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定化光合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菌,污水处理,铜绿,皂素,硅藻土,絮凝,交联。
固定化光合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黄业翔[1](2018)在《絮凝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是一种能同时进行污水净化、资源回收利用的有益微生物,但由于菌体难以自然沉降分离,流失情况严重,影响光合细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目前,国内进行光合细菌絮凝固定化、并结合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以聚合氯化铝(PAC)作为絮凝剂,以叁相生物流化床作为反应装置,优化絮凝固定化条件、污水处理条件,探究反应器运行条件及运行情况。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当3%PAC溶液投加量为60ml/L时,接近70%的光合细菌被絮凝沉降,且形成的絮凝颗粒直径在50~100μm 之间,具有较快的沉降速度,利于菌、水分离。(2)通过条件优化研究得出,絮凝光合细菌投菌量为20%、C/N=11~15、pH=8~9、好氧黑暗的条件下,模拟污水中COD、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93.4%和57.8%;在葡萄糖添加量为0.3 g/L、反应时间为12 h、反应温度为25~35 ℃时,实际生活污水中COD、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93.9%和 89.2%。(3)叁相分离器可以将絮凝光合细菌截留在反应区,提高菌、水分离效果,有效解决反应器连续运行过程光合细菌易流失的问题。(4)添加0.3g/L葡萄糖,可以使出水COD、NH4+-N、TP浓度在12h内分别降低至25.0~77.0mg/L,、1.5~4.0mg/L、0.5~1.0mg/L之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GB 18918-2002)。当HRT提高至24h时,微生物发挥协同作用,在无外加碳源情况下,仍然维持反应器对生活污水的高效处理能力。(5)添加葡萄糖的前、后阶段内,光合细菌群落丰度呈迅速降低后缓慢回升的趋势,说明反应器运行过程需提供充足的小分子碳源,维持光合细菌生长代谢活性;同时,生活污水中携带微生物不断繁殖,使絮凝颗粒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迅速增加,光合细菌与多种异养微生物发挥协同作用,共同参与污染物处理过程,提高反应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孙仕勇,郭鹏云,樊胜兰,宋绵新,董发勤[2](2016)在《煤系硅藻土-海藻酸钙协同固定化光合细菌去除废水氮磷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煤系硅藻土和海藻酸钙为复合载体材料,采用微流控方法,通过煤系硅藻土的亚微米连通多孔结构和海藻酸钙叁维凝胶网络结构的协同作用,将光合细菌的沼泽红假单胞菌固定化,以提高固定化光合细菌去除废水氮磷的降解效能。选取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和总磷(TP)为污水的定量分析指标,探讨温度、光照强度、投放频率和投放量等环境因素对复合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处理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系硅藻土-海藻酸钙协同固定化光合细菌去除废水氮磷的最优实验工艺条件为:温度30℃,光照强度为30×10~3lx,投加频率1/2 d~(-1),投加量20 g·L~(-1)。当复合固化颗粒处理废水6 d后,对废水氮磷的COD,NH_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2%,78.7%和79.8%。(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孙仕勇,樊胜兰,董发勤,陈思伶,付晓辛[3](2016)在《固定化光合细菌在水污染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定化光合细菌因其处理效率高、抗环境影响因子强、稳定性好、便于存储与运输等优点在水污染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固定化载体材料和固定化方法,并评述了固定化光合细菌反应特性变化。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固定化光合细菌在各类污水及底泥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6年07期)
许洪章,彭猛,张光明,杨光,王航瑶[4](2016)在《固定化光合细菌技术及其运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合细菌处理污染并回收资源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光合细菌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的固定化方法,对现有光合细菌固定化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整合,发现包埋、吸附、聚集-交联是光合细菌最常用的3种固定化方法,其中包埋法占60%。对这3种固定化方法的原理、材料和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固定化光合细菌主要的应用方向进行了介绍,并对于未来光合细菌的固定化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樊胜兰[5](2016)在《固定化光合细菌消减水体污染物的室内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的生态功能降低,底泥作为净化水体的二次污染源,水体底泥同步治理的重要性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研究。本文的研究以特异性光合细菌为主体,采用几种载体材料与方法将其固定,室内模拟固定化光合细菌对水体与底泥中有机物、氮、磷的去除,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主要的应用条件及控制参数,为固定化光合细菌技术在湖泊、水库水体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主要实验结论如下:(1)论文研究对象光合细菌菌株多为短杆状或卵圆形,宽0.5-0.9μm,长1.2-2.0μm,无芽孢,无荚膜,单极鞭毛,可运动。培养一段时间后仍形态完整,表面光滑,分散较好,无团聚。固定化载体材料多为多孔无毒矿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生物相容性。(2)光合细菌生长特性研究中发现,固定化光合细菌适宜生长条件与游离光合细菌一致,均为30℃,p H 7-9,光照无氧。光合细菌经固定化后生长活性与生长速率稍低于光合细菌悬液。光合细菌浓缩液与固定化颗粒水质净化最优工艺条件:投加量20g·L-1,投加频率4d·time-1,温度30℃,完全光照,此时对水体中COD、NH3-N、TP的去除效果最高达到了80%左右。固定化后其适宜温度范围有所扩大,25-30℃均具有较好的效果。(3)光合细菌经无机载体固定化后细菌仍能保持原有形态,作用一段时间后,上覆水中可检测出大量光合细菌,未发生明显变异。固定化光合细菌投入底泥后迅速扩散,在底泥与上覆水之间的形成明显的分层现象。分为上覆水层、底泥层与底泥和上覆水之间形成的一层较厚的微生物隔离层,实现光合细菌在水体的定殖。固定化颗粒在投加量为20g·L-1,投加频率为4d·time-1时,对底泥上覆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且固定化颗粒在去除底泥上覆水中有机物、氨氮和总磷的同时能消减底泥量。底泥消减量随着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在15g·L-1时对底泥量的消减效果最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25)
王萍,张恩栋,孙慧超,宁淑香,赫英哲[6](2015)在《固定化光合细菌脱氮除磷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光合细菌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光合细菌最适生长条件:光强2000 lx,盐度0 g/L,温度30℃,p H=8.0。研究粉末及颗粒活性炭对光合细菌去除废水中氮磷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活性炭添加量对氮磷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粉末活性炭后光合细菌对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5%和61.1%,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3.6%和4.7%。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以2 g/L为宜。投加活性炭后光合细菌的生长速率提高到0.478。(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5年23期)
付玲玲,胡筱敏,黄佳丽[7](2015)在《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含氯酚废水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较研究不同包埋法制备的固定化颗粒的活性、降解氯酚性能、抗分解能力、传质性能、机械强度、制备成本、制备难易等方面,以期寻找最优质的包埋材料。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添加粉末活性炭作为包埋材料时,固定化颗粒的各种性能最好。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包埋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包埋条件为:粉末活性炭含量为1%,海藻酸钠含量为3%,包埋细菌生物量为0.5 g/10 g包埋材料。(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李莉,王锋尖,潘坤[8](2015)在《光合细菌固定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细菌是地球上出现最早,且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是处于厌氧环境中可以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总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光合细菌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总结了光合细菌固定化技术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对光合细菌固定化技术在废水处理、生物制氢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5年01期)
李莉,张卫东,王峰尖[9](2015)在《好氧污泥-固定化光合细菌联合处理皂素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好氧污泥-固定化光合细菌和好氧污泥-未固定化光合细菌联合处理皂素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光合细菌耐受的COD浓度范围明显增大,耐氯性达到20 000 mg/L,适宜的p H范围变宽为5.0~9.0。对于COD浓度为5 000 mg·L-1~30 000 mg·L-1的皂素废水,投加5%V固定光合细菌∶V活性污泥=1 m L·m L-1∶1 m L·m L-1的接种量,好氧污泥-固定化光合细菌联合处理其CODcr去除率稳定在97%~99%,光合细菌的流失量大大减少,且固液分离效果好。(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5年01期)
吴珊,任丽艳,厉智成[10](2014)在《光合细菌固定化及其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光合细菌固定化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比较了光合细菌的5种不同固定化方法及其特性,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菌藻共同培养,通过试验研究了固定化后的光合细菌与游离光合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差异并确定了固定化光合细菌的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采用沸石、碳酸钙和海藻酸钠混合包埋光合细菌的固定化方法最佳;固定化光合细菌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显着,为83.55%,而相同量的游离光合细菌的抑制作用只有26.81%;最佳固定化光合细菌投加量为36 g/L。(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固定化光合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煤系硅藻土和海藻酸钙为复合载体材料,采用微流控方法,通过煤系硅藻土的亚微米连通多孔结构和海藻酸钙叁维凝胶网络结构的协同作用,将光合细菌的沼泽红假单胞菌固定化,以提高固定化光合细菌去除废水氮磷的降解效能。选取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和总磷(TP)为污水的定量分析指标,探讨温度、光照强度、投放频率和投放量等环境因素对复合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处理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系硅藻土-海藻酸钙协同固定化光合细菌去除废水氮磷的最优实验工艺条件为:温度30℃,光照强度为30×10~3lx,投加频率1/2 d~(-1),投加量20 g·L~(-1)。当复合固化颗粒处理废水6 d后,对废水氮磷的COD,NH_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2%,78.7%和79.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定化光合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黄业翔.絮凝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8
[2].孙仕勇,郭鹏云,樊胜兰,宋绵新,董发勤.煤系硅藻土-海藻酸钙协同固定化光合细菌去除废水氮磷实验[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6
[3].孙仕勇,樊胜兰,董发勤,陈思伶,付晓辛.固定化光合细菌在水污染综合治理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16
[4].许洪章,彭猛,张光明,杨光,王航瑶.固定化光合细菌技术及其运用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
[5].樊胜兰.固定化光合细菌消减水体污染物的室内模拟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
[6].王萍,张恩栋,孙慧超,宁淑香,赫英哲.固定化光合细菌脱氮除磷能力研究[J].广东化工.2015
[7].付玲玲,胡筱敏,黄佳丽.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含氯酚废水的特性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5
[8].李莉,王锋尖,潘坤.光合细菌固定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5
[9].李莉,张卫东,王峰尖.好氧污泥-固定化光合细菌联合处理皂素废水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
[10].吴珊,任丽艳,厉智成.光合细菌固定化及其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