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包括从上到下顺序设置的上凹面镜、玻璃样品以及下凹面镜,所述上凹面镜置于气泡仪撞针的下方,所述气泡仪撞针与上凹面镜的旁侧设置有放大镜筒,所述上凹面镜上设置有用以气泡仪撞针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气泡仪撞针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后刺破玻璃样品上的气泡。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还可以有效实现玻璃样品上的气泡与气泡仪器撞针的准确定位,缩短玻璃样品放置时间,实现高效检测。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顺序设置的上凹面镜、玻璃样品以及下凹面镜,所述上凹面镜置于气泡仪撞针的下方,所述气泡仪撞针与上凹面镜的旁侧设置有放大镜筒,所述上凹面镜上设置有用以气泡仪撞针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气泡仪撞针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后刺破玻璃样品上的气泡。

设计方案

1.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顺序设置的上凹面镜、玻璃样品以及下凹面镜,所述上凹面镜置于气泡仪撞针的下方,所述气泡仪撞针与上凹面镜的旁侧设置有放大镜筒,所述上凹面镜上设置有用以气泡仪撞针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气泡仪撞针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后刺破玻璃样品上的气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样品置于下凹面镜的面心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面镜与下凹面镜的面积相等、焦距相等,所述上凹面镜的面心与下凹面镜的面心之间的距离等于上凹面镜的焦距或者下凹面镜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面镜与下凹面镜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挡板,所述挡板将上凹面镜与下凹面镜之间围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开设有用以玻璃样品进出的第一操作窗口,所述第一操作窗口处设置有第一开关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镜筒经铰链铰接在挡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面镜置于底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面镜上设置有用以气泡仪撞针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以气泡撞针穿过的第三通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

背景技术

玻璃由于成型工序复杂,从配合料制备、熔化、玻璃液澄清、均化、冷却等各生产过程中,难免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玻璃表面和内部气泡,通常情况下是微米级尺寸的气泡。为了分析这些气泡的产生原因,一个比较重要的测试手段就是用气泡仪进行气泡的成分分析。气泡仪测试玻璃气泡气体成分的原理为:利用气泡仪撞针将玻璃内部气泡刺破,气泡内气体成分进而被送入质谱室进行成分分析。因此,如何将玻璃气泡准确刺破是一个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包括从上到下顺序设置的上凹面镜、玻璃样品以及下凹面镜,所述上凹面镜置于气泡仪撞针的下方,所述气泡仪撞针与上凹面镜的旁侧设置有放大镜筒,所述上凹面镜上设置有用以气泡仪撞针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气泡仪撞针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后刺破玻璃样品上的气泡。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样品置于下凹面镜的面心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凹面镜与下凹面镜的面积相等、焦距相等,所述上凹面镜的面心与下凹面镜的面心之间的距离等于上凹面镜的焦距或者下凹面镜的焦距。

进一步的,所述上凹面镜与下凹面镜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挡板,所述挡板将上凹面镜与下凹面镜之间围起。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上开设有用以玻璃样品进出的第一操作窗口,所述第一操作窗口处设置有第一开关门。

进一步的,所述放大镜筒经铰链铰接在挡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凹面镜置于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凹面镜上设置有用以气泡仪撞针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以气泡撞针穿过的第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还可以有效实现玻璃样品上的气泡与气泡仪器撞针的准确定位,缩短玻璃样品放置时间,实现高效检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上凹面镜,2-玻璃样品,2´-玻璃样品虚像,3-下凹面镜,4-气泡仪撞针,5-放大镜筒,6-挡板,7-第一操作窗口,8-第一开关门,9-铰链,1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包括从上到下顺序设置的上凹面镜1、玻璃样品2以及下凹面镜3,所述上凹面镜1置于气泡仪撞针4的下方,所述气泡仪撞针4与上凹面镜1的旁侧设置有放大镜筒5,所述上凹面镜1上设置有用以气泡仪撞针4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气泡仪撞针4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后刺破玻璃样品2上的气泡;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气泡仪撞针4的外径,利于所述玻璃样品2上的气泡后溢散的气体从第一通孔溢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样品2置于下凹面镜3的面心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凹面镜1与下凹面镜3的面积相等、焦距相等,所述上凹面镜1的面心与下凹面镜3的面心之间的距离等于上凹面镜1的焦距或者下凹面镜3的焦距。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凹面镜1与下凹面镜3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挡板6,所述挡板6将上凹面镜1与下凹面镜3之间围起,所述挡板6防止气泡仪撞针4刺破玻璃样品2上的气泡时,玻璃样品2飞溅损坏检测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挡板6上开设有用以玻璃样品2进出的第一操作窗口7,所述第一操作窗口7处设置有第一开关门8。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放大镜筒5经铰链9铰接在挡板6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下凹面镜3置于底座10上,优选的,所述上凹面镜1、下凹面镜3、挡板6以及底座10固定连接为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下凹面镜3上设置有用以气泡仪撞针4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用以气泡撞针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可以避免气泡仪撞针4因与底座10发生碰撞而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气泡仪撞针4为现有的气泡仪上的一个部件,所述气泡仪的型号为GIA522,所述气泡仪撞针4可以上下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凹面镜1、玻璃样品2、下凹面镜3以及放大镜筒5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将本实用新型置于检测腔内,所述检测腔开设有第二操作窗口,所述第二操作窗口处设置有第二开关门,所述检测腔经管道与质谱仪相连通,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门进行以下操作;

打开所述第一开关门8,将所述玻璃样品2经第一操作窗口7置于下凹面镜3的面心上,关闭所述第一开关门8,沿光路所述玻璃样品2会在第一通孔处呈现倒立等大的虚像,并通过所述放大镜筒5进行放大,工作人员通过所述放大镜筒5观察第一通孔处玻璃样品2虚像中气泡的位置,调整所述上凹面镜1、下凹面镜3、挡板6以及底座10的整体位置,直至所述气泡仪撞针4与玻璃样品2虚像中气泡的位置对准,关闭所述第二开关门,对所述检测腔进行抽真空;

所述气泡仪撞针4下降,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刺破所述玻璃样品2上的气泡,所述玻璃样品2上被刺破的气泡内的气体溢散,并沿着所述第一通孔、管道进入质谱仪,进行检测。

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设计图

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88384.X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858476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G01N27/62

专利分类号:G01N27/62;G01N1/10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开发区儒江西路12号

发明人:檀晨辉;陈招娣;梁新辉;洪立昕

第一发明人:檀晨辉

当前权利人: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蔡学俊

代理机构:35100

代理机构编号: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玻璃气泡成分测试用定位治具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