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关于其解决方法也各存争议,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实现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的干预是一条可行途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组织系统三大方面,可以通过从微观到宏观群体和组织的积极影响、共同努力,帮助大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和体验,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提高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从而远离移动网络成瘾。
关键词: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积极心理学;干预
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现象,目前较为流行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冷处理或零处理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采用不监督、不劝阻、听之任之的态度,该方法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重事态的发展。2. 病理心理学处置方法。该方法用传统病理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将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现象视为一种疾病来强行戒止,多会引起移动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强烈抵制。3. 综合法。一段时间内使用强制手段进行制止,另一段时间内采用零处理方法。这就会使移动网络成瘾大学生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研究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能够以弥补足传统病理心理学在解决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方面的不足。
因为本身所组成的部分十分复杂,医学超声图像的分割在事实上是一件非常难以达到的事情,到现在不就是一个没有被解决的世界性难题。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对超声图像系统进行分割最为主要的陈海是基于阙值法和大夫手动分割两种办法。阙值分割法虽然应用简单方便,但是在超声图像中会出现斑点噪音和出现的纹路使得图像不能获得一个较高的清晰度。手动分割法在实际操作起来最为便捷,最后得出的结果也可以被接受和采纳,但是沉重的工作量和较长的时间通常会是大夫和病人都难以忍受。因此,用计算机实现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工作方法是在临床应用上更快捷,更为高效的实现超声图像分割的理想选择。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的立论基础
(一)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积极心理学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于1997年就任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一职时首先提出。Seligman E P, Csikszentmihalyi M(2000)[1]指出: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担当着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积极心理学一经提出,便在西方学术界深受欢迎,有研究者将其用于分析员工应对工作挑战和工作表现中积极心理学承担的角色,如Mark S. Allen and Paul J. McCarthy(2016)[2]等。此外,也很多学者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管理学等方面和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如:Sims, Ceri(2017)[3]、Lomas, Tim(2016)[4]等。这些研究对国民心理健康,幸福指数提高等方面都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价值,甚至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帮助。
国内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起步略晚于国外,但由于该话题和社会的发展背景相吻合,又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而受到国内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综观国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理论介绍与述评型。该类研究主要介绍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框架,理论基础以及历史沿革,如饶丛权和曹蓉(2010)[5]、李红云(2011)[6]等。2.理论应用于教学型。如王文思(2012)[7]、李欣(2013)[8]等。然而整体来看,国内积极心理学的与社会、人文相结合的研究以及实证研究还较为薄弱,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入手,通过相关心理学干预手段,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体验,开发其积极人格特质,构建积极组织系统,为他们走出移动网络成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然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成瘾还未得到学术界足够重视,在EBSCO数据库中与进行搜索,相关英文文献数量为0,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积极心理学和移动网络成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文献数量依然为0,这就使得该研究成为一种新尝试。
(二)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3.家庭、学校、媒体和社会的监管缺失。与传统网络一样,移动网络的世界五花八门,移动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冲浪,虚拟平台交友,手机游戏,网购等方面。家庭、学校、媒体和社会监管缺失情况下,事态只能不断恶化,影响了大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积极的人格特质受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家庭、学校、媒体和社会的监管缺失使大学生的责任感、利他主义及社会公德等积极人格特质匮乏,不懂感恩和珍惜生活,缺乏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等积极情感和体验。
1.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包括对过去的幸福感和满足、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性认识、对现在的快乐和幸福感,以及积极情绪体验的生理机制、作用和获得的途径等。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个人主观认知,在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感到快乐、满足、幸福以及充满希望,他才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他人与世界,才会拥有健康的心理,去追求和创造美好未来。积极心理学除了研究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及其作用之外,还要探索其生理机制和获得途径,帮助个体更好地形成和获得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使其具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
3.积极的组织系统。积极的组织系统为个体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提供外部大环境,其作用不容小视。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健康的家庭、有效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和积极的社会,以培养公民的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有利他主义、有礼貌、忍耐以及有职业伦理道德等。其中健康的家庭为积极组织系统的微观层面,牵涉到个体家庭中的各种关系,是个体生活的核心圈,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最为密切。有效的学校、单位组织系统和社区系统是积极组织系统的中观层面,涉及个体主要的生活和社交圈,影响着个体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体验以及积极人格的培养。积极的社会是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宏观层面,包括社会大环境以及各种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等,如和谐的社会、安定团结的国家、繁荣的经济等,这些对积极人格的后天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自我认识不足和自我效能感低下。移动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往往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进而产生不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影响个体的情感和意志活动,比如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执行力受限,完成事件拖延,缺乏创新能力等等。与此同时,他们自我效能感低下,对完成某件工作或任务缺乏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缺乏攻坚克难的能力。个体自我认识方式和自我效能感高低都将影响他们的行为能力,进而影响其心理体验、行为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自身的积极人格建构。移动网络成瘾大学生正是因为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才会影响其对其它事物的正确认识,同时又因为自我效能感的低下而造成行动力及自控力的低下,才会沉迷于移动网络。
2.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要包括积极的自我、爱的能力、能够胜任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仁爱、正义、节制、智慧、宽容、创造力与天赋等。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受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生活环境、受教育情况等因素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人格理论认为个体应该具备主动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能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挖掘潜力,且能够具备积极的人格品质来体验到幸福感。与传统心理学一样,积极心理学也认为,积极的人格品质受先天和后天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后天培养在锻炼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者的特征和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者的特征
2.缺乏积极的人格特质。现在的大学生集中在95后和00后的年纪,是被呵护着长大的,没有经受过大的挫折。工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一旦遇到挫折,缺乏处理问题的智慧与勇气。同时,缺乏创新能力与创造力,遇到问题总是想着上网求助,甚至连作业都想着上网抄袭。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网络就成了他们避世的圣地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1.缺乏积极情绪和体验。部分大学生对过去繁重的高中生活缺乏满足感和幸福感,觉得进入大学就要好好放松,部分大学生不懂得珍惜当下,规划未来。而大学里处处可得的免费WIFI和便宜的流量套餐,给他们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没有自制力的同学便陷入移动网络成瘾的深渊。
3.缺乏从微观到宏观群体和组织的积极影响。积极心理学不仅关注人自身的因素,还关注各级群体和组织对个体的积极影响。移动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客观特征便是缺乏从微观到宏观群体和组织的积极影响。首先是缺乏微观层面家庭的积极影响和监督。大学生远离家人,父母鞭长莫及,难以做到有效的监管。其次是中观层面的学校教职员工难以监管学生的课余生活。虽然现在大学的师生比过大现象正在逐年改善,但仍然难以做到全方位的监管。最后是缺乏宏观社会组织的积极影响。虽然现在大学面向社会开放,经常邀请社会团体进校园去宣传积极正面的信息,但力度和广度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拓展。
(二)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者的原因分析
2.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过去与现在。要让大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过去的得失,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珍惜大学学习的机会。在大学生入学之初,就要通过班会以及入学教育等形式给学生相关教育和引导。对于过去的成绩感到自卑者,要鼓励他们努力拼搏;对于那些沉浸在过去辉煌历史的骄傲自满者,则要及时指出其缺陷,帮助他们戒骄戒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只有正确对待过去,珍惜现在,才能获得足够的积极情感,避免因消极无聊而陷入移动网络成瘾。
当然,第一次与乔十二郎长谈时,老太医不忘劝导他:你的亲人,无论是活着的,或者是在天之灵,最大的愿望其实是要你活得自在,衣食无忧,没有疾病灾祸,你又何必自背包袱,活在仇恨中,郁郁不可终日?
2.1 临床情况 4例胎儿MRAA-LDA-DAO中,2例为本院建卡患者,行胎儿心脏筛查时检出,2例为外院转诊病例,外院超声提示“3VT见O形血管环形成,考虑多系DAA”,经过本科医师全面系统的检查,最后均确诊为MRAA-LDA-DAO。所有病例均不伴其他心内外畸形。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是20世纪末期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向。与传统病理心理学观点不同,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不应该仅仅关注病理性特征,更应该去探索人类内心的积极品质和力量,为人类追求幸福和快乐提供理论以及现实支持。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组织系统三大方面。
脑外科的常规护理方法,对体征监测等较为重视,但却未认识到实施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因此,患者并发症等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往往较高。于术前探视时沟通,能够形成对患者的鼓励。常规护理方法没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脑外科患者中,多数患者均不具有手术经验。因此手术之前,患者对治疗的过程产生恐惧不可避免。这一阶段,如护理人员仍对患者不闻不问,仍以冷漠的态度对待患者,很难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反之,如果护理人员能够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朋友、亲人对待。患者才能够更加勇敢、更加积极的对待治疗[2] 。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
(一)帮助大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和体验
1.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移动网络带来的利弊。为了帮助移动网络成瘾大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和体验,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来看待移动网络。无可否认,移动网络能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这个前提是必须控制在良性的使用范围内,不可以移动网络成瘾。很多大学生,难以抵制移动网络终端设备的诱惑,沉迷于网络游戏、上网冲浪、网络交友等,结果不但没有得到健康持久的积极情感和体验,反而更加容易消极、孤单、寂寞并充满挫败感。
1.缺乏对移动网络的合理认知。与传统网络一样,移动网络本身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便捷而存在的,其强大的娱乐和服务功能的出发点是为了给人们提供积极的情感和体验。而大学生之所以移动网络成瘾则在于他们缺乏对移动网络的合理认知,这种不合理的认知往往会引起个体消极的情绪和体验,并扩散到对他们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规划等其他事件认知上。此外,不少消极的情绪体验者往往将个人失败归因为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这样今后类似的情境也将预期失败。于是,这类群体将移动网络当做情绪的发泄口,麻痹自身,循环往复,难以自拔。
3.帮助学生学会妥善规划未来。要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与指导课程以及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会妥善规划未来。只有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充满希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投身于学习,为美好的未来而打拼,自然也就不会因为无所事事而陷入移动网络成瘾了。
4.帮助学生学会时间管理。要帮助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很多移动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并非不知道移动网络成瘾的弊端,也知道应该珍惜大学生活,并且还期望未来能够找一份好工作。但是由于他们不会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往往会过度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网而导致移动网络成瘾,很多移动网络成瘾大学生一开始打开手机等智能设备上网时,往往想着逛一会儿网络就去学习或参加活动的,但是因为缺乏具体的时间管理方法和自制力而导致移动网络成瘾。
1.吃野 目前,一些营养学家提出饮食回归自然之说,就是提倡人们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野菜、野果、野味食用。因为,可食野菜生长在空气清新的森林、草地、山坡等自然环境中,大都没有受到农药、化肥、污水、废气等有害物质污染,且其品质纯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一般蔬菜所不及,如荠菜、马兰头等野菜格外鲜香清雅,可在丰盛的宴席上与山珍海味媲美。野果中的沙棘、野蔷薇的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是苹果的700倍和60倍,金樱子、桑葚、酸枣、银杏等野果,均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二)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
1.从社会的宏观层面而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社会和谐安定,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群众具有日益提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学生也是如此。但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较高,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感仍然有待提高。如果能够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则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个人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远离移动网络成瘾。
2.从学校的中观层面来看,学校可以多措并举帮助大学生避免移动网络成瘾。首先,要加强对移动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与辅导。可以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移动网络成瘾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教育,也可以通过系列心理健康讲座的形式进行干预。其次,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健康辅导体系。高校心理学教师及辅导员老师大都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对移动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个体跟踪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咨询,朋辈互助式心理帮扶,帮助移动网络成瘾大学生走出困境,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自觉抵制移动网络成瘾。同时,高校还应该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一方面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开设学生急需的选修课程,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获得感以及自我认同感。再次,高校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和谐健康的人际圈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摆脱孤独、寂寞、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低下等消极情绪,自然也就能避免他们在移动网络的世界里消极避世、寻求安慰了。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要坚定贯彻、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改革部署,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深化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统筹省市县乡各层级、党政群各领域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符合江苏实际的机构职能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3.从家庭的微观层面而言,父母应该多关心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不要认为大学生已经成年,就全面将学生托付给学校。家庭是个体社会关系纽带中最核心、最紧密的纽带,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仍然是深远的。虽然大学生远离家人,但若是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关心孩子的学业发展、生活情况,帮助孩子分析当前形势,规划未来,则有益于大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有助于其积极人格品质的发展,自然也就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远离移动网络成瘾。
综上所述,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多措并举,对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进行干预,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和体验,培养其积极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Seligman. E. P.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AmericanPsychologist,2000,(55): 5-14.
[2]Mark S,Allen and Paul J, McCarthy. Be Happy in your Work: The Rol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Working with Change and Performance[J]. JournalOfChangeManagement ,2016 ,(16):55-74.
[3]Sims, Ceri. Second wave positive psychology coaching with difficult emotions: Introducing the mnemonic of 'TEARS HOPE'. [J].CoachingPsychologist, 2017,(13): 66-78.
[4]Lomas, Tim.Second Wave Positive Psychology: Exploring the Positive-Negative Dialectics of Wellbeing [J]. JournalofHappinessStudies, 2016,(17):1753-1768.
[5]饶丛权,曹蓉.积极心理学述评[J]. 安康学院学报, 2010,(02) :22-24.
[6]李红云. 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11,(05):155-157.
[7]王文思.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8]李欣.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3.
AResearchontheInterventionofMobileNetworkAddictionofCollegeStudentsfromthePerspectiveofPositivePsychology
NIE Hu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huzhou College, Chuzhou Anhui 239000, 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 of mobile network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hot topic at present. However, the solution to it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The present thesis hold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intervene mobile network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major topic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clude positive emotions, positive individual traits and positive institutions. With the positive influence and cooperation of positive institutions from micro-level to macro-level, college students could gain positive emotions and nurture positive individual traits and improve their sense of self-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ty, thus to get rid of mobile network addiction.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mobile network addiction;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e
中图分类号:B049;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9)04-0170-03
收稿日期:2019-02-06
作者简介:聂辉(1983- ),男,讲师,心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的干预机制研究(SK2018A0417)
(责任编辑 董翔薇)
标签:大学生论文; 心理学论文; 网络论文; 人格论文; 个体论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论文;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的干预机制研究(SK2018A0417)论文; 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