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信息工作流论文-王昆

空间信息工作流论文-王昆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信息工作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额叶,空间工作记忆,跨模态信息整合,光遗传

空间信息工作流论文文献综述

王昆[1](2018)在《大鼠内侧前额叶神经元在视—听空间信息工作记忆中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语言交流,认知学习,抽象思维和决策时,大脑需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短暂记忆并处理,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是大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功能,在对信息储存的同时又对之进行加工,并且根据一定的规则将不同时间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对比整合并形成新的指令。在灵长类动物的前额叶皮层发现,在工作记忆过程中,神经元可表现出持续的放电活动,失活前额叶皮层可导致动物的工作记忆能力变差。以往大部分的工作记忆研究,大都在高等灵长类动物上开展,并局限于对单一感觉信息的记忆和比对(如对视觉刺激的颜色和形状等的记忆)。但是目前我们并不清楚,前额叶皮层神经元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参与(whether and how)到对跨模态信息的工作记忆?本论文以大鼠为动物模型,采用多通道电生理神经信号记录以及光遗传技术,深入研究了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在动物完成视-听空间信息延迟匹配任务(delayed match to sample task,a typical task for testing working memory)时的功能,深入分析了mPFC神经元在视-听跨模态工作记忆过程中的放电表现。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动物需要记住视觉刺激出现的方向(左或右),并与随后出现的听觉刺激的方向进行比对,并做出判断。研究结果显示,mPFC对完成这个任务至关重要,如果在记忆的过程中(第一个刺激和第二个刺激之间的时间段),用光遗传的方法失活mPFC(在五只动物上完成),可极大地下降动物完成工作记忆的成绩;研究同时又显示,如果失活发生在听觉刺激的呈现期,也可显着降低完成任务的正确率,提示前额叶皮层可能也在感觉信息的比较和决策方面起重要作用。20只大鼠用于电生理研究,共记录到了531个和任务相关的神经元,发现在对视觉空间信息短暂记忆的过程中,超过一半的(68%,361/531)神经元有着持续性地放电活动,这一结果与以往在灵长类动物上所记录到的结果类似;同时我们发现,它们中的大部分(73%,264/361),其持续性的放电活动携带着重要的信息——即关于视觉刺激方位的判断;并非所有在信息记忆期持续放电的神经元可对视觉刺激反应,暗示在完成工作记忆过程中,不同的神经元可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大部分(82%,230/281)对视觉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中,其视觉反应有着明显的方向偏好性。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决策期间(可能同时也包含听觉刺激的出现),将近一半左右的神经元(52%,274/531)表现出明显的放电活动,大部分(68%,185/274)神经元的活动可以反映或编码视-听空间信息的一致性(即先后出现的视、听刺激是否来自于同一方位)。这些结果显示,前额叶神经元在完成工作记忆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短暂存储相关信息,也可形成决策指令。论文研究成功建立了大鼠跨模态工作记忆任务模型,发现了在工作记忆过程中,在低等动物的前额叶皮层区也存在着如高等动物相关脑区神经元的放电模式。这些研究拓展了我们对工作记忆神经机制的理解,可为今后建立与记忆相关的疾病模型提供重要实验依据,为相关药物测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行为任务范式。(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彭霞,谢永俊,党安荣[2](2016)在《面向旅游规划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工作对规划支持不足的问题,该文通过集成空间信息服务、语义网络、Web服务发现与组合等技术,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能充分提供旅游规划决策支持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构建方法。阐述了面向旅游规划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构建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旅游规划本体库的空间信息服务发现方法,旅游规划语义驱动的空间信息服务组合算法,以及可靠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过程调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实现面向旅游规划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原型系统,并对工作流构建关键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6年12期)

万林,谢忠,吴信才[3](2013)在《空间信息网格服务工作流模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空间信息网格应用系统缺乏对计算资源的有效组织及管理方法,无法满足复杂空间业务流程化建模及计算任务协同化处理的需求.从数据与功能相互分离的GIS软件架构角度出发,采用活动网络图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以服务功能建模为基础的新型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模型,该模型通过服务功能的组装拆卸及动态聚合能够实现空间信息服务资源的灵活构建及动态迁移,较好地解决了网格环境下空间计算资源的统一组织与按需分配、计算任务的并行化处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空间信息网格工作流集群的总体框架并讨论了系统的自动负载均衡及流程资源的动态调度机制.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地质调查信息网格环境下的矿产资源储量测算系统,实现了网格环境下复杂空间应用的工作流处理模式,并有效地提高了业务系统的处理效率.(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S1期)

潘鑫[4](2013)在《从“零距离”到“凝聚力”——对做好大学城空间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作为大学城空间信息产生和传播的重要集散地,大学城空间信息在其实施科学管理、进行科学决策、促进学院改革发展与稳定等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城空间信息工作已成为日常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快,任何一级决策部门越来越不可能仅仅依靠以往的经验来办事,而必须凭现实的数据、材料和新知识来运行。因此,在新形势下充分认识以大学城空间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力,合理运用新媒体手段,对于进一步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20期)

张建博,刘纪平,王蓓[5](2012)在《图形工作流驱动的空间信息服务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信息服务链由于其空间数据操作对时间的要求以及其应用于工作流对接口要求的特殊性,使得传统的工作流很难调度空间信息服务链,主要的问题在于接口不匹配以及运行效率低下.在传统WPS服务链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提出了基于图形工作流的空间信息服务链聚合模型.通过分析工作流调度空间信息服务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接口改进方法,以及基于地址引用、压缩GML的数据调度策略.并结合Kepler工作流引擎,给出了空间信息服务链聚合的具体过程.经过实验证明:基于图形工作流环境,不但突破了以往空间信息服务应用于工作流的接口瓶颈,而且改进的数据流调度策略有助于空间信息服务链执行效率的提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2年06期)

王艳军,邵振峰,慎于蓝[6](2012)在《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空间信息服务链半透明构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探讨空间信息服务及服务链的概念出发,定义空间信息原子服务,探讨空间信息原子服务质量,构建空间信息服务网络图关联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重点设计并实现基于工作流引擎的半透明构建空间信息服务链,并用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2年03期)

张富,周进[7](2011)在《网格空间信息工作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有Grid,Workflow,Web Service和OpenGIS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网格空间信息工作流的概念.给出了网格空间信息工作流的类型和技术特征.分析了网格空间信息工作流的体系结构和支持技术.(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周信炎,李兆平[8](2011)在《首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发展空间广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周信炎 李兆平报道 8月25日, 2011年北京规划设计勘察测绘行业工作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设计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文来源于《中国测绘报》期刊2011-08-30)

罗孝宗,钟俊强,袁超,谷文清[9](2011)在《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科学发展方便市民》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29日是一年一度的《测绘法》宣传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监测地理国情,服务科学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向纵深推进,如今测绘地理信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变得愈加广泛和重要。  作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国土资源局“十一五”期间提出了打造“智(本文来源于《惠州日报》期刊2011-08-29)

刘铮,谢敏红[10](2010)在《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与工作流建设的新实践——以四川大学构建社区信息共享空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共享空间是大学图书馆实现知识服务的新场所。从场馆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等叁个方面介绍四川大学在构建大学社区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经验,并以实例说明信息共享空间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运行情况。(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10年S2期)

空间信息工作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工作对规划支持不足的问题,该文通过集成空间信息服务、语义网络、Web服务发现与组合等技术,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能充分提供旅游规划决策支持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构建方法。阐述了面向旅游规划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构建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旅游规划本体库的空间信息服务发现方法,旅游规划语义驱动的空间信息服务组合算法,以及可靠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过程调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实现面向旅游规划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原型系统,并对工作流构建关键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信息工作流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昆.大鼠内侧前额叶神经元在视—听空间信息工作记忆中的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彭霞,谢永俊,党安荣.面向旅游规划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构建[J].测绘科学.2016

[3].万林,谢忠,吴信才.空间信息网格服务工作流模型及其应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

[4].潘鑫.从“零距离”到“凝聚力”——对做好大学城空间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3

[5].张建博,刘纪平,王蓓.图形工作流驱动的空间信息服务链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

[6].王艳军,邵振峰,慎于蓝.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空间信息服务链半透明构建技术研究[J].测绘通报.2012

[7].张富,周进.网格空间信息工作流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

[8].周信炎,李兆平.首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发展空间广阔[N].中国测绘报.2011

[9].罗孝宗,钟俊强,袁超,谷文清.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科学发展方便市民[N].惠州日报.2011

[10].刘铮,谢敏红.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与工作流建设的新实践——以四川大学构建社区信息共享空间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

标签:;  ;  ;  ;  

空间信息工作流论文-王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