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欲之辨论文_张亦驰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欲之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天理,人欲,理学,复性,价值,人本主义,朱熹。

理欲之辨论文文献综述

张亦驰[1](2019)在《理欲之辨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欲之辨的命题一直贯穿于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之中,先秦诸子百家开创了"理欲"之论的先河,宋明时期程朱理学等人提出"存理去欲",王阳明、戴震更提出"理存于欲"。理欲之辨的嬗变过程实际上是道德理想与生活欲求的对立统一以及生活欲求如何适应道德理想的过程。理欲之辨的有关思想有助于重建社会规范,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发展,有利于人际和谐。(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婷婷[2](2019)在《比较视域下的理欲之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理学命题的理欲之辨至今仍有重要的讨论价值。首先从批评新学、重塑新官学以及出入佛道、重建新儒学两个方面阐述理欲之辨的主要论旨,其次从理与欲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揭示理欲之辨的重要内涵,最后对于理欲之辨的有益启示进行总结与反思。立足比较视域,围绕理欲之辨的论旨、内涵和启示等理论思考,对于深刻领会和正确评价理欲之辨,服务于思想道德建设理当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9年01期)

黎良华[3](2016)在《从道德与人性的关系看传统理欲之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理欲之辨实际上所探讨的是如何处理人的道德理性及其情感欲望间的关系问题。人性既包含有理性的一面,同时也有感性欲求的另一面,因此,从道德与人性这一关系来讨论传统的理欲之辨,无疑有助于对道德意蕴有更为理性的把握。(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聂涛[4](2012)在《复性自主与圣王之治—儒学传统视域内的朱子“理欲之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带着寻找儒学自身存在价值和现代转化的问题,选取朱子“理欲之辨”作为切入点,拟于回归传统,以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儒学本身的特色来阐述理欲之辨的合理内涵,以期凸显儒家“复性自主”的德性实践这一真实生命。同时阐述其何以最终落入历史怪圈,在政治上诉诸圣王之治而导致负面的历史影响,藉此警戒后来的儒者划清对政治的依附,寻找新的存在方式。笔者认为朱子“理欲之辨”的实质正是以儒学“复性自主”的这一真生命为核心,通过修身为本的工夫修养,发挥人的主体性,使人人从习气的缠缚之中解放出来,由“小我”进入到“大我”,达到情欲之所发皆能“致中和”而不为物役的一种自由境界而蕴含着自身的存在价值,对挽救当代社会人心危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2-03-05)

肖剑平[5](2012)在《理欲之辨的流变及现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欲之辨是中国传统哲学论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诸子百家是"理欲"思想的源头之处,宋明时期程朱、陆王等提出了"以理压欲"和李贽提出"以欲胜理"的理欲观,王夫之批判了他们并提出了"以理导欲"的理欲观,戴震则主要继承了王夫之的"理寓欲中"的观点,坚持理欲统一观。文章通过对"理欲之辨"源流嬗变的历史探讨,深刻理解每个阶段理欲观的真正内涵,凸显其发展轨迹,阐释其现代价值。(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余亚斐[6](2012)在《戴震“理欲之辨”与理解的历史性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戴震对理学"理"、"欲"二分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出"理存乎欲"的观点,其思想路径是将"理欲之辨"与对理学诠释传统的批判结合起来。戴震在"理欲之辨"中展开了对理学以"自私"为特征的诠释传统的反思,进而提出"无私"与"无蔽"的观念,对理解的历史性进行了批判,同时,其"理"、"欲"统一思想的阐发亦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完成。(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2年01期)

张希圆[7](2011)在《朱熹理欲之辨与医患道德修养的契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朱熹理欲之辨的本真与绝对禁欲主义有本质差别,其实际指向为以理性自觉制约过度欲望的道德修养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医德修养、提升医德境界与以理节欲、以理制欲的工夫直接契合,可以为医德修养提供方法论途径。在医患纠纷的预防和处理中,医患双方都需要朱熹理欲之辨所蕴含的理性与秩序,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从而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和医患冲突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1年06期)

刘燕芸[8](2010)在《程颐“理欲之辨”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欲之辨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古老命题。程颐承认"人欲"的客观存在,但反对过分的欲望。他认为"人欲"出于"私心","天理"出于"道心",二者不可并存,因此提出"损人欲以复天理"。戴震的一句"以理杀人"为这个被后世非难最多的主张盖棺论定。"存理灭欲"一方面是个人的情感意念从世俗环境中超拔的净化过程,表现出理学道德的纯洁和崇高;另一方面被统治者利用后,被理解为对自然情欲的谴责和对道德教条的屈从,从而大大削弱了理学的道德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赵晶[9](2007)在《论王阳明的“理欲之辨”及其价值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阳明在创建其心学理论体系当中,继承和发展了程朱的"存天理,灭人欲"学说,阳明学说与朱陆学说有着继承性、延续性与共同性。在要求灭除人欲、私心方面甚至超过了程朱理学。王阳明没有脱离天理、公、义而言爵赏、言功利,在一定意义上,良知即是天理,存天理、去人欲在王阳明那里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07年11期)

王智汪[10](2007)在《从理欲之辨到以人为本》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欲之辨是维持传统政治秩序的根本观念之一,在古代它被"存天理,灭人欲"的非人本主义所取代,造成理欲之间的对立。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人欲"得到肯定,满足此欲的"天理"也获得了新生,欲和理由对立走向统一。由于理欲观与社会政治紧密相连,它影响着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国家政治,所以非常有必要从传统的理欲观这一新角度上来探讨人本主义之内涵。(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理欲之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理学命题的理欲之辨至今仍有重要的讨论价值。首先从批评新学、重塑新官学以及出入佛道、重建新儒学两个方面阐述理欲之辨的主要论旨,其次从理与欲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揭示理欲之辨的重要内涵,最后对于理欲之辨的有益启示进行总结与反思。立足比较视域,围绕理欲之辨的论旨、内涵和启示等理论思考,对于深刻领会和正确评价理欲之辨,服务于思想道德建设理当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欲之辨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亦驰.理欲之辨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陈婷婷.比较视域下的理欲之辨探析[J].学术界.2019

[3].黎良华.从道德与人性的关系看传统理欲之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4].聂涛.复性自主与圣王之治—儒学传统视域内的朱子“理欲之辨”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

[5].肖剑平.理欲之辨的流变及现代价值[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

[6].余亚斐.戴震“理欲之辨”与理解的历史性批判[J].北方论丛.2012

[7].张希圆.朱熹理欲之辨与医患道德修养的契合[J].华西医学.2011

[8].刘燕芸.程颐“理欲之辨”浅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9].赵晶.论王阳明的“理欲之辨”及其价值定位[J].理论月刊.2007

[10].王智汪.从理欲之辨到以人为本[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论文知识图

阶补偿前后对比汀单录入与维护窗口*请购单合并/卜达...一8故障诊断结果阶补偿前后对比一9视情维护检修工单一25:写保护引脚波形图

标签:;  ;  ;  ;  ;  ;  ;  

理欲之辨论文_张亦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