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变形论文_张栋梁,徐正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路基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路基,塑性,轨道,盐渍,公路工程,高速铁路,土层。

路基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张栋梁,徐正良[1](2019)在《现代有轨电车路基塑性累积变形及换填厚度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计算循环荷载作用下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地基土的累积变形,采用某文献提出的改进指数模型对有关文献中的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对部分模型参数进行了改进。设计人员可根据地基土静极限偏应力,查图确定不同的路基换填厚度时的塑性累积沉降,并与固结沉降迭加,按路基不均匀沉降标准确定需要的换填厚度。(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9年S1期)

张力[2](2019)在《某高填方路基叁维变形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对路基变形规律的研究多是将其简化为二维平面,导致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的问题,以某公路高填方路基为依托,采用FLAC3D数值软件构建计算模型,研究路基叁维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坡脚附近处路基剪应变增量最大,是路基变形控制的关键点;路基存在不均匀沉降,在同一级平台上最大沉降量出现在路基中间,并向两侧减少。该变形规律对指导今后类似路段填方的设计、施工及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9年30期)

唐建军[3](2019)在《软土层特性对斜坡路基沉降及变形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软土层特性对斜坡软土路基沉降及变形影响的规律,文章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斜坡软土路基数值模型,分别针对不同软土层厚度、坡度、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对路堤水平位移和沉降值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层厚度的增加会导致路堤水平位移和沉降值增大;软土层坡度的增大会增大路堤的水平位移和沉降值,坡度超过6°后增长幅度更为明显;软土层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可以有效减小路堤侧向变形和防止路堤发生过大沉降,但粘聚力超过15 kPa和内摩擦角超过20°后该提升效果会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可为斜坡软土路基设计工程提供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罗正东,谌灿,董辉,屈畅姿,谭荣晒[4](2019)在《竹筋格栅加筋山区挖填路基承载变形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我国西部山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利用加筋土技术,本文研究了竹筋格栅代替土工格栅在山区挖填路基结构加固应用中的可行性。首先,采用室内试验,对湘西楠竹竹筋的抗拉、抗压及抗剪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将其与传统土工格栅的力学性能对比表明,竹筋格栅能够满足规范对加筋材料力学参数的要求;然后,通过现场拉拔试验,对不同法向应力下的竹筋格栅与填筑体界面特性进行研究,并对承载变形机理展开了分析;最后,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竹筋格栅加筋挖填路基的叁维模型,就挖填交界处不加筋、加土工格栅及加竹筋格栅叁种不同工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筋能有效控制挖填路基的变形,提高路基承载力,且竹筋格栅的加筋效果优于土工格栅。上述结果可为竹筋格栅加筋土提供试验依据,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卢炜,陈伟志[5](2019)在《高速铁路路基用砾类盐渍土变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砾类盐渍土构筑高速铁路路基的技术要求及变形特征,结合某高速铁路建设,开展考虑变形控制要求的盐渍土路基盐胀与溶陷系数阈值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溶陷与盐胀试验、现场浸水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研究降水及季节交替工况下砾类盐渍土路基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设计速度与轨道类型的路基,其盐胀与溶陷系数阈值不同;在单次降温条件,压实系数小于0.97的砾类盐渍土以"体缩"变形为主,压实系数大于0.97的砾类盐渍土盐胀变形较明显;当降雨达到年均降雨量及极端单次降雨时,砾类盐渍土路基可完成不小于65%和95%的溶陷量;在冻融循环条件下,压实系数较小的砾类盐渍土路基变形呈融沉趋势,而压实系数较大的砾类盐渍土路基变形则呈盐胀趋势。基于砾类盐渍土变形研究成果,初步提出满足溶陷与盐胀控制要求的砾类盐渍土路基设计原则。(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国忠东[6](2019)在《碎石桩处理软土路基变形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碎石桩处理软土路基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碎石桩埋深、碎石桩间距、地基弹性模量及路堤填方高度对路堤变形的影响,并针对路堤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适宜地增大碎石桩埋深可以有效减小路堤变形;增大碎石桩间距会导致路堤较大的应力和位移变形;增大地基弹性模量可以有效降低路堤最大竖直位移,但路堤水平位移和应力会有所增大;增大路堤填方高度会导致路堤发生较大的位移变形和应力变形。研究结果可为碎石桩处理软基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王猛[7](2019)在《采空区残余倾斜变形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开采导致的地表残余倾斜对采空区公路路基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针对采空区公路路基的稳定性评价,笔者提出了基于概率积分法和Knothe时间函数的地表残余倾斜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路基稳定性的条分法计算原理及残余倾斜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推导了基于解析法的路基最不利滑动面计算公式,使用C#语言编制了路基稳定性系数计算软件,并通过工程实例,对提出的方法和软件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地表残余倾斜、路基边坡坡率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9期)

高建敏,郭毅,郭宇[8](2019)在《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冻胀变形对轮轨系统的动力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开展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不均匀冻胀变形对高速轮轨系统的动力学影响研究,分析不同程度的路基不均匀冻胀变形对高速车辆-轨道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基的不均匀冻胀变形会加剧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对行车安全性和乘车舒适性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易引起较强的轨道结构振动,进而影响轨道结构的长期服役性能;随着路基不均匀冻胀变形波长的减小和冻胀变形幅值的增大,高速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垂向振动动力学指标均出现增大趋势,研究发现应重点关注波长20 m以内的路基不均匀冻胀变形及其幅值的增大;对于路基不均匀冻胀变形较严重地段,可通过适当降低车辆的运行速度,以有效降低轮轨系统的动态相互作用,从而减小路基不均匀冻胀变形对高速行车安全性的影响,但是,限速措施对于改善高速乘车舒适性的效果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向俊,林士财,余翠英,袁铖,陈林[9](2019)在《路基冻胀—融化——沉降循环作用下板式无砟轨道受力与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单元法及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建立路基上单元板式无砟轨道静力分析模型,研究路基冻胀—融化—沉降循环作用下,无砟轨道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及伤损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基冻胀—融化—沉降循环作用下,轨道板和底座板在冻胀过程中逐渐形成塑性损伤,且轨道板的塑性损伤早于底座板的塑性损伤;在融化回落及沉降阶段,轨道板的损伤状态相对稳定,而底座板在距其端部1/3位置处逐渐形成第二塑性区;在路基冻胀—融化—沉降循环作用下,将不可避免地引起轨道不平顺,轨道不平顺幅值呈增加—减小—反向增加的变化趋势;当路基回落至初始状态时,轨道结构存在部分残余变形;底座板与基床表层间的离缝呈张开—闭合—张开的循环性变化规律。该研究可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养护维修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刘建超[10](2019)在《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的预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结构,围绕不同填筑高度与土质条件下,对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规律进行离心模型分析,依托工程实验,进行高填方路堤沉降预测模型研究。通过室内离心模型试验,得到不同压实条件下高填方路堤堤身沉降变形规律一致,通过树脂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功土质下高填方路堤工期沉降计算公式,依据沉降观测值进行回归分析。分层压实累计达6~8cm后,进行分层强夯压实的施工方法高填方路堤沉降稳定性满足要。压实费用介于分层强夯工艺与碾压工艺的费用。(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9年24期)

路基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对路基变形规律的研究多是将其简化为二维平面,导致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的问题,以某公路高填方路基为依托,采用FLAC3D数值软件构建计算模型,研究路基叁维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坡脚附近处路基剪应变增量最大,是路基变形控制的关键点;路基存在不均匀沉降,在同一级平台上最大沉降量出现在路基中间,并向两侧减少。该变形规律对指导今后类似路段填方的设计、施工及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路基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张栋梁,徐正良.现代有轨电车路基塑性累积变形及换填厚度的确定[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

[2].张力.某高填方路基叁维变形规律研究[J].交通世界.2019

[3].唐建军.软土层特性对斜坡路基沉降及变形影响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9

[4].罗正东,谌灿,董辉,屈畅姿,谭荣晒.竹筋格栅加筋山区挖填路基承载变形机理研究[J].实验力学.2019

[5].卢炜,陈伟志.高速铁路路基用砾类盐渍土变形特征研究[J].铁道学报.2019

[6].国忠东.碎石桩处理软土路基变形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9

[7].王猛.采空区残余倾斜变形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与评价[J].山东国土资源.2019

[8].高建敏,郭毅,郭宇.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冻胀变形对轮轨系统的动力影响研究[J].铁道学报.2019

[9].向俊,林士财,余翠英,袁铖,陈林.路基冻胀—融化——沉降循环作用下板式无砟轨道受力与变形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刘建超.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的预测分析[J].交通世界.2019

论文知识图

浸水87天后饱和度分布云图试验模型变形类破损图像堆载预压258天后路基变形云图路基排水层位置示意图季节冰冻区道路冻害Fig.1.2Frosthaza...

标签:;  ;  ;  ;  ;  ;  ;  

路基变形论文_张栋梁,徐正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