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鹏江苏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210044
地理考试是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其中命题在考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题目拟定不得当,便不能很好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命题必须严肃认真。首先,题目应该要求明确,不能笼统;其次,要理解和记忆兼顾;再则,试题应围绕各科各单元的目的,即围绕着教材的中心问题,以便检查学生是否已掌握了课程的基本部分。试题不要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
一、选择题
选择题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根据地理事物的地位顺序、地理因果关系、地理属性进行选择的;有根据判断地图、分析数据选出正确答案的。此外,还可以根据地理特点,地理概念、地理位置和著名产物,以及地理数据的计算、统计图的判读等等最后做出选择的。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是单选题,高考时有单选和双选题。为了防止乱猜答案,投机取巧,双选题只要选错一个就扣分,只选一个但正确的答案也不能给分。选择题提供的答案,往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前后矛盾,半对半错,以偏概全,或用词不严密而违背科学性等。要慎密思考,做出正确判断,切忌只看答案不看条件,只看一两个答案,未做全面的比较,轻率做出选择。
二、读图题
读图题要求运用地图知识和读图技能结合有关地理基本知识,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特点,综合反映考生读图能力和知识基础。读图题大体包括下列内容:
1.运用经纬网确定位置、范围和方向等。
2.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实际直线距离。
3.根据标示的符号、注记、河流流向等判断地势、地形和海岸特征等。
4.根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大气环流等状况,推断气候特点,判断气候特点,判断所属气候类型。
5.对自然条件做经济评价。
6.读图与填图结合。
此外,还可以分析地理位置特点、物产、河湖、交通、城市的分布状况等。还可以判读地形图与绘制地形剖面图结合,对照阅读各种气候图和水系图等。在复习过程中,要经常阅读地图,培养分析地图的能力。
三、填充题
填充题通常填写地名、地理数据、名词解释的关键性语句、简单的地理特点、扼要的说理内容等。填充题的答案具有唯一性的特点。命题者提出的条件,使考生填写的范围尽可能限制在一种答案上。
例如“——平原是中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题目用“商品粮基地”、“平原”、“最高”这几个条件,使答案的内容只能是“三江平原”。如果答“东北平原”,失之过宽。有的填充题用“最小、最大”,“仅次于……”,“除……外”,“还有……”等形式加以限制。填写时要弄清限制条件,确定答案范围,避免同类或邻近事物间的相互混淆,防止近因、近型或近义的名称,力求填写正确无误。
四、判断题
判断题在所有题型中最容易得分。判断题的命题通常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或有意义的概念、事实、原理或结论。只要一般表现为出一句话,然后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上“√”或“×”。判断题只有两种答案,对或者错,似乎很容易。但很多判断题看上去似是而非,常使一些同学感到捉摸不定。
五、填图题
填图题以填写地名为主,也有添绘界线、路线、符号等内容的。把填图与绘简图结合起来,例如连接铁路线,画主要走向山脉等。填图的方式:有直接将内容填入图中的,有用代号注入图中的,有案图上的地名代号将地名对号填入空格的,还有不直接告诉你地名,而是根据题目提出的要求将地名填入图中,如“在图中填写天山与昆仑山之间的盆地名称”,这是具有填充特点的填图题。填图要求书写正确、位置确切。注意填写的范围,不要超越界限,地域小而地名长的可用箭头指入所填区域内。城市名称写在符号近旁,不要写在几个符号之间,模棱两可。填写的内容、方式要按题目要求,切忌题意未明,见图就填,也要认真仔细,防止漏题。
六、问答题
问答题有多种类型,能考察各种地理知识,反映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深度,往往难度较高。常见的问答题有:
1.地理事物的分布。
例如,“从南京乘火车到乌鲁木齐,说出沿途依次经过的铁路线,重要的枢纽城市、省级行政区、地形区、温度带。”这类问题要求考生有清晰的地理空间观念,熟悉各主要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基本特征,并能把它们结合起来。为此,复习过程中要经常阅读地图。
2.看图答题。
例如,“参看某日某时光照侧面示意图,说出太阳直射的经纬度,北半球此时的昼夜长短情况,南北极圈内的极昼极夜现象,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又如“根据某地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特征和形成原因”。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地理概念明确,对地理基本原理理解透彻,并能灵活应用,切忌死记硬背。
3.比较地理特征。
例如,“比较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特征”。
4.说理题。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具体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力求准确、深刻、全面。例如在说明非洲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的原因时,不仅要阐明主要受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说明非洲大陆的整块性和地形起伏比较单调,因而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小。
5.综合题。
把互有联系的地理内容结合在一起,要求考生善于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开来,逐个加以解决。例如“一艘海轮于2013年3月21日8点,从纽约(北纬40°,西经74°附近)出发,三个月后到达悉尼(南纬34°,东经150°附近)。按顺序写出经过的大洋、海、运河和洋流、风带和气压带;说明出发和到达那天两地的季节和昼夜长短状况,出发时悉尼的日期区时”。通过审题首先明确有哪些已知条件:出发的时间,出发的地点和经纬度,航行的方向和所用时间,到达的地点及其经纬度。弄清哪些是要求回答的内容。然后考虑根据哪些条件,运用哪些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逐个回答这些内容。如根据两地的位置、航向,结合航线和洋流分布的知识,顺次写出经过的大洋、海、运河和洋流;根据两地所跨的纬度,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写出经过的气压带和风带;根据日期和纬度位置,运用地球公转和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知识,说明两地当时的季节,昼夜长短状况;根据两地的经度和一地的日期、时刻,结合地球自转和时区、日界线的知识,推算另一地的日期和区时。
以上叙述说明,在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熟悉试题的形式与类型有助于正确的审题和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