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潮美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潮,美术,艺术,八五,思潮,中国,艺术家。
新潮美术论文文献综述
申屠正裕,孙媛媛[1](2019)在《为老百姓做传家宝》一文中研究指出“好喝。”在金华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期间,安哥拉商务部部长范杜嫩用并不十分标准的普通话对中国茶发出由衷赞美。为他泡茶的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金工匠人胡新潮。永康人胡新潮从事金工领域36年,因自制的银壶泡茶得到非洲友人的赞扬,便随即将银壶赠予。“作为手(本文来源于《金华日报》期刊2019-11-17)
吴永强[2](2019)在《1980年代新潮美术中“理性之潮”的传播与理论型塑》一文中研究指出1980年代的新潮美术由理性之潮、生命之流、达达与波普倾向叁种思潮汇流而成。可是,理性之潮却成为后来各种关于新潮美术叙事文本的主角。本文认为,这种情况首先是当时的传媒环境与媒介选择造成的。虽然新潮美术都采取运动的方式运行,但相较而言,理性之潮却成为媒介传播的主导性内容。当时,以《美术》和"两刊一报"(《美术思潮》《江苏画刊》《中国美术报》)为代表,活跃于国内的美术报刊不遗余力地传播理性群体及有理性倾向的艺术家的活动、创作和观念主张,持续地扩大了其影响力。其次,以高名潞为代表的美术刊物编辑,又以理论家和批评家身份直接介入理性之潮,凭借其出色的写作,将理性之潮理论化和历史化,充当了其事实上的代言人;同时,他们又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媒体资源,使其理论话语即时地付诸媒介传播。因此,理性之潮在新潮美术叙事中的形象与地位,是在传播和理论的相互作用中塑造成型的;或者说,正是传播与理论相互纠缠、彼此协作的结构性话语,共同型塑了理性之潮的学术形象,并赋予了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9年05期)
王峰婷[3](2019)在《“八五美术新潮”关于生命主题的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八五美术新潮”是中国当代诸般艺术现象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影响深远的美术思潮,在这段时间中,艺术家们自发组织并成立了大大小小很多个艺术团体,西南艺术群体和北方艺术群体就是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艺术群体。本论文主要研究对象就是这两个艺术群体,他们的艺术创作目标大体上都是表达对于生命、对于“生存状态”的思考与理解,但却选择了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一个是用充满能量与激情的不安又狂躁的方式,另一个则是以充满静穆、崇高与冷寂的受限制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的选择是在西方哲学、美学的影响下做出的,这些艺术家在阐释自己对于生命本质与意义的思考过程中都吸收并消化了这些理论,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两个艺术群体对其的借鉴与吸收。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在第一章中,主要论述了“八五美术新潮”对西方文化的承继,以及其诞生的背景;第二章讨论了为什么生命会成为“八五美术新潮”与西方现代非理性思潮的共同主题;第叁章和第四章分别分析归纳了“八五美术新潮”中西南艺术群体和北方艺术群体的理论来源及艺术创作情况,重点分析了艺术家对于生命主题的思考与阐释:毛旭辉认为“性”是生命的核心,用强烈的爱欲体验着生命的存在感;张晓刚用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捍卫着生命与灵魂,用画笔证明着存在的意义;潘德海则用“苞谷”作为象征生命体的审美意象来剖析生命,认为生命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公式;舒群用“十字架”与“教堂”来象征着他的拯救意识;王广义通过对西方经典画作的重新演绎来展现着他所崇尚的“理性精神”;任戬则将西方古典理性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其中孕育着他对于宇宙和生命的理解。感受生命,表现生命,这正是西南艺术群体和北方艺术群体的艺术家们所思考与表达的主题之一。(本文来源于《鲁迅美术学院》期刊2019-04-15)
刘洋[4](2019)在《“85新潮”时期美术发展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1985年至1990年左右被称为"85新潮美术"时期。经过总结和反思以往的艺术形势,"85新潮艺术"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高潮。它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前卫艺术运动,其影响深远。范围之宽广在美术界是比较少见的。新中国经历十年浩劫,"文革美术"的创作模式被打破,思想大解放,创作开始自由化,被解放的艺术世界开始表现出对自我表达,现实主义和形式美的强烈渴望。经过1978年"十一届叁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治变革在艺术界得到了体现。1979年,(本文来源于《山海经》期刊2019年05期)
孟繁玮,缑梦媛[5](2018)在《专访刘骁纯:少数派的年代——1978年以来的新潮美术再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1978年以来的中国在社会、文化、艺术等领域均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这场历史巨变中,带有前卫艺术特质的新潮美术扮演了十分特殊且重要的角色。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演进,它在这场深度参与中不断塑造与建构出一种有别于西方的"中国特色"的同时,已经开始融入全球当代文化叙事的总体语境中,从中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艺术家及其作品,也已经引起海内外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收藏家、批评家、策展人的高度关注。(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8年12期)
曾佳[6](2018)在《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录——《八五新潮美术在江苏》隆重推出》一文中研究指出八五新潮美术时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尽管距离我们已有叁十多年的时间。叁十年的光阴在整个历史洪流中并不算长,但它在一代人的记忆与经历中不能说短了。它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可谓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很长时间以来,它的意义、影响与价值从未减弱,各种纪念活动层出不穷,成为整整一代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更为重要的是,八五新潮美术不仅仅是一场发生在中国美术界的美术运动,更是一次文化思潮,它囊括了艺术、哲学、诗歌、文学(本文来源于《亚太艺术》期刊2018年01期)
宋潇雨[7](2018)在《自我意识与共同狂热》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思想的解放,中国艺术也开始出现了新变化,从最初的反思逐步走向了前卫。而’85美术思潮无疑是前卫艺术发展的一个高潮,原计划仅作为对这个前卫艺术高潮的阶段性成果展示的“现代艺术展”,因政治形势的变化终成为八十年代中国前卫艺术的某种总结。思想无论是理性的或是非理性的,都是八十年代包括美术在内的文化现象的主要内在动因,在“现代艺术展”上,这种理性和非理性大体可以概括为自我意识和共同狂热。本文从时代背景、八十年代美术发展的动向和展览过程等方面入手,梳理了“中国现代艺术展”的缘起、发展、展览和影响。通过对各种资料的整理、印证、分析和思考,勾勒出“中国现代艺术展”的发生过程和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8-05-01)
于墨[8](2018)在《论“85新潮美术”期间中国装置艺术的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对于中国的艺术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段时期中,随着社会风气的逐渐转向,当时的艺术家们得以接触到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艺术思潮,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本土当代艺术的尝试。在这些尝试中,中国的青年艺术家们创作了一系列基于西方现代理论和风格作品,也使得中国艺术表现出了全新的样貌。其中不仅产生了行为艺术这一新奇的艺术形式,中国装置艺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创生与发展。由此脱颖而出的一系列青年艺术家们高举西方当代思潮的大旗,一直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列。在这些艺术家们的探索与尝试下,中国当代艺术随之产生。(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04期)
毛一帆[9](2017)在《“85新潮美术”中的人文主义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85新潮美术"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于中国的一次以西方现代主义理论为核心的当代艺术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艺术勃兴的局面。"85新潮美术"运动的产生,离不开艺术家自身的反思以及创作环境的变化。对于"85新潮美术"运动的精神实质,目前学术界仍然有着诸多争论,为此,将从人的问题和艺术主体的复归这两条路线来论述个人所理解的"85新潮美术"运动的精神实质。时至今日,"85新潮美术"运动依然对我们产生着深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7年12期)
李晶晶[10](2017)在《“85美术新潮”与湖南当代艺术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地域视角出发,通过对“85美术新潮”的具体分析,将“85美术新潮”看作是湖南当代艺术发展的开端。在研究方式上,本文将“85美术新潮”客观历史引入到当代地域美术史研究,而探究“85美术新潮”和湖南当代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本文的根本任务。众所周知,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85美术新潮”深深地触动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无疑,研究湖南近年来的当代艺术发展之路,“85美术新潮”已成为绕不开的话题。目前,许多学者在研究“85美术新潮”时,都有意无意的夸大了其价值。实际上,“85美术新潮”不过是一场中国艺术与国际艺术潮流的二次接轨。艺术来源于现实,必然会受到现实基础的种种羁绊,它应该是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等众多综合时代背景下的缩影,现如今,历史的辘轳已经向前迈进了叁十余年,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历史事件。当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家的好与坏和“85美术新潮”之间有多少联系?放眼望去,湖南“85美术思潮”给我们留下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还剩多少?总之,不管是推崇还是批评,是赞赏还是怀疑,这都需要我们以史为鉴,在理性和现实的引导下,针对当下所存在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批评。目前,从全国层面出发研究“85美术新潮”的史论写作非常之多,角度也较为多元化,但是,地域美术史仍是艺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就湖南当代艺术史的发展而言,一方面缺乏系统的美术理论支撑,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的学术关注度。显而易见的是,历经“85美术新潮”后的湖南艺术家群体已经逐渐走向成熟,“85美术思潮”后的湖南当代艺术走向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因此,从理论指导实践的角度出发,重新思辨“85美术新潮”与湖南当代艺术的关系,对于建立与湖湘文化相匹配的湖南当代艺术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新潮美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80年代的新潮美术由理性之潮、生命之流、达达与波普倾向叁种思潮汇流而成。可是,理性之潮却成为后来各种关于新潮美术叙事文本的主角。本文认为,这种情况首先是当时的传媒环境与媒介选择造成的。虽然新潮美术都采取运动的方式运行,但相较而言,理性之潮却成为媒介传播的主导性内容。当时,以《美术》和"两刊一报"(《美术思潮》《江苏画刊》《中国美术报》)为代表,活跃于国内的美术报刊不遗余力地传播理性群体及有理性倾向的艺术家的活动、创作和观念主张,持续地扩大了其影响力。其次,以高名潞为代表的美术刊物编辑,又以理论家和批评家身份直接介入理性之潮,凭借其出色的写作,将理性之潮理论化和历史化,充当了其事实上的代言人;同时,他们又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媒体资源,使其理论话语即时地付诸媒介传播。因此,理性之潮在新潮美术叙事中的形象与地位,是在传播和理论的相互作用中塑造成型的;或者说,正是传播与理论相互纠缠、彼此协作的结构性话语,共同型塑了理性之潮的学术形象,并赋予了其特殊的历史地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潮美术论文参考文献
[1].申屠正裕,孙媛媛.为老百姓做传家宝[N].金华日报.2019
[2].吴永强.1980年代新潮美术中“理性之潮”的传播与理论型塑[J].艺术探索.2019
[3].王峰婷.“八五美术新潮”关于生命主题的阐释[D].鲁迅美术学院.2019
[4].刘洋.“85新潮”时期美术发展背景[J].山海经.2019
[5].孟繁玮,缑梦媛.专访刘骁纯:少数派的年代——1978年以来的新潮美术再解读[J].美术观察.2018
[6].曾佳.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录——《八五新潮美术在江苏》隆重推出[J].亚太艺术.2018
[7].宋潇雨.自我意识与共同狂热[D].中国美术学院.2018
[8].于墨.论“85新潮美术”期间中国装置艺术的尝试[J].明日风尚.2018
[9].毛一帆.“85新潮美术”中的人文主义转向[J].美与时代(中).2017
[10].李晶晶.“85美术新潮”与湖南当代艺术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