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左室向心性重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性,重构,高血压,收缩压,主动脉,心律失常,原发性。
左室向心性重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岳恒,王建华,毛天杰,刘兰燕,李路明[1](2004)在《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扩张性与左室向心性重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扩张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其主动脉扩张性改变与左室肥厚和向心性重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32~65岁,平均(44.3±7.4)岁,病史3~21年。健康志愿者27例做对照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31~61岁,平均(43.9±6.2)岁。无高血压及其家族史、无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其他心血管病史。体检、心电图、胸透、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变。全部参加者均为窦性心律。高血压病患者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经患者同意停服降压药物至少7天。采用HP-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4MHz。受试者左侧卧位,平静呼气末屏气获取清晰图像并同步显示Ⅱ导联心电图。在二维超声引导下于主动脉瓣环上方3cm处,由M型描记主动脉运动曲线并存入松下AC 6200录像机待逐帧回放测量。在左心长轴观应用Penn氏法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内径(Dd)。相对室壁厚度(RWT)定义为(IVST+PWT)/Dd。左室重量(LVM)=1.04[(IVST+PWT+Dd)3-Dd3]-13.6(g)。左室重量指数(LVMI)=LVM/体表面积,体重指数(WI)=体重/身高。取心尖五腔观,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主动脉瓣环水平,利用主动脉流速积分×主动脉瓣环面积,求得每搏输出量(SV)。由Teiehholz氏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由同步描记心电图R波顶点测量主动脉舒张期内径(DD),收缩期内径(SD)则于主动脉最大前向运动时刻测量,计算收缩内径与舒张内径之差(△D)。主动脉扩张性(AD)=[2△D/(DD×PP)]×10-3,式中PP为脉压。所有参加者于检查前休息30分钟,应用标准袖带台式血压计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平均动脉压(MAP)。每次测量间隔15min,测量叁次取平均值。结果①两组间年龄、性别、心率、WI、EF、SV、Dd均无显着性差异;高血压病组SBP、DBP、LVMI、IVST、PWT、PP及DD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组AD、AD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②以正常对照组AD均值-1.645倍标准差[AD=8.8(10-3/kPa)]做为正常下限值将高血压病组分为两个亚组:AD<8.8(10-3/kPa)的20人为高血压病Ⅰ组;AD>.8(10-3/kPa)的12人为高血压病Ⅱ组。两组间性别、心率、WI、DBP、LVMI、EF、SV、DD均无显着性差异,但Ⅰ组患者年龄、SBP、RWT等显着高于Ⅱ组。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AD与WI、心率、DBP、LVMI等均无相关性;但与年龄、RWT、SBP均呈不同程度负相关。③以AD作为因变量,选择年龄、LVMI、SBP、DBP、RWT等因素作为自变量,经逐步回归,能够进入方程的变量依次为RWT、年龄、SBP(进入水平0.05,剔除水平O.1)。结论①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扩张性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减低,标志其大动脉缓冲蓄势功能异常,其原因主要是动脉纤维性硬化,表现为胶原增生、弹性纤维减少或断裂及管壁增厚钙化等改变。②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扩张性改变与左室向心性重构有密切关系,相对室壁厚度在主动脉扩张性降低者显着增加。其机制可能是由于主动脉扩张性下降,造成脉波传导速率加快,导致反射波重迭于左室收缩晚期,因此增加了收缩末期左室壁应力,最终使得左室构形发生改变,产生向心性重构。③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扩张性改变与年龄、收缩压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高和收缩压的增加,主动脉扩张性降低。(本文来源于《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期刊2004-06-30)
王岳恒,王建华,韩若凌,毛天杰,刘兰燕[2](2003)在《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扩张性改变与左室向心性重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评估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扩张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旨在探讨其主动脉扩张性改变与左心室向心性重构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高血压病组:从2000年至2001年本院住院或门诊患者选择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32~65岁,平均(44.3±7.4)岁,病史3~21年。正常对照组;健康志愿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1~61岁,平均(43.9±6.2)岁。无高血压及家族史、无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其他心血管病史。体检、心电图、胸透、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变。(本文来源于《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3-08-01)
王红雷,陈清枝,李东野,夏勇,王晓萍[3](2002)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向心性重构时超声背向散射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超声背向散射技术能否反映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向心性重构 (CCR)时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 正常对照组 (CON) 31例 ,利用二维心脏超声测量EH患者左室几何形态参数 ,依据相对室壁厚度 (RWT)和心肌重量指数 (LVMI)筛选出EH左室向心性重构 (CCR) 2 2例 ,利用超声背向散射技术测量左室心肌不同切面的声学密度的变化。结果 四腔切面室间隔 (IVSA)标化的平均声学密度 (IB % )较正常显着增高 ,而胸骨旁长轴室间隔 (IVSL)、后壁 (PWL)、四腔侧壁 (LWA)IB %较正常无显着差异。CCR组胸骨旁长轴、四腔切面各室壁声学密度之和IB % IVSL+IB % PWL+IB % IVSA +IB % LWA 较正常显着增高 (P <0 .0 5 )。两组间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幅度(CVIB)均无显着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向心性重构时心肌声学密度已有变化。(本文来源于《徐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何建桂,马虹,马中富,廖新学,柳俊[4](2000)在《高血压左室向心性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血压病左室向心性重构是指左室重量指数( LVMI)在正常范围而相对室壁厚度 ( RWT)增大的一种心脏结构变化 [1] ,本文旨在探讨这种心脏结构变化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关系。对象与方法自 1 994年 3月至 1 998年 6月在我院住院的1 67(本文来源于《临床心电学杂志》期刊2000年01期)
左室向心性重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评估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扩张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旨在探讨其主动脉扩张性改变与左心室向心性重构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高血压病组:从2000年至2001年本院住院或门诊患者选择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32~65岁,平均(44.3±7.4)岁,病史3~21年。正常对照组;健康志愿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1~61岁,平均(43.9±6.2)岁。无高血压及家族史、无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其他心血管病史。体检、心电图、胸透、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左室向心性重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岳恒,王建华,毛天杰,刘兰燕,李路明.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扩张性与左室向心性重构关系探讨[C].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2004
[2].王岳恒,王建华,韩若凌,毛天杰,刘兰燕.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扩张性改变与左室向心性重构关系探讨[C].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3
[3].王红雷,陈清枝,李东野,夏勇,王晓萍.原发性高血压左室向心性重构时超声背向散射变化的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2
[4].何建桂,马虹,马中富,廖新学,柳俊.高血压左室向心性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关系[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