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关东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关东军,伪满洲国,日本,满洲,塘沽,抗日战争,苏联。
关东军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丁晓杰[1](2019)在《日本关东军蒙疆畜产指导方针的制定及实施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贯穿伪蒙疆政权时期的畜产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即由日本关东军张家口特务机关制定的《蒙疆地区绵羊、羊毛以及羊毛皮配给统制要纲》和《蒙疆地域动物毛配给统制要纲》的解读,分析在蒙疆畜产计划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这两个"要纲"的指导作用及重要影响,揭露日本占领当局对该地域畜产资源的统制与掠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雪[2](2019)在《1935年元月的关东军大连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1935年元月的关东军大连会议,讨论对华侵略政策,强迫中国履行《塘沽协定》的不平等条约,强调所谓中日提携。关于此次会议,彼时无论报刊舆论还是国民政府本身都极为关注,因其会议议题涉及未来日本对华侵略纲要,总结即为限制中方党政军力量、扶持华北傀儡政权及"中日经济提携"等。本文以当时公文、档案为参照,在复原会议主题内容同时,分析会议前后华北局势。(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亮,赵群[3](2019)在《文物建筑控制地带的建筑设计研究——以“日本关东军西大营旧址”训练中心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建设项目涉及众多的文物建筑,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严格要求下,建设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新建建筑与文物建筑之间的关系,立足发展与保护的要求,针对现状和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梳理和研究,对文物保护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日本关东军西大营旧址"训练中心为例,从建设项目所涉及文物保护的相关内容出发,对区域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尝试在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下,坚持保护第一,发展共进的理念,对文物建筑周边的建筑设计问题,提出具体的实践方法,以期对以后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协同共进的项目予以借鉴。(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8期)
王铁军[4](2019)在《“满洲问题协议会”:满铁、关东军在东北的权力关系构筑》一文中研究指出"满洲问题协议会"是为协调和解决日本陆军省、大藏省和铁路部门围绕在东北的铁路问题和驻军之间所产生的不同意见而设立的机构。其中,尤其以1905年5月22日日本内阁所举行的协议会最为重要。该次会议不仅基本上中止了日本陆军省和其他省厅之间的对立意见,而且还确立了其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所形成的"满铁"和关东都督府等殖民统治框架。由此,"满洲问题协议会"也成为日俄战争后满铁与关东军之间所构筑的相互权力关系中具有指标性意义的会议。有鉴于此,文章将"满洲问题协议会"作为研究的线索,通过对日俄战争后日本朝野在"满洲经营"问题上所产生的政策争论以及"满洲问题协议会"的会议经过等史实的系统分析,来探讨日俄战争后满铁与关东都督府之间所构造的权力关系。(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8期)
邵帅[5](2019)在《日本关东军对苏防御作战要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相继占领了我国东北叁省,并于1932年,将末代皇帝溥仪挟持至东北,建立了傀儡政权伪满州国。日军一方面为了独占中国东北,将中国东北纳入其殖民统治体系;另一方面也为了将中国东北作为日本抵御苏联的“帝国国防第一线”,并以此为基点窥视苏联远东地区。于是,关东军从1934年5月开始在东起今吉林省珲春的中俄朝边境,中经黑龙江省中俄边境,西至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阿尔山中俄、中蒙边境,延绵5000余公里的国境地带按批次先后修筑了17座要塞。同时,关东军按照要塞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对苏联的战略预想,将这17座要塞所构成的防御阵线分为东部正面、东北部正面、北部正面、西部正面等四个部分。由于这17座关东军对苏防御作战要塞的设计理念和修筑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法国马其诺防线,因此人们常将其与法国马其诺防线做对比,称其为“东方马其诺防线”。日本关东军对苏防御作战要塞的政略意义远远大于其军事意义。首先,它不但是日俄争夺东北霸权的历史延伸,以及日苏在“满”苏边境上战略对峙的产物,而且还是日本关东军企图独占我国东北的重要政治与军事支点。其次,关东军对苏防御作战要塞的主要战略目的是巩固伪满洲国的“国防”,进而永久霸占我国东北,并在实现将中国东北变为日本“帝国国防第一防线”的基础上,完成进攻苏联的战略目标。日本关东军对苏防御作战要塞自1934年5月开始修建,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后共历时12年。在此期间,日本耗尽巨资,在中国东北掠夺了大量资源,奴役了数百万名中国劳工,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苦难。鉴于目前我国对于日本关东军对苏防御作战要塞的研究多集中于,如虎头要塞、东宁要塞、海拉尔要塞等规模较大且战略地位较高的要塞的局面。本文在充分搜集了日本关东军对苏防御作战要塞的相关档案文献资料、专着、幸存者回忆录等资料的基础上,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宏观整体的视野就日本关东军在“满”苏国界线上所修筑的17座对苏防御作战要塞的修建时间、目的、规模,要塞构成等情况进行学术上的梳理。为此本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其一,绪论部分,主要对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日本关东军对苏防御作战要塞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其研究成果和不足。并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其二,以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日本关东军修建对苏防御作战要塞的背景和目的。其叁,根据日军的战略变化及军事动向,论述日本关东军修建对苏防御作战要塞的时间以及规模。其四,通过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对苏防御作战要塞所构成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的结果,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对苏防御作战要塞注定失败的原因。其五,透过上述的分析与梳理,探究其背后的日军“北上论”与“南进论”两种战略思想的相互倾轧,进而阐明日本关东军利用该工事妄图永久霸占我国东北并企图侵进攻苏联的侵略事实。(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思元[6](2019)在《关东军自治指导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东军自治指导部是1931年11月10日—1932年3月15日期间,为期4个月,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以“自治”为目的,联合“在满日本人”、汉奸组成的伪政权组织机构。本文以关东军自治指导部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自治指导部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全面梳理自治指导部的历史,以揭露关东军利用自治指导部控制东北的野心。本文正文从叁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梳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英美两国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政策变化,通过关东军自治指导部宣传手段,于冲汉政见及其主张发挥的作用,阐述自治指导部建立过程。剖析关东军利用自治指导部欺瞒世界舆论,试图将中国东北剥离出中国领土,进而纳入日本版图的阴谋策划行动。第二部分以奉天市本部及各县、区自治指导部为主线,从宣传活动、“自治”状况、关东军阴谋操控奉天政权及治安等几方面,分析关东军主持策划自治指导部的具体步骤,其中,自治指导部及各县“自治”机关在警察署、财政税制、人员任用等方面的前期活动,亦为伪满洲国建立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梳理自治指导部的动员建立“建国促进运动大会”,准备伪满“新政权”的过程,揭示自治指导部1932年3月15日虽名义上解散,但实际成为伪满洲国政府的组成部分。第叁部分分析总结自治指导部解散时间,以及解散后对关东军建立伪满洲国起到的“催化剂”作用。自治指导部是一个试图在思想、文化及生活等诸多方面分割中国东北,愚弄中国民众,妄图配合关东军实现“合法”侵占中国东北的侵略后援组织。另外,评论关东军自治指导部,揭示其政治上策划中国东北“独立”,经济、文化上疏离中国东北与内地联系,以及训练大批核心人员为伪满服务。深度剖析关东军通过建立自治指导部,逐步推进侵略步伐,直至在中国建立伪满政权,试图把中国东北分离出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总之,关东军策划成立自治指导部,以“王道主义”为借口,宣扬所谓“善政”主义,利用溢美、华丽的宣传口号等方式欺骗中国东北民众。妄图通过所谓“自治”方针,合并中国东北四省,使东北民众在思想、制度、文化等方面完全屈服于日本的统治。(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乔冰雪[7](2019)在《伪满洲国官吏任免体制与人事安排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迅速占领了东北叁省,随即为了更好的控制东北,在关东军的幕后操纵下炮制出一个所谓的“满洲国”,开始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为加强对伪满洲国的控制,日本关东军建立以总务厅中心主义为核心的殖民统治制度,并以少数日本官吏掌握伪满洲国的行政大权,体现伪满政权的傀儡性和殖民性。本文主要以伪满洲国的人事安排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分为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研究动态、研究方法与创新,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就选题意义以及相关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第二章为伪满洲国官吏任免的制度背景,日本建立伪满洲国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建立傀儡政权来粉饰其侵略事实,从表面上看,皇帝溥仪享有着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国务总理掌握行政权,甚至在体制上还效仿西方实行叁权分立,立法院、参议院、司法院各司其职,另外设立监察院。但实际上这些机构仅为装饰,实权均被日本官吏所掌握,这既体现在伪满洲国的机构设置中,也体现在官吏任免的指导思想上;第叁章主要阐述关于“会谈录”中的官吏任免及人事安排,《绝密会谈录》是关东军贯彻内部统辖权的重要体现,通过对会谈录中有关伪满洲国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的记录,可以看出双方在会谈中的交流态度和意见的变化,关东军司令官一直以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待溥仪,但实质上却完全按照日本侵略者的意志行事,溥仪则处于被动和无决定权地位,而实际上,看似温和有礼的态度下是关东军对溥仪的步步紧逼,最终使溥仪变成真正的傀儡皇帝;第四章是对伪满官吏体制的评析,由日本帝国主义绝对控制的伪满官吏体制带来的影响,一方面使东北地区完全置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逐渐陷入畸形发展;另一方面,日系官吏的特权地位使得日满之间的矛盾加深,这也体现在关东军司令官的决策地位上。最后一部分为结束语,日本以总务厅中心主义与次长制贯穿于伪满任免体制,从会谈录溥仪与日方的交流过程可见日系官吏的特权地位,从而进一步论证伪满洲国政权的殖民性和傀儡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孙文慧,孙彤[8](2019)在《日本关东军第一期兵要给水调查实施计划(选录)》一文中研究指出1933年起,日本关东军要求满铁地质调查所和满铁经济调查会对北满等地进行兵要给水调查。本文节选翻译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所藏"关东军第一期兵要给水调查实施计划"档案原件,重点介绍第十、第十一及第十叁调查队调查行动计划,以此说明日本关东军意在通过以国防资源为首的资源、兵要等特殊调查,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把东北推上其军国主义道路。(本文来源于《军事历史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孙宝臣[9](2019)在《苏军粉碎关东军战役指挥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粉碎关东军的战役,是远东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经苏军最高统帅部授意指挥的方面军大规模集团军群突击作战,从情报、决策、计划、指挥控制等方面成功遂行战役指挥任务,其成功的经验在作战指挥领域具有重要研究参考价值。细致周密开展情报工作(本文来源于《军事史林》期刊2019年04期)
高士华[10](2019)在《日本关东军是怎么侵占中国东北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谈论日本关东军的网文说起"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东北的?"网络上流传着这样的解释: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俄罗斯趁机出兵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并把东北划入了俄罗斯版图。当时清朝政府打仗又打不过俄罗斯,和俄罗斯谈判俄方又蛮不讲理,于是不得不向日本请求帮助。日本应中国政府请求,于1904年向俄罗斯开战,先后派出30多万日(本文来源于《记者观察》期刊2019年10期)
关东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35年元月的关东军大连会议,讨论对华侵略政策,强迫中国履行《塘沽协定》的不平等条约,强调所谓中日提携。关于此次会议,彼时无论报刊舆论还是国民政府本身都极为关注,因其会议议题涉及未来日本对华侵略纲要,总结即为限制中方党政军力量、扶持华北傀儡政权及"中日经济提携"等。本文以当时公文、档案为参照,在复原会议主题内容同时,分析会议前后华北局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东军论文参考文献
[1].丁晓杰.日本关东军蒙疆畜产指导方针的制定及实施述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李雪.1935年元月的关东军大连会议[J].大连大学学报.2019
[3].王亮,赵群.文物建筑控制地带的建筑设计研究——以“日本关东军西大营旧址”训练中心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
[4].王铁军.“满洲问题协议会”:满铁、关东军在东北的权力关系构筑[J].社会科学战线.2019
[5].邵帅.日本关东军对苏防御作战要塞研究[D].辽宁大学.2019
[6].王思元.关东军自治指导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7].乔冰雪.伪满洲国官吏任免体制与人事安排浅析[D].吉林大学.2019
[8].孙文慧,孙彤.日本关东军第一期兵要给水调查实施计划(选录)[J].军事历史研究.2019
[9].孙宝臣.苏军粉碎关东军战役指挥浅析[J].军事史林.2019
[10].高士华.日本关东军是怎么侵占中国东北的?[J].记者观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