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南古潜山东部地区古岩溶分布规律及成因机理研究

轮南古潜山东部地区古岩溶分布规律及成因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产量约占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左右,由此可见碳酸盐岩储层的地位和重要性。近几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台盆区,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及千米桥等古潜山地区,发现了一大批碳酸盐岩油气田,以古生界为主的海相碳酸盐岩成为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这些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大多数形成于不整合面之下,与古岩溶作用密切相关,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长时间的岩溶作用过程,储层规律复杂,非均质性强,勘探开发和储层预测难度大。因此,深入开展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研究,掌握古岩溶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轮南古潜山东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古岩溶成因组合分析法”开展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规律与成因机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古岩溶地貌精细刻画、古水系恢复、古岩溶发育特征、古岩溶充填及演化规律等,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及认识:(1)以现代岩溶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古岩溶地貌类型划分指标体系,采用“古地貌成因组合识别法”进行古地貌恢复及精细刻画,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二级地貌单元及12个三级地貌单元。(2)利用古地貌恢复技术开展了古地表水系恢复;围绕岩溶缝洞系统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识别,建立了基于地貌、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剖面的识别指标体系,进行了古地下河系统的识别,并系统阐述了研究区前石炭纪古水文地质条件。(3)通过统计分析岩芯、测录井资料、地震剖面、充填物物性特征等基础数据资料,对研究区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1)将研究区典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划分为地下河、岩溶洞穴、溶蚀孔洞、溶蚀缝等4种类型,并细分为8个亚类,建立了相应的结构地质模式;(2)研究区岩溶缝洞系统在垂向上被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滤带、径流溶蚀带、潜流溶蚀带等四个带,并揭示了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的垂向差异性;(3)查明了充填物类型及来源,在系统分析缝洞系统充填物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潮湿环境下典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充填模式。(4)通过对缝洞充填物开展稳定同位素、包裹体、孢粉和电子探针与能谱分析测试,结合古气候条件、岩溶作用条件等系统分析了古岩溶缝洞系统形成的成因机理和演化特征,研究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主要形成于海西早期,古岩溶缝洞系统经历了34个期次的岩溶作用充填。(5)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古地貌和古水动力角度来开展岩溶储层发育有利区块预测,系统总结了地层岩性、岩溶地貌特征、水动力条件、岩溶垂向分带等预测依据,对研究区岩溶储层有利区块进行预测,建议对轮南11-轮古7-轮古4井区块(Ⅰ)等四个区块加强重点勘探与开发。

论文目录

  • 作者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目标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3.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勘探开发简况
  •   2.2 区域构造特征
  •     2.2.1 构造格局
  •     2.2.2 断裂构造特征
  •     2.2.3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   2.3 地层分布特征
  •     2.3.1 区域地层分布特征
  •     2.3.2 前石炭纪古风化壳上覆地层特征
  •   2.4 奥陶系沉积相特征
  • 第三章 古地貌及古水系识别与恢复
  •   3.1 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恢复
  •     3.1.1 古地貌形态恢复方法
  •     3.1.2 数据来源及恢复过程
  •     3.1.3 古岩溶地貌识别及划分结果
  •     3.1.4 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特征
  •   3.2 古地表水系恢复
  •     3.2.1 古地表水系恢复方法
  •     3.2.2 古地表水系恢复过程
  •     3.2.3 古地表水系恢复结果
  •   3.3 古地下河系统恢复
  •     3.3.1 古地下河系统恢复方法
  •     3.3.2 古地下河系统识别指标体系
  •     3.3.3 古地下河系统识别结果
  •   3.4 前石炭古水文地质条件
  •     3.4.1 古岩溶流域概况
  •     3.4.2 古岩溶流域岩溶层组特征
  •     3.4.3 古岩溶流域水动力条件
  • 第四章 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规律
  •   4.1 古岩溶缝洞系统结构模式
  •     4.1.1 古岩溶缝洞系统结构划分指标
  •     4.1.2 古岩溶缝洞系统结构模式建立
  •   4.2 古岩溶垂向分带
  •     4.2.1 岩溶垂向分带
  •     4.2.2 古岩溶垂向分带结果
  •   4.3 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特征
  •     4.3.1 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程度
  •     4.3.2 古岩溶缝洞系统分布特征
  •   4.4 古岩溶缝洞系统充填规律
  •     4.4.1 古岩溶缝洞系统充填物类型及来源
  •     4.4.2 古岩溶缝洞系统充填特征
  •     4.4.3 古岩溶缝洞系统充填模式
  • 第五章 古岩溶缝洞系统成因机理
  •   5.1 缝洞充填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     5.1.1 碳、氧同位素
  •     5.1.2 包裹体
  •     5.1.3 孢粉
  •     5.1.4 电子探针与能谱分析
  •   5.2 古岩溶缝洞系统形成的岩溶作用机制
  •     5.2.1 古岩溶缝洞系统形成的古气候条件
  •     5.2.2 水动力对岩溶缝洞系统发育的影响机制
  •   5.3 古岩溶缝洞系统演化特征
  •     5.3.1 古岩溶缝洞系统形成的岩溶作用环境
  •     5.3.2 古岩溶缝洞系统形成的主要时期
  •     5.3.3 古岩溶缝洞系统充填演变特征
  • 第六章 岩溶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块预测
  •   6.1 岩溶储层特征
  •   6.2 岩溶储层有利区块预测依据
  •     6.2.1 地层岩性
  •     6.2.2 岩溶地貌特征
  •     6.2.3 岩溶发育的水动力条件
  •     6.2.4 古岩溶垂向分带
  •   6.3 岩溶储层有利区块预测结果及初步验证
  •     6.3.1 岩溶储层有利区块预测结果
  •     6.3.2 初步验证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曹建文

    导师: 唐仲华,夏日元

    关键词: 轮南古潜山,古岩溶储层,古岩溶成因组合分析,缝洞系统,成因机理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

    基金: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科技项目(041007090097)

    分类号: P618.13

    DOI: 10.27492/d.cnki.gzdzu.2019.000121

    总页数: 123

    文件大小: 33806K

    下载量: 133

    相关论文文献

    • [1].靖边气田南部古岩溶特征及有利储层发育[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20)
    • [2].靖边气田南部古岩溶特征及有利储层发育[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21)
    • [3].贵州西部茅口组古岩溶带供水意义[J]. 中国岩溶 2015(04)
    • [4].地震古岩溶学理论及应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5].伏廖古岩溶体地质特征及铀成矿远景分析[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3(03)
    • [6].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古岩溶储层露头表征[J]. 地质学报 2010(08)
    • [7].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特征研究[J]. 内江科技 2011(07)
    • [8].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马五段古岩溶储层地震预测[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9].川中震旦系—二叠系古岩溶蹋陷体成因、特征及意义[J]. 江汉石油科技 2014(04)
    • [10].四川盆地东南部茅口组古岩溶特征及识别[J]. 岩石学报 2014(03)
    • [11].贵州煤矿污染区茅口组灰岩古岩溶水特征及勘查——以六盘水大河边、汪家寨地区为例[J]. 四川地质学报 2014(01)
    • [12].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古岩溶表生作用期次划分[J]. 地质科技情报 2009(06)
    • [13].贵广铁路大源隧道古岩溶坍塌分析[J]. 路基工程 2015(02)
    • [14].新疆阿克苏地区震旦系风化壳古岩溶特征及其发育模式[J]. 岩石学报 2010(08)
    • [15].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古岩溶油气储集层综合预测技术概述[J]. 江汉石油科技 2010(03)
    • [16].贵州二叠系茅口组古岩溶发育特征及水文地质意义探讨[J]. 贵州地质 2014(02)
    • [17].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作用标志及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岩溶 2012(02)
    • [18].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古岩溶型碳酸盐岩致密储层特征、形成机理与天然气富集潜力[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4)
    • [19].四川盆地东部黄龙组古岩溶地貌研究[J]. 地质论评 2009(06)
    • [20].鄂西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作用特征[J]. 海相油气地质 2014(02)
    • [21].塔中卡塔克区块古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技术[J]. 石油学报 2008(01)
    • [22].渝北—川东地区黄龙组古岩溶储层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 地学前缘 2008(06)
    • [23].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灯影组古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J]. 地质通报 2012(11)
    • [24].武隆黄草中上寒武统古岩溶储层特征[J]. 复杂油气藏 2009(01)
    • [25].塔河奥陶系油藏断裂对古岩溶的控制作用[J]. 岩石学报 2011(08)
    • [26].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差异分析[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8(01)
    • [27].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群古三维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特征[J]. 地质科技情报 2016(03)
    • [28].川东北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古岩溶期次及控制因素[J]. 中国西部科技 2012(10)
    • [29].广西373铀矿床成因新议[J]. 南方国土资源 2010(11)
    • [30].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风化壳古岩溶特征及模式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标签:;  ;  ;  ;  ;  

    轮南古潜山东部地区古岩溶分布规律及成因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