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贸易政策评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策,贸易,机制,标准,经济政策,透明度,关税。
贸易政策评审论文文献综述
陆振华[1](2013)在《印度巴西中国需承诺更多 并放弃一些“灵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备战今年底WTO第九次部长级会议时,贸易便利化被视作最有可能达成协议的议题。在就此议题的谈判上,中国、印度和巴西,可能会被要求放弃一些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但该议题目前在日内瓦的磋商也并非顺风顺水。WTO贸易政策评审司司(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3-08-01)
田禾[2](2011)在《国家林业局组织召开《林业对外贸易政策体系研究》专家评审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9月8日,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组织有关单位在北京召开了《林业对外贸易政策体系研究》专家评审会。国家发改委外经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单位的专家参加了评审。(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产业》期刊2011年11期)
牟诚诚[3](2011)在《论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对典型国家的运作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贸易政策评审机制(TPRM)是由世贸组织成员集体对受审成员方的贸易政策、实践及其对多边贸易体制运行的影响进行定期评价和评审的机制。然而由于其不具有拘束力的特点,故国内学者对TPRM的研究较少,缺乏对实践运作的研究。本文将重点探讨贸易政策评审机制的具体运作实践,概括总结贸易政策评审小组对典型国家的贸易政策评审实践,比较得出TPRM对各国贸易政策评审具体运作的思路。并希望找到中国应对贸易政策评审的方法策略。为此,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主要介绍了TPRM的建立背景、协议基本内容和目标。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运作的制度安排,分为运作程序和评审标准两个部分。运作程序又从运作机构、频率、形式叁个角度进行阐述;评审标准则在对经济标准和法律标准进行比较后,得出TPRM运作实践中适用法律标准的结论。第叁部分对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的具体运作实践进行研究,以期发现TPRM对国家贸易政策评审的运作思路。此部分首先分别介绍了TPRM对美国进行的1996、2008、2010叁次评审实践,对日本进行的2009年评审实践和对印度进行的2007年评审实践,发现评审内容一般围绕着国家的经济环境、贸易政策和制度框架、贸易政策和与贸易有关的措施、部门政策、前景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审中更多的是对受评审成员对国际贸易不利的和同其所承担的WTO义务不一致的政策措施进行质询,指出危害,督促其改正。然而受评审WTO成员方最终是否调整其“问题”贸易政策,则取决于成本与利益的权衡。第四部分是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在中国的运作实践及中国应对评审的策略。在分别介绍了中国自加入WTO以来接受的叁次评审实践后,给出应对评审的建议。主要是态度上不需畏难,以互相交流的态度,充分发挥评审对我国的正面影响。准备上要充分,各部委积极配合,重视政府报告的撰写,以及审慎制定贸易政策。第五部分是结语部分,对全文观点做出总结。本文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案例分析法(如TPRB对中国、美国、印度贸易政策评审实践)、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如经济学和法学)、文献研究方法(如TPRB的评审报告)、比较分析法(如TPRB对中国、美国、印度贸易政策评审实践的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期刊2011-05-10)
陈咏梅[4](2009)在《论WTO对中国的过渡性贸易政策评审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入世需要履行的特殊义务之一是接受WTO总理事会对中国的过渡性贸易政策评审。在人们更多地关注该制度给中国带来歧视性待遇的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该制度存在的制度缺陷,以致该制度的运行并没有能有效地避免中国与WTO其他成员方之间的贸易争端。一个不能有效运行的机制最终将逐渐地被可以有效运行的机制所补充甚至替代。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该制度无论对中国抑或对今后其他可能加入WTO的成员方都是不必要的,制度设计者们应当引以为戒。而作为承诺方的中国,仍然需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09年08期)
戴婷婷,张科[5](2008)在《论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与中国的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贸易政策评审机制是WTO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在参加评审时面临着各种问题,尤其是关税立法、知识产权的保护、服务贸易以及政府的职能等各方面。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针对性提出了中国在今后参评时所应该采取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8年20期)
[6](2008)在《WTO对中国进行第2次贸易政策评审》一文中研究指出WTO第2次中国贸易政策评审报告指出:中国出口制度较以往“更有节制”世界贸易组织(WTO)秘书处在今年5月21-23日举行了对中国的第2次贸易政策评审。该贸易政策评审报告指出,中国出口限制有加强的趋势。报告显示,中国自从2006年的上一次贸易政策评审以来(本文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期刊2008年06期)
傅华丽[7](2008)在《论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贸易政策评审机制评审的内容以及评审的标准,深刻分析了机制的运行对整个国际贸易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机制在运行中所存在的大量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完善评审机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陈咏梅[8](2007)在《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功能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学者对TPRM性质和评审标准的认定存在分歧,引发了对TPRM功能的不同认识。TPRM基本功能应当是“叁位一体”,即贯彻WTO的透明原则,落实WTO的监督机制和体现执行WTO的规则。它与DSM并驾齐驱,构成了多边贸易体制有效运转的两个监督体系。厘清TPRM功能对完善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与贸易法律制度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现代法学》期刊2007年03期)
杨万柳[9](2007)在《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贸易政策评审机制作为《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以下简称“GATT1994”)的附件3,是在总结关贸总协定运作四十多年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主要以国别为基础,由世贸组织成员集体对各成员方的贸易政策和实践及其对多边贸易体制运行的影响进行定期评价和评审。该机制自建立以来,在增强各成员方贸易政策的透明度、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减少贸易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员方逐渐认识到贸易政策评审机制的功能和作用,同时这项机制也使WTO在促进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当然这一机制并不是完美的,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在分析贸易政策评审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指出该机制所面临的挑战,并试图对完善该机制提出一些建议,希冀这种评析对我国参与贸易政策评审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4-02)
欧蓉蓉[10](2007)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政策评审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47年关贸总协定最初并没有建立一项独立的约束缔约方行为的监督机制,它主要依赖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来促进各缔约方贸易政策和措施的透明度,从而监督多边贸易规则的实施。这样就使得关贸总协定本身非常被动。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批新独立的国家加入关贸总协定,缔约方数目急剧增加。到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困境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多边贸易体制遭到严重打击,国际贸易环境日益恶化并且危及到关贸总协定。国际社会对关贸总协定体制的有效性产生了普遍的怀疑。1973年至1979年的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对如何加强对缔约方贸易政策和制度的监督进行了尝试,并通过了《关于通知、协商、争端解决和监督的谅解》。但是,这些成果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得到控制。1983年,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邀请7名着名经济和金融权威人士组成七人小组对国际贸易制度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考察和研究,并与1985年发表了着名的“七贤报告”。该报告正式提出了对缔约方贸易政策进行审议的建议,勾画了未来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轮廓,为建立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舆论基础。1986年9月,在发动乌拉圭回合的《埃斯特角城部长宣言》中,关于货物贸易的谈判将“GATT体制作用”作为一个谈判议题,并建立了关于GATT体制作用的谈判小组。1988年蒙特利尔中期评审会议上,就建立贸易政策审议机制达成了初步协议。1989年4月12日,缔约方全体决议授权关贸总协定理事会执行贸易政策定期评审事宜并临时生效。1986年6月19日,理事会颁布了缔约方提交评审报告的格式提纲。根据GATT理事会1994年5月10日的决议,1989年的TPRM一直适用到WTO协定生效,后来作为WTO协定附件叁继续履行其职责。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与多边贸易谈判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并称为WTO的叁大机制。贸易政策评审机制是WTO成员对单个成员的贸易政策进行全面审议的唯一场所。它让WTO的透明度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员国可以通过该机制对其它成员国贸易政策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可以借此了解他国对本国贸易政策的看法。我国“入世”时承诺,在过渡期内将接受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贸易政策一年一次的审议。不过这种审议是专门针对中国在不同领域履行承诺情况的审议,是不同与一般的贸易政策审议的。2006年4月19日上午9时30分,WTO开始对中国进行首次贸易政策审议。这次贸易政策审议将给中国带来许多的机遇,但同时中国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特别是,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大国的排名居于第叁位后,将面临WTO每两年一次的审议,这对中国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国内外学者们普遍认为TPRM与其说是一个促进成员贸易政策透明度的工具,还不如说它是世贸组织的一项监督机制。从TPRM运作实践上看,各成员的定期报告制度,评审过程中各成员之间的质询和答辩,以及审议后各方报告的公布,均体现了贸易政策透明度的要求;不仅如此,TPRM还倡导成员境内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但是,从根本意义上讲,TPRM是世贸组织的一项监督机制。因为无论是发动乌拉圭回合的《埃斯特角城部长宣言》还是WTO协定的附件叁,均把加强对成员贸易政策和实践的监督,确保多边贸易体制的顺利运作视为TPRM的最终目标;从TPRM的运作来看,评审活动并不局限于通报各成员的贸易政策和实践,而更为重要的是,各参加方要对接受贸易政策评审的成员的贸易政策和实践作出集体评估。这不仅有助于世贸组织加强各成员履行其义务与承诺的监督,以及对国际贸易整体环境的监督,而且有助于各成员之间的监督。但是,学者们也同时指出TPRM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TPRM的评审太拘泥于细节,而忽视了政策的关键方向;在准备评审时对成员政府部门的要求过高,使得成员很难完成;WTO给TPRM的财政预算过少,这也就相应增加了成员的负担等等。本文分析了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的产生、主要内容、成员国对该机制的评价以及对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政策审议实践,希望以此找到中国应对该机制审议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07-04-01)
贸易政策评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1年9月8日,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组织有关单位在北京召开了《林业对外贸易政策体系研究》专家评审会。国家发改委外经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单位的专家参加了评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贸易政策评审论文参考文献
[1].陆振华.印度巴西中国需承诺更多并放弃一些“灵活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
[2].田禾.国家林业局组织召开《林业对外贸易政策体系研究》专家评审会[J].中国林业产业.2011
[3].牟诚诚.论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对典型国家的运作实践[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
[4].陈咏梅.论WTO对中国的过渡性贸易政策评审机制[J].社会科学家.2009
[5].戴婷婷,张科.论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8
[6]..WTO对中国进行第2次贸易政策评审[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8
[7].傅华丽.论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的完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陈咏梅.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功能论[J].现代法学.2007
[9].杨万柳.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
[10].欧蓉蓉.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政策评审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