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蓉陈清恩
(海南省平山医院门诊部5722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在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等待时间和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276-02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临床护理路径,是依照每日制定的护理计划对患者开展照护工作,该方法对于保证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1]。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对50例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⑴符合CCMD-3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标准[3];⑵患者及其家属均履行知情同意手续;⑶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⑷有部分或完整的自知力,生活能自理;⑸BPRS<36分。排除标准:⑴伴精神发育迟滞或脑器质性疾病;⑵合并有严重或不稳定的躯体疾病;⑶情感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⑷有脑部肿瘤的患者;⑸有酒精及药物依赖史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22~58岁,平均43.5±11.6岁,病程2~21年,平均15.2±4.7年。疗程3次/周,共治疗6~12次。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经SPSS软件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医师做出临床判断需要进行MECT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由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治疗护士和当班护士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制作临床护理路径表。患者入院后,向其或其家属说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目的,并向其发放临床护理路径标准计划表。
1.2.2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⑴治疗前:①护士接到医嘱后,让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询问有无禁忌症,通知其禁食,进行头发清洁。②治疗前夜班:探视患者,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安慰,增加患者对治疗方法的认知,鼓励患者与做过MECT的患者进行交流,建立治疗信心,增加其治疗配合度[2]。指导患者禁食、禁饮、禁药。③治疗当日:确认禁食效果,排空大小便、治疗前测量体重等,并进行体温、脉搏等监测。⑵治疗中:①操作前:帮助患者解腰带和领口,进行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协助患者进行治疗体位的摆放,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放牙垫,监测呼吸、体温、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等。②操作中:监测呼吸、体温等,进行病情观察,按医嘱给药。③操作后:继续监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帮助患者整理衣裤,梳理头发,并仔细观察有无并发症出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⑶治疗后:①治疗后15min~1h: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观察患者的意识(清醒、昏迷、模糊)、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是否进行约束,检测呼吸、脉搏、血压;②治疗后1~2h:除了继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以外,落实基础护理,记录患者的进食时间、进食量,进食后有无呛咳出现[3],此期间有无并发症出现。
1.2.3临床护理程序的实施
将程序表放于患者的护理病历内,医护人员严格按程序实施诊疗工作,小组人员检查程序落实情况,完成相关护理后在临床护理程序表的相关内容位置打“√”,未完成打“×”。及时督促,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1.3评价指标
其中⑴疗效:采用精神病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均按照1~7级的评分。评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⑵治疗效率:等待时间和治疗时间。⑶并发症:呼吸系统合并症、眩晕、头痛、短暂性记忆障碍等。⑷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四个维度,分别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以及治疗性护理,每个维度满分10分。总分为0~40分。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的统计学方法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后在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方面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
观察组5011.9±5.511.5±2.223.3±4.1
对照组5011.6±5.310.9±2.622.5±3.8
t1.211.321.56
P>0.05>0.05>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率、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等待时间和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效率、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比较
组别例数等待时间(min)治疗时间(min)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5020.3±2.510.2±1.67(14.0)39.5±2.1
对照组5026.8±4.312.6±2.816(32.0)34.5±3.5
t10.123.134.574.39
P<0.05<0.05<0.05<0.05
3讨论
近年来,MECT逐渐被应用于精神病的治疗,MECT治疗中患者抽搐和对治疗的恐惧明显减轻[4]。但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治疗方法,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士直接参与了患者术前的准备、麻醉、治疗和治疗后患者的恢复,要使整个治疗过程顺利、完善的进行离不开护士高质量的护理。本研究发现,护理路径组的等待时间和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
临床护理路径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成效管理模式。李素萍[5]等人的研究都显示,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科MECT中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对MECT治疗前、中、后、出院前的每个阶段的问题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和规划,医护人员每日都对护理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确认,交接班护士及时沟通当天护理情况,以确保护理目标的完成,改变了被动观察的护理理念。在护理路径实施的过程中,护士全程参与,医护人员共同计划、执行、检查和纠正,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得到解决,加快了病人的治疗进程,避免了不必要的等待和花费。同时也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纬华,刘迎春,张祁.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现状与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8):41-42.
[2]王珺,韩继云.个性化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20-21.
[3]王香红,张振兰,朱颀峰,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4):383-386.
[4]颜红荚,潘晓华,陈丽玉.42例抑郁症病人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人住化护理[J].全科护理,2010,8(4):884-885.
[5]李素萍,孙玉梅,李亚琴,临床护理路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31):2936-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