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菌论文_郑庆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豆疫霉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豆,霉菌,寄主,天冬,蛋白酶,基因,靶标。

大豆疫霉菌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南农发现疫霉菌攻击大豆胞外免疫的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月28日,南京农业大学作物疫病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邢维满课题组合作在《Molecular Plant》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hytophthora sojae effector PsAvh240 inhibits a host aspartic protease secretion to promote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鉴定到一个植物胞外免疫的新成(本文来源于《蔬菜》期刊2019年03期)

郑庆伟[2](2019)在《邢维满课题组合作发现疫霉菌攻击大豆胞外免疫的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病原菌侵染植物的早期,质外体是病原菌进入植物细胞的"必经之地",也是植物与病原菌战斗的最"前线"。植物分泌的防卫蛋白会与病原菌分泌的效应蛋白"正面交锋",发生一系列分子互作来"相互制衡"。在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植物与病原菌各自都会不断进化出新的"武器"来"投入战斗"。近日,南京农业大学作物疫病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蒋玥,邓丽霞,何豆,王荣波,李本金[3](2018)在《福建地区大豆疫霉菌不同毒力菌株重测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豆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大豆根腐病对大豆的产量有极大的影响。大豆疫霉菌是大豆根腐病的重要病原菌,侵染寄主后可导致寄主根茎腐烂、枯萎,造成农作物品质下降、产量下降甚至绝产。目前,还未掌握大豆疫霉的致病机理,至今还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问题。本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Ps6497为参照基因序列菌株,对自2002年至2018年的320株采集于福建漳州和厦门同安的大豆疫霉菌进行分析。基于SNP构建系统发生树,比较菌株的进化关系,分析在一地的大豆疫霉菌的演化。寻找影响致病力强弱的大部分毒性基因以及致病基因在不同毒力菌株基因组上的分布。筛选出保守的强致病力靶标,为挖掘新的致病关键基因,为寻找合适抗源材料培育高抗品种打下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窦道龙[4](2018)在《大豆疫霉菌致害与寄主适应性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生物,被我国列为对农业生产最危险的A1类检疫对象,其侵染大豆引起的疫霉根腐病(也称大豆疫病或大豆疫霉病,英文名为Phytophthora root rot)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大豆疫霉和其它多种病原菌类似,其与寄主的分子互作呈现"此消彼长"的"之"字形共进化模式。在互作过程中,病原菌效应子攻击(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入侵生物学大会——入侵生物与生态安全会议摘要》期刊2018-08-03)

赵伟,迟元凯,汪涛,陈晴晴,Ei,Phyu,Kyaw[5](2018)在《大豆疫霉菌PsSed5编码基因转录分析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SNARE家族之一的编码基因Ps Sed5转录及功能。[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Ps Sed5在大豆疫霉不同生活史及侵染时间段的转录,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稳定转化法,将该基因沉默后分析沉默转化子的表型。[结果]Ps Sed5是组成性表达,在侵染早期表达量较高,Ps Sed5的2个沉默转化子菌丝生长减慢,致病力减弱。[结论]Ps Sed5在大豆疫霉的生长发育及致病性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靳雨婷,刘美彤,王群青[6](2017)在《大豆疫霉菌效应分子Avh5的植物靶标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大豆根茎腐病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大豆疫霉是兼性寄生卵菌,在侵染前期营寄生生活,亲和互作条件下侵入寄主约24h之后转入腐生生活。在寄生阶段,大豆疫霉通过分泌效应分子蛋白干扰植物免疫反应,抑制植物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同时依靠吸器从寄主活体细胞中获取营养和水分,建立寄生关系。因此,抑制植物的PCD反应是大豆疫霉菌在侵染前期的主要策略。研究发现以Avh5为代表的大豆疫霉菌RXLR效应分子家族普遍具有一个W-domain,与抑制植物的PCD有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W-domain的蛋白结构由两个α螺旋组成,通过实验证明位于第二个α螺旋上的4个疏水性氨基酸对于Avh5抑制植物PCD的功能起关键作用。叁维蛋白结构分析显示Avh5蛋白C端W-domain及周围的氨基酸共同形成了一段钳形的内嵌结构,这种结构很有可能与其靶标直接互作有关。因此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Avh5的植物靶标,共转化Avh5和烟草cDNA文库到酵母细胞,在高严谨性筛选平板上共获得了6个阳性克隆,其中在两个克隆中鉴定出了一个bHLH(basichelix-loophelixprotein)转录因子。bHLH是真核生物中存在最广泛的一大类转录因子,其通过特定的氨基酸残基与靶基因相互作用,进而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于真核生物的正常生长及发育是必不可缺的。已经有报道在绒毡层中特异性表达的bHLH转录因子EAT1参与调节植物发育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新机制,因此效应分子的W-domain极有可能通过干扰bHLH转录因子的功能达到抑制植物PCD的目的。本研究将进一步解析疫霉菌RXLR效应分子W-domain参与抑制植物PCD的机制,为制定疫霉菌防治策略和针对性的开发农药靶标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5)

李庆玲[7](2017)在《两种腐霉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大豆疫霉菌RxLR效应子中无序结构域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卵菌纲隶属于鞭毛菌亚门,分为4个目(水霉目、霜霉目、链壶菌目、水节霉目),其中霜霉目的腐霉菌、疫霉菌、霜霉菌等均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致病菌。腐霉菌已知有120余种,大多数是腐生性植物病原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并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它们通常侵染幼苗的根和种子,并引起苗期前后的猝倒,种子腐烂,根腐和果实腐烂等症状,造成严重的农业经济损失。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能引物多种农作物的猝倒病和果实、根部腐烂病,寄主范围很广,可以侵染玉米引起茎腐,侵染黄瓜、番茄等引起猝倒病、果腐,在苗期发病尤为严重,常造成大量死苗。终极腐霉(Pythiumultimum)是一种常见的土传病原菌也是最有致病力的腐霉属之一,终极腐霉能侵染大量的经济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番茄等。目前腐霉的分子检测方法有普通PCR、Real-timePCR检测技术均需要昂贵的仪器,检测成本高,不利于在基层大范围推广。而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开发的分子检测技术,其以强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性和低检测成本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真菌、细菌、卵菌和病毒的检测。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瓜果腐霉菌(P.aphanidermatum)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在瓜果腐霉基因组上选择有序列特异性的同源基因作为检测靶标,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LAMP检测方法,随后对该技术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病斑组织检测等进行了分析。鉴定到一个编码Trypsin蛋白酶的基因是对瓜果腐霉菌有序列特异性的同源基因,以该序列作为靶标并建立了 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中,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能将瓜果腐霉菌和其它病原菌区分开。灵敏度试验中,LAMP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0pg/μL,与Real-timePCR反应灵敏度一样,是PCR反应灵敏度的100倍。植株接种试验中,LAMP方法能检测出人工接种发病植株中的瓜果腐霉菌。成功建立了一种生产上使用的瓜果腐霉菌快速检测技术,为该菌所致病害的准确诊断奠定了技术基础。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终极腐霉菌(P.ultimum)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对其他腐霉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筛选靶标基因作为终极腐霉LAMP检测的目标序列并设计引物。在特异性实验成功将终极腐霉与其他腐霉和疫霉、真菌区分开,LAMP灵敏度检测实验的最低浓度为1 pg/μLDNA,这是传统PCR的104倍。此外,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植物病斑组织的检测。这些结果表明,这种LAMP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势,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同时对卵菌RxLR家族的无序结构进行了大规模地预测和特征分析,能够为效应子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无序结构影响RxLR效应子诱导细胞死亡活性。固有的无序蛋白结构在自然界中十分普遍,但是无序蛋白结构在卵菌的RxLR效应子其功能还是未知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卵菌中RxLR效应子的无序结构的程度比其他效应子和分泌蛋白更显着。无序结构分布规律更偏好富集于RxLR-dEER区,这表明无序结构可能在效应子转录的过程中起着潜在作用。相反,无序结构在C端区域的分布很少,特别是W/Y/L元件。我们发现大约42%的RxLR蛋白包含至少一个α螺旋分子识别特性(α-MoRF),且大部分的α-MoRF主要分布在C端。另外,当缺失突变掉PsAvh241和PsAvh105的无序结构区域后,其突变体在烟草的瞬时表达实验中就失去了细胞死亡诱导活性,这就表明蛋白的无序结构影响着RxLR效应子的功能。总的来说,这些结果表明,固有的无序结构是卵菌RxLR蛋白一个共同的特点,我们推测这些结构特征对效应分子的转运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它拓展了我们对RxLR效应蛋白结构的认识,开辟了探索研究卵菌RxLR效应子的新机制。(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杨志远,王钢,曹华,蓝星杰,尹军良[8](2016)在《果胶乙酰酯酶基因AtPae7参与拟南芥对大豆疫霉菌的非寄主抗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鉴定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非寄主抗病性相关的基因。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和分析T-DNA插入拟南芥突变体离体叶片对大豆疫霉菌的非寄主抗病性。结果表明:4个果胶乙酰酯酶基因AtPae7(pectin acetyl esterase 7)突变体株系中的3个对大豆疫霉菌的抗性减弱,表现为感病;qRT-PCR检测表明突变体中AtPae7的转录水平下降;生物信息学预测PAE7蛋白的N端有23个氨基酸信号肽序列,确定其为胞外分泌蛋白。说明果胶乙酰酯酶基因AtPae7参与拟南芥对大豆疫霉菌的非寄主抗病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甘淑萍,闫强,崔晓霞,薛冬,赵晋铭[9](2016)在《大豆疫霉菌侵染对大豆木质素含量及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大豆木质素含量及合成关键基因在与大豆疫霉菌互作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利用大豆疫霉菌株P6497接种大豆品种Williams,分别于6,8,10和15 d分析了根部组织木质素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根组织中木质素含量在疫霉菌侵染过程中积累速度显着增加;对木质素合成过程中9个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PAL、C4H和F5H表达水平在所选4个时间点均显着高于未接种对照;CCo AOMT在接种后第8,10和15天3个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4CL的表达在接种后第10和15天时比对照上调超过100倍;CAD和CCR表达水平分别在接种后8和10 d与对照存在显着差异;C3H和COMT的表达量在处理组和对照组中差异不显着。在接种样品中,C4H、4CL和CCR基因表达与木质素含量变化模式呈显着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大豆根部木质素积累受疫霉侵染诱导,暗示木质素参与大豆与疫霉互作过程,同时根据试验结果推测C4H、4CL和CCR是诱导木质素含量提高的关键基因。(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刘虹[10](2016)在《烟草T-DNA插入突变体的抗病筛选与大豆疫霉菌PsAAT3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经济价值高、种质资源丰富、各个品系间杂交容易、易于遗传转化,是植物病理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模式植物。普通烟为异源四倍体植物,含T和S两个基因组,基因组约为4.5Gb,重复序列比例高。目前,普通烟草及其两个祖先种绒毛状烟草(N.tomentosiformis)和林烟草(N.sylvestris)的全基因组序列草图已经绘制完成,这为反向遗传学研究烟草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烟草突变体库的构建与筛选是挖掘功能基因最为直接有效的一种主要方法。本研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提供的烟草T-DNA激活标签突变体库为材料,创造性地利用两种化合物对文库进行初筛以弥补抗病表型筛选工作量大的缺点,获得了一批对两种化合物敏感性发生改变的突变体,并对其中一个材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获得了 16个对水杨酸敏感性改变的烟草突变体。水杨酸是介导植物抗病性的重要信号传导物质。突变体对水杨酸处理耐受度改变通常是由于水杨酸介导的抗病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突变引起的,我们对7776份突变体材料进行了初筛、复筛与表型验证等环节,获得了 10个对水杨酸耐受性增强的突变体,6个对水杨酸更为敏感的突变体。获得了 9个抗氧化胁迫能力发生改变的突变体。AT(Amitrole;俗名杀草强)是植物过氧化氢酶的不可逆专一性抑制剂,在生产中被应用为内吸传导型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通过叶片和根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因此利用AT处理是筛选抗氧化胁迫突变体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其研究也有望获得抗病关键基因。对7776份材料进行筛选,发现3个突变体对AT耐受性显着增强,6个突变体对AT的敏感性减弱。对上述获得的25个突变体进行阳性鉴定发现均为T-DNA插入突变体。接种实验表明,有多个的抗病能力发生改变,这为进一步获得抗病关键基因提供了研究材料。一个对AT敏感突变体的抗病性增强。对编号为21AS的烟草突变体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该突变体对AT更敏感。形态观察发现,21AS的叶片呈卵圆形、叶面不平整、叶尖圆钝。接种灰葡萄孢霉和寄生疫霉两种病原菌发现,该突变体抗病性显着提高。选择两个防卫相关基因(NtGST1和NtCA1)对其转录水平进行了比较。发现在侵染过程中NtGST1呈现上调表达趋势,NtCAT1下调表达,且21AS中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WT。用flg22处理,观察到突变体的活性氧积累水平在处理前期明显下降。有意思的是,我们还发现一系列的植物细胞死亡激发子处理后,细胞死亡发生水平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说明该突变体的抗病能力,防卫反应发生水平以及抗氧化胁迫能力与野生型相比发生了明显改变,但其具体的机制和联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大豆疫霉菌PsAAT3的表达特性和功能研究。本研究同时以大豆疫霉菌为材料研究了天冬氨酸转氨酶编码基因进行了研究。该酶参与天冬氨酸衍生物必须氨基酸的合成途径,是氮代谢中一类重要因子。研究结果发现该基因的表达不受饥饿诱导,沉默转化子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其野生型相比没有改变,但该沉默转化子致病能力显着下降,而外源添加天冬氨酸或谷氨酸,发现均不能恢复PsAAT3沉默转化子的致病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大豆疫霉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病原菌侵染植物的早期,质外体是病原菌进入植物细胞的"必经之地",也是植物与病原菌战斗的最"前线"。植物分泌的防卫蛋白会与病原菌分泌的效应蛋白"正面交锋",发生一系列分子互作来"相互制衡"。在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植物与病原菌各自都会不断进化出新的"武器"来"投入战斗"。近日,南京农业大学作物疫病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豆疫霉菌论文参考文献

[1]..南农发现疫霉菌攻击大豆胞外免疫的新机制[J].蔬菜.2019

[2].郑庆伟.邢维满课题组合作发现疫霉菌攻击大豆胞外免疫的新机制[J].农药市场信息.2019

[3].蒋玥,邓丽霞,何豆,王荣波,李本金.福建地区大豆疫霉菌不同毒力菌株重测序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4].窦道龙.大豆疫霉菌致害与寄主适应性的分子机制[C].第五届全国入侵生物学大会——入侵生物与生态安全会议摘要.2018

[5].赵伟,迟元凯,汪涛,陈晴晴,Ei,Phyu,Kyaw.大豆疫霉菌PsSed5编码基因转录分析及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

[6].靳雨婷,刘美彤,王群青.大豆疫霉菌效应分子Avh5的植物靶标筛选[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7].李庆玲.两种腐霉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大豆疫霉菌RxLR效应子中无序结构域的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

[8].杨志远,王钢,曹华,蓝星杰,尹军良.果胶乙酰酯酶基因AtPae7参与拟南芥对大豆疫霉菌的非寄主抗病性[J].西北农业学报.2016

[9].甘淑萍,闫强,崔晓霞,薛冬,赵晋铭.大豆疫霉菌侵染对大豆木质素含量及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6

[10].刘虹.烟草T-DNA插入突变体的抗病筛选与大豆疫霉菌PsAAT3的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菌株NEAU-W2发酵培养物甲醇浸提液的...勃利霉素对大豆疫霉优势小种1孢子萌发...勃利霉素对大豆疫霉细胞质苏氨酰-tR...勃利霉素对马铃薯晚疫霉菌细胞质苏氨...区域的遗传图谱真核生物进化分析图(摘自[2]

标签:;  ;  ;  ;  ;  ;  ;  

大豆疫霉菌论文_郑庆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