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学论文_李思敏,吴文瀚,高丽娜,张蕾,吴诗涵

导读:本文包含了制剂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酯,正交,制剂,红花,藁本,胶束,姜黄。

制剂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敏,吴文瀚,高丽娜,张蕾,吴诗涵[1](2019)在《柠檬苦素脂质体的制备和制剂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柠檬苦素(limonin,LM)的成药性问题,开发其脂质体制剂,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柠檬苦素脂质体(LM@Lip),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筛选LM@Lip的制备工艺和处方,采用Malvern粒度仪检测所制备LM@Lip粒径、PDI及Zeta电位,采用HPLC检测其包封率和载药量,透析法研究LM@Lip体外释放情况,MTT法评价LM@Lip对Hep G2及A549细胞的毒性。结果优化后的脂质体制备条件:药脂比为1∶150,胆脂比为1∶9,探头超声条件为功率120 W、时间6 min(间隔1 s)。载药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19.5±6.2)nm,PDI为0.318±0.124,Zeta电位为(-17.2±1.3)m V,包封率为87.9%,载药量为0.57%,药物质量浓度为63.4μg/m L。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12 h累积释放量为58.59%。MTT结果显示,LM@Lip对Hep G2和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0.16、15.39μg/m L,其肿瘤抑制作用优于LM单药。结论将LM制备成LM@Lip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及溶解度,药物表现出一定的缓释现象,并且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效果优于LM。(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4期)

王琪,朱嘉,贾莉,陈大为,乔明曦[2](2019)在《pH/氧化还原双敏感聚合物的合成与siRNA复合胶束的制剂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组氨酸-聚乙烯亚胺(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de-polyhistidine-ss-polyethylenimine,mPEG-PLA-PHis-ss-PEI)阳离子聚合物并制备siRNA胶束复合物,考察其体外制剂学性质。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D,L-丙交酯、聚组氨酸和聚乙烯亚胺为起始原料,合成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组氨酸-聚乙烯亚胺,并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进行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mPEG-PLA-PHis-ss-PEI/siRNA胶束复合物(micelleplexes);动态激光散射法测定胶束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值;透射电镜观察胶束复合物的形态;超速离心法测定胶束复合物中,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的包封率;琼脂糖凝胶电泳阻滞法分别考察阳离子聚合物抵御阴离子置换能力、血清稳定性和胶束复合物在弱酸性和还原性条件下siRNA的触发释放行为。结果所制备的胶束复合物呈类球形,大小均一,分布均匀;当氮磷比(nitrogen/phosphoruse molar ratio,N/P)为20时,胶束复合物平均粒径为104.0 nm,Zeta电位值为30.1 mV,siRNA的包封率为(92.9±2.4)%;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结果显示,当N/P大于7时,胶束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阴离子抵御能力及较强的血清稳定性;胶束复合物在较低N/P条件下具有pH敏感和还原敏感性。结论所制备的胶束复合物稳定性较好,可用于递送siRNA。(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彬辉,邹杰,章文红,李范珠,高晓宇[3](2019)在《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制备及制剂学性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具有肝脏靶向性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处方工艺,并按处方工艺制备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结果当选择聚乙二醇-聚己内酯100 mg、泊洛沙姆188浓度1.5%、乙酸乙酯与二氯甲烷体积比2∶1、有机相与内水相体积比为1∶4时,制备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粒径为(102.84±2.68)nm、多分散系数为0.105±0.010、包封率为84.36%±1.19%、载药量为4.70%±0.27%。结论本方法成功制备了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为下一步的药动学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实用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03期)

黄浩洲,林俊芝,魏夕川,马鸿雁,刘海燕[4](2019)在《中药口服液中鞣花酸分子稳定储存的制剂学机制与调控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鞣花酸普遍存在于植物中,被认为是具有开发潜力的抗氧化与抗肿瘤候选药物。但鞣花酸极易沉淀,如何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一直是制药行业关注的问题。本课题组偶然发现,叁勒浆口服液在低温条件下储存稳定性非常优异,鞣花酸呈现"低温易溶"的反常现象。为揭示其科学原理,讨论相应的调控策略,本文将该口服液分别在高、中和低3种温度下储存3个月,采用沉淀量、上清液-沉淀HPLC化学轮廓、沉淀形貌和物理相态综合表征等分析方法系统追踪调查存放过程中口服液成分与相态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低温下的沉淀量仅为室温1/3,温度升高,沉淀量急剧增加。上清液-沉淀物HPLC分析发现鞣花酸沉淀来源于化学降解与物理沉降两条途径。化学降解与诃黎勒酸、柯里拉京等水解鞣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生鞣花酸有关。物理沉降与升温后多酚胶体缔合度与黏度降低有关。该研究阐释了中药液体制剂中鞣花酸稳定机制,为含鞣花酸制剂的高效利用及澄清度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彩凤,刘银花,王雅溶,汪泽,陈燕玲[5](2019)在《西红花苷和西红花酸的药动学及制剂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红花苷来源于西红花Crocus sativus柱头和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果实,是一类具长共轭独特水溶性类胡萝卜素,具有显着神经保护、心血管保护及抗肿瘤等药理活性。西红花苷口服不能以原型吸收入血,而是在胃肠道水解为西红花酸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之后转变为葡萄糖醛酸缀合物,而代谢产物西红花酸主要分布到心、肝、脾、肺等血液充盈组织中。由于西红花苷及代谢物西红花酸体内生物利用度较低、稳定性差,可采用新型递药系统应用于西红花苷(酸),提高其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药理活性。综述近年西红花苷和西红花酸的体内代谢及制剂学相关研究进展,为该类天然产物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01期)

郭大伟[6](2018)在《基于产学研融合的兽药制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兽药制剂学是动物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联系动物医学与动物药学的重要桥梁课程。本文探讨如何基于产学研融合和药物制剂学科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体系、考核评价等方面开展兽药制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和服务型动物药学类专业人才。(本文来源于《农业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杜茂波,刘淑芝,梁丽娜,沈硕,许凯[7](2019)在《川芪眼用微乳原位凝胶与普通原位凝胶的制剂学表征及组织分布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微乳在川芪微乳原位凝胶中的作用,为相关眼用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川芪微乳原位凝胶与川芪普通原位凝胶的平行比较确定微乳的作用,包括制剂学表征及组织分布研究。结果:川芪微乳原位凝胶、普通原位凝胶的平均粒径分别为(38. 20±0. 13),(985±37) nm。微乳在微乳原位凝胶复合体系中仍能保持其纳米载体的特性。在大鼠眼组织中,3个指标成分川芎嗪、藁本内酯及黄芪甲苷只有藁本内酯可被检测到;川芪微乳原位凝胶中藁本内酯在角膜、玻璃体及视网膜上均能检测到,而川芪普通原位凝胶的藁本内酯只能在角膜中被检测到,且含量极低。3个指标成分中藁本内酯的油水分配系数常用对数(lg P) 2. 87,在理想的眼用药物油水分配系数范围内(lg P=2. 0~3. 0),同时微乳提高了该成分在角膜各组织的分配浓度。结论:微乳纳米载体的特性可增加藁本内酯类成分的溶解性,使其在角膜外的泪液中有更好的分配,到达角膜时具有较高的浓度,形成角膜浓度梯度,从而通过跨眼屏障将药物由前眼部位输送到到后眼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秦秉杰[8](2018)在《药物制剂学中数理统计方法应用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数理统计作为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统计工具,参与了药剂学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文章就数理统计在药物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从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处方筛选与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物制剂开发与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张晓冬[9](2018)在《杜仲壮骨颗粒制剂学及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项目属于中医中药领域、中药新药制剂的开发及应用研究。本课题运用中医“肾主骨”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通过基础与临床多项指标观察,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揭示了中药制剂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探索出补肾生髓,辅以益气活血为防治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有效而独特的新方法。并依据处方组成研究制剂的制备工艺,并制定制剂的质量标准。观察在益肾生髓法基础上制备的杜仲壮骨颗粒对骨质疏松(OP)雌鼠骨密度、骨代谢影响的研究,从生化分子水平探讨OP发病机制及益肾生髓中药防治OP的作用机理。方法:依据处方组成,采用叁因素叁水平L9(34)正交试验对水煎煮工艺中的加水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进行考察,以不同条件下的出膏率和葛根素提取量综合评分,优化出最佳水提取工艺路线;针对最佳水提取工艺下的水煎组液然后进行醇沉工艺考察,并以不同醇沉条件的出膏率及葛根素提取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出醇沉工艺,将醇沉后的水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60℃)浸膏,选择不同比例的辅料混合制粒,考察最佳成型工艺制成颗粒。将SD大鼠清洁级成年雌鼠60只,随分为四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干预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5只,按操作流程将大鼠去卵巢造模后,分别灌胃给予杜仲壮骨颗粒、碳酸钙D3颗粒、生理盐水。16周后取材血清,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Ca、P、BGP、BALP浓度,股骨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并在显微镜下观察骨组织结构的改变。数据统计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算P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给药1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干预组和西药对照组能明显升高血清Ca、P浓度及骨密度(股骨、脊柱及全身)表达水平(P<0.05);其中中药干预组BALP及骨密度(股骨、脊柱及全身)上调幅度大于西药对照组,而BGP则大幅减低(P<0.05)。而给予西药对照组、中药干预组16周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与模型照组比较(P<0.05)均有显着差别,明显高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西药对照组、中药干预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杜仲壮骨颗粒对OP雌鼠上调骨密度、血清Ca、P浓度,抑制BGP,改变骨组织结构,从而促进骨形成,对减缓去卵巢雌鼠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01)

王逍遥[10](2018)在《新型藏药ESTF传递体的制剂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利用高原藏药俄色有效部位提取物(俄色总黄酮,ESTF)制备一种新型传递体经皮给药降糖制剂。由于ESTF的稳定性和溶解性较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加之皮肤透过性差,也不能直接应用于皮肤给药治疗糖尿病。本课题目的是采用传递体技术将ESTF制成传递体外用制剂设法同时解决和提高ESTF的稳定性、溶解性和皮肤透过性。以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生物利用度高的经皮给药降糖制剂。从而为今后进一步研发可供临床使用的ESTF传递体经皮给药降糖制剂新药提供一定的基础研究。本文对ESTF传递体的制备工艺、质量评价、稳定性、冷冻干燥以及体外透皮性能进行了研究,成功制得了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稳定可控的ESTF传递体。具体内容如下:一、ESTF的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ESTF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并建立了ESTF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ESTF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符合相关要求。选用粒径100~200μm的SepHadexG-50葡聚糖柱层析法分离ESTF传递体与未包封的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STF含量。建立了用时短、方便的ESTF传递体包封率测定方法。二、ESTF传递体的制备工艺研究进行了ESTF传递体的制备工艺研究,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ESTF传递体,以传递体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进行实验设计,确定了ESTF传递体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最佳处方为:卵磷脂:胆固醇4:1(w/w),卵磷脂:ESTF 7:1(w/w),磷酸缓冲液15mL,脱氧胆酸钠20mg。最佳制备工艺为:按照处方量称取卵磷脂和胆固醇以及ESTF使用适量氯仿溶解与茄形瓶之中,在旋转蒸发仪上将氯仿除去,在茄形瓶瓶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使用溶解有20mg脱氧胆酸钠的磷酸缓冲液15mL将瓶壁上的薄膜洗掉,间接超声处理10min,过0.45μm滤膜,即得。制得的ESTF传递体为均一淡黄色的混悬液。叁、ESTF传递体的质量评价研究在ESTF传递体的质量评价研究中,进行了传递体形态鉴别、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以及传递体变形性和酸值的考察。电镜下观察到呈球状或类球状,粒径大小适中,粒径分布为(162.1±6.3)nm,Zeta电位为(-32.8±7.3)mV,ESTF含量测定结果为叁批次ESTF传递体ESTF含量测定的平均值为2.512mg/mL。进行了ESTF传递体的变形性考察,结果显示ESTF传递体相对于普通脂质体而言变形性更优。进行了ESTF传递体的酸值考察研究,分别在4℃、25℃、40℃条件下避光保存1、5、10、20天后测定ESTF传递体的酸值,结果显示在4℃条件下ESTF传递体无明显氧化具有良好的性质。四、ESTF传递体的冷冻干燥研究进行了ESTF传递体的冷冻干燥进行了初步考察,考察了叁种不同浓度的糖类(甘露醇、葡萄糖、蔗糖)保护剂对于ESTF传递体冷冻干燥样品的不同影响,并通过比较冷冻干燥前后的外观性状以及复溶后的包封率变化率、粒径变化率以及PDI变化率,结果显示6%甘露醇样品组的变化率最小,冻干保护作用相对较好。因此6%甘露醇作为ESTF传递体冻干保护剂能使ESTF传递体得到较好的保存。五、ESTF传递体的稳定性研究进行了ESTF传递体的稳定性研究。将制得的ESTF传递体在40℃高温、4℃低温、25℃室温和强光照射条件下来进行实验。考察ESTF传递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和强光照ESTF传递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ESTF传递体在4℃和25℃实验条件下6个月内均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在强光条件下不稳定会出现聚沉现象。六、ESTF传递体的体外透皮及皮肤刺激性实验进行了ESTF传递体的体外透皮实验,采用大鼠体外透皮实验比较了ESTF传递体与普通脂质体在不同时间段内药物渗透量的差别。结果表明ESTF传递体相对于普通脂质体而言,ESTF传递体在药物渗透量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并随着给药时间的增加,ESTF传递体的优势也更加明显,说明ESTF传递体的促进ESTF透过皮肤的作用强于普通脂质体。在皮肤刺激性实验中,将ESTF传递体均匀涂抹在小鼠的背部皮肤,分别在6、12、24小时后观察给药部位,均无红肿现象。说明ESTF传递体中的成分不会对大鼠的皮肤产生刺激或致过敏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期刊2018-03-15)

制剂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合成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组氨酸-聚乙烯亚胺(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de-polyhistidine-ss-polyethylenimine,mPEG-PLA-PHis-ss-PEI)阳离子聚合物并制备siRNA胶束复合物,考察其体外制剂学性质。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D,L-丙交酯、聚组氨酸和聚乙烯亚胺为起始原料,合成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组氨酸-聚乙烯亚胺,并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进行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mPEG-PLA-PHis-ss-PEI/siRNA胶束复合物(micelleplexes);动态激光散射法测定胶束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值;透射电镜观察胶束复合物的形态;超速离心法测定胶束复合物中,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的包封率;琼脂糖凝胶电泳阻滞法分别考察阳离子聚合物抵御阴离子置换能力、血清稳定性和胶束复合物在弱酸性和还原性条件下siRNA的触发释放行为。结果所制备的胶束复合物呈类球形,大小均一,分布均匀;当氮磷比(nitrogen/phosphoruse molar ratio,N/P)为20时,胶束复合物平均粒径为104.0 nm,Zeta电位值为30.1 mV,siRNA的包封率为(92.9±2.4)%;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结果显示,当N/P大于7时,胶束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阴离子抵御能力及较强的血清稳定性;胶束复合物在较低N/P条件下具有pH敏感和还原敏感性。结论所制备的胶束复合物稳定性较好,可用于递送siRN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制剂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思敏,吴文瀚,高丽娜,张蕾,吴诗涵.柠檬苦素脂质体的制备和制剂学评价[J].中草药.2019

[2].王琪,朱嘉,贾莉,陈大为,乔明曦.pH/氧化还原双敏感聚合物的合成与siRNA复合胶束的制剂学性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

[3].王彬辉,邹杰,章文红,李范珠,高晓宇.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制备及制剂学性质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

[4].黄浩洲,林俊芝,魏夕川,马鸿雁,刘海燕.中药口服液中鞣花酸分子稳定储存的制剂学机制与调控策略[J].药学学报.2019

[5].张彩凤,刘银花,王雅溶,汪泽,陈燕玲.西红花苷和西红花酸的药动学及制剂学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

[6].郭大伟.基于产学研融合的兽药制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农业教育研究.2018

[7].杜茂波,刘淑芝,梁丽娜,沈硕,许凯.川芪眼用微乳原位凝胶与普通原位凝胶的制剂学表征及组织分布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8].秦秉杰.药物制剂学中数理统计方法应用的研究综述[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张晓冬.杜仲壮骨颗粒制剂学及药效学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10].王逍遥.新型藏药ESTF传递体的制剂学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脊髓后角GFAP和Iba1的表达Fig.1.2the...胡长鸿概述2006年药学教育概况(23)概述2006年药学教育概况(8)概述2006年药学教育概况(24)概述2006年药学教育概况(12)

标签:;  ;  ;  ;  ;  ;  ;  

制剂学论文_李思敏,吴文瀚,高丽娜,张蕾,吴诗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