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论文和设计-陆天安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不方便折叠、不方便携带的问题,其包括车体,车体的前端转动设置有轮架,轮架的下端设置有可转动的前轮,轮架的上端铰接有可向车体上折叠的把手杆,车体上固定设置有立管,立管内滑动设置有可升降的座管,座管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鞍座,立管上设置有座管束,座管束可将立管和座管相固定,座管束和立管之间形成有卡槽,转动轮架,折叠的把手杆可移至卡槽的下方,上提把手杆,把手杆可卡接在卡槽内,即可将电动滑板车提起,“一折二转三提”的操作方式简单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包括车体(1),车体(1)的前端转动设置有轮架(4),轮架(4)的下端设置有可转动的前轮(9),轮架(4)的上端铰接有可向车体(1)上折叠的把手杆(5),车体(1)上固定设置有立管(6),立管(6)内滑动设置有可升降的座管(7),座管(7)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鞍座(8),其特征在于,立管(6)上设置有座管束(2),座管束(2)可将立管(6)和座管(7)相固定,座管束(2)和立管(6)之间形成有卡槽,转动轮架(4),折叠的把手杆(5)可移至卡槽的下方,上提把手杆(5),把手杆(5)可卡接在卡槽内。

设计方案

1.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包括车体(1),车体(1)的前端转动设置有轮架(4),轮架(4)的下端设置有可转动的前轮(9),轮架(4)的上端铰接有可向车体(1)上折叠的把手杆(5),车体(1)上固定设置有立管(6),立管(6)内滑动设置有可升降的座管(7),座管(7)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鞍座(8),其特征在于,立管(6)上设置有座管束(2),座管束(2)可将立管(6)和座管(7)相固定,座管束(2)和立管(6)之间形成有卡槽,转动轮架(4),折叠的把手杆(5)可移至卡槽的下方,上提把手杆(5),把手杆(5)可卡接在卡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管束(2)包括弹性管夹(21)、杆件(22)和凸轮部(23),弹性管夹(21)套设在立管(6)上,杆件(22)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杆部(221)、第二杆部(222)和圆头(223),第一杆部(221)、第二杆部(222)和圆头(223)的直径依次变大,弹性管夹(2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通孔(211),第一杆部(221)穿设于通孔(211)并枢接在凸轮部(23)上,凸轮部(23)和第二杆部(222)分别抵接在弹性管夹(21)的两端,转动凸轮部(23),凸轮部(23)可控制弹性管夹(21)收缩和展开,卡槽形成在圆头(223)、第二杆部(222)和立管(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把手杆(5)卡接在卡槽内,把手杆(5)限定在圆头(223)和立管(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5)为圆杆,圆头(223)和立管(6)之间距离大于或等于把手杆(5)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6)设置在车体(1)的中部和后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5)上套设有防滑套(3)。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动滑板车技术,特指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滑板车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种用于代步的两轮电动滑板车,其具有车体,车体的前后均设置有可转动的车轮,车轮内置有轮毂电机,车体的前端设置有可控制前轮转向的把手杆,车体上还设置有座椅结构,驾驶者可坐在座椅结构上驾驶该两轮电动滑板车。由于这种电动滑板车将采用了体积小巧的轮毂单机,并将轮毂电机整合在车轮内,因此其整体结构具有轻便小巧的优点,适合短距离代步和在驾驶空间狭小的区域进行通行。

为了提高电动滑板车的收纳和运输的体积,现有技术中的把手杆常常制作成可折叠的。

然而现有技术不够完善,虽然在运输和收纳时将把手杆折叠可以减小空间,但是折叠后使用者却不方便携带该电动滑板车,在爬楼、取放等场景需要双手提起该电动滑板车,这就导致了携带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单手提起、操作方便的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包括车体,车体的前端转动设置有轮架,轮架的下端设置有可转动的前轮,轮架的上端铰接有可向车体上折叠的把手杆,车体上固定设置有立管,立管内滑动设置有可升降的座管,座管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鞍座,立管上设置有座管束,座管束可将立管和座管相固定,座管束和立管之间形成有卡槽,转动轮架,折叠的把手杆可移至卡槽的下方,上提把手杆,把手杆可卡接在卡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座管束包括弹性管夹、杆件和凸轮部,弹性管夹套设在立管上,杆件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杆部、第二杆部和圆头,第一杆部、第二杆部和圆头的直径依次变大,弹性管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通孔,第一杆部穿设于通孔并枢接在凸轮部上,凸轮部和第二杆部分别抵接在弹性管夹的两端,转动凸轮部,凸轮部可控制弹性管夹收缩和展开,卡槽形成在圆头、第二杆部和立管之间。

作为优选,当把手杆卡接在卡槽内,把手杆限定在圆头和立管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杆为圆杆,圆头和立管之间距离大于或等于把手杆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立管设置在车体的中部和后部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杆上套设有防滑套。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座管束和立管之间形成有卡槽,转动轮架,折叠的把手杆可移至卡槽的下方,上提把手杆,把手杆可卡接在卡槽内,携带本电动滑板车时,首先将把手杆折叠,再转动把手杆至卡槽的下方,单手握在把手杆上,提起把手杆,即可将电动滑板车提起,“一折二转三提”的操作方式简单、方便,因此本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把手杆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把手杆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座管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弹性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座管束、3-防滑套、4-轮架、5-把手杆、6-立管、7-座管、8-鞍座、9-前轮、10-后轮、21-弹性管夹、22-杆件、23-凸轮部、24-手柄、 211-通孔、221-第一杆部、222-第二杆部、223-圆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包括车体1,车体1的前端转动设置有轮架4,轮架4可相对车体1横向转动,轮架4的下端设置有可转动的前轮9,横向转动轮架4,可改变前轮9的方向。车体1的后端还设置有可转动的后轮10,前轮9和后轮10至少有一个内置有轮毂电机(图中未示出),通过轮毂电机的转动可带动电动滑板车的行驶。

轮架4的上端铰接有可向车体1上折叠的把手杆5,车体1上固定设置有立管6,立管6竖直设置在车体1的上端,立管6内滑动设置有可升降的座管7,座管7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鞍座8,滑动座管7,座管7上下升降,并带动鞍座8 上下升降,立管6上设置有座管束2,座管束2可将立管6和座管7相固定,座管束2和立管6之间形成有卡槽,转动轮架4,折叠的把手杆5可移至卡槽的下方,上提把手杆5,把手杆5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后,把手杆5可卡接在卡槽内,该角度小于10°。

携带本电动滑板车时,首先将把手杆5折叠,再转动把手杆5至卡槽的下方,单手握在把手杆5上,提起把手杆5,即可将电动滑板车提起,“一折二转三提”的操作方式简单、方便,因此本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的优点。

座管束2位于立管6的上端,把手杆5卡入座管束2和立管6之间的卡槽后,把手杆5和车体1之间留有空间,因此手可轻易穿过把手杆5和车体1之间并握在把手杆5上。

所述座管束2包括弹性管夹21、杆件22和凸轮部23,弹性管夹21的整体结构呈“C”字型,采用富有弹性的钢材制成,当弹性管夹21收缩时,弹性管夹21的内径缩小,当弹性管夹21展开时,弹性管夹21的内径变大。

弹性管夹21套设在立管6上,而座管7设置在立管6内,当弹性管夹21 的内径缩小,弹性管夹21抵压在立管6上,迫使立管6的内径也缩小,从而立管6抵紧在座管7上,从而立管6和座管7相固定,当弹性管夹21的内径变大,立管6的内径也变大,从而座管7可滑动地设置在立管6内。

杆件22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杆部221、第二杆部222和圆头223,第一杆部221、第二杆部222和圆头223依次一体成形在一起,第一杆部221的直径小于第二杆部222的直径,第二杆件22的直径小于圆头223的直径,弹性管夹21 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通孔211,第一杆部221穿设于通孔211并枢接在凸轮部23 上,凸轮部23和第二杆部222分别抵接在弹性管夹21的两端,转动凸轮部23,凸轮部23可控制弹性管夹21收缩和展开,卡槽形成在圆头223、第二杆部222 和立管6之间,把手杆5加入卡槽内,把手杆5直接抵接在第二杆部222的下端。

凸轮部23上设置有手柄24,手柄24和凸轮部23一体成形在一起,使用者可手握在手柄24上转动凸轮部23,从而方便使用者转动凸轮部23。

当把手杆5卡接在卡槽内,把手杆5限定在圆头223和立管6之间,圆头 223和立管6具体地设置在把手杆5的两侧。手提把手杆5时,把手杆5会产生侧向晃动,圆头223和立管6避免把手杆5脱离卡槽,提高了结构的牢固性。

所述把手杆5为圆杆,圆头223和立管6之间距离大于或等于把手杆5的直径,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牢固性,避免手提把手杆5时把手杆5脱离卡槽。

所述立管6设置在车体1的中部和后部之间,手提把手杆5时,电动滑板车的重心位于车体1的中部,而把手杆5一位置正好位于车体1中部的上方,使用者可手提在该位置上,车体1在携带过程中保持平衡,提高了携带过程中的舒适性、稳定性。

所述把手杆5上套设有防滑套3,防滑套3采用防滑橡胶制成,手提把手杆 5时,手可握在防滑橡胶上,提高了抓握力,起到了防滑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9298.8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617366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62K 21/16

专利分类号:B62K21/16

范畴分类:32C;27C;

申请人:陆天安

第一申请人:陆天安

申请人地址:321304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舟山镇陆宅村115号

发明人:陆天安

第一发明人:陆天安

当前权利人:陆天安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论文和设计-陆天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