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晚年马克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晚年,马克思主义,社会,公社,思想。
晚年马克思论文文献综述
吕宏山[1](2019)在《“公社”问题与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新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社思想是马克思晚年思想的重心。柯瓦列夫斯基的着作对马克思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不仅为马克思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补充,也为他批判资本主义的现代世界体系给予了重要的材料支撑。柯瓦列夫斯基的着作促使马克思把对公社实证性的历史考察与对现代文明等级理论的批判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公社为中心,马克思在一个更为广泛的范围内探索人类历史的复杂性和社会变革道路的多样性。这些工作既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延续,又是确保它能够有效转化为革命行动的前提。(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9年11期)
王晓红[2](2019)在《马克思晚年笔记中的交往作用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形式,主要指交往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活动。晚年笔记中,马克思深刻指出,交往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促进了国家和文明的起源与传承;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促进现实的人不断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前提。(本文来源于《思想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王莅[3](2019)在《劳伦斯·克拉德对“晚年马克思”的发掘》一文中研究指出劳伦斯·克拉德是《卡尔·马克思民族学笔记》的编辑者,他明确以"人类学家"指称马克思的身份,并以此勾勒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间断"特征。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炮制"成熟马克思"与"青年马克思"的对立,并极力以结构主义肢解马克思的时期,克拉德以人类学研究统摄马克思的思想进程,以哲学人类学向经验人类学转变描述马克思的思想轨迹,并因此将关注马克思的视域拓展到晚年时期等洞见,可谓别出心裁。当前,重新检视克拉德关于马克思与人类学关系的建构工作,不仅可以深化对马克思晚年研究工作的理解,而且能够在新的历史和学术背景下评估"人类学马克思"所产生的理论效应。(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9年06期)
顾海良[4](2019)在《理论批判和思想交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时代精神——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开创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恩格斯晚年坚守马克思的"理论精神和批判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进行了坚决的捍卫,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理论旨向和学术规范及其精神实质和时代意蕴。恩格斯坚持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实际运用要同时代的现实发展相联系,要同各国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相结合;恩格斯对思想历史、思维材料和经济事实之间辩证关系的阐释,集中体现了这一方法上的核心要义。在理论旨向上,坚持对工人运动中各种错误思想的批判,坚持对诋毁马克思思想的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继承和弘扬马克思思想的科学精神特别是其中的批判精神。在学术精神上,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研究者特别强调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遵循"更为接近真理"的学术依循,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向。(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9年06期)
凯文·B.安德森,漆飞[5](2019)在《作为“共产主义发展起点”的俄国公社形式——马克思关于俄国的晚年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的写作构成了其思想谱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凯文·B.安德森关注到马克思晚年与俄国革命者往来通信的叁个阶段,由叁次通信组成,分别是与米哈洛夫斯基的通信、给查苏利奇的回信以及与恩格斯合着《共产主义宣言》俄文第二版的"序言",其内容有关俄国革命的发展前景与作为"共产主义发展起点"的俄国公社形式。通过对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笔记的研究,安德森试图阐明马克思晚年非欧洲中心主义的研究倾向,并揭露对非资本主义社会、非西方社会研究中的多线性视角和人类学转向。(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陈丽菁[6](2019)在《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他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扩大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从狭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扩展到广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阐发。同时,反击各种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思潮,在实践上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了广泛传播。(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9年16期)
李百玲[7](2019)在《马克思晚年关于印度研究的理论嬗变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视域中着重研究了东方社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道路等重要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印度社会的研究过程中,马克思在农村公社与土地所有制关系、社会形态、发展道路等问题上修正了此前关于印度社会的一些观点,作出了重大理论突破,进一步完善了唯物史观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学说。深刻理解马克思晚年关于印度社会的研究及其理论嬗变的意义,对于深化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认识,增进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与各国社会发展道路特殊性的理解,进而促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9年04期)
王亚杰[8](2019)在《马克思晚年理论视阈的时空转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晚年研究主要以笔记和书信的形式呈现出关于前资本主义与非西方社会在时间与空间维度的双重转向。在时间维度层面,马克思采用逻辑推定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资本主义批判为基点,追溯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和未来预测;在空间维度层面,马克思则以历史地理发展多样性为前提,将通向共产主义的可能性方案由西欧资本主义转向俄国农村公社。理论视阈的时空转向将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与空间性纳入马克思对历史规律的论证中,它证实了马克思所阐释的历史规律只能产生于具体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中,空间的引入开启了解释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关系的新范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小莉[9](2019)在《论恩格斯晚年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主是恩格斯晚年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深入剖析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基础上,恩格斯晚年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他将抽象的民主发展理论置于具体的历史过程,指出"自然生长的民主制"是人类民主的源头,揭示了从原始民主到阶级民主再到民主消亡的演进逻辑。他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延伸到"无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论述了民主共和国是"国家的最高形式""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后形式"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他将暴力革命辅之以合法性斗争,论述了不同条件下民主革命的策略选择。他将社会民主扩展到党内民主,在党内批评、民主讨论以及反对个人专断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恩格斯晚年为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启迪。(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顾海良[10](2019)在《思想过程和革命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在逻辑——论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开创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恩格斯晚年通过对马克思思想过程和革命实践的研究,其中包括马克思的生平和事业,以及与马克思思想发展有关的组织机构、理论活动等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在逻辑作出了开创性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是书斋中从文本到文本的孤立的思想沉思的过程,因而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文本考据限界内;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在与现实世界实践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中,特别是在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结合中与时俱进的思想历史过程。这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史真实,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根本特征。(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9年04期)
晚年马克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形式,主要指交往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活动。晚年笔记中,马克思深刻指出,交往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促进了国家和文明的起源与传承;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促进现实的人不断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前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晚年马克思论文参考文献
[1].吕宏山.“公社”问题与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新方向[J].哲学动态.2019
[2].王晓红.马克思晚年笔记中的交往作用思想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
[3].王莅.劳伦斯·克拉德对“晚年马克思”的发掘[J].现代哲学.2019
[4].顾海良.理论批判和思想交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时代精神——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开创性研究[J].求索.2019
[5].凯文·B.安德森,漆飞.作为“共产主义发展起点”的俄国公社形式——马克思关于俄国的晚年写作[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9
[6].陈丽菁.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贡献[J].西部学刊.2019
[7].李百玲.马克思晚年关于印度研究的理论嬗变及其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
[8].王亚杰.马克思晚年理论视阈的时空转向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刘小莉.论恩格斯晚年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
[10].顾海良.思想过程和革命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在逻辑——论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开创性研究[J].学术界.2019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