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生产函数论文_林彦宇,衣淑娟,张忠学,王孟雪,聂堂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分生产函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分,函数,模型,作物,产量,向量,马铃薯。

水分生产函数论文文献综述

林彦宇,衣淑娟,张忠学,王孟雪,聂堂哲[1](2019)在《东北寒地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北寒地水稻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产量的影响,利用生育期内水稻蒸腾蒸发量及产量实测数据,建立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和敏感指数累积函数,并对其进行求解与检验。结果表明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抽穗开花期>拔节孕穗期>分蘖期>乳熟期;敏感指数累计值随着返青后天数的增多逐渐增大,其中在返青后50~100 d增长速度最快;经检验,Jensen模型和敏感指数累积函数模型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52和0.950,说明其相关性均较高,因此适宜东北寒地区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唐利华[2](2019)在《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耗水特征及水分生产函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试验采用桶栽结合人工防雨和人工模拟滴灌补水的方法控制土壤水分,研究调亏灌溉处理下滴灌甜菜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各处理甜菜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滴灌甜菜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明确不同生育阶段滴灌甜菜水分敏感指数,为干旱区甜菜节水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分别在甜菜的叶丛快速生长期、块根膨大期和糖分积累期,设置0~60 cm土层含水量分别为充分灌溉(70%田间持水量)和非充分灌溉(调亏灌溉)两种灌水方式,其中调亏灌溉包括50%田间持水量和30%田间持水量两种土壤水分控制下限。试验共7个处理(T1~T7),每个处理重复5次。在甜菜叶丛生长期开始控水前,各处理均灌至饱和含水量,通过控制灌水时间和灌水量,使甜菜在不同生育时期受到水分胁迫,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甜菜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块根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处理间的总耗水量表现为T1>T6>T2>T7>T4>T3>T5,其中T1处理(全生育阶段以70%田间持水量为控水下限)的总耗水量和总蒸散量最高,T5处理(块根膨大期以30%田间持水量为控水下限)的总耗水量和总蒸散量最低。同一生育阶段不同调亏处理下的阶段耗水量和阶段蒸散量具体表现为70%FC>50%FC>30%FC。生育阶段进行调亏灌溉处理的日耗水量显着低于生育阶段未进行调亏灌溉的处理,处理间表现为70%FC>50%FC>30%FC,其中叶丛快速生长期T3处理日耗水量和蒸散量最小(3.98 mm/d和5.59 mm/d),块根膨大期T5处理日耗水量和蒸散量最小(7.3 mm/d和4.36 mm/d),在糖分积累期T7处理日耗水量和蒸散量最小(3.85 mm/d和4.93 mm/d)。叶丛快速生长期和块根膨大期T1处理的日耗水量和蒸散量均最高,分别达到13.93mm/d、13.65 mm/d和16.72 mm/d、14.52 mm/d,且与未进行调亏灌溉处理的日耗水量无显着差异。糖分积累期T3处理的日耗水量为10.22 mm/d,显着高出其它处理。糖分积累期T2处理的日蒸散量为13.13 mm/d,显着高出其它处理。所有处理中T2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各生育阶段中度调亏灌溉处理下甜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出重度调亏灌溉处理,同一生育阶段各处理甜菜耗水量、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50%FC>30%FC。(2)所有处理中T2处理甜菜各生长指标(块根重、叶柄重、叶片重、叶片数)均达到最大,T5处理的块根重最低,其次是T3处理,块根重在其它处理间均无显着差异。不同调亏灌溉处理下甜菜产量和产糖量差异显着,含糖率在不同调亏灌溉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其中T6处理含糖率最高(16.55%),T2处理产量最高(1.37×10~5 kg/ha)。T5处理产量(7.03×10~4 kg/ha)和产糖量(9.4×10~3 kg/ha)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甜菜产糖量在T1处理最高。块根中Na~+、K~+、α-N和灰分含量分别在T5、T1、T6和T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其中处理间指标差异大小表现为:α-N>K~+>灰分>Na~+。(3)利用Jensen模型分析甜菜叁个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得出水分敏感指数λi分别为叶丛快速生长期0.411、块根膨大期0.375、糖分积累期0.143。结论:同一生育阶段不同调亏处理下的阶段耗水量和阶段蒸散量随着缺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各生育阶段处理甜菜耗水量、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50%FC>30%FC。(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后胜[3](2019)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分生产函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现有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拟合精度低,提出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方法拟合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并与现有的模型进行比较,拟合结果显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模型拟合明显优于现有模型.(本文来源于《生物数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任秋实,孙兆军,王力,焦炳忠,韩磊[4](2019)在《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水分生产函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水分生产函数,以"克新一号"马铃薯为供试品种,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以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水平为试验因素,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进行调亏灌溉,测定土壤含水率、耗水量、产量,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分亏缺处理对作物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并对5种常用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建模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及淀粉积累期轻度、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对产量影响不显着,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及块茎膨大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对其产量影响显着;建立Jensen模型、Minhas模型、Stewart模型、Blank模型和Singh模型,根据获得的数据和模型分别求取水分敏感指数。通过分析,水分亏缺会造成马铃薯不同程度的减产,Jensen模型更适用于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的需水情况。(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2期)

陶延怀,郑文生[5](2018)在《Minitab软件在大豆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与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盆栽实验,采用大豆不同灌水处理下的耗水量和产量试验资料,使用Minitab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了5种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应用平均误差(AE)、均方根误差(RMSE)、变异系数(Cv)、残差聚集系数(CRM)和模型性能指数(EF)等评价指标,对5种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分析评价,初步确定适合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的大豆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模型,为该地区大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优化提供了基础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王世杰,张恒嘉,巴玉春,王玉才,黄彩霞[6](2018)在《膜下滴灌调亏辣椒产量构成要素及水分生产函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膜下滴灌辣椒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辣椒苗期和开花坐果期对辣椒均分别进行轻度(65%~75%Field capacity,FC)和中度(55%~65%FC)水分调亏,在盛果期和后果期进行轻度水分调亏,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75%~85%FC)为对照。同时构建辣椒Jensen模型水分生产函数并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对照处理辣椒青果总产量最大,为36 203. 90 kg/hm2,苗期轻度和中度水分调亏以及后果期轻度水分调亏对辣椒青果总产量无显着影响(P> 0. 05),其余水分调亏处理辣椒总产量比对照显着减少10. 45%~13. 32%。盛果期轻度水分调亏和后果期轻度水分调亏使水分调亏时段的辣椒青果含水率分别比对照显着降低5. 75,5. 83个百分点(P <0. 05)。各水分处理辣椒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相差不大,苗期中度水分调亏以及后果期轻度水分调亏处理的辣椒WUE分别比CK显着增加11. 63%和9. 41%。由求解得的Jensen辣椒水分生产函数可知,辣椒开花坐果期水分敏感指数最大,为0. 517。因此,开花坐果期是辣椒的需水临界期,此生育期缺水对辣椒产量影响较大,为保证辣椒高产,应充分供水(75%~85%FC)。(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中恺,刘鹄,赵文智[7](2018)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水分生产函数(cropwaterproductionfunctions,CWPF)一般指作物产量(cropyield,Y)与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 ET)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作物模型中联系水分和生产力的关键。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近半个世纪以来CWPF的相关研究,发现CWPF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地区获得的田间试验结果往往差异较大;常用的CWPF模型多是基于统计信息,缺少坚实的物理基础和可靠的理论支撑,在跨地区、跨物种应用时存在一定缺点。同时基于碳同化过程的机制模型和更为复杂的作物模型也因为参数过多而不易在实际中应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公开发表的41篇文献中筛选出592组田间试验数据,发现小麦产量与ET基本呈线性关系,但数据分布相对离散,而玉米、棉花、水稻因数据量较少其产量与ET关系不明显。利用生长季降水量和累计蒸发皿蒸发数据对不同地区获得的小麦水分生产函数进行了修正,发现改进后的小麦水分生产函数表现出较好的跨地区应用潜力(r2从0.36提高到0.75),并提出了进一步的CWPF修正思路。指出通过改进函数关系虽然能提高统计模型的可移植性,但发展机制模型仍是未来CWPF研究的根本出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赵子龙[8](2018)在《基于CROPGRO-Tomato模型东北寒区温室番茄水分生产函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CROPGRO模型模拟温室番茄生长过程的适用性及水分生产函数的推导,本文在东北寒区日光温室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番茄生长模型CROPGRO-Tomato模拟了不同灌水水平条件下温室番茄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基本思路为:首先设置不同灌水水平条件下的温室试验,目的是为了模型的校正与验证以及为温室试验水分生产函数的推导提供实测数据。然后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调试及验证,采用调试后模型的模拟结果推导温室番茄的模拟试验水分生产函数,并通过模型预测出最优的灌水方案。本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所有处理全生育期灌水上限为计划湿润层田间持水率,灌水下限分别为计划湿润层田间持水率的50%(W1)、60%(W2)、70%(W3)、80%(CK)。利用DSSAT-GLUE参数估计模块获得遗传参数的不同估计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番茄物候期、地上干物质量、冠层高度、鲜果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和土壤含水率的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差异,来确定该模型模拟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过程的精度。结果表明:(1)番茄遗传参数PODUR(最优条件下最终果实负载所需光热时间)的估计值具有较大变异性,变异系数为11.45%,受温室内灌溉、管理措施和温室环境等影响较大。(2)利用作物全生育期充分灌水处理试验数据进行模型校正,选用其余灌水处理试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时,总体ARE和nRMSE值最小只有8.66%和10.46%,模型模拟精度高于其他方案。(3)番茄LAI和土壤含水率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灌水水平越高模型模拟精度越高,模型无法准确的描述在温度和辐射量较高条件下,由于不同灌水水平所造成的温室番茄LAI和土壤含水率的变化。(4)留一交叉验证结果表明,利用CROPGRO-Tomato模型模拟本研究两年不同灌水水平条件下温室番茄的生长过程,总体误差在10.5%~12.5%之间。(5)两年温室番茄试验Jensen、Minhas和Stewart模型水分亏缺敏感性指数依次为:结果期>采收期>开花坐果期>苗期,而Blank模型结果为:结果期>采收期>苗期>开花坐果期;两年番茄模拟试验Jensen、Blank、Stewart和Minhas模型水分亏缺敏感性指数顺序依次为:结果期>采收期>开花坐果期>苗期,这与实测数据推导的结果较为一致。通过CROPGRO-Tomato模型模拟情景试验得出,将CK处理苗期和开花坐果期灌水下限调整至田间持水率的50%可以增产3.56%,同时节约14.91%的灌水量。(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菲,贾生海,张芮,李广,高彦婷[9](2018)在《设施延迟栽培葡萄不同水分生产函数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设施延迟栽培葡萄生育期灌溉水量的优化配置,根据2013—2014年设施延迟栽培葡萄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处理下的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的资料,分别分析了Stewart模型、Blank模型和Jensen模型3种不同水分生产函数对设施延迟栽培葡萄的适应性,计算了不同模型对应的设施延迟栽培葡萄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结果表明,设施延迟葡萄水分敏感指数在果实膨大期最大,该时期为需水关键期,亏水处理会明显降低产量;萌芽期最小,该时期适度亏水对产量提高有积极影响。确立了Stewart模型和Blank模型为适用于设施延迟栽培葡萄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在灌溉水量有限的条件下,应采取萌芽期适度亏水,将灌溉水量调配给果实膨大期的灌溉水配置方式,以期在合理调配灌溉水量的同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侯志强[10](2018)在《基于受旱试验的淮北平原夏大豆水分生产函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安徽省农业灌溉用水的比重将会持续下降。据估计,到21世纪中叶,农业用水的比重将会下降到52%左右,加上水资源利用率偏低、水资源严重浪费以及用水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使得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峻。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节约农业用水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2015和2016年开展夏大豆受旱盆栽试验,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研究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揭示作物不同受旱条件下不同生育期蒸发滕发规律、不同生育期受旱减产损失规律,分析作物不同生育期在不同受旱强度条件下的敏感性,建立淮北平原夏大豆水分生产函数,取得了如下结论:1)为探讨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分为控制因素,在大豆苗期、分枝期、花荚期、鼓粒成熟期分别设置轻旱和重旱2个水平以及全生育期不旱(CK),共9个水分处理,分析了大豆不同生育期不同受旱胁迫程度下的耗水规律及其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得生育期耗水量减少,且受旱程度越重减少比例越大;各生育期干旱胁迫对夏大豆产量损失的影响不同,苗期和分枝期受旱对产量的影响较小,而花荚期和鼓粒成熟期不论轻旱或重旱处理对夏大豆产量损失都明显大于苗期和分枝期,特别是花荚期产量损失最大;各生育期干旱胁迫对WUE的影响不同,苗期和分枝期影响较小,花荚期重旱处理影响最大,WUE最低。2)为得到适合安徽淮北平原地区的作物系数和准确估算干旱胁迫下夏大豆蒸发蒸腾量,采用遗传算法(GA)对单作物系数、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进行率定,并运用单作物系数法对干旱胁迫下蒸发蒸腾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GA优化计算的淮北平原夏大豆作物系数分别为K_(cini)=0.853、K_(cmid)=1.418、K_(cend)=0.6959;对8种不同干旱胁迫下夏大豆全生育期逐日蒸发蒸腾量进行估算,MAE范围为0.52~0.68mm/d,RMSE范围为0.62~0.79mm/d,MRE范围为16.16%~22.22%,其均值分别为0.59mm/d、0.69mm/d、19.90%,说明基于单作物系数和遗传算法的干旱胁迫下夏大豆蒸发蒸腾量估算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合理可靠。3)为准确估算干旱胁迫下夏大豆蒸发蒸腾量、探讨随机森林(RF)算法的适用性,依据2016年夏大豆盆栽受旱试验,构建基于RF的干旱胁迫下夏大豆蒸发蒸腾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RF模型的估算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F估算模型MRE范围在8.49%~38.57%,RMSE范围在0.70~1.28mm,NSE范围在0.88~0.97,其平均值分别为18.28%、0.98mm、0.93,相比BP估算模型,RF估算模型的MRE、RMSE、NSE分别减少47.91%、36.53%、12.16%。4)为正确评估减灾效益和降低旱灾风险,建立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夏大豆水分生产函数显得尤为重要,依据2015年和2016年淮北平原夏大豆受旱盆栽试验资料,建立基于GA-Jensen模型的夏大豆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夏大豆各生育期缺水敏感指数大小顺序为花荚期>鼓粒成熟期>分枝期>苗期;GA-Jensen、Jensen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初步验证了GA-Jensen、Jensen模型在淮北平原的适用性,且基于GA-Jensen模型建立的淮北平原夏大豆水分生产函数更为可靠。(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3-01)

水分生产函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试验采用桶栽结合人工防雨和人工模拟滴灌补水的方法控制土壤水分,研究调亏灌溉处理下滴灌甜菜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各处理甜菜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滴灌甜菜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明确不同生育阶段滴灌甜菜水分敏感指数,为干旱区甜菜节水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分别在甜菜的叶丛快速生长期、块根膨大期和糖分积累期,设置0~60 cm土层含水量分别为充分灌溉(70%田间持水量)和非充分灌溉(调亏灌溉)两种灌水方式,其中调亏灌溉包括50%田间持水量和30%田间持水量两种土壤水分控制下限。试验共7个处理(T1~T7),每个处理重复5次。在甜菜叶丛生长期开始控水前,各处理均灌至饱和含水量,通过控制灌水时间和灌水量,使甜菜在不同生育时期受到水分胁迫,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甜菜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块根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处理间的总耗水量表现为T1>T6>T2>T7>T4>T3>T5,其中T1处理(全生育阶段以70%田间持水量为控水下限)的总耗水量和总蒸散量最高,T5处理(块根膨大期以30%田间持水量为控水下限)的总耗水量和总蒸散量最低。同一生育阶段不同调亏处理下的阶段耗水量和阶段蒸散量具体表现为70%FC>50%FC>30%FC。生育阶段进行调亏灌溉处理的日耗水量显着低于生育阶段未进行调亏灌溉的处理,处理间表现为70%FC>50%FC>30%FC,其中叶丛快速生长期T3处理日耗水量和蒸散量最小(3.98 mm/d和5.59 mm/d),块根膨大期T5处理日耗水量和蒸散量最小(7.3 mm/d和4.36 mm/d),在糖分积累期T7处理日耗水量和蒸散量最小(3.85 mm/d和4.93 mm/d)。叶丛快速生长期和块根膨大期T1处理的日耗水量和蒸散量均最高,分别达到13.93mm/d、13.65 mm/d和16.72 mm/d、14.52 mm/d,且与未进行调亏灌溉处理的日耗水量无显着差异。糖分积累期T3处理的日耗水量为10.22 mm/d,显着高出其它处理。糖分积累期T2处理的日蒸散量为13.13 mm/d,显着高出其它处理。所有处理中T2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各生育阶段中度调亏灌溉处理下甜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出重度调亏灌溉处理,同一生育阶段各处理甜菜耗水量、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50%FC>30%FC。(2)所有处理中T2处理甜菜各生长指标(块根重、叶柄重、叶片重、叶片数)均达到最大,T5处理的块根重最低,其次是T3处理,块根重在其它处理间均无显着差异。不同调亏灌溉处理下甜菜产量和产糖量差异显着,含糖率在不同调亏灌溉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其中T6处理含糖率最高(16.55%),T2处理产量最高(1.37×10~5 kg/ha)。T5处理产量(7.03×10~4 kg/ha)和产糖量(9.4×10~3 kg/ha)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甜菜产糖量在T1处理最高。块根中Na~+、K~+、α-N和灰分含量分别在T5、T1、T6和T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其中处理间指标差异大小表现为:α-N>K~+>灰分>Na~+。(3)利用Jensen模型分析甜菜叁个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得出水分敏感指数λi分别为叶丛快速生长期0.411、块根膨大期0.375、糖分积累期0.143。结论:同一生育阶段不同调亏处理下的阶段耗水量和阶段蒸散量随着缺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各生育阶段处理甜菜耗水量、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50%FC>30%FC。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分生产函数论文参考文献

[1].林彦宇,衣淑娟,张忠学,王孟雪,聂堂哲.东北寒地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9

[2].唐利华.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耗水特征及水分生产函数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3].刘后胜.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分生产函数研究[J].生物数学学报.2019

[4].任秋实,孙兆军,王力,焦炳忠,韩磊.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水分生产函数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2019

[5].陶延怀,郑文生.Minitab软件在大豆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与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8

[6].王世杰,张恒嘉,巴玉春,王玉才,黄彩霞.膜下滴灌调亏辣椒产量构成要素及水分生产函数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8

[7].李中恺,刘鹄,赵文智.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

[8].赵子龙.基于CROPGRO-Tomato模型东北寒区温室番茄水分生产函数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9].王菲,贾生海,张芮,李广,高彦婷.设施延迟栽培葡萄不同水分生产函数比较[J].农业工程.2018

[10].侯志强.基于受旱试验的淮北平原夏大豆水分生产函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5年生刺槐林林木的水分生产函数...水分生产函数计算结果10年生刺槐林林木的水分生产函数一2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示意图小麦套种向日葵水分生产函数青椒水分生产函数试验小区布置

标签:;  ;  ;  ;  ;  ;  ;  

水分生产函数论文_林彦宇,衣淑娟,张忠学,王孟雪,聂堂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