器的性能,使引射器达到更大的压缩比和压力恢复。(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孔凡实[10](2012)在《超声速引射器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音速引射器系统,又称为超音速喷射-扩散器系统。它的应用一直十分广泛,这主要得益于它有很多其他流体设备不可比拟的优点,例如构造简单、设备制造费用低廉、较低的能源耗费等。但由于其内部有多相流、混流、湍流、压缩流等复杂流动,而且其工作状态不稳定,所以引射器内部流场的分析和最佳的工作条件非常难以确定。本文的目的便是基于原有的超音速引射器系统,对其内部结构及主要部件进行修改和优化,藉此提高或改善引射器的工作性能。首先,在超音速引射器的从动流入口处设置了几个混流导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引射器内部流场来引入更多的引射流体。然后,基于原有收敛形喷嘴的实验结果,重新设计了新型的V形喷嘴,可以通过增加流体间的剪应力并引入更多涡流来提高引流流量。与此同时,借助了流体模拟软件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Dynamics, CFD)技术对引射器内部的超音速可压流和复杂的激波系统进行了模拟。通过比较原有引射器性能和优化后引射器的性能,来得到超音速引射器优化设计的最佳方案。本论文中使用的超音速引射器系统的模型是与之前的实验装置完全一致的,因此对比分析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数值模拟计算过程中使用了有限体积离散法和基于密度的耦合求解器。湍流模型采用了适合可压流动的标准k-ω湍流模型和SST k-ω湍流模型。在进行数值模拟时,空间上主要采用了二阶迎风模式对动量方程、连续性方程以及能量方程进行耦合求解,这种耦合求解方法有利于分析引射器超声速复杂的流场结构;时间上主要采用了隐式方程对数值模型进行迭代计算。主要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混流导叶和V形喷嘴都对引射器的流场结构和激波系统产生了影响,并且可以有效提高超音速引射器系统的性能。此外基于两者对引射器性能的影响,优化分析了混流导叶和V形喷嘴的最佳模型。首先是对混流导叶的众多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最佳的安装位置、叶片长度和叶片数。同时对V形喷嘴的波瓣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工作性能最佳的波瓣数。(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2-12-27)

超声速引射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现代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滑油散热系统的风冷通道一般设置于发动机底部并与外界大气相通,利用外界环境大气与螺旋桨滑流对滑油系统进行冷却。通常,飞机在巡航状态时,滑油散热系统风冷通道通过冲压进气,有足够流量的外界空气进入通道,滑油散热系统能够正常工作;但在地面,最大起飞状态时螺旋桨滑流进入风冷通道的空气量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冷却滑油需要的冷空气量,在慢车状态时空气动压头几乎为零,滑油系统工作环境最为恶劣。同时由于滑油散热器的堵塞,冷却空气流动能力减弱,进一步恶化了发动机在地面试车时滑油散热器的工作环境,极易出现滑油超温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某航空涡桨发动机滑油散热系统为背景,开展内置散热器通道中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的引射性能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工作,在保持风冷通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多喷嘴引射器泵抽外界环境气体来增大通道中的空气流量。根据已有滑油散热器的流动阻力数据,本文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来模拟气体经过这一部分时产生的压力损失,在此基础上数值研究了前端多孔介质不同流动阻力、喷嘴分布形式、喷嘴出口型面以及最大起飞状态时螺旋桨后滑流对多喷嘴引射器引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慢车状态下,风冷通道中内置多孔介质模型对引射器性能具有显着的影响,随着多孔介质流动阻力的增大,同一结构的引射器引射系数逐渐减小;风冷通道中多孔介质模型参数一定时,同一结构的引射器引射系数随着主次流压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风冷通道中多孔介质模型参数及多喷嘴喉道面积一定时,单排笛形射流管的引射器引射性能优于双排笛形射流管,在单排笛形射流管的基础上,随着多喷嘴分布参数λ的增大,引射器性能先升高后降低,保持多喷嘴分布参数λ不变,圆形喷嘴出口型面的引射能力要优于锯齿形和波瓣形喷嘴。最大起飞状态时,风冷通道前方滑流对次流流场具有较大影响,相比于单纯靠螺旋桨滑流进气冷却滑油散热器,在风冷通道中设置引射器不仅可以增大次流进气流量,还可以使得通过滑油散热器的次流流场更加均匀。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的模型实验,研究了风冷通道中不同多孔介质模型、喷嘴分布形式以及喷嘴出口型面对多喷嘴引射器引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各个因素对引射器引射性能的影响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相同的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声速引射器论文参考文献

[1].叶伟,徐万武,李平,张富强,戴训成.四支板超声速引射器性能特性试验[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9

[2].任孝文.内置散热器通道中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3].刘世毅,韩言勋,刘媛媛.某超声速飞行器保护罩用弹射器的高温防护特性[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5

[4].任泽斌,廖达雄,张国彪.2m×2m超声速风洞引射器气动设计[J].航空动力学报.2014

[5].许常悦,周涛,王从磊.平面超声速引射器内部流动的大涡模拟[J].航空学报.2014

[6].董宾,王涛,徐永成,夏明主.基于模糊评价法的某型跨超声速风洞增量引射器维修方案评价研究[J].兵工学报.2014

[7].丛成华,彭强,易星佑,郑娟.超声速转子叶片非定常引射器流场特性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

[8].王宗浩,邹建军,黄洁.两级超声速引射器流动机理研究[J].推进技术.2013

[9].孔凡实,崔宝玲,金英子,金羲东.V形喷嘴的超声速引射器的数值模拟[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

[10].孔凡实.超声速引射器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及优化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缩比超声速引射器结构示意图临界启动压力下超声速引射器不...超声速引射器的分类根据引射喷...直管超声速引射器流场马赫数分布带二次流的多喷管超声速引射器...“基准”超声速引射器在零二次...

标签:;  ;  ;  ;  ;  ;  ;  

超声速引射器论文_叶伟,徐万武,李平,张富强,戴训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