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具体是一种自动换纱器的打结装置。包括由夹紧弹簧、副剪纱刀、主剪纱刀和夹纱板依次贴合组成的打结刀组,还包括连接轴和剪纱刀座,换线器壳体上还分别设置有滑道和剪纱挡板,剪纱刀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导纱的导纱板、用于带动打结刀组旋转的旋转机构、与滑道配合的滑块、与第一驱动马达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条以及连接旋转机构的副线路板,导纱板上设置有导纱槽。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换线器远离针织机的编制区域,自行完成两种或多种颜色纱线的连接,使纱线平稳的进入编制区域,进一步减少布面的织疵,不需与织针配合即可完成自动换纱,降低了生产维修成本和故障率,大大提高了纺织生产效率和成品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自动换纱器的打结装置,包括换线器壳体、夹紧弹簧、副剪纱刀、主剪纱刀和夹纱板,夹纱板和主剪纱刀分别由夹紧弹簧和夹紧弹簧上的弹簧副翼夹紧在副剪纱刀上,换线器壳体上设置有主线路板和第一驱动马达,第一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轴和剪纱刀座,夹紧弹簧、副剪纱刀、主剪纱刀和夹纱板依次贴合组成打结刀组,换线器壳体上还分别设置有滑道和剪纱挡板,剪纱刀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导纱的导纱板、用于带动打结刀组旋转的旋转机构、与滑道配合的滑块、与第一驱动马达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条以及连接旋转机构的副线路板,导纱板上设置有导纱槽,主剪纱刀上设置有刀柄,刀柄的上端设置有主刀刀嘴,刀柄的下端设置有外力作用部,刀柄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退套平台和导纱斜面,主刀刀嘴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主刀刀刃,主刀刀嘴的外侧面、退套平台、导纱斜面和外力作用部由上而下依次连接,副剪纱刀的一端设置有副刀刀嘴,副刀刀嘴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主刀刀刃相配合的副刀刀刃,副剪纱刀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剪纱刀座上的旋转机构连接,从而将打结刀组设置在剪纱刀座上,剪纱刀座通过滑块能够在滑道上滑动,剪纱挡板上设置有横板,横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挡纱的挡纱板、与外力作用部相适应的复位挡板。
设计方案
1.一种自动换纱器的打结装置,包括换线器壳体、夹紧弹簧、副剪纱刀、主剪纱刀和夹纱板,夹纱板和主剪纱刀分别由夹紧弹簧和夹紧弹簧上的弹簧副翼夹紧在副剪纱刀上,换线器壳体上设置有主线路板和第一驱动马达,第一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轴和剪纱刀座,夹紧弹簧、副剪纱刀、主剪纱刀和夹纱板依次贴合组成打结刀组,换线器壳体上还分别设置有滑道和剪纱挡板,剪纱刀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导纱的导纱板、用于带动打结刀组旋转的旋转机构、与滑道配合的滑块、与第一驱动马达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条以及连接旋转机构的副线路板,导纱板上设置有导纱槽,主剪纱刀上设置有刀柄,刀柄的上端设置有主刀刀嘴,刀柄的下端设置有外力作用部,刀柄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退套平台和导纱斜面,主刀刀嘴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主刀刀刃,主刀刀嘴的外侧面、退套平台、导纱斜面和外力作用部由上而下依次连接,副剪纱刀的一端设置有副刀刀嘴,副刀刀嘴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主刀刀刃相配合的副刀刀刃,副剪纱刀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剪纱刀座上的旋转机构连接,从而将打结刀组设置在剪纱刀座上,剪纱刀座通过滑块能够在滑道上滑动,剪纱挡板上设置有横板,横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挡纱的挡纱板、与外力作用部相适应的复位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纱器的打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键和定位键卡簧,夹紧弹簧、副剪纱刀和夹纱板上均设置有与定位键配合的定位长孔,主剪纱刀上设置有与定位键配合的滑动长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纱器的打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副剪纱刀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安装孔,连接轴上设置有固定孔,副剪纱刀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将安装孔位置连接到连接轴的固定孔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纱器的打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机构为第二驱动马达,第二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连接轴连接,副线路板上设置有传感器,第二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与传感器配合的感应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纱器的打结装置,其特征在于:退套平台为垂直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纱器的打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剪纱挡板的上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换线器壳体的一侧,横板设置在剪纱挡板的下端,挡纱板设置在打结刀组的外侧,剪纱挡板上设置有用于打结刀组做直线运动时穿行的通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换纱器的打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调线器种类较多,其结构多为简单的握持送纱过程,必须安装于编织区上,通过与织针的配合完成换纱,由于离编织区较近,易出现机械故障,维修保养很不方便,且多数的调线器需要织机配合安装一套繁琐的机械传动机构来辅助调线器工作,故障率增加,成本提高,增加客户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远离针织机的编织区域,自行完成两种或多种颜色纱线的连接,使纱线平稳的进入编织区域,进一步减少布面的织疵,大大提高纺织生产效率和成品率的自动换纱器的打结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换纱器的打结装置,包括换线器壳体、夹紧弹簧、副剪纱刀、主剪纱刀和夹纱板,夹纱板和主剪纱刀分别由夹紧弹簧和夹紧弹簧上的弹簧副翼夹紧在副剪纱刀上,换线器壳体上设置有主线路板和第一驱动马达,第一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还包括连接轴和剪纱刀座,夹紧弹簧、副剪纱刀、主剪纱刀和夹纱板依次贴合组成打结刀组,换线器壳体上还分别设置有滑道和剪纱挡板,剪纱刀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导纱的导纱板、用于带动打结刀组旋转的旋转机构、与滑道配合的滑块、与第一驱动马达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条以及连接旋转机构的副线路板,导纱板上设置有导纱槽,主剪纱刀上设置有刀柄,刀柄的上端设置有主刀刀嘴,刀柄的下端设置有外力作用部,刀柄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退套平台和导纱斜面,主刀刀嘴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主刀刀刃,主刀刀嘴的外侧面、退套平台、导纱斜面和外力作用部由上而下依次连接,副剪纱刀的一端设置有副刀刀嘴,副刀刀嘴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主刀刀刃相配合的副刀刀刃,副剪纱刀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剪纱刀座上的旋转机构连接,从而将打结刀组设置在剪纱刀座上,剪纱刀座通过滑块能够在滑道上滑动,剪纱挡板上设置有横板,横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挡纱的挡纱板、与外力作用部相适应的复位挡板;第一驱动马达上的驱动齿轮通过与传动齿条配合带动打结刀组做直线运动,由打结刀组带动纱线到达预定位置,纱线在导纱板的作用下进入导纱槽内,并在挡纱板的作用下形成预设角度,然后通过旋转机构带动打结刀组旋转完成绕纱动作,在打结刀组旋转过程中,纱线在导纱斜面的作用下滑落到退套平台上,并在导纱板上的导纱槽的作用下进入主剪纱刀、副剪纱刀和夹纱板之间形成的刀口内,旋转结束后,第一驱动马达上的驱动齿轮通过与传动齿条配合继续带动打结刀组做直线运动,外力作用部在剪纱挡板的作用下使主剪纱刀与打结刀组形成相对运动,通过主剪纱刀上设置的主刀刀刃和副剪纱刀上设置的副刀刀刃的开合,并在夹纱板的夹持作用下完成夹纱剪纱动作,从而使纱线在主剪纱刀、副剪纱刀和夹纱板之间形成的刀口内形成纱套,然后通过退套平台将纱套推出,纱线在外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松弛状态转为结紧状态并脱离打结刀组的夹持从而完成打结过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能够使换线器远离针织机的编制区域,自行完成两种或多种颜色纱线的连接,使纱线平稳的进入编制区域,进一步减少布面的织疵,不需与织针配合即可完成自动换纱,降低了生产维修成本和故障率,大大提高了纺织生产效率和成品率。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还包括定位键和定位键卡簧,夹紧弹簧、副剪纱刀和夹纱板上均设置有与定位键配合的定位长孔,主剪纱刀上设置有与定位键配合的滑动长孔,定位键从一侧依次穿过夹纱板上的定位长孔、主剪纱刀上的滑动长孔、副剪纱刀上的定位长孔、夹紧弹簧上的定位长孔与另一侧的定位键卡簧卡接,从而使夹纱板、主剪纱刀、副剪纱刀和夹紧弹簧连接组成打结刀组,主剪纱刀通过定位长孔能够在打结刀组上横向滑动。
副剪纱刀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安装孔,连接轴上设置有固定孔,副剪纱刀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将安装孔位置连接到连接轴的固定孔位置处。
旋转机构为第二驱动马达,第二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连接轴连接,副线路板上设置有传感器,第二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与传感器配合的感应磁铁;在第二驱动马达带动打结刀组旋转过程中,感应磁铁脱离传感器的感应区域,纱线在导纱斜面的作用下滑落到退套平台上,并在导纱板的导纱槽的作用下进入打结刀组的刀口内,当感应磁铁回到传感器的感应区域时,副线路板通过传感器反馈的信号停止第二驱动马达工作。
退套平台为垂直面。
剪纱挡板的上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换线器壳体的一侧,横板设置在剪纱挡板的下端,挡纱板设置在打结刀组的外侧,剪纱挡板上设置有用于打结刀组做直线运动时穿行的通孔。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剪纱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剪纱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 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 是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紧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8 是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 是图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键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 是图1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 是图1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动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 是图15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7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8 是图17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9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剪纱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0 是图19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3 是图2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4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驱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5 是图2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6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7 是图26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8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打结刀组与滑块、传动齿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9 是图28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0 是图2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线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2 是图3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4 是图3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5 是图3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6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纱挡板、挡纱板、复位挡板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7 是图36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8 是图3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9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驱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40 是图39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中第一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2 是图4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3 是图4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4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中第二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5 是图4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6 是图4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7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中第三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8 是图47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9是图4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0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中第四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1 是图5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2是图5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中第五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4 是图5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5是图5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6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中第六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7 是图56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8是图5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9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中第七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0 是图59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1是图5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中第八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3 是图6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4是图6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5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第二步中打结刀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6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第三步中打结刀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7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第四步中打结刀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8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第五步中打结刀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9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第六步中打结刀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0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第七步中打结刀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剪纱刀1;主刀刀刃1-1;退套平台1-2;导纱斜面1-3;外力作用部1-4;滑动长孔1-5;主刀刀嘴1-6;刀柄1-7;副剪纱刀2;副刀刀刃2-1;第一定位长孔2-2;安装孔2-3;副刀刀嘴2-4;夹纱板3;第二定位长孔3-1;夹紧弹簧4;弹簧副翼4-1;第三定位长孔4-2;定位键5;定位键卡簧6;连接轴7;固定孔7-1;传动齿条8;滑块9;滑槽9-1;剪纱刀座10;导纱板11;导纱槽11-1;滑道12;第二驱动马达13;感应磁铁14;副线路板15;传感器15-1;剪纱挡板16;挡纱板17;复位挡板18;第一驱动马达19;驱动齿轮19-1;换线器壳体20;主线路板21;正在编织的纱线22;需要更换的纱线23;横板24;通孔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图36、图37、图38、图39、图40,一种自动换纱器的打结装置,包括换线器壳体20、夹紧弹簧4、副剪纱刀2、主剪纱刀1、夹纱板3、定位键5、定位键卡簧6、连接轴7和剪纱刀座10,夹纱板3和主剪纱刀1分别由夹紧弹簧4和夹紧弹簧4上的弹簧副翼4-1夹紧在副剪纱刀2上,换线器壳体20上设置有主线路板21和第一驱动马达19,第一驱动马达19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19-1,夹紧弹簧4、副剪纱刀2、主剪纱刀1和夹纱板3依次贴合组成打结刀组,夹紧弹簧4、副剪纱刀2和夹纱板3上分别设置有与定位键5配合的第三定位长孔4-2、第一定位长孔2-2、第二定位长孔3-1,主剪纱刀1上设置有与定位键5配合的滑动长孔1-5,定位键5从一侧依次穿过夹纱板3上的第二定位长孔3-1、主剪纱刀1上的滑动长孔1-5、副剪纱刀2上的第一定位长孔2-2、夹紧弹簧4上的第三定位长孔4-2与另一侧的定位键卡簧6卡接,从而使夹纱板3、主剪纱刀1、副剪纱刀2和夹紧弹簧4连接组成打结刀组,主剪纱刀1通过滑动长孔1-5能够在打结刀组上横向滑动,换线器壳体20上还分别设置有滑道12和剪纱挡板16,剪纱刀座2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导纱的导纱板11、用于带动打结刀组旋转的旋转机构、与滑道12配合的滑块9、与第一驱动马达19上的驱动齿轮19-1相啮合的传动齿条8以及连接旋转机构的副线路板15,旋转机构能够使打结刀组在外部传动机构的作用力下定向旋转,旋转机构可以是驱动电机或其他传动机构,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为第二驱动马达13,第二驱动马达13的输出轴与连接轴7连接,副线路板15上设置有传感器15-1,第二驱动马达13的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与传感器15-1配合的感应磁铁14,当传感器15-1检测到感应磁铁14时,此处为打结刀组的初始基准位置,导纱板11上设置有导纱槽11-1,主剪纱刀1上设置有刀柄1-7,刀柄1-7的上端设置有主刀刀嘴1-6,刀柄1-7的下端设置有外力作用部1-4,刀柄1-7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退套平台1-2和导纱斜面1-3,退套平台1-2为垂直面,主刀刀嘴1-6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主刀刀刃1-1,主刀刀嘴1-6的外侧面、退套平台1-2、导纱斜面1-3和外力作用部1-4由上而下依次连接,副剪纱刀2作为打结刀组的骨架,厚度为1mm,副剪纱刀2的一端设置有副刀刀嘴2-4,副刀刀嘴2-4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主刀刀刃1-1相配合的副刀刀刃2-1,副剪纱刀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7与剪纱刀座10上的第二驱动马达13的输出轴连接,副剪纱刀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安装孔2-3,连接轴7上设置有固定孔7-1,副剪纱刀2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将安装孔2-3位置连接到连接轴7的固定孔7-1位置处,从而将打结刀组设置在剪纱刀座10上,滑道12穿过滑块9上的滑槽9-1,并将滑道固定在换线器壳体20上,剪纱刀座10通过滑块9能够在滑道12上滑动,剪纱挡板16的上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换线器壳体20的一侧,剪纱挡板16的下端设置有横板24,横板24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挡纱的挡纱板17、与外力作用部1-4相适应的复位挡板18,挡纱板17设置在打结刀组的外侧,剪纱挡板16上设置有用于打结刀组做直线运动时穿行的通孔25。
工作过程:
第一步,参见图41、图42、图43,将正在编织的纱线22和需要更换的纱线23放在打结刀组上,正在编织的纱线22的前端22A(以下简称22A)和需要更换的纱线23的前端23A(以下简称23A)位于打结刀组一侧,正在编织的纱线22的尾端22B(以下简称22B)和需要更换的纱线23的尾端23B(以下简称23B)位于打结刀组的另一侧;
第二步,参见图44、图45、图46、图65,在第一驱动马达19的作用下,第一驱动马达19上的驱动齿轮19-1通过与传动齿条8配合带动打结刀组沿滑道做直线运动,打结刀组将正在编织的纱线22和需要更换的纱线23拉出一定的角度,使正在编织的纱线22和需要更换的纱线23到达预定位置,第一驱动马达19暂停工作,正在编织的纱线22和需要更换的纱线23在导纱板11的作用下进入导纱槽11-1内,并在挡纱板17的作用下形成预设角度,辅助打结刀组工作;
第三步,参见图47、图48、图49、图66,剪纱刀座8上设有使连接轴7旋转的第二驱动马达13,第二驱动马达13带动打结刀组旋转完成绕纱动作,在打结刀组旋转过程中,感应磁铁14脱离传感器15-1的感应区域,纱线22和纱线23在导纱斜面1-3的作用下滑落到退套平台1-2上;
第四步,参见图50、图51、图52、图67,当感应磁铁14回到传感器15-1的感应区域时,副线路板15通过传感器15-1反馈的信号停止第二驱动马达13工作,打结刀组旋转结束旋转,当打结刀组旋转结束时,纱线22与纱线23绕打结刀组一周,纱线22A和纱线23A端被纱线22B和纱线23B端压于内侧,纱线22B和纱线23B端在导纱板11上的导纱槽11-1的作用下准确进入主剪纱刀1、副剪纱刀2和夹纱板3之间形成的刀口内;
第五步,参见图53、图54、图55、图68,第一驱动马达19上的驱动齿轮19-1通过与传动齿条8配合继续带动打结刀组做直线运动,外力作用部1-4在剪纱挡板16的作用下使主剪纱刀1与打结刀组形成相对运动,通过主剪纱刀1上的主刀刀刃1-1和副剪纱刀2上的的副刀刀刃2-1的闭合,将纱线9B和10B端剪断同时将纱线9和纱线10夹持在主剪纱刀1与夹纱板3的重合部位,从而使纱线在主剪纱刀1、副剪纱刀2和夹纱板3之间形成的刀口内形成纱套,然后通过设于主剪纱刀1上的退套平台1-2将纱套推出;
步骤六,参见图56、图57、图58、图69,纱线9A端在外部牵引力的作用下被拉动,将纱套从打结刀组上拉出并形成结扣;
步骤七,参见图59、图60、图61、图70,外部牵引力持续作用在纱线9上,纱线由松弛状态转为结紧状态并脱离打结刀组的夹持,此时纱线9和纱线10组合成一条纱线,打结过程结束;
步骤八,参见图62、图63、图64,第一驱动马达19带动打结刀组反方向做直线运动,使打结刀组回到预设的初始位置,在复位的过程中,外力作用部1-4在复位挡板18的作用下使主剪纱刀1与打结刀组形成相对运动,使主剪纱刀1上设置的主导刀刃1-1和副剪纱刀2上设置的副刀刀刃2-1的打开,形成打结刀口,第一驱动马达19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换线器能够远离针织机的编制区域,自行完成两种或多种颜色纱线的连接,使纱线平稳的进入编制区域,进一步减少布面的织疵,不需与织针配合即可完成自动换纱,降低了生产维修成本和故障率,大大提高了纺织生产效率和成品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4498.2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481934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D04B 15/60
专利分类号:D04B15/60
范畴分类:24D;
申请人:唐山雾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唐山雾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63600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海港大路东侧港欣街北侧
发明人:张燚;秦晓敏;何美琪;黄志远;李薇;王志超
第一发明人:张燚
当前权利人:唐山雾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云和
代理机构:13103
代理机构编号: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