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软解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相移键控,幅度相移键控,格雷码,软解调简化
软解调论文文献综述
张长青[1](2019)在《面向6G的高阶APSK软解调及简化》一文中研究指出5G和6G的研究工作者,都支持将卫星通信融入移动通信系统,但融入6G的可能性更大。面向6G的卫星通信系统将是面向普通公众的普通应用,数据吞吐量将会很大,数据传输品质也会低于传统的专用应用,所以基带调制解调方式必须采用高阶APSK。通过星座理论较为详细地分析了PSK和APSK的基础技术,分析了解调技术中的简化问题。通过仿真和格雷码映射,对高阶APSK调制解调技术中的简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对工程技术人员了解高阶APSK具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生态互联 数字电力——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7)
杜洋,董彬虹,唐鹏,王莉[2](2016)在《M维软解调的FH/MFSK系统抗PBNJ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FH/MFSK系统,提出一种MFSK信号的M维软解调能量信息,作为译码器软输入的方法,避免了近似比特对数似然信息(LLR)的计算,并结合卷积码,给出了相应的软译码算法。理论推导了采用该算法的FH/MFSK系统在AWGN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下抗PBNJ性能,给出了BER的上界闭合表达式。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并与近似比特LLR和硬判决2种译码器输入信息的FH/MFSK系统进行对比,证明该算法获得了明显的抗PBNJ处理增益。(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杨勇,张凯[3](2015)在《基于可靠度的连续相位软解调算法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相位调制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较低的带外功率、信号恒包络等特性,广泛地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然而现有的基于概率域的解调算法复杂度较高,不具有实用价值。针对这一问题对高效的相位连续调制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进而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的低复杂度CPM软解调算法。提出的软解调算法计算接收信号与调制信号之间的相关值,并将其作为信息度量。算法不依赖于信道噪声方差,避免了信道噪声方差估计不准确对解调性能带来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可靠度的软解调算法的性能与概率域下的解调算法几乎没有差异,并且完全能够与现代纠错码相结合,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徐红霞,姚力,王会林,施剑[4](2015)在《基于不同解码类型的8PSK软解调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宽带系统常采用多进制调制来提高频谱利用率,同时根据应用的环境,选用卷积码或者Turbo码作为差错控制编码来对抗传输信道的噪声和衰落的影响。在信道解码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解码增益,译码时需要软解调信息,一般采用对数似然比LLR作为软解调的输出信息。LLR通常采用经典的欧式距离计算方法得到,但是这种方法运算量大、处理时间长、实现成本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边界判决法和星座点合并法来计算LLR,最后通过仿真比较了简化前后算法的性能,并给出了实际应用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移动通信》期刊2015年14期)
马伟良[5](2015)在《TD-LTE数字中继系统中软解调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4G牌照已陆续发放,日益增长的新兴业务对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的传输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由于中继技术对数据包进行转发及重传能够增大网络容量,有效地抵抗丢包现象,已经被写入到3GPP LTE版本10(R10协议)中。在中继技术中,译码性能是衡量中继系统通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译码性能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进而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本文以提高TD-LTE数字中继系统的译码性能为目标,针对数字中继系统的特点,对中继系统中的软解调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工作主要从软判决算法、仿真验证和FPGA设计与仿真叁方面展开。首先,介绍了TD-LTE数字中继系统设计原理和系统所应用调制方式的调制解调原理。根据R10协议要求和中继系统的特点,给出一种应用于软解调技术的判决算法,该算法对接收端信号的比特对数似然比值进行了简化计算,得到每个比特的LLR值,并对每个比特的LLR值进行判决,从而得到调制前的数据信息。该算法的计算过程简单,易于硬件实现。然后,将LLR算法应用于16QAM的解调过程中,推导了16QAM每个比特的LLR值,得出了每个比特LLR值的坐标图。在独立的瑞利衰落信道的信道条件下,分别将QPSK,16QAM和64QAM调制方式下应用了LLR算法的软判决方式与其对应的硬解调(判决)方式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与硬判决方式相比,在中继系统中采用软判决算法进行解调时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的误码率,当中继系统的信噪比为18dB左右时,软判决方式的误码率降到了10-3以下,因此满足了LTE数字中继系统的性能要求。最后,对LTE数字中继系统中的QPSK,16QAM和64QAM的解调模块进行了FPGA设计与仿真验证。用Verilog HDL语言分别实现了上述叁种解调模块的LLR算法,并在QuartusⅡ9.1中分别对其进行了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解调模块在功能上满足了数字中继系统的要求,验证了在设计解调模块过程中选用的LLR算法在FPGA实现时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5-05-01)
包昕,王达,刘婉月[6](2015)在《利用软解调序列的LDPC码闭集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对包括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在内的一系列"稀疏几何编码"的识别,基于软解调序列,设计和实现了一种闭集集合应用背景下的识别方法。以校验约束关系作为切入点,首先回顾了基于硬解调序列的传统识别策略;接着分析和推导了软解调序列所应满足的校验约束形式;通过引入后验校验对数似然比(CLLR)这一统计量,最终设计了相应识别算法。在事先给定先验编码集合的闭集应用模式下,仿真结果显示,算法明显占优,识别增益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可达2~6 d B。(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赵骥[7](2015)在《比特交织编码调制及软解调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作为一种经典的编码调制技术,它框架简单、性能优异,针对TCM灵活性不足和在衰落信道中性能差的缺点,在采用理想的交织器时可以将编码器和调制器分开设计,增强了设灵活性计的,并可以在衰落信道具有很好的性能。自从上世纪末被提出以来,BICM由于频带利用率高、适合衰落信道等优点逐渐作为当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IEEE制定的802.11和802.16,3GPP制定的高速分组接入(HSPA)及其长期演进版本(LTE)等系列标准。目前,对于BICM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交织器的设计和调制星座映射方案的设计,以及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天线(MIMO)等先进技术的结合,同时最近还有很多基于BICM系统进行的改进方案,这些研究虽然使得BICM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解决,如在非理想交织前提下解调算法失配所带来的性能影响,高阶调制下解调算法复杂度高等问题。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对BICM的改进方案,比特协同编码调制(BCCM)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推导了BCCM的错误指数,从而给出了采用高码率时,BCCM系统性能优于BICM系统的理论依据,同时将BCCM与Turbo码结合,分析了已知比特对迭代译码的影响,最后通过大量的仿真表明在采用高码率时,BCCM系统相对BICM系统有至少0.2dB以上的增益。由于实际系统中接收端通常采用简化的解调算法,同时受非理想信道估计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解调失配问题严重。本文基于广义互信息的概念,对基于非理想信道估计下含窄带干扰的BICM-OFDM系统解调算法失配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二维的修正算法,仿真表明算法在复杂度不变的前提下能有效的减少误码率。因为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高阶调制被广泛运用于无线系统中,但其解调复杂度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解调算法,通过不断在星座图上寻找与接收符号最近的点,以实现对Log-MAP解调算法的简化,仿真表明此算法在不损失性能的前提下能有效的减少复杂度。(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1-09)
李仁龙,付刚,吴广志,王丽萍[8](2014)在《PCM/FM遥测序列软解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PCM/FM信号解调系统的性能,本文研究一种多符号检测(Multi-Symbol Detection,MSD)技术。首先针对PCM/FM在硬件解调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引入MSD软件解调方法;随后研究MSD在低信噪比下解调同步的实现;最后进行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误码率10-4处时,检测性能比传统非相干鉴频算法可提高近3 dB,性能十分理想。(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4年17期)
付刚,吴广志,李仁龙,王丽萍[9](2014)在《再入环境中的遥测信号软解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CM/FM遥测形式是飞行器再入遥测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信号体制;针对跟踪目标再入过程中信噪比较低,而传统非相干鉴频法存在门限过高的问题,结合调频遥测信号的相位连续性,研究一种基于基带正交复旋转多符号检测(MSD)的软件化解调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可使解调门限有效降低。(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4年08期)
黄蕾[10](2014)在《并行组合扩频系统传输模式及软解调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线通信对传输系统的高速率及高效率的需求,充分发挥并行组合扩频系统的优势,深入研究了并行组合扩频系统传输模式及其解调解扩方法。为提高并行组合扩频系统的工作性能,在对已有的扩频序列的组合传输方式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的基于“基带等幅迭加”模式的扩频序列组合传输模式,提出了基于“带通等幅迭加”模式和基于“基带-带通混合迭加”模式的两种新并行组合扩频模式的方案。建立了叁种并行组合扩频模式的数学模型,并从理论上分析和对比了叁种并行组合扩频模式的特点。对比分析了叁种模式的并行组合扩频系统在高斯白噪声条件下的误码性能。并在高斯白噪声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径传播,通过软件仿真对比分析叁种并扩模式的抗干扰及抗多径衰落的能力,验证了方案在一定应用场景下的可行性。为降低系统实现的复杂度同时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对扩频序列调制软判决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 QPSK调制方式下系统的加权软判决方法和BPSK调制方式下系统的直接软判决方法。加权软判决算法是通过引入加权系数对接收两路相关值进行加权后再求和以恢复扩频序列的相关特性;直接软判决算法通过对接收信号直接进行取相关运算来同时完成系统的解调解扩。通过软件仿真验证了软判决算法相对于硬判决具有实现简单、可靠性高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4-05-30)
软解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FH/MFSK系统,提出一种MFSK信号的M维软解调能量信息,作为译码器软输入的方法,避免了近似比特对数似然信息(LLR)的计算,并结合卷积码,给出了相应的软译码算法。理论推导了采用该算法的FH/MFSK系统在AWGN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下抗PBNJ性能,给出了BER的上界闭合表达式。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并与近似比特LLR和硬判决2种译码器输入信息的FH/MFSK系统进行对比,证明该算法获得了明显的抗PBNJ处理增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解调论文参考文献
[1].张长青.面向6G的高阶APSK软解调及简化[C].生态互联数字电力——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9
[2].杜洋,董彬虹,唐鹏,王莉.M维软解调的FH/MFSK系统抗PBNJ性能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6
[3].杨勇,张凯.基于可靠度的连续相位软解调算法及仿真[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5
[4].徐红霞,姚力,王会林,施剑.基于不同解码类型的8PSK软解调算法研究[J].移动通信.2015
[5].马伟良.TD-LTE数字中继系统中软解调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
[6].包昕,王达,刘婉月.利用软解调序列的LDPC码闭集识别方法[J].电讯技术.2015
[7].赵骥.比特交织编码调制及软解调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8].李仁龙,付刚,吴广志,王丽萍.PCM/FM遥测序列软解调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4
[9].付刚,吴广志,李仁龙,王丽萍.再入环境中的遥测信号软解调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
[10].黄蕾.并行组合扩频系统传输模式及软解调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