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域波束形成论文_鲍玥,郑正,潘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频域波束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束,电子战,时域,正交,畸变,阵形,孔径。

频域波束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鲍玥,郑正,潘翔[1](2015)在《基于共轭梯度的宽带频域波束形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增强远距离语音信号,本文研究了基于多迭代约束共轭梯度(multiple iterative constraint conjugate gradient,MICCG)算法的宽带波束形成。MICCG算法通过分块自适应的有限次迭代接近最小方差无失真相应(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MVDR)波束形成器性能,避免了MVDR相关矩阵求逆的运算。仿真数据和语音信号处理结果表明,MICCG波束形成可以有效实现语音信号增强。(本文来源于《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01)

王赞,黄勇,王朋[2](2015)在《扩展拖曳阵宽带频域逆波束形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扩展拖曳阵在低信噪比下对目标的探测性能,本文将基于扩展拖曳阵方法的被动合成孔径技术与宽带频域逆波束形成技术进行了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被动合成孔径测向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扩展拖曳阵技术的探测性能,改善了传统基于被动合成孔径测向技术在低信噪比下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在低信噪比下获得了更高的方位分辨率,同时对于多目标及弱目标检测能力也更为优异。计算机仿真和海试数据的处理都证明了这一算法的良好性能。(本文来源于《应用声学》期刊2015年02期)

康春玉,章新华,范文涛,李军[3](2014)在《频域盲源分离与波束形成结合抑制方向性强干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方向性强干扰严重影响无源声呐弱目标检测的问题,提出了频域盲源分离与波束形成结合的干扰抑制方法:以子带分解的方法实现宽带干扰抑制。对每个子带进行频域盲源分离,并估计出各分离信号的方位,将与给定强干扰方位匹配的分离信号置零,利用估计的解混矩阵和处理后的分离信号重构回阵元域信号并进行波束形成实现目标方位估计。声呐模拟器数据与海试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零陷常规波束形成与零陷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方法有2 dB以上的增益,约6 dB的背景级降低,证明该方法在抑制方向性强干扰方面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王世闯,王茂法,肖翔,王晓林[4](2012)在《被动拖曳线列阵机动过程中的频域宽带波束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拖曳线列阵水下工作性能,首先通过对拖曳线列阵机动(转弯)过程建模,并根据所建模型计算出各阵元的实时位置,再推导畸变阵的频域宽带波束形成,并通过仿真实验对该畸变阵波束形成理论进行验证。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偏差分析,比较估计阵形误差大小对目标检测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工程上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声学与电子工程》期刊2012年04期)

胡谨贤,张英波[5](2012)在《频域宽带波束形成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常规频域宽带波束形成运用到电子战侦察系统存在一个问题:分块DFT处理会造成时域输出波形在块衔接处产生周期性失真,影响系统对信号时域参数的检测。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分析失真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交迭DFT处理对传统方案予以改进,该方法首先对预处理数据进行交迭分段,再完成DFT运算及后续窄带处理。最后的仿真通过对比改进前后方案时域输出波形的保真度,验证改进后方法能有效缓解时域输出波形失真对系统的影响,并为工程实现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2年15期)

黄凡玮,周渊平[6](2012)在《OFDM系统中时域和频域波束形成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和智能天线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频谱利用率和增大系统容量。在OFDM系统中,智能天线的算法有两种:时域(Pre-FFT)波束形成和频域(Post-FFT)波束形成算法。Post-FFT被普遍认为性能上优于Pre-FFT。研究了这两种算法,并基于Matlab仿真工具,给出了两种方法在不同天线阵元数、导频数、信道多径数下的误码率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时域波束形成和频域波束形成在不同情况下各能展现出优于对方的表现。(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2年06期)

曾雄飞,孙贵青,黄海宁[7](2012)在《矢量阵的快速宽带频域波束形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矢量水听器能获取振速信息,因此由其所组成的阵列有着常规声压阵列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但正因为有了振速各分量信息,基于矢量阵的信号处理面临计算量大为增加的高维协方差矩阵运算的难题,当阵元数较多时,难以实时实现。为此,基于FFT思想,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矢量水听器阵列的快速宽带频域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在频域实现,将宽带信号分解为多个窄带信号,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来实现各阵元数据的相移累加过程,处理速度得以大幅提高。研究表明:该方法完全满足实时处理的需求,其测向性能也能达到克拉美-罗下界,且矢量阵具有常规阵所不具有的左右舷分辨能力,对微弱目标的检测能力也较强。(本文来源于《海军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张文琼,孙凯[8](2012)在《带通采样频域波束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波束形成算法都是基于过采样率的,这使得多波束成像声呐系统因采样率高、数据吞吐量大,体积、成本和功耗等都很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带通采样的频域波束形成算法,将带通采样信号的各频谱分量搬移到原始频谱位置,再进行相位补偿,进而实现带通采样频域波束形成。对其算法进行了仿真,并通过处理海试数据,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为解决多波束成像声呐系统的小型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2年05期)

印明明[9](2011)在《CUDA实现频域宽带波束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宽带信号的大量应用对信号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发展的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为宽带信号处理提供了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运算平台。通过对频域宽带波束形成原理的阐述,按照NVIDIA公司的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编程模型要求,提出了利用CUDA技术实现频域宽带波束形成的方法。对基于CUDA实现的频域宽带波束形成器进行实验测试,实验数据表明通过缓冲一定量数据,隐藏数据传输的时间延迟后,利用CUDA技术可以实现阵列信号数据块的实时多波束形成,证明CUDA技术在处理大数据集高密度计算的应用中具有十分显着的性能优势,可以在一定场合的阵列信号处理系统中应用,构建基于GPU的低成本高性能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08-01)

庞振,刘辉涛[10](2011)在《调频Z变换实现多阵元线阵快速频域波束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线阵在阵元数较多时常规频域波束形成的存贮空间及运算量会急剧增大而导致硬件需求量增加的问题,利用调频Z变换实现快速频域波束形成。经验证比较,在阵元相当大时可利用线性调频Z变换的FFT快速算法有效减少运算时间,节省存贮空间,同时波束形成结果与常规算法相同。(本文来源于《声学与电子工程》期刊2011年02期)

频域波束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扩展拖曳阵在低信噪比下对目标的探测性能,本文将基于扩展拖曳阵方法的被动合成孔径技术与宽带频域逆波束形成技术进行了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被动合成孔径测向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扩展拖曳阵技术的探测性能,改善了传统基于被动合成孔径测向技术在低信噪比下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在低信噪比下获得了更高的方位分辨率,同时对于多目标及弱目标检测能力也更为优异。计算机仿真和海试数据的处理都证明了这一算法的良好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频域波束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鲍玥,郑正,潘翔.基于共轭梯度的宽带频域波束形成研究[C].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2].王赞,黄勇,王朋.扩展拖曳阵宽带频域逆波束形成技术研究[J].应用声学.2015

[3].康春玉,章新华,范文涛,李军.频域盲源分离与波束形成结合抑制方向性强干扰方法[J].声学学报.2014

[4].王世闯,王茂法,肖翔,王晓林.被动拖曳线列阵机动过程中的频域宽带波束形成[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2

[5].胡谨贤,张英波.频域宽带波束形成器优化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2

[6].黄凡玮,周渊平.OFDM系统中时域和频域波束形成的比较[J].通信技术.2012

[7].曾雄飞,孙贵青,黄海宁.矢量阵的快速宽带频域波束形成方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2

[8].张文琼,孙凯.带通采样频域波束形成[J].科技创新导报.2012

[9].印明明.CUDA实现频域宽带波束形成[C].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10].庞振,刘辉涛.调频Z变换实现多阵元线阵快速频域波束形成[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1

论文知识图

基于Zatman法的BNBB宽带波束形成器(...基于Mailloux法的BNBB宽带波束形成器...定位误差测量试验配置基于Mailloux法的BNBB宽带波束形成器...基于Zatman法的BNBB宽带波束形成器(...频域的波束形成OFDM(OFDM一DBF)系统框图

标签:;  ;  ;  ;  ;  ;  ;  

频域波束形成论文_鲍玥,郑正,潘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