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悬浮种衣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玉米,蚜虫,包衣,病害,害虫,杀虫。
悬浮种衣剂论文文献综述
刘刚[1](2019)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可用于吉林省玉米根腐病的田间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6年采自吉林省36个村镇的玉米根腐病样品进行镰孢菌分离和鉴定,并通过田间试验筛选有效药剂。结果发现,在分离获得的84株镰孢菌中,主要包括尖孢镰孢、禾谷镰孢、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叁线镰孢等11种,其中尖孢镰孢平均分离频率最高,为45.2%;其次是禾谷镰孢,平均分离频率为20.2%。从分布区域(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23期)
汪芳琳,胡祖红,刘彭娟,丁莹[2](2019)在《四种悬浮种衣剂对皖江区域小麦性状和纹枯病防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安徽省国营华阳河农场农科所小麦试验田,以皖江区域优势小麦品种镇麦6号为试验作物,选用2.5%的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咯菌腈)、25%的迈舒平悬浮种衣剂(噻虫·咯·霜灵)、3%的敌萎丹悬浮种衣剂(苯醚甲环唑)、6%的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戊唑醇)等4种小麦常用种衣剂为试验药剂,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小区小麦出苗率、四叶期小麦鲜(干)重、发病率、病情指数、小麦性状、产量等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25%的迈舒平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种进行处理较其它处理在提高小麦出苗率、预防小麦纹枯病以及提高产量性状等方面均有显着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曹海潮,刘庆顺,白海秀,韩君,杨士玲[3](2019)在《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在花生田应用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花生生长的安全性及防治花生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应用潜力。【方法】制备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并测定其pH、黏度、悬浮率及冷热贮稳定性与冷热贮前后的药剂粒度分布变化。在室内,以200、400、800 g a.i./100 kg种子3个剂量进行温室盆栽安全性试验,统计各处理组的出苗时间及播种后14 d花生幼苗的株高、根长、茎叶鲜重、根鲜重与植株干重等生长指标,评价药剂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在田间,设置100、200、400 g a.i./100 kg种子3个剂量进行花生种子包衣,以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迈舒平)为对照药剂,进行两年叁地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达到GB/T17768—1999悬浮种衣剂产品标准。温室盆栽试验中,该药剂以200、400、800 g a.i./100 kg种子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安全。2016年以100、200、400 g a.i./100kg种子3个剂量进行田间试验,药剂对花生冠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16%、97.98%、98.79%,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97%、92.26%、92.90%,对花生蚜(Aphis medicaginis)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74%、92.48%、94.13%,且防治效果表现为随药剂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空白对照处理,药剂可以提高花生出苗率10.25%—13.21%,增加花生产量683.75—1 234.12 kg·hm-2。由此确定200 g a.i./100 kg种子为田间推荐剂量。2017年使用该剂量,对山东新泰和泰安两地花生冠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1.12%与95.83%,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74%与92.93%,对地老虎(新泰)与花生茎腐病(泰安)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33%与87.29%。与空白对照相比,在新泰试验中,出苗率提高了4.23%,产量提高了1 146.45 kg·hm-2;在泰安试验中,出苗率提高了10.75%,产量提高了1 715.70kg·hm-2。【结论】研发的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茎腐病及花生蚜、地老虎均有一定的兼治效果,对花生出苗和生长安全并增加花生产量,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苏旺苍,郝红丹,徐洪乐,孙兰兰,周蒲[4](2019)在《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河南省主播小麦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河南省主播小麦品种的安全性,对河南省主播小麦品种进行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示范试验,调查其对小麦发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推荐剂量(4 mL 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1 kg小麦种子)下使用对供试小麦品种均无不良影响。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可明显提高秋乐2122、周麦27、西农979、豫麦158、矮抗58、济麦4号、开麦21、泛麦8号、丰德存麦1号的出苗率,其出苗率分别为90%、98%、89%、96%、96%、70%、83%、98%、81%,未经药剂处理的出苗率分别为75%、86%、82%、72%、89%、62%、76%、78%、69%;基本苗数调查结果显示,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对各小麦品种出苗无不良影响;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可明显提高豫麦158、百农207、天民198等的分蘖数、地上鲜质量,经药剂处理后分蘖数分别为5、4、4个,未经药剂处理的分蘖数分别为4、3、3个,经药剂处理后地上鲜质量分别为8.31、8.25、7.10 g,未经药剂处理的地上鲜质量分别为6.62、6.11、5.72 g,说明该种衣剂对小麦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可明显提高西农979、周麦22等的根数(经药剂处理后根数分别为11、10条,未经药剂处理的根数分别为9、8条)、根长(经药剂处理后根长分别为11.8、11.4 cm,未经药剂处理的根长分别为10.2、10.1 cm)、地下鲜质量(经药剂处理后地下鲜质量分别为0.91、0.65 g,未经药剂处理的地下鲜质量分别为0.81、0.45 g),说明该种衣剂对小麦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综上,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推荐剂量(4 mL 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1 kg小麦种子)下使用对供试的河南省主播小麦品种安全,且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王瑞华[5](2019)在《12.5%噻呋·咯·呋虫悬浮种衣剂防控小麦全蚀病、蚜虫的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概况试验地点设在河南省鹿邑县穆店乡李集行政村村民赵卫红承包的小麦田。试验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为两合土偏于,肥力上等,连年秸秆还田小麦全蚀病发生基数较高,蚜虫发生同大田。试验田精耕细作,上虚下实,足墒播种。小麦播种期10月19日,品种为德研16,宽幅播种,播种量为14 kg/667 m~2,播种时天气多云,(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28期)
孙斌,张志刚,王素平,窦瑞木[6](2019)在《14种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地下害虫、蚜虫和茎基腐病的防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控制玉米地下害虫、蚜虫和茎基腐病的危害,筛选具有较好控制作用的种衣剂,笔者开展了14种悬浮种衣剂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14种种衣剂对供试玉米品种出苗安全;氟虫腈·噻虫嗪(30%悬浮种衣剂)(1:1000)处理的出苗率96.7%为最高值。氟虫腈·噻虫嗪(30%悬浮种衣剂)(1:1000)对玉米地下害虫、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4.8%、80.0%。精甲·咯·嘧菌(11%悬浮种衣剂)(1:2000)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达73.7%。说明以噻虫嗪、氟虫腈和甲霜灵为主的复配防治玉米地下害虫、蚜虫、茎基腐病,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针对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域,结合品种、施肥、管理等措施选用不同的配方,以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4期)
朱晓丹,贾春虹,赵尔成,陈莉,余苹中[7](2019)在《2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2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中的残留动态和环境安全性。2014—2015年在北京市郊区和河南省新乡市郊区进行2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上的残留试验。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氟虫腈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植株上的降解半衰期为6.6~7.5 d,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0.7~24.2 d。土壤样品中能检测到代谢物氟虫腈砜和氟虫腈硫醚,玉米植株样品中没有检测到代谢物的残留。2年2地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无明显差异,收获的玉米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王彬,李俊献,田广吉[8](2019)在《60%高巧悬浮种衣剂+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地下害虫及根部病害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大,玉米地下害虫及根部病害也逐年加重,给我市的粮食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目前市场上的种衣剂比较单一,难以起到效地既治虫又防病的效果。因此,我们采用60%高巧悬浮种衣剂+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混合拌种,期望达到对玉米地下害虫及根部病害的兼治作用,为该产品组合在生产实践上的推广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张海英,吕和平,李建军,郭致杰[9](2019)在《低温胁迫下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春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低温条件下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不同剂量对春小麦生长的安全性及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其不同剂量包衣的春小麦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低温胁迫下春小麦株高、根长、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及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00kg春小麦种子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50 g包衣,在昼/夜温度为20℃/10℃、15℃/5℃条件下,能增加春小麦的株高和地上鲜重。但当胁迫温度降低、包衣剂用量增加时,春小麦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的生成受到抑制,丙二醛的含量增加,且随着温度越低包衣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春小麦受到的伤害也越严重。用新烟碱类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包衣后,在春季播种时,以推荐剂量的低剂量包衣种子为宜。(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闫佳会[10](2019)在《25g/l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小麦根腐病常用防治药剂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为对照,研究了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根腐病的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g/100kg的防效和对照药剂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在小麦抽穗期的防效无显着性差异,分别为83.78%和81.78%。表明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青海农林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悬浮种衣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择安徽省国营华阳河农场农科所小麦试验田,以皖江区域优势小麦品种镇麦6号为试验作物,选用2.5%的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咯菌腈)、25%的迈舒平悬浮种衣剂(噻虫·咯·霜灵)、3%的敌萎丹悬浮种衣剂(苯醚甲环唑)、6%的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戊唑醇)等4种小麦常用种衣剂为试验药剂,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小区小麦出苗率、四叶期小麦鲜(干)重、发病率、病情指数、小麦性状、产量等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25%的迈舒平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种进行处理较其它处理在提高小麦出苗率、预防小麦纹枯病以及提高产量性状等方面均有显着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悬浮种衣剂论文参考文献
[1].刘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可用于吉林省玉米根腐病的田间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19
[2].汪芳琳,胡祖红,刘彭娟,丁莹.四种悬浮种衣剂对皖江区域小麦性状和纹枯病防治的影响[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曹海潮,刘庆顺,白海秀,韩君,杨士玲.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在花生田应用的效果[J].中国农业科学.2019
[4].苏旺苍,郝红丹,徐洪乐,孙兰兰,周蒲.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河南省主播小麦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9
[5].王瑞华.12.5%噻呋·咯·呋虫悬浮种衣剂防控小麦全蚀病、蚜虫的药效试验[J].河南农业.2019
[6].孙斌,张志刚,王素平,窦瑞木.14种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地下害虫、蚜虫和茎基腐病的防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9
[7].朱晓丹,贾春虹,赵尔成,陈莉,余苹中.2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J].江苏农业科学.2019
[8].王彬,李俊献,田广吉.60%高巧悬浮种衣剂+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地下害虫及根部病害药效试验[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
[9].张海英,吕和平,李建军,郭致杰.低温胁迫下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春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9
[10].闫佳会.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