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宝舟:文明共处的正义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论文

范宝舟:文明共处的正义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论文

[摘 要]文明共处贯彻正义原则,是文明间实现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前提。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提供深层次的精神“黏合力”和不可或缺的精神自觉。文明共处正义原则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时代节律,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高度,创构了文明共处的正义原则,即,尊重文明多样性、维护文明平等、注重文明共生共存。这一文明共处正义原则的创构,有力地驳斥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文明隔阂论”“文明威胁论”等错误思想;清晰地表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文明间必须遵循包容、平等、共存等精神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中国智慧,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所不可或缺的文明间的相互理解提供可供遵循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文明多样性;文明平等性;文明对话;人类命运共同体

资本扩张的殖民主义时代,刀与剑的血腥战争,使东方文明从属于西方文明。美元统治下的霸权主义时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对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权,推行体现西方现代化、全球化价值观的所谓“普世价值”。当今世界,尽管东西方之间你死我活的激烈博弈依然存在,但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人类面临日益增多的共同挑战,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成为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不可抗拒的实践维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相一致,我们必须彻底变革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时代文明间的畸形关系,构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相适应的文明共处的正义原则。

文明共处贯彻正义原则,是文明间实现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前提。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提供深层次的精神“黏合力”和不可或缺的精神自觉。文明共处正义原则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时代节律,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高度,创构了文明共处的正义原则,即,尊重文明多样性、维护文明平等、注重文明共生共存。这一文明共处正义原则的创构,有力地驳斥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文明隔阂论”“文明威胁论”等错误思想;清晰地表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文明间必须遵循包容、平等、共存等精神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中国智慧,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所不可或缺的文明间的相互理解提供可供遵循的实践路径。

本文对参加“2018年江苏省定向锦标赛暨江苏定向邀请赛”中南京普通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150份调查问卷,回收150份调查问卷,删除无效问卷25份后,有效问卷为125份。

一、尊重文明多样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文明多样性表现为各民族、国家在语言、宗教信仰、艺术风格、风俗习惯、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尊重文明多样性,作为文明共处的正义原则,是对民族国家文明权利的根本保证。因为尊重文明多样性,不仅是对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破坏人类文明生态系统的一种否定,以及以商品经济文化同质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的拒斥,更是对健康的人类文明生态系统的回归。正如自然生态中的物种具有多样性一样,每一种文明都是人类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种”。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物种”也必然具有多样性。可见,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尊重文明多样性是文明共处实践中维护文明正义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指出,“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1](P524)。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尊重文明多样性既是对人类共同体共同利益的根本维护,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活力源泉,促进差异性文明的相互作用,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其一,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多样性发展,是对人类共同体利益的根本维护。从现存文明的价值来看,多样性的文明,作为历史的记忆,作为理解人类命运的密码,作为我们探索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宝贵资源,都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文明作为人类精神的瑰宝都是人类拥有的共同财富。文明的多样性存在,在于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每一种文明都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理解方式。习近平指出,“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1](P544)。所以,一种文明的衰落乃至消失,都是人类共同体利益的巨大损失。从文明对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的价值意蕴来看,人类历史发展证明,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能够自视其文明能够掌握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全部真理。每一种文明都是在特定时代、特定区域对于其特定问题的回答,有其值得尊重的价值和智慧。即使是世界历史进程进入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期,各个民族国家遭遇到的问题依然有其特殊性。只有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才能发挥各民族、国家文明的积极作用,为各民族、国家找寻到适合其具体国情的解决发展问题的最佳办法,从而促进人类共同体利益的实现。相反,以某一种文明为尊,企图同化、改造、替代其他文明,在使人类大家庭丧失宝贵的文明财富的同时,也由于忽视了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现实国情等等的差异性,而不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更不利于世界文明的共同发展。习近平指出,“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2]。

其三,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多样性发展,有利于在文明的相互作用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文明多样性带来了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甚至是冲突,即,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表现为文明之间的彼此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借鉴,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分为我所用。这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彰显了对多样化文明的尊重和包容态度;另一方面表现为文明之间的彼此敌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先在逻辑预设,不仅产生文明间的相互排斥乃至对立,而且会导致文明间采取闭关自守、唯我独尊,以至贬低、改造、征服其他文明的现象出现。这种相互作用,把文明的舞台看作是各种力量彼此角逐较量的战场。这是一种被动消极的态度,凸显了对其他文明的傲慢和偏见。文明之间的这两种形式的相互作用都是对立统一的体现。只不过前者以非对抗的形式呈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自觉性的充分体现。后者以对抗的形式呈现,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尽管如此,这种对抗性并不能阻止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前进的步伐。文明的相互作用,使得文明的多样性不是一种僵死的存在,而是一种不断发展着的、动态中的文明多样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多样性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推动。文明的相互作用,不会导致文明的同质化,反而通过吸收其他文明成果生成新的文明,从而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习近平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1](P524)。而且,“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1](P525)。

其二,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多样性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活力源泉。尊重文明多样性,不仅能保证世界文明的多彩多姿,更是世界保持勃勃生机、具有活力的生动体现。文明多样性是世界保持欣欣向荣的象征和标志。习近平指出,“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2]。相反,习近平也指出,“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3](P262)。不仅如此,只有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才有可能把各个民族纳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洪流中来,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求同存异,在文明间的辩证运动中,把多样性文明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转化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向前发展的活力。一般来说,对文明差异性的尊重,可以让一个民族、国家走出自身价值观念的狭隘视野,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辩证对待其他文明的价值意蕴。可以说,文明包容性极强的社会,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共振中,自觉反思和改善自身而更加富有创新活力,经济社会的发展则会动力十足。相反,保守性和排他性极强的社会,固守自身文明的差异性就会陷入原教旨主义的傲慢,排斥其他文明的差异性而陷入闭关自守的窠臼。由于固守文明的单一性,自身文明中的不足得不到反思,自身文明的优秀成分得不到激活。对传统路径的严重依赖,往往会让“死人”抓住“活人”。闭关自守的文明尽管表面上看处于超稳状态,实则往往是死气沉沉,失去创新的活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相对缓慢。相反,经济社会繁荣发达的地区大多与文明多元共存的发达程度相关。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罗马、西安、伦敦、纽约、香港等等莫不如此。可见,只有尊重多样性文明,各种文明才会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活力源泉。

二、维护文明平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维护文明平等就是尊重每一种文明的独特性的意义,赋予每一种文明以等值地位,不把某些文明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维护文明平等,作为文明共处的正义原则,既是尊重文明差异性的体现,也是保证差异性文明和谐共存的有效机制,更是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文明相互理解的伦理环境。文明平等是对不同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文明间关系的重新审视。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视域来审视的文明平等问题是与不同民族、国家文明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待遇联系在一起的。习近平指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1](P544)。所以,“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3](P259)。当然,维护文明平等,不是文化相对主义所主张的无底线的泛多元论,因为不是任何文明都具有代表社会历史前进方向的进步性。只有那些在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切实推进了生产力发展、人的自由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文明才具有平等性。同时,文明的平等性是相对的、具体的和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超越时空坐标的一种平等性。尤其是,文明的平等性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在诸多文明的相互作用中所获得的平等性。对腐朽的、倒退乃至反动的文明,如果不采取有理、有利和有节的斗争,也就很难奢谈有新生的、前进的和进步的文明的平等性。

其三,维护文明平等赋予每一种文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独特性。维护文明平等必须超越文明优越论,不能用某一种文明作为标准、模式或理想,从外部去衡量和评判其他文明,而是要深入到该文明的内部,去审视其生成的社会实践基础,去看待其对该民族、国家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指出,“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2]。所以,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文明理念和文明样式去审视传统的文明理念和文明样式,或者用美国的文明理念和文明样式去审视非洲、亚洲的文明理念和文明样式,或者用理想中的文明理念和文明样式来审视不同民族、国家或不同时代现实的文明理念和文明样式。同样,相反也是如此。因为这恰恰是文明认知中教条主义或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体现。阿格尼丝·赫勒指出,“那些仍然在比较各种不同文化并把一个置于另一个之上的人们,除了证明他们采取了错误的立场外什么也证明不了。因为他们没有做到仅仅从内部来看待各种文化,而是强加给它们一个外在的标准(外在于那个将因此而被贬至文化等级体系中一个较低层次的文化)”[7](P189-190)。

雷雪英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emorial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MSAS)测量工具,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发现,肝硬化患者各症状分量表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86~-0.05,提示肝硬化患者的症状体验对其生活质量呈负面影响,即患者症状水平越高生活质量越低[6]。

建立在文明共生共存基础上的包容,不仅尊重文明差异性存在的合法性,而且赋予每一种文明有表达自我诉求的权力,享有与其他文明平起平坐的待遇,从而实现文明之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诚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3](P259-260)。不仅如此,文明的共生共存,有助于不同文明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的节律,在不同文明的相互交往中,实现自身文明的“特殊性的普遍化”与世界文明的“普遍性的特殊化”的辩证统一。并且,文明的共生共存,不只是对不同文明价值的尊重,更是能够对单一文明一统天下的企图进行有效遏制,避免某一种文明的“一种声音、一个调子”独霸世界的现象出现。习近平指出,“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4]。

其一,维护文明平等赋予每一种文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都必须享有平等地位。任何一种进步的文明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员,都有其产生的历史根据,都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要用平等的态度、一视同仁地承认他们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哪一种文明具有优越性或不具有优越性,不能把文明按照高低、优劣、贵贱,或第一、第二、第三……来做“差序格局”的结构排列。习近平指出,“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4](P525)。因此,看待其他民族、国家的文明,既不能采取贬低和排斥的态度,也不能有文明同化的意念和企图,更不能幻想把某一种文明上升为是可以统治世界、充任世界救世主的唯一的文明。文明平等性在于文明作为特定民族、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实践产物,尽管不可能解决超越时空的问题,但毕竟是该民族、国家实践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理解上的合理性。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尽管各民族、国家的文明都是从本民族、国家实际出发而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自身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思考的产物,但是,这种思考是历史走向世界历史过程中共同价值和各民族、国家特殊价值的辩证统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从而形成具有各民族、国家特点的新生的文明。这种新生的文明恰恰是其他文明所不能,也是无法替代的。尽管其他文明在其本民族、国家发展中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但不能不看到这种积极作用的取得恰恰是由这个民族、国家的特定历史条件所决定。超越这个条件则会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因此,基于民族、国家特定文化传统、特定的历史使命,以及特定国情条件下产生的文明,如果它带来这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都应当享有平等的地位。

三、注重文明共生共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文明共生共存意指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借鉴的关系。它是历史向世界历史深度推进,尤其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刻变革,以及全球价值链的深度重塑等等,都赋予经济全球化以全新的内涵。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这种深刻变革,把具有不同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国家民族的命运更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对文明间关系不能再做非此即彼的冲突与对抗式的理解,而是要秉承包容精神做彼此依赖的共生共存式的理解。习近平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8]。同时,全球性问题使人类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只有各国共同面对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人类越来越利益交融、安危与共。不同文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都不可能成为一座文明孤岛。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尊重文明多样性、维护文明平等,更要注重文明的共生共存。

其二,注重文明共生共存,才能开展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基础。注重文明共生共存是开展文明间平等对话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自觉的文明共生共存的清醒意识,往往会形成对其他文明的傲慢与偏见,拒绝文明间的交流互鉴。然而,诚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历史与现实都表明,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3](P259)。不仅如此,丧失文明共生共存的自觉意识,要么不切实际地认为自身文明具有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并企图以自身文明作为逻辑预设来改造其他文明;要么视自身文明为绝对优越,割裂与其他文明的交往而陷入孤立和隔绝状态。原教旨主义就是典型体现。上述两种态度都是对自身文明的盲目自大,而对自身文明的优点和弱点缺乏自觉的评价和认知,从而不仅不利于文明间的对话、沟通和理解,而且会加剧国家民族之间的裂痕、对立和冲突,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造成巨大的障碍。

其二,维护文明平等赋予每一种文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贡献都是等值的。习近平指出,“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3](P259)。洛马克斯认为,关于文明消失是因为该文明价值孱弱而被淘汰的达尔文进化论式的解读,不仅反人类而且反科学。他指出,文明由于都具有同样的表现和交流的作用,也就都具有同样的价值。之所以如此,“因为它们丰富了使用它们的人民的生活”“因为每一种传达系统(不管是语言、视觉的、音乐甚至食品)都包含着对自然和人类环境的重要发现”“因为每种文化都是一个有潜在力的宝藏,一个集体的创作,在无数世纪中倾注了一个分支的天才与智慧”[5]。汤因比针对文明,因为价值不同而不可比较,或者说,相对于自己的文明来说,其他文明根本就没有价值,甚至是“非文明”的观点,他认为,文明的价值是相对的。21个“文明社会”相对于原始社会而言,其文明成就是颇为可观的,但是,“如果用任何一个理想的标准对它们全体加以衡量,就会发现它们做得远远不够,它们之中没有一个比其他社会更为高明。事实上,我们的21个社会可以在哲学上假定是共时与等值的”[6](P45)。对文明价值同等性的肯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对文明间关系的一种现代定位,体现了社会进步的趋势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遵循。这也是对殖民主义时代和霸权主义时代,关于文明间关系理解上的“种族中心主义”狭隘理解的一种超越。

其一,注重文明共生共存,才能秉持包容精神,化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文明冲突。注重文明共生共存是秉持包容精神的根本保证。包容建立在对文明间相互依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上,否则,包容就只能是为占领舆论制高点而做出的一种道德清谈。道德清谈式的包容是没有实质内容、无助于化解文明冲突的形式主义。尽管文化多元化、文明多样化是当今世界的显著特点,然而,在它们日益频繁的交流中,文化冲突、文明优越,乃至种族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究其根源,就是没有深刻理解文明的共生共存关系。

其三,注重文明共生共存,才能摒弃零和博弈思维方式,形成不同文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共振效应。萨缪尔·亨廷顿预言,冷战后的世界,“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9](P8)。由此,他呼吁要加强西方文明内部之间的合作,以对抗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如果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凸显了对西方文明衰落的担忧,那么弗兰西斯·福山则信心满满地把西方价值体系看作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无论是亨廷顿还是福山,实则都是站在西方中心论的视角强调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并把西方文明作为其他文明效仿的普遍模式,实现其对世界秩序的重建。当前,特朗普要求世界其他国家秉承美国优先的原则,既是美国经济霸权也是其文化霸权的当代体现。

当然,共同价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更不能把普世价值混同于共同价值。普世价值总是赋予某一特定民族、国家的文明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泛化为全人类必须遵循的唯一具有合理性并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同时,共同价值的形成,文明的交流互鉴,也不是后现代主义者所标榜的是文化符号的自我繁衍、自我循环和自我复制的产物,而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秉承文明共生共存的原则,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借鉴的结果。习近平指出,“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2]。

注重文明共生共存、促进文明间平等对话的自觉开展,不仅有助于我们发现不同价值体系的文明之间存在差异性的根本原因,避免由于对文明差异性的误认而导致的矛盾冲突,而且有助于我们能够从文明深处发现现有冲突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为解决现有冲突提供妥善和合理的方案。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增进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人们对于涉及全球根本利益问题的共识。如果没有共识,没有共同价值为基础,世界在面临根本利益问题时就会是一盘散沙。尽管当今世界,参与全球交往的主体依然是民族和国家,并且每一个国家都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诉求,但是,这种特殊的利益诉求,有的又是与整个人类利益关联在一起的。比如生态问题,尽管在世界气候大会上,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在减排问题上为着自身利益争论不休,但是“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则是全球共识。不仅气候问题如此,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动能不足问题、国家以及网络安全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核威胁等等问题上也都是如此。所以,习近平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1](P522)。

而这时人们才开始真正为她感到难过。镇上的人想起爱米丽小姐的姑奶奶韦亚特老太太终于变成了十足疯子的事,都相信格里尔生一家人自视过高,不了解自己所处的地位。爱米丽小姐和像她一类的女子对什么年轻男子都看不上眼。长久以来,我们把这家人一直看作一幅画中的人物: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爱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爱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因此当她年近三十,尚未婚配时,我们实在没有喜幸的心理,只是觉得先前的看法得到了证实。即令她家有着疯癫的血液吧,如果真有一切机会摆在她面前,她也不至于断然放过。

然而,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深度推进,当今世界不仅越来越呈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形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而且政治多极化、信息社会化以及文化多元化带来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同时,人类面临诸如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恐怖主义肆掠、网络安全危机、全球重大传染性疾病困扰、全球气候变暖、核威慑以及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等共同问题的威胁与挑战,使得不同国家民族间的相互依存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前所未有的增强。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是某一个国家民族的“独唱”,而是世界各国的“合唱”。习近平指出,“世界的前途命运必须由各国共同掌握”[1](P523)。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蒋润花,左远志,陈佰满,徐勇军,杨敏林(118)

当代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实践,迫切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文明的共生共存,而不是强调文明间的冲突与对抗。注重文明的共生共存,一方面可以避免把其他文明看作是与自身文明相冲突和对抗的一种“他者”存在,从你死我活的绝对对立的思维中走出来,在文化自觉中把其他文明看作是谋求自身文明存在与发展的资源和条件。纵观人类历史发展,任何民族、国家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发展自己文明的同时,都是在文明的共生共存中、在或远或近的意义上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国家的文明成果,汲取其他文明成果的滋养,从而保持自身文明持续不断的创新动力。艾伦·洛马克斯认为,即使是原始的或民间的文明也不是自我封闭的,而是与更大范围或地区中的文明相联系。他说,“文化不可能而且从来不是在隔绝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那些既能保持独立性而又允许非强加的外来影响的地方兴起的”[5];另一方面可以正视文明间的分歧、求同存异,尤为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和领会多元文明“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真谛,重新发现各种文明在应对全球性问题威胁和挑战中的价值意蕴,从而自觉汲取不同文明中的智慧,形成不同文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共振效应。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3](P262)。不仅如此,世界文明的丰富和发展也正是在每一个民族、国家文明的你追我赶中形成的,从而带来人类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罗素指出:“不同文明的接触,以往常常成为人类进步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中世纪的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学习东罗马帝国。”[10](P146)

1.2.4 机械通气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相关机械的使用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充分了解,并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正确的设置呼吸机的参数,保证患者的气道通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N].人民日报,2014-6-29.

[5]艾伦·洛马克斯.对文化平等的呼吁[J].张伟华,译;葛小沙,校.音乐学习与研究,1988(4).

[6]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上卷[M].郭小凌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7]阿格尼丝·赫勒.现代性理论[M].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习近平谈经济全球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1-15.

[9]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 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10]罗素.中国问题[M].秦悦,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范宝舟,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嘉曦,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的文化建构”(12BZX014)

标签:;  ;  ;  ;  ;  ;  ;  ;  ;  ;  

范宝舟:文明共处的正义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