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多态论文_高昆

导读:本文包含了形态多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态性,基因,形态,蛋白,卵巢,结构,吸虫。

形态多态论文文献综述

高昆[1](2018)在《不同绒毛形态燕山绒山羊产绒性能及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燕山绒山羊是以本地土种羊为基础,经过30年多年的选育,形成的一个绒肉兼用型绒山羊新类群。燕山绒山羊的绒毛形态除了普通直绒型(以下称直绒型)以外,还存在特殊的穗状弯曲型(以下称穗状绒型)山羊绒。饲养者更加偏爱穗状绒毛型绒山羊,为此对直绒型和穗绒型不同毛被类型的绒山羊产绒性能差异和发生穗状弯曲的原因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试验选取20kg左右饲养管理相同、生理状态一致、燕山绒山羊母羔80只,随机选取其中10只为穗状绒型羊绒,10只为直绒型羊绒,分别于羊绒生长停滞期(3月份)、羊绒脱落期(4月份)和羊绒萌发期(6月份)采集试验羊的皮肤样品,用Sacpic染色法制备皮肤毛囊组织切片,分析不同绒毛形态绒山羊在毛囊结构上的差异,另外,两种类型的绒毛各30只在羊绒开始脱落时抓绒测定产绒量及羊绒品质。选取穗状绒型和直绒型各3只羊的羊绒样本,用1%亚甲基蓝染液对羊绒皮质细胞进行染色以区分正、副皮质细胞的排列分布。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绒毛类型的表面鳞片结构差异,统计鳞片翘角度数,鳞片密度、鳞片高度、鳞片厚度。随机选取直绒型和穗状绒型燕山绒山羊各20只皮肤样品,对TGFα和KRT7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多态性。并对TGFα和KRT71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穗状绒型绒山羊产绒量极显着高于直绒型绒山羊(P<0.01),羊绒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显着高于直绒型绒山羊(P<0.05),而细度显着小于直绒型绒山羊(P<0.05)。穗状绒型和直绒型绒山羊的表皮厚度、初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密度、S/P、初级毛囊活性率、次级毛囊活性率、初级毛囊深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穗状绒型的真皮厚度、次级毛囊深度显着大于直绒型绒山羊(P<0.05)。染色结果显示穗状绒和直绒正、副皮质细胞均呈双边分布,其中正皮质细胞位于卷曲波的外侧,副皮质细胞位于卷曲波的内侧。穗状绒型羊绒正、副皮质细胞比例约为1.9:1,直绒型羊绒正、副皮质细胞比例约为1:1.4;穗状绒型与直绒型的鳞片翘角度数、鳞片密度、鳞片高度、差异不显着(P>0.05);穗状绒型的鳞片厚度显着低于直绒型(P<0.05)。正、副皮质细胞含量改变可能是造成穗状羊绒发生弯曲的原因之一,伴随着穗状型羊绒变细其鳞片厚度也相应变薄。对穗状绒型和直绒型克隆测序结果显示TGFα基因的CDS区第95-97位点存在CAG碱基的缺失,相应的氨基酸为丙氨酸的缺失。KRT71基因存在6个突变位点,其中C 229 A、G 231 A、T 594 C、C 885 A和G1419 A为同义突变,第1536位点存在A碱基的插入突变,对应的氨基酸(丝氨酸)S 514 L(亮氨酸),同时发生移码突变,相应的突变点之后的11个氨基酸都发生了改变。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穗状绒型TGFα和KRT71基因的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的改变,从而可能使得穗状绒型燕山绒山羊被毛发生穗状弯曲。综上所述,穗状绒型燕山绒山羊的产绒性能优于直绒型,其中正、副皮质细胞排列改变和基因突变可能是穗状绒型燕山绒山羊绒毛发生弯曲的原因之一。另外,TGFα和KRT71基因存在的多态性位点可能是调控羊绒形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为探索羊绒发生穗状弯曲的原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28)

祖亚[2](2018)在《云南省大理、德宏片形吸虫形态及rDNA、mtDNA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云南省大理、德宏片形吸虫的形态及核糖体、线粒体DNA的多态性,旨在从基因水平上探讨云南省大理、德宏片形吸虫的种类及遗传变异情况。[方法]1.采集样本:从云南省大理市泰兴市场2头病黄牛的肝胆管内采集片形吸虫各10条;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1头病黄牛和盈江县1头病山羊的肝胆管内采集片形吸虫各10条。2.形态研究:肉眼观察片形吸虫的肩部特征及体后端的形状;测量尺测量虫体的体长及体宽;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虫体的肩部特征和生殖腔的形状,测量虫体头锥的长度、口吸盘及腹吸盘的最大直径和口吸盘到腹吸盘之间的距离。3.核糖体、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a.试剂盒抽提基因组DNA及DNA纯度的鉴定;b.引物的设计与合成;c.采用PCR技术对云南两地片形吸虫核糖体ITS、28S rDNA和线粒体nad4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及测序;d.用DNAStar7.1软件、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的整理和比较,并用Mega5.1软件对线粒体nad4基因序列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1.通过形态分析初步得出云南省存在两种片形吸虫: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2.获得24个片形吸虫样本的ITS序列长为922bp,16个片形吸虫样本的ITS序列长为902bp;40个片形吸虫样本的28SrDNA序列长为489bp。进行序列分析显示:完整的ITS-1长为435bp,共有5个变异位点;5.8S长为141bp,无变异位点;ITS-2长为346bp或327bp,共有8个或5个变异位点;而28SrDNA序列上有4个变异位点。依据这些变异位点可以区别出两种片形吸虫,而有的片形吸虫样本在变异位点处具有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碱基重迭现象。结果40个片形吸虫经鉴定被分成叁种:肝片形吸虫、巨片形吸虫和“中间型”片形吸虫。3.获得线粒体DNA的nad4基因序列长为470bp。测序结果分析显示,片形吸虫线粒体nad4序列的种间差异大于种内差异,经前一部分鉴定为“中间型”的样本其nad4序列与肝片形吸虫的相应序列相似性高。进化树显示云南大理地区的片形吸虫明显集聚在一起,同巨片形吸虫有明显的分支,但与文献报道的肝片形吸虫和“中间型”片形吸虫线粒体相同基因序列比较,不构成独立的分支;云南德宏地区的片形吸虫明显集聚在一起,同肝片形吸虫有明显的分支,与文献报道的巨片形吸虫线粒体相同基因序列比较不构成独立的分支。[结论]1.云南大理、德宏地区的片形吸虫从形态学初步分类,存在两种片形吸虫: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2.用核糖体ITS、28SrDNA基因作为遗传标记来鉴别云南大理、德宏地区片形吸虫的种类,可初步分成叁种:肝片形吸虫、巨片形吸虫和“中间型”片形吸虫。3.用线粒体nad4基因作为遗传标记来研究云南大理、德宏地区片形吸虫的遗传变异情况,云南地区片形吸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其种内变异不明显而种间分化较为显着。(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吴翠玲,宗兴龙,赵卓,赵云辉,翟博[3](2018)在《6个绵羊群体骨形态蛋白受体1B基因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分析6个绵羊群体骨形态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1B,BMPR-1B)基因多态性,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集新吉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无角型)、东北细毛羊、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白头杜泊羊6个绵羊群体共381只个体的血样,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BMPR-1B基因多态性,并用DNAStar软件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利用Excel 2003软件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Hardy-Weinberg平衡,以及遗传多样性参数(杂合度(He)、纯合度(Ho)、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显示,新吉细毛羊、东北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无角型)、白头杜泊羊BMPR-1B基因均不存在多态性;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具有多态性,存在3种基因型:++、B+和BB。杜×寒杂交羊(F1)χ2值达到显着水平,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杜×寒杂交羊(F3)χ2值未达到显着水平,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的PIC分别为0.311和0.264,为中度多态。推测BMPR-1B基因不是新吉细毛羊、东北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无角型)、白头杜泊羊4个绵羊群体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但可作为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4期)

王静林,李顺祥,叶绍飞,李楠,何于雯[4](2018)在《云南省华宁县荒川库蠓形态和遗传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云南省荒川库蠓形态多样性及遗传多态性。方法 2015年7月在云南省华宁县采集库蠓样本,制备压片进行形态学鉴定,同时提取基因组DNA,用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和间隔区-1(ITS-1)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采用Clustal X、DNAStar和Mega 6.1等软件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共采集到库蠓955只,其中12只库蠓在R1和R2室下端多出1个淡斑,翅面共有15个淡斑;另外943只库蠓翅面有14个淡斑。对12只翅面有15个淡斑的库蠓(A组)和14只翅面有14个淡斑的库蠓(B组)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26只库蠓均具有两复眼分离、小眼面间无柔毛、触角第15节无嗅觉器、1个大梨形受精囊、翅面有小圆形淡斑的形态学特征。两组库蠓的HR和TR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R、PR、CR和TR1、TR3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Ⅰ基因和ITS-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6只库蠓与荒川库蠓亲缘关系最近;但是在COⅠ基因进化树上26只库蠓分为明显的两个进化簇,其中14只库蠓(B组)形成1个单独的进化簇,与另一进化簇核苷酸同源性在94%以下。结论云南省华宁县除了荒川库蠓外,还存在1种翅面有形态差异的变种库蠓以及COⅠ基因序列差异较大的荒川库蠓,提示该地区荒川库蠓的形态学和遗传学具有多态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王鹤瑞[5](2016)在《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早衰发病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编码区突变与中国汉族女性卵巢早衰(PO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入院的103例中国汉族卵巢早衰患者作为疾病组,133例正常育龄女性为对照组,血样获取DNA后进行BMP15基因扩增,通过对PCR产物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编码区7处突变位点,其中4个为多态性位点,分别位于BMP15启动子区的rs3810683、第1外显子区的rs41308602、第2外显子区的rs79377927及rs17003221。与对照组相比,这4个SNP的基因型分布并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仅有rs79377927的等位基因(TCT/-)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新的序列变异为第2外显子区的错义突变:381A>G,617G>A,661T>C,均只出现在疾病组中。结论 BMP15基因编码区的rs79377927(788ins TCT)位点可能与POF的发病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6年19期)

魏镜赞,王秀霞[6](2015)在《骨形态发生蛋白15及雌激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早衰关系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及雌激素受体1(ESR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早衰(POF)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R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01-2012-03)等,收集有关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BMP15-9C>G,788ins TCT,852C>T,308A>G及ESR1 Pvull,Xbal多态性,POF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P15538G>A突变发生POF风险增加,是正常人的6倍以上,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AG vs.GG:OR 6.33,95%CI2.04~19.62,P=0.001;A等位基因vs.G等位基因:OR 8.96,95%CI 2.53~31.74,P=0.0007)。结论 BMP15-9C>G,788ins TCT,852C>T,308A>G及ESR1 Pvull,Xbal多态性与POF发病无关,BMP15 538G>A多态性与POF发病可能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王礼强,杨瑞,袁伯川,刘春生,刘颖[7](2015)在《甘草不同功能基因拷贝数多态性组合类型与叶片形态及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甘草功能基因拷贝数多态性(CNV)与叶片形态特征及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为筛选高品质甘草奠定基础。方法:以来自7个产地的60株甘草为实验材料,采用实时PCR对甘草中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 A还原酶(HMGR)基因、鲨稀合成酶1(SQS1)基因和β-香树脂醇合成酶(β-AS)基因进行拷贝数测定,采用HPLC测定甘草酸含量,并考察不同功能基因CNV组合类型甘草叶片的形态特征。结果:根据实时PCR测定结果,按照3个功能基因的拷贝数,将甘草分为6种类型,即A型(β-AS+HMGR+SQS1=1+1+1)、B型(1+2+1)、C型(2+1+1)、D型(2+1+2)、E型(2+2+1)和F型(2+2+2);不同类型甘草在叶片形态特征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A型与D型叶片的整体面积较小,而B型与E型叶片的整体面积则较大;HPLC测定结果显示B型甘草的甘草酸平均含量最高,E型甘草的甘草酸含量较高,而A型和D型的甘草酸含量则较低。结论:甘草中功能基因CNV组合类型与甘草叶片的形态特征及甘草酸含量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β-AS基因与SQS1基因单拷贝、HMGR基因双拷贝的甘草植株,其叶片具有最大的面积,同时其甘草酸含量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优质甘草筛选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5年04期)

刘鹿,王艳春,陶好霞,袁盛凌,王令春[8](2015)在《幽门螺杆菌毒素相关蛋白A的EPIYA多态性对胃上皮细胞AGS形态及IL-8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研究幽门螺杆菌毒素相关蛋白A(Cag A)不同分型对胃上皮细胞AGS形态及IL-8表达影响的差异。方法:设计、人工合成并优化不同cag A基因型,构建相应表达载体,转染胃上皮细胞AGS后观察不同型Cag A对细胞形态及IL-8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后每6 h进行细胞形态观察,于24、36 h对形成蜂鸟状细胞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型Cag A均能引起发生蜂鸟状改变的细胞数量增加;较空载体对照,Cag A的6种型别皆有非常显着差异,Cag A ABCCC与其余5种Cag A型别有非常显着差异。同时于转染后12、36 h对细胞分泌的IL-8进行检测,统计分析表明,转染后12 h,转染各型Cag A细胞的IL-8表达量开始出现差异;转染后36 h,较空载体对照,Cag AABD、Cag A J-Western、Cag A ABDD和Cag A ABCCC存在非常显着差异,Cag A ABDD和Cag A ABCCC分别与Cag AABD、Cag A ABC存在非常显着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Cag A可引起转染后的AGS细胞发生蜂鸟状改变及IL-8表达增加,EPIYA基序C数目的增加与细胞蜂鸟状改变呈正相关,EPIYA基序C和D数目的增加与IL-8表达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5年04期)

李福贵,但唐兴,林绍南,邹曙明[9](2015)在《亚东鲑人工繁殖与野生群体的形态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亚东鲑野生群体与人工繁殖后代的形态特征和微卫星遗传多态性分析。首先采用方差、判别、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2个群体,包括7个可数、11个可量与20个框架数据,结果表明亚东鲑人工繁殖后代与野生群体在鳍式、鳞式、可量和框架结构性状等方面均无显着差异。进一步采用9对微卫星引物评估了亚东鲑人工繁殖与野生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在10个座位中,共检测到55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分别为4.8、4.0个,平均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5.5个;平均座位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626 7、0.641 7,平均基因多样性均为0.571 9,群体遗传分化较小,2个群体的微卫星DNA多态性均呈现低水平。结果表明,亚东鲑人工繁殖与野生群体在遗传上差异不大,人工繁殖群体可用于开展进一步的保种繁育和保护性放流工作。(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曾龙剑[10](2014)在《As3MT、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对尿砷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通过检测职业暴露工人尿中砷化合物形态和含量,评价职业暴露工人机体砷负荷情况;2检测砷代谢相关酶As3MT基因多态性位点rs7085104、rs11191454、 rs10883790、rs1046778以及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个体砷化合物分布情况,评价As3MT.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对砷化合物分布的影响;3研究砷代谢相关酶As3MT基因多态性位点rs7085104、rs11191454、 rs10883790、rs1046778以及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砷甲基化水平的关系,评价As3MT、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对砷甲基化代谢的影响。方法1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砒霜厂职业性砷暴露工人,采集其尿液样本和外周血液样本;2采用HG-oldtrap-AAS法测定TiAs、iAs、MMA、DMA四种形态的砷含量,并计算iAs%、MMA%、DMA%、PMI、SMI等砷甲基化指标;3采用离心柱法提取外周血液样本基因组DNA,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方法检测As3MT基因rs7085104、rs11191454、rs10883790、rs1046778位点多态性,使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4采用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砷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不同基因型个体中尿砷的分布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砷甲基化水平的关系。结果1尿中iAs、DMA、MMA、TiAs水平尿中iAs、DMA、MMA和TiAs浓度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158.75(5.38,971.11)μg/ml、301.72(5.84,1361.35)μg/ml、1152.31(43.06,4258.11)μg/ml和1533.09(54.28,5981.34)μg/ml,尿总砷水平明显高于ACGIH最新制定的BIEs,即35μg/ml。2砷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情况2.1rs7085104的AA型有19人,AG型12人,GG型12人,构成比分别为44.18%、27.91%、27.91%;rs11191454的AA型有17人,AG型16人,GG型10人,构成比分别为39.53%、37.21%和23.26%;rs10883790的AA型有17人,AC型15人,CC型11人,构成比分别为39.53%、34.88%和25.58%;rs1046778的CC型有19人,TC型14人,TT型10人,构成比分别是44.19%、32.56%和23.26%;2.2GSTM1缺失型18人,非缺失型25人,各占41.86%和58.14%,GSTT1基因缺失型30人,非缺失型13人,分别占69.77%和30.23%;GSTT1+GSTM1联合基因型中M(-)T(-)基因型13人,M(-)T(+)5人, M(+)T(-)17人,M(+)T(+)8人,分别占30.23%、11.63%、39.53%、18.60%。3砷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不同基因型个体中尿砷分布情况3.1MMA、DMA、TiAs在As3MT基因四个SNPs不同基因型个体中的分布均有差(P<0.05),iAs和砷甲基化指数在四个SNPs不同基因型个体中没有差异(P>0.05)。3.2GSTM1基因缺失型个体的iAs、MMA、TiAs高于非缺失型(P<0.05),DMA和砷甲基化指数在两种基因型个体中没有差异(P>0.05); iAs、MMA、 MMA%、DMA%、SMI在GSTT1不同基因型个体中分布有差异,其中缺失型的iAs、MMA、MMA%高于非缺失型,而DMA%和SMI则是非缺失型高于缺失型(P<0.05), DMA、TiAs、iAs%、PMI在GSTT1基因多态性中差异不显着(P>0.05)。3.3iAs、MMA在GSTT1+GSTM1四种基因型个体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 DMA. TiAs以及砷甲基化指数的比较无差异(P>0.05)。4砷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与砷甲基化水平分析rs7085104和GSTM1+GSTT1联合基因型多态性对MMA%具有负向性作用,rs7085104的AA基因型和M(-)T(-)基因型可能抑制砷的一甲基化水平,rs7085104对SMI具有正向性作用,rs7085104的AG+GG基因型可能会提高砷的二甲基化水平。结论1在本研究中职业性砷暴露个体机体内砷化合物浓度明显升高,暴露个体可能存在潜在的职业危害。2砷化合物在As3MT基因四个SNPs不同基因型个体中分布不同,As3MT基因多态性能影响砷代谢转化,其中rs7085104与砷甲基化水平密切相关,AA+GG基因型可能具有促进砷甲基化的作用。3砷化合物在GSTM1、GSTT1和联合基因不同基因型个体中分布不同,GSTT1和联合基因多态性与砷甲基化水平有关,其中GSTT1基因缺失型和M(-)T(-)对砷甲基化水平可能具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4-05-01)

形态多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云南省大理、德宏片形吸虫的形态及核糖体、线粒体DNA的多态性,旨在从基因水平上探讨云南省大理、德宏片形吸虫的种类及遗传变异情况。[方法]1.采集样本:从云南省大理市泰兴市场2头病黄牛的肝胆管内采集片形吸虫各10条;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1头病黄牛和盈江县1头病山羊的肝胆管内采集片形吸虫各10条。2.形态研究:肉眼观察片形吸虫的肩部特征及体后端的形状;测量尺测量虫体的体长及体宽;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虫体的肩部特征和生殖腔的形状,测量虫体头锥的长度、口吸盘及腹吸盘的最大直径和口吸盘到腹吸盘之间的距离。3.核糖体、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a.试剂盒抽提基因组DNA及DNA纯度的鉴定;b.引物的设计与合成;c.采用PCR技术对云南两地片形吸虫核糖体ITS、28S rDNA和线粒体nad4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及测序;d.用DNAStar7.1软件、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的整理和比较,并用Mega5.1软件对线粒体nad4基因序列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1.通过形态分析初步得出云南省存在两种片形吸虫: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2.获得24个片形吸虫样本的ITS序列长为922bp,16个片形吸虫样本的ITS序列长为902bp;40个片形吸虫样本的28SrDNA序列长为489bp。进行序列分析显示:完整的ITS-1长为435bp,共有5个变异位点;5.8S长为141bp,无变异位点;ITS-2长为346bp或327bp,共有8个或5个变异位点;而28SrDNA序列上有4个变异位点。依据这些变异位点可以区别出两种片形吸虫,而有的片形吸虫样本在变异位点处具有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碱基重迭现象。结果40个片形吸虫经鉴定被分成叁种:肝片形吸虫、巨片形吸虫和“中间型”片形吸虫。3.获得线粒体DNA的nad4基因序列长为470bp。测序结果分析显示,片形吸虫线粒体nad4序列的种间差异大于种内差异,经前一部分鉴定为“中间型”的样本其nad4序列与肝片形吸虫的相应序列相似性高。进化树显示云南大理地区的片形吸虫明显集聚在一起,同巨片形吸虫有明显的分支,但与文献报道的肝片形吸虫和“中间型”片形吸虫线粒体相同基因序列比较,不构成独立的分支;云南德宏地区的片形吸虫明显集聚在一起,同肝片形吸虫有明显的分支,与文献报道的巨片形吸虫线粒体相同基因序列比较不构成独立的分支。[结论]1.云南大理、德宏地区的片形吸虫从形态学初步分类,存在两种片形吸虫: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2.用核糖体ITS、28SrDNA基因作为遗传标记来鉴别云南大理、德宏地区片形吸虫的种类,可初步分成叁种:肝片形吸虫、巨片形吸虫和“中间型”片形吸虫。3.用线粒体nad4基因作为遗传标记来研究云南大理、德宏地区片形吸虫的遗传变异情况,云南地区片形吸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其种内变异不明显而种间分化较为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态多态论文参考文献

[1].高昆.不同绒毛形态燕山绒山羊产绒性能及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8

[2].祖亚.云南省大理、德宏片形吸虫形态及rDNA、mtDNA多态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

[3].吴翠玲,宗兴龙,赵卓,赵云辉,翟博.6个绵羊群体骨形态蛋白受体1B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8

[4].王静林,李顺祥,叶绍飞,李楠,何于雯.云南省华宁县荒川库蠓形态和遗传多态性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8

[5].王鹤瑞.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早衰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

[6].魏镜赞,王秀霞.骨形态发生蛋白15及雌激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早衰关系Meta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

[7].王礼强,杨瑞,袁伯川,刘春生,刘颖.甘草不同功能基因拷贝数多态性组合类型与叶片形态及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15

[8].刘鹿,王艳春,陶好霞,袁盛凌,王令春.幽门螺杆菌毒素相关蛋白A的EPIYA多态性对胃上皮细胞AGS形态及IL-8表达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讯.2015

[9].李福贵,但唐兴,林绍南,邹曙明.亚东鲑人工繁殖与野生群体的形态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5

[10].曾龙剑.As3MT、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对尿砷形态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依形态和种子品质性状对31份花生种质的...信息点控件的多态复合链接形态原理多态泡沫的XPS谱图多态性时序图测试用例生成框架2-1不同功能基因CNVs组合类型甘草...在部分长春花品种中的ISSR-PCR扩...

标签:;  ;  ;  ;  ;  ;  ;  

形态多态论文_高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