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稳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治,稳定,阿尔及利亚,科威特,中亚,话语,制度。
政治稳定论文文献综述
顾伯冲[1](2019)在《世所罕见的政治稳定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世所罕见的政治稳定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值得认真思考。对政治稳定的不懈追求是任何政党治国理政的内在要求。中国所取得的世所罕见的(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9-10-25)
杨睿智,金鑫昊,康子昂,杨沁媛[2](2019)在《现代化进程中民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民主发展与政治稳定具有互斥与相合的关系:民主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故二者互斥,民主发展必然也是对政治稳定的追求故二者相合。关键是在二者中选择一个较为偏重的着力点,有效应对现代化变革中新旧体制的落差,避免过快推开民主政治滋生的政治不稳定,选择以政治稳定为重、渐进推进民主发展的路径,减少社会动荡,加快现代化进程。(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0期)
孙超[3](2019)在《国家构建、民主化回应与中亚政治稳定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关于中亚国家构建的文献多着眼于中亚民族—国家建设,忽视了与此密切相关的国家权力集中与制度合法性建设的有机联系,更回避分析中亚各国应对外部环境的制度适应性。中亚政治稳定的形成得益于稳定秩序叁角,即权力集中、合法性策略以及对国际民主化浪潮的灵活回应。具体来说,中亚政治精英迅速适应了国际社会中的民主扩散进程,在此基础之上培育了独特的选举文化来完善总统制权力框架,以积累制度合法性,并通过政治共同体建设培育了新的政治民族。这些因素有力地促成了中亚政治秩序的稳定。这种稳定局面也将在较长时间内延续。(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蔡文慧[4](2019)在《政治稳定视阈下网络话语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急剧转型期释放现实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矛盾的网络事件多发、突发。尤其是因为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在现实空间之外塑造了一个虚拟网络空间,网络技术赋予网民自由、平等的网络话语空间,网络事件日益受到众多关注和讨论。网络空间中的话语表达内容不仅呈现了众多现实问题,更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网络使用范围和网民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网络话语表达这种网络行为必需引起研究者更多的重视。政治稳定与网络话语表达有着内在关联,这是研究网络话语表达行为的逻辑前提。在中国的政策话语体系中,政治稳定是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具体来说,政治稳定包括政治参与、政府合法性、政治心理以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等多个层面。网络话语表达作为网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方式,是影响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话语表达作为一种情绪的排解方式和利益诉求的表达方式更是对政治稳定机制的一个补充。网络话语表达产生的网络话语权力挑战政府话语权,成为影响政府合法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话语表达的话语权力膨胀导致网络话语权失衡,影响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从政治稳定的视角研究网络话语表达,首要的工作是对网络话语表达有基本的把握,即考察网络话语表达的主体构成、网络话语表达的内容和网络话语表达的特点。通过对“见义勇为赵宇案”、“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和“千亿矿权案”叁起典型的公共事件的考察,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话语表达由网民、政府和媒体叁个话语主体构成。本研究所指的网络话语表达是网民的网络话语表达,因而其话语主体主要由普通网民和意见领袖构成。网络话语表达主要以司法类、执法类、食药类、消费维权类、教育权类、环境权类、吏治腐败类为话题和内容。网络话语表达呈现政治现实性、公共利益指向性和非理性特点。进而探讨网络话语表达发生的动因,主要有五个方面:首先,转型期社会矛盾是网络话语表达的内容涞源。转型期社会矛盾的聚焦点是网络话语的主要内容,是网络话语生成的刺激源。其次,主体诉求是网络话语表达的源动力。网络话语的主体诉求,如情绪宣泄和排解的心理诉求、利益表达诉求和社会政治参与诉求,这是网络话语表达的内在动力。再次,传统话语渠道梗阻催生网络话语表达。最后,网络赋权推动网络话语表达。网络赋予民众话语权为话语表达提供动力,网络为话语表达提供便利,网络的交互性刺激话语表达的欲望,网络的匿名性激发话语表达的热情。此外,网络赋权也存在一定的限度。网络的“去中心化”特点解构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等级,消解现实社会权力,但是网络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能阻挡现实权力在网络空间的渗透:现实权力影响网络话语主体的层级结构,现实权力影响网络话语主体话语权的分配,现实权力影响网络话语主体的话语表达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探讨网络话语表达的内在生成机制、影响政治稳定的作用机制和对政治稳定的具体影响。网络话语表达的内在生成机制是偶发事件刺激集体记忆库存——唤醒记忆后关注偶发事件——提取记忆后展开话语表达——形成公共舆论强化集体记忆和网络话语表达。网络话语表达影响政治稳定的作用机制是偶发事件的发生——关注的开始——议题设置——网络表达——政府进入舆论场——事件平息。网络话语表达在议题设置、网络表达和政府进入舆论场这叁个阶段对政治稳定产生影响。就积极影响来说,第一,作为情绪宣泄的网络话语是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安全阀。第二,作为民意表达的网络话语是政府了解民众诉求的主渠道。第叁,网络话语反映的公民意识是维系政治稳定的心理层面。第四,网络话语改变话题议程促进社会政治制度完善。就消极影响来说,第一,网络话语表达容易导致非制度化参与,威胁政治稳定。网络话语产生广泛的社会动员,网络话语表达呈现群体极化效应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网络话语表达滋生和助长谣言。第二,网络话语挑战政府话语,削减政治合法性。网络话语会加剧政府话语公信力不足的危机,挑战政府话语主导和协调能力,挑战政府话语管理能力,导致政府话语整合的困境。第叁,网络话语表达孕育不稳定的政治心理。第四,网络话语表达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政治稳定,防范和化解网络话语表达带给政治稳定的风险,就要多措并举。首先,增强党和政府网络话语权。这就要党和政府利用新媒体平台主动发声,抢占舆论阵地,就要提升政府官员的基本素养,就要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和透明度,就要加强政府网上执政能力建设。其次,化解现实社会矛盾,强化政府职能,减少集体记忆库存。这就要消解我国民众的相对剥夺感心理以减少集体记忆存量,有效引导网络舆情事件以控制集体记忆的增量。最后,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良好的网络话语环境。通过建立健全网络空间立法、提升网络主体的素养和网络技术的创新这叁个法律、自律和技术约束手段,促使网络话语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19-06-10)
金冬菊[5](2019)在《后冷战时代科威特政治稳定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899年科威特的统治者与英国签订英科协定以来,科威特便逐步成为英国的保护国。科威特在1961年独立后将其政体确立为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并确立了特殊的王位继承制度,科威特的议会民主实践由此正式开始。海湾战争前,科威特曾进行六届国民议会的选举,反对派的政治参与逐步深入,在此过程中,国会也曾两次被埃米尔解散,受黎巴嫩内战和两伊战争的影响,科威特国内的政治不稳定局面开始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危机对科威特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其政治稳定也受到了冲击。科威特各方的不同应对措施对于战后国家重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海湾战争结束后,曾经逃往国外的领导人陆续回国,组建新的内阁。埃米尔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合法性被迫重新召开议会,曾在海湾战争期间参与抵抗的妇女继续追求其政治权利。什叶派的处境以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随着海湾危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战后初期科威特政治领域出现了包括伊斯兰宪章运动在内的六个政治派别,这六大政治性团体可谓无政党之名,有政党之实,科威特的政党政治由此形成。随着反对派在国会中地位的提高,议会与内阁之间的对抗不断加剧。海湾危机以来科威特的政治稳定问题逐渐复杂化,特别是2006年以来,科威特的政治进入持续动荡期。第一,受海湾危机、2006年王位继承之争、“阿拉伯之春”以及民主化浪潮的影响,科威特的威权政体弱化,这对于科威特的政治稳定是不利的。第二,国会的发展更加曲折,2006年之前科威特进行了四届国会的选举,政府与议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导致内阁更迭频繁,国会一度被中止或解散。2006年科威特经历了王位继承之争,改变了科威特多年以来的继承传统,同年的选区改革最终导致国民议会被解散。2006年以来,受到地区热点如“阿拉伯之春”,国际恐怖主义等的影响,科威特政治进入持续动荡期,国会的发展更加曲折,内阁也遭遇了多次质询及重组。第叁,后冷战时代以来,教派冲突更加剧烈,逊尼派穆斯林公开指责什叶派民众,什叶派穆斯林的政治发展出现了制度化和政治化趋势,与政府之间的裂痕加深。自1963年第一届议会产生到2003年初,长达四十年的时间议会仅仅被解散两次,但从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时间,议会被解散六次,其中2006年以来被解散五次。2006年的王位继承权之争,使科威特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2010年以来的“阿拉伯之春”更是在科威特引起了政治动荡。因此科威特政治稳定在后冷战时代以来变得更加不确定,政治发展进入持续动荡期,科威特的政治稳定一方面受到内部的多重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基础单一,教派冲突加剧,传统文化症结、人口结构问题突出等;另一方面,其政治发展也受到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国的干涉、地区局势的不稳定都对其政治稳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科威特政治稳定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与复杂性,其政治发展虽然在海合会国家中走在民主的前列,受到多元化政治思潮的影响,其政治稳定问题在未来依然十分艰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毛静[6](2019)在《“五一”期间全市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五一”期间,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安保工作各项部署,持续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和安保措施落实工作,广大公安民(辅)警坚守岗位、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巡逻在大街小巷,守护着万家平安,确保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5月1日至4日,全市(本文来源于《晋中日报》期刊2019-05-05)
李婉秋[7](2019)在《群体性事件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群体性事件是大国治理的一个主要难题,在中国转型期的特殊背景下,其成因更为复杂。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行为,群体性事件对政治稳定具有双重影响。新时期新阶段,应对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加强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制度化参与途径;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培养公民制度化参与意识。(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光辉[8](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思想论要》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社会政治稳定的价值,并把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国社会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思想,不难发现,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是一脉相承、贯穿始终的,主要包括强调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极端重要性,秉持积极正确的矛盾冲突观,聚焦矛盾冲突中的具体利益问题,注重民主协商之于矛盾冲突化解的作用以及重视法治对社会政治稳定的支撑作用,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这些方面能够释放出预期政治稳定功能的根本保证,也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经验。(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任翔[9](2019)在《社会政治稳定视角下中国新社会阶层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政治稳定离不开党的政策引领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新社会阶层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产物,是中国先富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全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多变、国内经济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壮大可以吸纳大量就业人员,有效提升就业率,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为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整体优化、由“土字形”向“橄榄型”社会结构的转变打下坚实基础。作为社会新兴产物,新社会阶层还可以充当引领社会风气的“压舱石”,成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积极力量。但在现行体制环境下,因其政治参与渠道较为狭窄,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反映和表达,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利于新社会阶层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对社会政治稳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政府需要通过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产权制度保护,从而扩大新社会阶层的发展规模;通过积极拓展新社会阶层参与政治的社会渠道、创新社会流动和职业流动机制、革新行政理念等措施来优化新社会阶层发展壮大的制度空间,促进其良性健康发展,成为促进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鉴于新社会阶层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应在创新社会治理、规范引导其正向发展的同时,通过加强社会基础调查,关注其发展态势,有效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期刊2019-03-25)
慈志刚[10](2019)在《阿尔及利亚的政治稳定结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其政治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统治集团内部高度团结,反对派无力对政权造成威胁,政治的稳定使其成为地区动荡中的稳定岛。阿尔及利亚实现政治稳定的核心维度包括:构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宣传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军政体制为稳定提供保障机制和以福利换稳定的策略等。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当前对阿尔及利亚政治稳定构成挑战的因素主要源于威权主义整体逐渐衰退,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也变得不合时宜,政治民主化的推进要求重构合法性,而经济转型的困难也会增添相应的政治风险。(本文来源于《阿拉伯世界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政治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民主发展与政治稳定具有互斥与相合的关系:民主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故二者互斥,民主发展必然也是对政治稳定的追求故二者相合。关键是在二者中选择一个较为偏重的着力点,有效应对现代化变革中新旧体制的落差,避免过快推开民主政治滋生的政治不稳定,选择以政治稳定为重、渐进推进民主发展的路径,减少社会动荡,加快现代化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稳定论文参考文献
[1].顾伯冲.世所罕见的政治稳定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N].学习时报.2019
[2].杨睿智,金鑫昊,康子昂,杨沁媛.现代化进程中民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9
[3].孙超.国家构建、民主化回应与中亚政治稳定的形成[J].国际关系研究.2019
[4].蔡文慧.政治稳定视阈下网络话语表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9
[5].金冬菊.后冷战时代科威特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9
[6].毛静.“五一”期间全市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N].晋中日报.2019
[7].李婉秋.群体性事件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张光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思想论要[J].广西社会科学.2019
[9].任翔.社会政治稳定视角下中国新社会阶层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
[10].慈志刚.阿尔及利亚的政治稳定结构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