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心包囊肿的临床诊治探讨

38例心包囊肿的临床诊治探讨

籍颖辉1王俊杰2(1辽宁大连市西岗医院辽宁大连116011;2辽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大连116011)

【中图分类号】R5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117-01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心包囊肿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得出结论:心包囊肿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CT可作为诊断的主要方法。确诊后可考虑手术治疗。

【关键词】心包囊肿X线超声

心包囊肿是一种由于心包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临床上发病率较低,常见发病部位是心膈角区域。其病情进展缓慢,缺乏一定的特异性,漏诊和误诊时常发生。本文收集38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本研究通过对其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1年4月~2011年7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行心包囊肿切除的患者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1.3岁。全组中23例患者无临床异常症状,于体检时发现:15例有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胸部不适6例,胸闷、气短5例,胸痛3例,咳嗽1例。全部病例均行影像学检查。

1.2手术方法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双腔气管插管,术中行单侧肺通气,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右或左侧胸壁作为胸腔镜入口,切口约1.0cm~2.0cm,另外选择操作孔;开胸手术则选择正中、左前外侧或右腋下切口,逐层切开,分离,完整切除肿物。肿物取出后彻底止血,各切口分别缝合肌肉和皮下组织,术后常规抗炎治疗。

2结果

2.1影像学表现

2.1.1胸部正位片15例行胸部正位片,其中有4例提示纵隔占位,2例为纵隔增宽,2例右肺门影增浓,另外7例未见明显异常。

2.1.2胸部CT38例均行CT检查,心包囊肿位于右心膈角21例(55%),左心膈角8例(21%),前上纵隔4例(10%),中上纵隔4例(10%),前中上纵隔1例(4%)。囊肿大小1.0×2.0cm~14×9.8cm,呈圆形及椭圆形29例,余9例形态不规则。30例(80%)边缘光滑,界限清楚;密度均匀者34例;1例囊壁钙化。

2.1.3胸部MRI2例行MRI检查,其中1例囊肿位于右心膈角,1例位于左前上纵隔。MRI见囊肿T1W1为低信号,T2W1为高信号,囊肿壁较为清晰,为软组织信号。

2.1.4心脏彩色超声10例行心脏超声检查,其中4例术前提示心包囊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囊性暗区,分别位于右室前壁,右房外侧及右室心包内。5例伴大量心包积液,1例可见心包增厚。

2.2手术结果38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胸腔镜手术23例,开胸手术选择正中切口7例,左前外侧切口4例,右腋下切口4例。术中见囊肿为单房性36例,多房性2例,囊肿大小2×3cm~10×12cm,最大者为18×15cm。壁薄而透明,内含无色或淡黄色清液,其中1例含陈旧性血液1000mL。囊肿有蒂4例,与心包相通4例。病理显示囊肿壁由纤维组织构成,内衬间皮细胞,符合心包囊肿。本组手术无死亡及手术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3讨论

3.1发病率及病因心包囊肿属于良性胸腔病变,发病率为1/10万,占纵隔肿瘤的7%。心包囊肿是生长在心包附近的一种单纯性囊肿,是由于原始心包发育不全,胚腔隐窝不能融合所致。心包囊肿常附着于心包外壁,有时与心包相通,称为心包憩室。本组心包憩室4例。

3.2临床特征本病临床多无典型症状和体征,本组60%的患者没有临床相应症状,但如囊肿体积较大或部位特殊也可有胸部不适、呼吸困难及咳嗽等压迫症状,有的可出现腹水,甚至全身水肿。如囊肿位于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之间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囊肿也可继发感染、出血。

3.3影像学检查X线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Hynes首先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包囊肿,其优点是可明确囊肿与心包位置关系,实时动态观察及心脏是否受压,对诊断有一定帮助。需注意与包裹性心包积液鉴别。CT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不但有准确的定位和一定的定性价值,还能准确了解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其外侵和转移情况。CT对诊断心包囊肿具有重要价值,具有良好的诊断率,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3.4治疗心包囊肿为良性病变,生长缓慢,未见恶变报道。治疗上可行心包穿刺抽液,因其不能提供准确的组织学诊断,有可能延误潜在的可治愈性肿瘤的治疗。现在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上主要有胸腔镜微创手术和开胸手术两种方式。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较好。另外,也有文献报道外科手术切除只是用于出现症状的患者,无症状的可保守,进行密切的随访。

总之,心包囊肿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对于那些不明原因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咳嗽,特别是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心脏病的中年人,胸部X线提示纵隔占位的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避免漏诊和误诊。

参考文献

[1]兰锡纯主编.心脏血管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55.

[2]孙红,蔡组龙,惠萍,等.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对照.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1):705.

标签:;  ;  ;  

38例心包囊肿的临床诊治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