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控制论文_马安朋,胡德洪,钱诚

导读:本文包含了扭矩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扭矩,分配,四驱,策略,转矩,动态,管理系统。

扭矩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马安朋,胡德洪,钱诚[1](2019)在《干式DCT低挡位离合器负扭矩工况下的升挡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车辆升挡过程低挡离合器传递负扭矩的特定工况,结合对其升挡过程关键节点的分析,建立了干式DCT动力传动系统换挡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综合考虑换挡性能评价指标离合器滑磨功和冲击度,提出了一种干式DCT低挡离合器传递负扭矩升挡过程的具体控制策略,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制定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期刊2019年05期)

岳利敏,李云霞[2](2019)在《汽车装配紧固件动态、静态扭矩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要叙述了动态扭矩和静态扭矩的区别,分析了链接方式对扭矩测量值的影响,展示了动态扭矩和静态扭矩在汽车紧固件螺栓检测中的应用,为选择合适的扭矩控制方案,提升汽车装配紧固件扭矩的合格率提供参考思路。(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张世昊,吴琼,吴代明,吴哲,李玉龙[3](2019)在《基于扭矩控制的减速断油逻辑对车辆驾驶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自动挡车型的驾驶性能,以应对舒适性要求日益严格的汽车消费市场,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扭矩模型的汽油机断油逻辑,通过使用此逻辑合理配置标定参数,可以实现断油过程以及断油后恢复供油过程的扭矩平滑过渡,进而可减缓断油引起的传动系扭振,达到优化驾驶舒适性的目的。该控制基于发动机管理系统实现。(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4期)

苏亮[4](2019)在《分布式驱动电动客车驱动扭矩分配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Cruise和Isight联合仿真,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客车以动力性指标为边界,以经济性指标为目标,对驱动扭矩分配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本文来源于《客车技术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徐莉萍,高伟,楚旭,于晓文[5](2019)在《液压扭矩扳手同步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重型机械装备上大规格螺栓的连接可靠性问题,设计了液压扭矩扳手电液比例同步控制系统。介绍了电液比例同步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特性。通过AMESim仿真对所设计的液压同步控制系统进行验证,随机抽取多组仿真结果,证明所设计系统具备良好的同步性,为液压同步控制回路的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19年06期)

刘礼用[6](2019)在《适时四驱汽车轴间扭矩分配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搭载四轮驱动系统的汽车具有较单轴驱动汽车更优的动力性、操控稳定性及脱困能力。适时四驱作为城市SUV等车型中最广泛应用四驱形式,对其特性原理进行分析并以此开发出对应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基于前驱车型搭载电磁多片离合器式轴间差速器的适时四驱汽车为研究对象。遵循“V”字形汽车电控系统开发流程,以四驱汽车动力学原理指导设计轴间转矩分配控制策略并在离线仿真环境中进行验证及优化,然后利用快速原型控制器在典型应用工况场景中进行时实车标定试验,完成控制策略模型的参数标定及效果验证,为控制模型代码转换及硬件集成做好准备。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适时四驱汽车传动结构进行介绍,建立基本传动系模型;对核心执行部件轴间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进行分析,建立转矩传递模型,并在仿真中验证了转矩分配模型的有效性,为搭建控制策略的离线仿真环境作准备。其次,基于二自由度及七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及轮胎动力学特性分析了轴间驱动转矩分配对整车牵引动力性及操控稳定性等车辆行驶性能的影响,为控制策略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基于理论分析,针对纵向行驶及转向行驶的不同需求分别设计了“驾驶员意图前馈+车轮滑转率差反馈”控制及”横摆角速度偏差反馈控制”的策略,并根据车辆实际运行工况进行协调;考虑产业化应用需求,设计四驱与ESC系统协调逻辑。对离合器进行热力学分析,参考台架试验搭建离合器温度估算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最后,利用CarSim及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离线仿真环境,在典型纵向直线行驶及转向行驶工况中进行仿真验证,初步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利用MicroAutoBox快速原型ECU在典型工况下进行进一步的实车标定及测试,分析分析试验结果,最终得出结论:本文研究设计的适时四驱轴间转矩分配控制策略能在保证经济性的情况下,在冰雪路面等较差附着的道路环境中提高整车的附着率,大幅提高车辆的牵引动力性,保证车辆的正常稳定行驶,同时,转向行驶工况下,在适时四驱理论作用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车辆的转向不足现象,改善了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实现了适时四驱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肖小城,王春丽,孔令静,倪绍勇,沙文瀚[7](2019)在《双电机电动汽车扭矩分配的动态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一种双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提高整车经济性的方法,以寻求双电机系统效率最优的目标,通过仿真实现了双电机扭矩随车速、负荷共同决策分配的策略思想。针对不同的驾驶工况进行了能耗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扭矩动态分配控制策略在不同的驾驶工况下均能提升整车驱动的经济性。(本文来源于《汽车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梁奇敏,李剑,聂臻,游子卫[8](2019)在《基于扭矩的安全钻进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扭矩是钻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扭矩太小时破岩效率低而影响机械钻速,扭矩太大又可能会引发钻具事故,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钻具组合,探讨井口处钻柱及钻头扭矩计算方法。本文针对提供扭矩的顶驱或者电动钻机,阐述了钻柱井口扭矩值的计算。根据底部钻具组合中是否带螺杆钻具,提出了钻头处扭矩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得出,在电机电压和负载电阻一定的条件下,井口钻柱的扭矩随其转速变化,一旦转速确定,则扭矩就确定。如果底部钻具组合中不带螺杆,则整个钻柱的扭矩值从井口到钻头向下逐渐递减;如果底部钻具组合中带有螺杆,则钻头扭矩就是此压力降下螺杆的输出扭矩值。螺杆的输出扭矩值与其负载压力降大小成正比,钻井液排量一定的情况下,一旦螺杆的负载压力降确定,其输出扭矩值确定。只要井口与钻头处扭矩差值不超过整个钻柱任意一处的抗扭强度,钻柱就不会发生因扭矩导致的事故。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为科学选择顶驱或转盘转速及电机功率,合理匹配钻头和螺杆钻具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05期)

吴亚东,黄芳芳,汪跃中[9](2019)在《基于遗传算法的电动四驱汽车轴间扭矩分配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人群对电动四驱汽车的性能要求也更加侧重。保证电动四驱汽车的操作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与安全性,是提升电动四驱汽车产品性能的关键。电动四驱汽车是通过分动器或者轴间差速器来实现汽车前后轴之间的扭矩分配。有效合理的分配轴间扭矩是改善汽车平稳性能的关键。目前就电动四驱汽车轴间扭矩分配的控制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电动四驱汽车的相应的动力特性,重点研究了车轴间扭矩分配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基于遗传算法设计了电控分动器的控制策略。(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06期)

王坤[10](2019)在《锚杆预紧扭矩闭环控制装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紧扭矩作为锚杆支护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巷道支护质量。目前煤矿采用气动锚杆钻机作为扭矩施加机具,并在锚杆钻机输出轴连接有一定放大倍数的扭矩倍增器,对扭矩进行放大,事实表明扭矩倍增器输出扭矩高达800N·m,且波动较大,严重影响锚杆支护的效果。因此对锚杆扭矩进行控制非常有必要。针对目前煤矿锚杆扭矩不可控以及锚杆预紧扭矩控制方法存在结构复杂、操作性和控制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锚杆预紧扭矩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扭矩倍增器齿轮间的传动关系以及压力与扭矩间的关系,将锚杆预紧扭矩控制装置固定于扭矩倍增器把手设定位置,通过测量扭矩倍增器齿圈扭矩,已达到对扭矩的实时控制。首先,对扭矩倍增器传动效率进行了理论分析,事实表明煤面进入扭矩倍增器,使得齿轮间产生摩擦,造成其传动效率的降低,扭矩损失高达160N·m。如果通过测量齿圈扭矩,可极大降低由于扭矩倍增器传动效率所带来的扭矩损失及波动问题。然后,对锚杆预紧扭矩闭环控制装置原理进行提出,并对装置中的主要部分充液波纹管、滑阀进行了设计,其中波纹管作为测量扭矩的部分,为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在相关参数设计基础上,对波纹管进行合理选型,另外对其强度、刚度进行仿真分析;对影响测量灵敏度因素如温度、角度进行实验验证。基于波纹管相关参数对滑阀进行设计,并通过仿真对其可靠性进行验证。最后,建立了锚杆扭矩闭环控制装置的AMESim模型,同时考虑了扭矩倍增器传动效率、螺母与锚杆螺纹间摩擦系数、球垫摩擦系数对扭矩控制装置控制结果的影响。搭建锚杆扭矩闭环控制装置实验平台并结合井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装置环境适应性强,温度、角度对控制结果不产生影响;扭矩倍增器传动效率、螺母与锚杆螺纹间摩擦系数、球垫摩擦系数分别使得扭矩控制装置产生误差的最大值分别为6.2%、12%、10%,相较于控制结果可以接受。因此该装置能够有效控制锚杆扭矩在470-510N·m,响应快、可靠性高。(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扭矩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简要叙述了动态扭矩和静态扭矩的区别,分析了链接方式对扭矩测量值的影响,展示了动态扭矩和静态扭矩在汽车紧固件螺栓检测中的应用,为选择合适的扭矩控制方案,提升汽车装配紧固件扭矩的合格率提供参考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扭矩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马安朋,胡德洪,钱诚.干式DCT低挡位离合器负扭矩工况下的升挡控制策略[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9

[2].岳利敏,李云霞.汽车装配紧固件动态、静态扭矩的控制[J].大众科技.2019

[3].张世昊,吴琼,吴代明,吴哲,李玉龙.基于扭矩控制的减速断油逻辑对车辆驾驶性的影响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

[4].苏亮.分布式驱动电动客车驱动扭矩分配控制策略研究[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9

[5].徐莉萍,高伟,楚旭,于晓文.液压扭矩扳手同步控制系统设计[J].矿山机械.2019

[6].刘礼用.适时四驱汽车轴间扭矩分配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肖小城,王春丽,孔令静,倪绍勇,沙文瀚.双电机电动汽车扭矩分配的动态控制策略[J].汽车科技.2019

[8].梁奇敏,李剑,聂臻,游子卫.基于扭矩的安全钻进控制[J].中国矿业.2019

[9].吴亚东,黄芳芳,汪跃中.基于遗传算法的电动四驱汽车轴间扭矩分配控制策略[J].时代汽车.2019

[10].王坤.锚杆预紧扭矩闭环控制装置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扭矩管理策略控制方法流程动力总成设计外特性离合器扭矩传递特性曲线动态协调控制算法示意图5-7 整车需求扭矩平面划分经济性换挡策略示意图

标签:;  ;  ;  ;  ;  ;  ;  

扭矩控制论文_马安朋,胡德洪,钱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