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朋友该不该节约的讨论,连续受到热议。一些老年人在认识到过度节约行为会影响自身生活质量后主动寻求改变,提升了生活质量。部分人却因无法改变自己老伴或父母不合理的节约行为而苦恼,江苏南京58岁的李季花就是其中的一位。
由于对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组织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统计人员大量流失,一些有能力的人员纷纷考走,谋求更高的职业。乡镇基层农业统计人员往往年龄偏大,能力和素质相对偏低,对统计新技术和方法接受程度不高,不愿意主动创新,责任心不高;一些新来的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缺乏经验知识,从而导致数据分析不到位,数据报表存在漏报、错报等情况,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案例一:请客大方看病却抠门
李季花介绍,老伴一直都很节约,“他参过军,小时候又在农村长大,养成了他生活节俭的优良品德,懂得珍惜”。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李季花正是看中了老伴这点。退休后,她反倒不适应老伴的节约行为。
李季花介绍,老伴退休金还不错,但近些年,从未添过新衣,鞋袜都是反复修补,“夏冬最麻烦,为了省电,空调都不舍得开”。在她看来,老伴只要有饭吃、有床睡就足够了,不讲究生活品质,“我劝他出去旅游,他却说花那冤枉钱干嘛”。
如果只是节俭克己,李季花对老伴的行为尚能容忍,但老伴在外爱充面子的行为,与节俭的形象反差极大,“最喜欢和他的朋友外出喝酒,回回都要抢着买单”。有时李季花去外地工作的女儿那儿小住一番,回来常发现老伴用餐很是凑合,她开导过好几次,劝老伴多为自己花点,却不被理解,“他说自己的退休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不愿被我管着。去年被检查出肝有毛病,要他去做进一步检查,他也不肯,嚷嚷着自己没事,照样喝酒,这让我很担心”。
案例二:捡废品只为买保健品
“老年朋友爱节约,除了和生活习惯有关,与心理需求也有密切关联。”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卜凌娜看来,要想改变老伴或高龄父母过度节约的习惯,须先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多带老伴参与一些共同的活动,多与高龄父母相聚,都不失为好方法”。
最让王芸诧异的是,母亲卖废品换来的钱并不是攒起来,而是买一些伪劣保健品来吃,“最让我气愤的是,明明我给她买了正规保健品,母亲却宁可放着过期也不愿意吃”。
改天吧,今天我才回来。你郁闷?我也郁闷呢。吴天成压低声音话里有话地说,今天触霉头了,好端端地做着报告,突然就不行了。
王芸曾想帮助母亲整理,“我告诉她冰箱里东西不愿意吃就扔掉,对健康不好。她反而怪我乱处理她的东西,不够孝顺”。
专家:改变习惯要打“心理战”
湖北仙桃市56岁的王芸对自己的母亲过度节约很苦恼。母亲有慢性支气管炎,医生建议日常饮食要清淡健康,王芸没少提醒,但效果却不明显,“母亲最喜欢囤着一大堆食品在冰箱,就算无处可放也不舍得拿出来吃”。
把原始碳布进行适当的电化学处理,有效的改变了碳布表面的官能团,将其从疏水性变成亲水性,并增加了碳布表面的粗糙程度,进而增强了活性材料与导电碳布集流体之间的界面作用力。导电碳布将活性材料进行了有效分散,保证了活性材料的导电性,又防止其颗粒的逐渐长大。组装成的超级电容器不但具有柔性的功能,而且具有高的功率密度,可以点亮LED灯3 min。该工作发表在能源材料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上[20]。
湖南长沙60岁的张洁敏也曾因父亲过度节省而烦恼,“给他买啥都是省着吃,甚至放坏,要带他出门一趟坚决不肯,怕花钱”。一次父女聚会,父亲袒露心声,“他说母亲走后,他一个人居住,钱花多了也没意义”。
不仅如此,王芸的母亲还有翻捡废品的习惯,家中常常堆满垃圾,为此王芸与母亲争论过好几次,“父亲也有心脏病,两个人身体都不好,还把家里环境弄这么差,太不健康”。
这句话提醒了张洁敏,她发现自己平日看望父亲的时间并不多,恰好儿子在外工作,她和老伴便主动在父亲居住的小区租赁房屋,照顾父亲,“父亲和我们一起用餐,既不浪费食材,又增加了营养,还增进了感情”。她用自己的生活积极影响父亲,教父亲学会使用智能手机、陪伴父亲外出旅游,“父亲前段时间还主动说要我们陪他去海南看看,团费他出”。
为了户口的事,爸爸有一回给派出所的干事送礼,无非一些土特产,以及一只老家的土鸡。他回家沮丧地向妈妈抱怨:那人嫌鸡太瘦了……
山东菏泽72岁的罗小英通过夫妻互动,让老伴改变了太节约的习惯。因退休金不高,罗小英老伴很是节约,“不仅自己不花,还不准我花”。她想改变老伴的消费观,主动带着老伴参与免费活动,跳广场舞,逛博物馆,去游乐园,培养了和老伴的共同兴趣,“老伴舞跳得好,我还经常夸他,让他有成就感”。
因为热爱舞蹈,老伴动了提高水准的念头,在罗小英鼓励下,两人报名上了老年大学,成了有名的夫妻档,“认识不少的朋友,老伴接触了不少新鲜事物,愿意把老年生活过得更精彩,也舍得为自己花钱了”。
标签:老伴论文; 节约论文; 父亲论文; 母亲论文; 主动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金秋》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