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果粒数论文-张月立

每果粒数论文-张月立

导读:本文包含了每果粒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含油量,角果长

每果粒数论文文献综述

张月立[1](2013)在《甘蓝型油菜含油量、角果长和每果粒数的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机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这些性状多为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及对环境敏感,很难对它们开展深入的研究。近年来,高通量SNP的开发和高密度遗传连锁图的利用为准确定位QTL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实验室利用M201(高含油量品系)和352(低含油量品系)两个材料作为亲本,创建了一个包含192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此基础上,在一个半冬性环境(湖北武汉)和一个春环境(甘肃和政)下分别进行田间试验,对含油量(Oilcontent)、角果长(Silique length)和每果粒数(Seed number per silique)3个性状进行了考察。同时利用RILF6群体,开展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工作,最后对这3个性状进行QTL定位。以下是主要的研究结果:1、在半冬性环境下,含油量和角果长两个性状在两个亲本间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而每果粒数在两个亲本间的差异不显着。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3个性状在两个环境中都表现连续分布,表明这3个性状是典型的数量性状。角果长在两个环境间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而含油量和每果粒数在两个环境间的差异不显着。2、含油量、角果长和每果粒数的遗传力分别为81.75%、86.37%和85.43%。同时发现3个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在半冬性环境下,含油量与每果粒数间存在不显着的正相关,其他两两性状间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在春性环境下,两两性状间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在相同两两性状间春性环境下的相关系数都要比半冬性环境下的相关系数高。3、利用105个SSR位点和1602个SNP位点对RILF6群体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ILF6群体192个株系的平均杂合率为5.73%,与理论值3.13%差异不大。卡方检验结果揭示了RILF6群体基因型分离比例符合期望比例1:1。4、构建了一张包含19个连锁群的图谱,该图谱包含1684个位点(94个SSR位点和1590个SNP位点),图谱的总长度为1847.72cM,平均间距为1.70cM,各连锁群的遗传距离为46.77-188.38cM,各连锁群的标记数目为8-239个。5、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两个环境下的3个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2个QTL。在武汉半冬性环境检测到10个QTL,其中3个控制含油量,5个控制角果长,2个控制每果粒数,单个QTL的贡献率为4.44%-10.73%;在和政春性环境检测到12个QTL,其中4个控制含油量,4个控制角果长,4个控制每果粒数,单个QTL的贡献率为5.09%-9.96%。在半冬性和春性环境中,这些QTL源于M201的等位基因既有呈增效作用的,又有呈减效作用的。6、QTL与环境互作分析中,比较在半冬性和春性环境中控制同一性状的QTL的置信区间和LOD值,发现有4个QTL(两对)可以在两个环境重复检测到,而其他的18个QTL是半冬性或春性环境特异的。(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黄安群[2](2006)在《控制甘蓝型油菜每果粒数基因遗传与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每果粒数是油菜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之一。本研究以两个分别具有较少每果粒数材料8-8520与较多每果粒数的温敏材料育102为实验材料,用显微组织切片法对其子房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两亲本材料组配得到P_1、P_2、F_1(正反交)、F_2(正反交)、BC_1等世代,对每果粒数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应用微卫星(SSR)、片断扩增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标记,以F_2为分析群体,对每果粒数性状进行了初步的QTL定位;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纯化了两亲本材料,为以后利用永久分离群体定位每果粒数性状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结果如下:1.亲本纯化时,8-8520存活89个胚,加倍成功57个,加倍成功率约为64%;而育102仅得到一个胚,并加倍成功。结果表明,小孢子培养出胚率与材料基因型有关,不同材料的出胚率不同。2.对未授粉及授粉的子房进行横向和纵向组织切片。横切两者均未发现多室退化的现象;纵切则发现8-8520的胚珠数明显少于育102。3.利用各世代均值对每果粒数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并用Cavilli联合尺度测验(c~2测验)对遗传模型进行检验,表明所研究的性状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从基因效应来看,其以加性效应为主。4.采用Castle-Wright公式对控制每果粒数最少基因数目进行估计,发现控制每果粒数的最少基因数目为1.5对。5.构建了一张包含43个(SSR+AFLP)分子标记连锁图,该图谱分为12个连锁群,覆盖长度为535.4cM,平均遗传距离为12.5cM。6.对控制每果粒数的QTL进行复合区间作图,检测到一个QTL,位于第四个连锁群上,LOD值为2.5,可解释15.6%的表型变异;通过单标记分析法分析,检测到2个标记与每果粒数QTL是紧密连锁的。(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6-11-01)

每果粒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每果粒数是油菜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之一。本研究以两个分别具有较少每果粒数材料8-8520与较多每果粒数的温敏材料育102为实验材料,用显微组织切片法对其子房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两亲本材料组配得到P_1、P_2、F_1(正反交)、F_2(正反交)、BC_1等世代,对每果粒数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应用微卫星(SSR)、片断扩增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标记,以F_2为分析群体,对每果粒数性状进行了初步的QTL定位;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纯化了两亲本材料,为以后利用永久分离群体定位每果粒数性状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结果如下:1.亲本纯化时,8-8520存活89个胚,加倍成功57个,加倍成功率约为64%;而育102仅得到一个胚,并加倍成功。结果表明,小孢子培养出胚率与材料基因型有关,不同材料的出胚率不同。2.对未授粉及授粉的子房进行横向和纵向组织切片。横切两者均未发现多室退化的现象;纵切则发现8-8520的胚珠数明显少于育102。3.利用各世代均值对每果粒数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并用Cavilli联合尺度测验(c~2测验)对遗传模型进行检验,表明所研究的性状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从基因效应来看,其以加性效应为主。4.采用Castle-Wright公式对控制每果粒数最少基因数目进行估计,发现控制每果粒数的最少基因数目为1.5对。5.构建了一张包含43个(SSR+AFLP)分子标记连锁图,该图谱分为12个连锁群,覆盖长度为535.4cM,平均遗传距离为12.5cM。6.对控制每果粒数的QTL进行复合区间作图,检测到一个QTL,位于第四个连锁群上,LOD值为2.5,可解释15.6%的表型变异;通过单标记分析法分析,检测到2个标记与每果粒数QTL是紧密连锁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每果粒数论文参考文献

[1].张月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角果长和每果粒数的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3

[2].黄安群.控制甘蓝型油菜每果粒数基因遗传与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06

标签:;  ;  ;  ;  

每果粒数论文-张月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