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儒学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数千年以来的思想主流,并继续对当代中国各个领域的思想演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儒学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结构梳理,进而分别就民族精神培育、政治思想、生态伦理、企业经营、消费观念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儒学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中国思想影响的多元性特征,以期为我国当前思想领域建设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儒学;中国;思想
一、 引言
在当今中国各种思想学术研究领域中,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的接受着儒学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中华民族儿女的民族精神、性格以及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儒学先贤一系列哲学思想的长期影响和沉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百年以来,儒学的演进及儒学思想的研究在古今之争、中西之辩及中国现代化思潮中,并没有被边缘化或者“束之高阁”。相反的,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怀疑、否定、批判、解构、重新诠释”后,其核心精髓一直作为当代中国思想学界不能忽视的研究对象,并且有更多学者重新审视儒家对于当代社会、文化乃至经济产业的积极促进作用。儒学不仅是“文化中国”“全球伦理”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文明对话”的重要角色。正是基于此,我们对儒学核心思想的进一步梳理,剖析它对于当代中国思想多元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
许钧是我国翻译界领航的翻译家、翻译实践者和翻译理论家。他做了许多翻译实践,“在翻译的同时,还关注相关的理论问题,提出问题,也自己解决问题,从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两个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1]他从翻译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进行深人的思考,为推动翻译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开拓了翻译研究新的视野。
二、 儒学核心价值观层级结构分析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其哲学光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炎黄子孙,而且随着我们时代的变化前进不断推陈出新。例如王权时代的儒学、皇权时代的儒学、民权时代的儒学,不管怎么沧海桑田起伏变化,仍然是万变不离其宗,总是有一套核心价值理念在支撑、深刻影响着我们。这套“核心价值”包含着复杂多样的哲学范畴,并由此形成了一套拥有核心理论结构,这里限于篇幅,着重分析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层级结构。
虽然《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早已颁布执行,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类贪污腐败现象仍然层出不穷,暴露出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环境的薄弱。最近几年,尤其是习主席执政以来,国家对于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打击力度也非常大,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法律政策的调整必然伴随着市场和社会因素的转变,很难保障这些因素不会产生阻碍。
(一)礼——基本制度安排
在儒家价值观中,“礼”是核心。孔子这位大哲学家就一直提倡“克己复礼”。作为具体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时时刻刻都应该遵守各种维护整个群体利益的社会规范和制度。数千年以来,倡导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诉求,同时它也是维护一系列做人、处事的社会准则,否则将会不断恶化。“礼”对于国家、社会以至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精神依归,“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卫灵公》),否则“礼崩乐坏”,国将不国,社会秩序混乱。
(二)义——核心行为准则
我们的日常消费观念,其实本质上来源于我们所秉承的文化价值观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地域下的消费者,通常会体现出各不相同的消费观念模式。儒家提倡“勤俭持家”“俭以养德”,并秉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宋、明、清时期的儒家则从理欲观的角度发展了先秦儒家“宁俭勿奢”的消费观,所以这些儒家核心价值观念,已成为中国人对待钱财、物欲所秉持的审慎态度,甚至成为民族性格基因加以传承下来,直到今天。
首先,社会规范的具体构建,及其各项管理制度的设计、安排,应该具备适应于一个社会群体的基本生产、生活方式等良好的、适宜的效果,提倡“中庸之道”。所谓“义者,宜也”,合乎“礼义”。数千年以来,我们一直有着“家国”情怀,秉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教育价值目标,“礼义廉耻”则是最基础的人们修身立世准则。其次,社会规范的建构基础,及其具体行为规则安排,还应该基于合理恰当的心理诉求。那么什么是我们应当崇尚的心理皈依呢? 在儒家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中,我们不难看出,那就是“仁”。
(三)仁——理念核心基础
儒家在人对自然的态度上,强调“天人合一”。虽然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态环保思想观念,没有现代社会这样理解透彻,但是在儒家核心价值体系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要保持相辅相成、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辨。尽管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儒家主体思想仍是要遵从自然规律,从朴素的世界观出发强调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尤其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丝毫没有逊色。张载就主张人类与自然界的万物之间是同源的,他在《正蒙·乾称》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我们现代社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在自然环境因大工业发展变得显著恶化的情况下,才有所警惕。放眼当前我们与自然的矛盾,有些地方的自然生态已无法恢复,甚至呈现出“寂静的春天”更为纷繁复杂的景象了。由此应该根据目前的时代特点,不断加以丰富、完善,通过努力发掘儒家核心价值观中涉及生态伦理思想资源,实现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现代转化,建设当代新的“友好型、和谐型”的中华民族生态伦理文化体系。
三、 儒学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中国思想多元影响
(一)对民族精神的培育
江阴的农用耕地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复合景观。通过耕地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还可以反映当地的历史特色。随着城市高楼越来越多,人口膨胀,造成绿色空间缺乏,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现代都市市民都渴望自己的居住区或周围有大片林木或草坪绿地。近年来江阴城市进行了大范围的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包括兴建城市绿地广场,建设绿化隔离带。但是,由于地处城郊缺乏后备土地资源,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城市绿化都得占用耕地。
(二)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例如孔子认为应该重义轻利,“舍身求义”。“义”,推而广之,便是人们做人、做事要以诚信为本,“童嫂无欺”,本本分分,踏实做人。由此,对于现代商品社会中,经常遇到企业经营中“投机取巧”等等不当行为时有发生,殊不知虽有一时风光,却难以成为以“诚信为本”的“百年老店”。只有深明竭诚为社会和消费者服务这个“义”,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任何类型的当代企业如果要做大做强,就需要建立起长期品牌战略和树立诚信可靠的品牌形象。
(三)对生态伦理的影响
“仁者爱人”,在社会行为规范及其具体安排中,儒家思想要求从“仁爱”的动机出发,“发乎情,止乎于礼”,一切合乎情理。流传至今的家喻户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等至理名言,就是“推己达人”的崇高仁爱表达。从儒家倡导的“求仁得仁”到对个人“仁、义、礼、智、信”的修身理念,再到中国“家国天下”的显著特征,这些方面无时无刻不是在反映出,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正当而适宜的制度规范,绝不是仅仅限于家庭或个体,而是针对个体或家庭在当代社会群体行为中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合情合理的发展路径。当然,儒学现代性的展开、儒学对当代中国思想多元影响及作用研究,这个历史进程尚未完成,我们还“在路上”。
(四)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此外,特别指出的是“中庸精神”。《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就是适度把握,按照适中方式做事,并力求保持在一个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儒家强调的“克俭持家”“用才有制,节之以礼”,引导我们数千年来的朴素消费观。即使在我们物质文化生活已经极大丰富的今天,大多数中国人依然崇尚、遵守这一系列美德。
儒家,在其基本政治主张上,提倡“和为贵”,反对以战争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国与国、人与人的矛盾问题。如果必须采取战争的方式,在具体战争策略上,提倡“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战争、战役的上策。同时,儒家这种主张由人类社会推及至自然界,即不是以人类为唯一中心,反对人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粗暴攫取,从而形成了东方人典型以宇宙为中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个体与群体政治伦理关系上,儒学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人服从于家庭、国家,并且形成一系列有序的、符合整体利益的社会结构体系。中国社会结构的特色即是以家庭为单位,对仁、义、礼、爱的理解,与“亲亲”“尊尊”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物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中国社会来说,从儒学核心思想体系中汲取优秀精神基因,来推动我国的思想政治的建设、完善,一直起到调剂、引导的重要作用。
儒学核心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两千多年,而且对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积淀所发挥的作用,其他任何学派都无法企及。儒家认为宇宙是一个永远没有完结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因此提倡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继承发展,如《周易·乾卦·象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不赞同静止看待问题,反对悲观、不作为,而是倡导一种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不断培育、强化,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砥砺前行、艰苦奋斗,焕发出勃勃生机。同时,儒家的价值取向,也培育了我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以先贤作为自己的楷模,选择先贤的道德操守、行为准则,作为后代人参照、学习的人生价值目标,并以名人名言作为做人做事的仪轨,贯彻到家庭、家族,乃至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正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儒家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使中国人有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取向、道德规范、精神基础,从而形成了讲团结、讲统一、讲和谐的群体氛围。在中国历史上,中国虽然经历过一些朝代更替、诸侯割据、少数民族统治时期,但依然“分久必合”,并且儒学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不断兼容并蓄,敬慕圣人的社会风气并未有所改变。
(五)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儒学另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是“义利观”。在其核心思想立场上,“义”为第一要务,“利”为其次地位。在“义利观”的重要性取舍上,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人们应当遵守社会制度或规范,本质上是遵从正义原则,所以荀子明确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荀子·子道》)。
《大学》中“古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然后意诚,意诚然后心正,心正然后身修,身修然后家齐,家齐然后国治,国治然后天下平。”儒家倡导由做人修身修德开始,然后再做事为社会,强调“义利并举”价值观,强调克己奉公工作作风,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以及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这些价值观念均与现代企业文化、经营管理趋势相吻合。
小虫骑在摩托车上,一路狂奔,一路乱想,不知不觉到了凌源,到了许沁的抛光部。许沁的抛光部有十来个员工在挥汗如雨地干活,热烘烘的车间里飘荡着青腊和汗水的味道,机器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刺耳的嘈杂声大得连对面说话都听不见。
四、 结论
儒学,作为在中国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积淀而成的价值体系,其内容可谓是博大精深,看是平淡无奇,但已潜移默化到我们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窥一斑,见全豹”,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论述,应该看到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妥善解决、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心灵等众多复杂关系问题上,提供了从中可资汲取、借鉴的优秀思想和智慧资源,对补救、克服当代全球问题和危机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当然,我们还必须指出,儒家传统价值观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时代的思想文化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残余烙印和时代的局限性,应该予以客观、辩证地看待,必须结合当前中国具体国情、当代中国思想特征,抛弃掉其特定的历史性内容,必须经过创造性的改造和现代转换,弘扬其对当代社会价值观的有益传承部分。
参考文献:
[1]傅永聚,韩钟文.20世纪中国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孔子研究,2003(1):4-11.
[2]黄玉顺.论儒学的现代性[J].社会科学研究,2016(6):125-135.
[3]宋志明.儒学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的培育[J].教学与研究,2004(9):27-32.
[4]徐红林.儒家政治伦理思想架构及其现代价值[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8(2):16-23.
[5]徐朝旭.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生态伦理审思[J].道德与文明,2009(6):44-49.
[6]魏现兰.儒学价值与现代经济[J].现代情报,2004(9):219-220.
[7]刘世雄.基于文化价值的中国消费区域差异实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99-103.
[8]徐朝旭.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生态伦理审思[J].道德与文明,2009(6):44-49.
[9]王丽娟,丁蕾,夏茵.儒家价值观对面子消费观的影响研究[J].消费经济,2015,31(1):66-73.
[10]刘艳新.当代消费观浅析[J]研究与探索,2012(5):103-105.
[11]郭明俊.论儒家价值观的普世意义及其普世化的可能方式[J].理论导刊,2009(2):29-31.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3-0166-02
①本文为2016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编号L16BZX001);渤海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世纪大陆易学史研究”(编号0516bs0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陈光,女,辽宁葫芦岛人,渤海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政管理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根据《百度百科》关于“内心独白”词条的介绍,“内心独白”本是现代小说,特别是意识流小说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法。其特点是用第一人称直接或用其他人称间接描写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于意识活动的无逻辑性和随意性,这种表达手法往往打破了线性发展的结构,不受时间、空间、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常常出现时空的颠倒和跳跃。通过自由联想,过去、现在和将来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多层次、多线条和多透视的立体结构。通过这种表现手法,人物的杂乱无章的意识之流,如对往事的回忆、对外部世界的印象、某种情境下的情绪、偶然产生但又瞬息即逝的念头等等,得到再现,使读者似乎能直接观察到人物的意识过程。
高微,女,辽宁盘锦人,硕士,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教师,主要从事教育哲学及课程教学法研究。
标签:儒家论文; 儒学论文; 思想论文; 中国论文; 社会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市场周刊》2019年第3期论文; 渤海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论文;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