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变形序列研究

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变形序列研究

论文摘要

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出露的八都岩群是华夏地块内已知的变质程度最高,年代最为古老的变质基底。在印支期变质事件影响下,大部分岩石发生了变质和变形,前人对八都岩群的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分别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有关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之间关系的研究还需深入,这对于探讨该期变质事件的大地构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实地剖面测量,结合研究区八都岩群岩石野外露头特征,在划分构造变形序列的基础上,采集主体岩性代表性岩石样品进行岩相学分析,识别出各变形阶段共生矿物组合,得出研究区八都岩群在印支期可划分出3期变质变形序列:D1变形期,NW向S1片麻理记录的残留紧闭褶皱,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其内部定向分布的以包裹体形式存在的矿物,石榴子石+黑云母+石英(泥质)和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长英质);D2变形期,枢纽走向为NE向的区域性宽缓褶皱及NE向S2透入性片麻理,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定向分布的基质矿物,矽线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泥质)和石榴子石+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长英质);D3变形期,大部分被花岗斑岩脉填充的NE向张性断裂及NE向不均匀分布的韧性剪切带,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其周围的退变矿物,石榴子石+矽线石+堇青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钾长石(泥质)和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钛铁矿(长英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事件峰期变质程度达到了麻粒岩相,变质P-T演化轨迹特征为顺时针,显示出近等温降压(ITD)型特征,3期变质变形演化序列反映出从俯冲碰撞到快速折返冷却的演化过程,伴随D3同期侵位的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结果,将该演化过程完成时间约束在229.7Ma,可能是浙西南地区对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域内印支-华南-华北板块之间俯冲-碰撞过程的响应。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实验设计及测试条件
  •     1.4.1 实验设计
  •     1.4.2 测试条件
  •   1.5 实际完成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地层
  •     2.1.1 八都岩群
  •     2.1.2 龙泉岩群
  •     2.1.3 显生宙地层
  •   2.2 区域构造
  •   2.3 岩浆岩
  • 第3章 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地质特征
  •   3.1 野外产状及分布
  •   3.2 宏观变质变形特征
  • 第4章 岩相学
  • 第5章 年代学
  • 第6章 讨论与结论
  •   6.1 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变形演化序列
  •   6.2 印支期变质事件构造背景模式探讨
  •   6.3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及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石磊

    导师: 郑常青

    关键词: 八都岩群,变质变形序列,共生矿物组合,锆石定年,印支期,浙西南

    来源: 吉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吉林大学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造山带关键构造调查与试点填图”(No.12120115069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佳木斯-兴凯地块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其动力学意义”(No.41872192)

    分类号: P588.3;P548

    DOI: 10.27162/d.cnki.gjlin.2019.000390

    总页数: 46

    文件大小: 3150K

    下载量: 20

    相关论文文献

    • [1].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变形序列[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06)

    标签:;  ;  ;  ;  ;  ;  

    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变形序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