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热式反应釜,涉及药物混合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反应釜对其内部材料进行搅拌机加热时,由于其加热器位于反应釜底部使得其反应釜加热不均,顶部及底部存在较大的温差,导致反应不同步,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其包括反应釜体及在反应釜体内设置的搅拌器,在反应釜体外部包裹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套设于反应釜体的套筒及在套筒与反应釜体之间盘绕设置的导油管,所述导油管盘绕于反应釜体外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反应釜外侧包裹设置的加热装置,能够对反应釜整体同步进行均匀加热,减小了温差,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油热式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1)及在所述反应釜体(1)内设置的搅拌器(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釜体(1)外部包裹设有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套设于反应釜体(1)外部的套筒(31)及在套筒(31)与反应釜体(1)之间盘绕设置的导油管(32),所述套筒(31)与反应釜体(1)之间形成有温控腔(33),所述导油管(32)设置于温控腔(33)中且盘绕于反应釜体(1)外壁,在所述温控腔(33)的顶部开设有进油口(331),底部开设有出油口(332),所述导油管(32)伸出进油口(331)的一端连接有供油装置(34),所述导油管(32)伸出出油口(332)的一端连接有收油装置(35)。
设计方案
1.一种油热式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1)及在所述反应釜体(1)内设置的搅拌器(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釜体(1)外部包裹设有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套设于反应釜体(1)外部的套筒(31)及在套筒(31)与反应釜体(1)之间盘绕设置的导油管(32),所述套筒(31)与反应釜体(1)之间形成有温控腔(33),所述导油管(32)设置于温控腔(33)中且盘绕于反应釜体(1)外壁,在所述温控腔(33)的顶部开设有进油口(331),底部开设有出油口(332),所述导油管(32)伸出进油口(331)的一端连接有供油装置(34),所述导油管(32)伸出出油口(332)的一端连接有收油装置(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热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温控腔(33)中设有输水管(4),所述输水管(4)盘绕于反应釜体(1)外壁上,在所述温控腔(33)顶部开设有进水口(333),底部开设有出水口(334),所述输水管(4)伸出进水口(333)的一端连接有供水装置(36),所述输水管(4)伸出出水口(334)的一端连接有收水装置(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热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管(32)从温控腔(33)中排出后与收油装置(35)连接,在从收油装置(35)排出后连接有油循环装置(5),所述油循环装置(5)包括加热器(51)及回油泵(52),所述导油管(32)从收油装置(35)排出后,再依次与加热器(51)及回油泵(52)连接且回流至进油口(331)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热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4)从温控腔(33)中排出后与收水装置(37)连接,在从收水装置(37)排出后连接有水循环装置(6),所述水循环装置(6)包括冷凝器(61)及回流泵(62),所述输水管(4)从收水装置(37)排出后,再依次与冷凝器(61)及回流泵(62)连接回流至进水口(333)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热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2)包括旋转电机(21)、搅拌轴(22)及搅拌桨(23),所述旋转电机(21)安装于反应釜体(1)顶壁外侧的中心位置,所述搅拌轴(22)竖直设置且与旋转电机(21)的转轴连接,所述搅拌桨(23)垂直于搅拌轴(22),所述搅拌桨(23)一端与搅拌轴(22)连接,另一端抵接于反应釜体(1)内壁,在所述搅拌桨(23)远离搅拌轴(22)的一端设有刮板(24),所述刮板(24)平行于搅拌轴(22)并且与反应釜体(1)的内壁抵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热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釜体(1)顶部设有排气口(11),在所述排气口(11)中装设有气压安全阀(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热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筒(31)外壁包裹有保温层(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热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釜体(1)顶壁装设有观察窗(13)。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物混合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热式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又叫反应锅,是一种常见的用于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其内设置有用于搅拌,加速反应进行的搅拌浆,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生产型用户和各种科研实验项目的研究,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
如专利号为CN103446988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折流板,温度控制器,搅拌器,加热器,进料口,出料口,取样口,反应釜体为可拆卸形式,分为上下两部分,两部分通过铰接链接,进料口位于上反应釜体的上端,出料口位于下反应釜体的下端,取样口位于出料口上面,折流板位于反应釜体的内壁上面,通过固定连接件与反应釜体连为一体,温度控制器从上反应釜体进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器位于反应釜底部,搅拌器从上反应釜体进入到釜中,该发明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使用后清洗方便,并且对于温度的控制精确,还能很好的解决搅拌产生的旋涡,提高了搅拌效率。
但是,上述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其反应釜对其内部材料进行搅拌机加热时,由于其加热器位于反应釜底部使得其反应釜加热不均,顶部及底部存在较大的温差,导致反应不同步,从而降低了其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热式反应釜,通过在反应釜外侧包裹设置的加热装置,能够对反应釜整体同步进行均匀加热,减小了温差,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热式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及在所述反应釜体内设置的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釜体外部包裹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套设于反应釜体外部的套筒及在套筒与反应釜体之间盘绕设置的导油管,所述套筒与反应釜体之间形成有温控腔,所述导油管设置于温控腔中且盘绕于反应釜体外壁,在所述温控腔的顶部开设有进油口,底部开设有出油口,所述导油管伸出进油口的一端连接有供油装置,所述导油管伸出出油口的一端连接有收油装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原料通过进料口加入反应釜体中后,启动搅拌器,并向导油管中通入加热过的导热油,所述导热油通过盘绕于反应釜体上的导油管与反应釜体之间进行换热,起到对反应釜体加热的效果,之后再排出至收油装置中,其加热效果均匀,减小了反应釜体内的温差,从而提升了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温控腔中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盘绕于反应釜体外壁上,在所述温控腔顶部开设有进水口,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输水管伸出进水口的一端连接有供水装置,所述输水管伸出出水口的一端连接有收水装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反应釜体内部进行降温时,将导油管中的导热油排出,在向输水管中通入冷却水,所述冷却水通过盘绕于反应釜体外壁上的输水管与反应釜体之间进行换热,起到对反应釜体的冷却的效果,之后再排出至收水装置中,其冷却迅速且资源耗费少,成本较低,且较为环保,从而提升其环保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油管从温控腔中排出后与收油装置连接,在从收油装置排出后连接有油循环装置,所述油循环装置包括加热器及回油泵,所述导油管从收油装置排出后,再依次与加热器及回油泵连接且回流至进油口中。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导热油通入导油管中,并沿导油管输送,在输送过程中与反应釜体之间进行换热,得以对反应釜体加热,并且在其通过出油口排出后,被收集于收油装置中,之后再通入加热器中,再次对其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在回油泵的作用下通过导油管再次回流至进油口中,实现对导热油的循环利用,从而提升其环保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水管从温控腔中排出后与收水装置连接,在从收水装置排出后连接有水循环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冷凝器及回流泵,所述输水管从收水装置排出后,再依次与冷凝器及回流泵连接回流至进水口中。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冷却水通入输水管中,并沿输水管输送,在输送过程中与反应釜体之间进行换热,得以对反应釜体冷却,并且在其通过出水口排出后,被收集于收水装置中,之后再通入冷却器中,再次对其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在回流泵的作用下通过输水管再次回流至进水口中,实现对冷却水的循环利用,从而提升其环保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器包括旋转电机、搅拌轴及搅拌桨,所述旋转电机安装于反应釜体顶壁外侧的中心位置,所述搅拌轴竖直设置且与旋转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搅拌桨垂直于搅拌轴,所述搅拌桨一端与搅拌轴连接,另一端抵接于反应釜体内壁,在所述搅拌桨远离搅拌轴的一端设有刮板,所述刮板平行于搅拌轴并且与反应釜体的内壁抵接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原料通过进料口加入反应釜体中后,开启搅拌器,搅拌轴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进行转动,其在转动的同时带动与其连接的搅拌桨以搅拌轴为转轴进行转动,对反应釜体中的原料进行搅拌,同时其刮板对反应釜体的内壁进行清理,将其上粘附的远离刮下,进行搅拌与反应,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反应釜体顶部设有排气口,在所述排气口中装设有气压安全阀。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反应釜体顶部开设的排气口与在排气口中装设的气压安全阀,在反应釜体内部搅拌与反应的过程中,当反应釜体内气压过高时,气压安全阀打开,对其中的气体进行排放,在排放一段时间后,至安全气压时,气压安全阀关闭,得以保证反应釜体内部气压的稳定,从而提升其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套筒外壁包裹有保温层。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套筒外壁包裹设置的保温层,在对反应釜体进行加热与冷却时,能够对温控腔中的温度进行保持,防止其与周边环境进行交互与换热,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反应釜体顶壁装设有观察窗。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反应釜体顶部装设的的观察窗,在反应釜体内部进行搅拌与反应的过程中,使工作人员能够对其进行观察,在有意外情况发生时,对其进行调节,从而提升其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将原料通过进料口加入反应釜体中后,启动搅拌器,并向导油管中通入加热过的导热油,所述导热油通过盘绕于反应釜体上的导油管与反应釜体之间进行换热,起到对反应釜体加热的效果,之后再排出至收油装置中,其加热效果均匀,减小了反应釜体内的温差,从而提升了其工作效率;
2.在需要对反应釜体内部进行降温时,将导油管中的导热油排出,在向输水管中通入冷却水,所述冷却水通过盘绕于反应釜体外壁上的输水管与反应釜体之间进行换热,起到对反应釜体的冷却的效果,之后再排出至收水装置中,其冷却迅速且资源耗费少,成本较低,且较为环保,从而提升其环保性;
3.在将原料通过进料口加入反应釜体中后,开启搅拌器,搅拌轴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进行转动,其在转动的同时带动与其连接的搅拌桨以搅拌轴为转轴进行转动,对反应釜体中的原料进行搅拌,同时其刮板对反应釜体的内壁进行清理,将其上粘附的远离刮下,进行搅拌与反应,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热式反应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热式反应釜的爆炸图。
图中:1、反应釜体;11、排气口;12、气压安全阀;13、观察窗;2、搅拌器;21、旋转电机;22、搅拌轴;23、搅拌桨;24、刮板;3、加热装置;31、套筒;32、导油管;33、温控腔;331、进油口;332、出油口;333、进水口;334、出水口;34、供油装置;35、收油装置;36、供水装置;37、收水装置;4、输水管;5、油循环装置;51、加热器;52、回油泵;6、水循环装置;61、冷凝器;62、回流泵;7、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油热式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1及在反应釜体1内装设的搅拌器2,在反应釜体1外部包裹安装有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包括套设于反应釜体1外部的套筒31及在套筒31与反应釜体1之间盘绕设置的导油管32,在套筒31的外壁包裹有保温层7,套筒31与反应釜体1之间设置有温控腔33,导油管32装设于温控腔33中且跑饶玉反应釜体1外壁上,在温控腔33的顶部开设有进油口331,在其底部开设有出油口332,导油口伸出进油口331的一端连接有供油装置34,导油管32伸出出油口332的一端连接有收油装置35,同时在温控腔33中安装有输水管4,输水管4盘绕于反应釜体1的掐壁上,在温控腔33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333,在其底部开设有出水口334,输水管4伸出进水口333的一端连接有供水装置36,输水管4伸出出水口334的一端连接有收水装置37,在反应釜体1顶壁开设有排气口11,在排气口11中安装有气压安全阀12,在反应釜体1的顶壁装设有观察窗13;在将原料通过进料口加入反应釜体1中后,启动搅拌器2,并向导油管32中通入加热过的导热油,所述导热油通过盘绕于反应釜体1上的导油管32与反应釜体1之间进行换热,起到对反应釜体1加热的效果,之后再排出至收油装置35中,在需要对反应釜体1内部进行降温时,将导油管32中的导热油排出,在向输水管4中通入冷却水,所述冷却水通过盘绕于反应釜体1外壁上的输水管4与反应釜体1之间进行换热,起到对反应釜体1的冷却的效果,之后再排出至收水装置37中,其加热与冷却均匀迅速,资源耗费少,成本较低,且较为环保,保温层7能够对温控腔33中的温度进行保持,防止其与周边环境交互与换热,在反应釜体1内部搅拌与反应的过程中,当反应釜体1内气压过高时,气压安全阀12打开,对其中的气体进行排放,在排放一段时间后,至安全气压时,气压安全阀12关闭,得以保证反应釜体1内部气压的稳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窗13在机器运行时对反应釜体1内的运行情况进行观测。
在对反应釜体1进行加热与冷却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加热过的导热油及冷却过的水,对资源的耗费过大,因此,如图1所示,导油管32与输水管4从温控腔33中排出后,分别通入收油装置35与收水装置37中,在其后分别连接有油循环装置5及水循环装置6,油循环装置5包括加热器51及回油泵52,导油管32从收油装置35排出后,依次与加热器51及回油泵52进行连接并回流至进油口331中,水循环装置6包括冷凝器61及回流泵62,输水管4从收水装置37排出后,依次与冷凝器61及回流泵62进行连接并回流至进水口333中;在对反应釜体1进行加热时,将导热油通入导油管32中,并沿导油管32输送,在输送过程中与反应釜体1之间进行换热,得以对反应釜体1加热,并且在其通过出油口332排出后,被收集于收油装置35中,之后再通入加热器51中,再次对其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在回油泵52的作用下通过导油管32再次回流至进油口331中,在对反应釜体1进行冷却时,将冷却水通入输水管4中,并沿输水管4输送,在输送过程中与反应釜体1之间进行换热,得以对反应釜体1冷却,并且在其通过出水口334排出后,被收集于收水装置37中,之后再通入冷却器中,再次对其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在回流泵62的作用下通过输水管4再次回流至进水口333中,实现对导热油及冷却水的循环利用,从而提升其环保性。
由于将远离添加至反应釜体1中后,其远离在反应釜体1中被搅拌并且反应的过程中,会存在部分原料粘附于反应釜体1内壁上的情况,因此,如图2所示,在反应釜体1内安装有搅拌器2,搅拌器2包括旋转电机21、搅拌轴22及搅拌桨23,旋转电机21安装于反应釜体1顶壁外侧的中心位置,搅拌轴22竖直设置并且与旋转电机21的转轴连接,搅拌桨23垂直于搅拌轴22,搅拌桨23的一端与搅拌轴22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刮板24,刮板24与搅拌轴22平行并且与反应釜体1内壁抵接设置;在将原料通过进料口加入反应釜体1中后,开启搅拌器2,搅拌轴22在旋转电机21的作用下,进行转动,其在转动的同时带动与其连接的搅拌桨23以搅拌轴22为转轴进行转动,对反应釜体1中的原料进行搅拌,同时其刮板24对反应釜体1的内壁进行清理,将其上粘附的远离刮下,进行搅拌与反应,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工作过程(原理):在将原料通过进料口加入反应釜体1中后,启搅拌器2,搅拌轴22在旋转电机21的作用下,进行转动,其在转动的同时带动与其连接的搅拌桨23以搅拌轴22为转轴进行转动,对反应釜体1中的原料进行搅拌,同时其刮板24对反应釜体1的内壁进行清理,将其上粘附的远离刮下,进行搅拌与反应,同时将导热油通入导油管32中,并沿导油管32输送,在输送过程中与反应釜体1之间进行换热,得以对反应釜体1加热,并且在其通过出油口332排出后,被收集于收油装置35中,之后再通入加热器51中,再次对其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在回油泵52的作用下通过导油管32再次回流至进油口331中,在需要对反应釜体1内部进行降温时,将冷却水通入输水管4中,并沿输水管4输送,在输送过程中与反应釜体1之间进行换热,得以对反应釜体1冷却,并且在其通过出水口334排出后,被收集于收水装置37中,之后再通入冷却器中,再次对其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在回流泵62的作用下通过输水管4再次回流至进水口333中,保温层7能够对温控腔33中的温度进行保持,防止其与周边环境交互与换热,在反应釜体1内部搅拌与反应的过程中,当反应釜体1内气压过高时,气压安全阀12打开,对其中的气体进行排放,在排放一段时间后,至安全气压时,气压安全阀12关闭,得以保证反应釜体1内部气压的稳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窗13在机器运行时对反应釜体1内的运行情况进行观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0295.4
申请日:2019-01-1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1(陕西)
授权编号:CN209549484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B01J 19/18
专利分类号:B01J19/18;B01J19/00
范畴分类:23E;
申请人:陕西腾强新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陕西腾强新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715500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明人:曹赋京;钟佳墙;杨帆;毛国强;田玉虎;田鑫;杨国武;苟杰;崔会发;杨春朝;徐双林;王晨;郑成华
第一发明人:曹赋京
当前权利人:陕西腾强新材料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