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腐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结构性腐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性腐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腐败,结构性,结构,制度,现代性,转型期,委托人。

结构性腐败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敏[1](2011)在《转型期结构性腐败的根源及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前的腐败具有转型社会的烙印,其滋生蔓延具有深厚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根源。探析转型期结构性腐败问题的根源及治理对策,得出结论:权力寻租滋生腐败,反腐必须深化经济改革,切断权力寻租的利益链条;权力集中滋生腐败,反腐必须深化政治改革,强化权力监督约束;规范失灵滋生腐败,反腐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反腐制度的刚性;腐败文化滋生腐败,反腐必须培育廉政文化,树立现代公民道德观念。(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1年04期)

金波[2](2009)在《俄罗斯结构性腐败的政治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俄罗斯堪称结构性腐败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结构性腐败呈现出典型的俄罗斯特色,结构性腐败曾以20世纪90年代的印度为最,因此将它称作"印度病",而今天则以俄罗斯最为典型,因此这里形象地将它转称为"俄罗斯病"。"俄罗斯病"泛滥主要源于俄罗斯近几年剧烈转型发展所形成的"混合型体制",以及转型体制本身的弊端和缺陷所带来的国家廉政体系的高度脆弱。国外深度反腐的经验教训值得俄罗斯借鉴和吸收,同时亦要根据俄罗斯的国情创制俄罗斯特色的深度反腐战略,使饿罗斯已经刚启动的反腐斗争朝着深度反腐转化,以取得俄罗斯民众所期望的制度反腐效果。(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张毅[3](2009)在《后发展国家的结构性腐败与行政组织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发展国家往往通过国家引导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庞大的官僚系统来实施经济指导功能,这种政治经济模式导致了深刻的结构性腐败,进而影响了国家的自主性和引导经济的能力。行政官僚体制可以通过重塑自身组织特征来保持其行动能力,包括基于开放型,良性互动的政策网络的合作;明晰组织边界;内部协调;学习型组织与知识型官僚等。(本文来源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任遂虎[4](2009)在《周期性振荡与结构性腐败——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运演中的平面循环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在周期性社会振荡中演进。每次大振荡都使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振荡带来的江山易主,事实上就成了新贵族代替旧贵族的一条血道。周期振荡的内在动因是"政治——经济"相耦合的结构性腐败。结构性腐败导致社会财富占有失衡,加深和激化阶级矛盾,从而无法逃遁周期性的兴亡交替。封闭的封建政治体制无法进行有效的反馈调节和自我修复。被压迫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化为强烈的复仇心态,加剧了社会振荡的剧烈性和残酷性。(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09年01期)

刘鹏[5](2002)在《结构性腐败论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市场取向的改革进程中,中国的腐败问题在传统意识形态及制度结构的路径依赖下呈现出转型期的独特特征,其危害之严重已经引起政界、学界和民间的高度关注。认清腐败问题的生发原因和应采取的遏制方略与手段是本文写作的意义所在。全文由引言、正文、余论叁部分组成。 引言扼要地介绍了本文的思路、结构、研究方法、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正文分为五章,即:腐败问题及其背景的一般性分析(第3—37页);我国现时期结构性腐败行为的表征及危害(第38—60页);形成结构性腐败的因素分析(第61—76页);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反腐思想与新时期的实践,在反腐败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及设置的多样化控制形式(第77—108页);用常识理性系统地嬗蜕结构以遏制腐败(第109—166页)。 第一章:腐败问题及其背景的一般性分析。首先,对腐败问题的文献研究进行综述,从腐败概念、腐败生成、以及反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定性、定量分析上进行了一般性论述。然后,对作为问题的腐败的社会背景进行了理论阐述。由于思维逻辑和价值模式的差异而在对利益和秩序的追求下派生出大相迥异的政治控制实现方式,演化为两种发展取向相反的社会结构。因此,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下腐败发生的性质除了在一般性上具有共同点外,还具有着各自独特的殊别性。文章通过对现代结构理论的引介,使腐败问题的研究背景相对澄明。本文透过一个崭新的视角——从结构性角度对中国转型期的腐败进行研究,运用社会学现代结构论工具作为本文的主要理论支撑。 第二章:我国现时期结构性腐败行为的表征及危害。在概括出结构性腐败的内涵基础上,揭示出转型期结构性腐败行为的表征。从对经济的消极影响、影响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公民政治参与无序诱发社会政治危机、政府形象下降造成政治权威弱化,以及结构中的不公正因素与腐败相互促进使贫富拉大化等五方面指出当前腐败问题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 第叁章:形成结构性腐败的因素分析。从叁方面进行阐述:其一,集权专制的文化传统。包括:礼治而非法治的法律文化传统、独尊的政治文化传统、人的依赖关系状态下的本位主义、选拔社会下的官本位价值观;其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包括:德本财末的伦理观、尊敬感恩心理下的臣民观、调和观对改革所持惰性心理的影响;其叁,前苏联集权模式因素对我国发展的影响。包括:党委游离于监督机构的监督之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面管制、非此即彼的意识形态观对思想的控制、传统差序格局与计划体制下的产权缺位。 第四章: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反腐思想与新时期的实践。本文系统地整理出马克思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反腐思想,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控制腐败思想、列宁的权力监督思想、毛泽东的主观”改造思想、邓小平的法制反腐思想,这一脉相承的思想至今仍然指导着党的第叁代领导集体的反腐实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中国的反腐败应遵循的原则与应该设置形式多样的政治控制方式。 第五章:用常识理性系统地从整个结构进行擅蜕,从而渐次发展、演进出具现代性的社会结构。该章从结构的两个主要构成部分切入:其一为体验结构擅蜕。包括:树立自然法价值观和权力制衡观、探求具可操作性的民主价值观、倡扬具自由理念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着力培育公民社会、心存敬畏的信仰启蒙对社会群体的整合等五方面。其二为制度结构擅蜕。包括:党政体制的民主化改革与规范市场经济、建立系统的权力监督机制、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能、改革工资和人事制度使从政行为制度化以及创造司法相对独立的条件等五方面。 余论:指出现时期中国腐败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整个社会结构特别是权力结构和体验结构存在着深层缺陷。一方面需要通过必要的有形制度即器物层面建构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框架;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普适性的价值观即理念、意义层面对民众特别是权力代理者的意识形态加以改造,形成心存敬畏的信仰,从而自然地演进出弹性而有张力、有效防治和控制腐败的现代性社会结构。(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金喜在,刘鹏[6](2001)在《中国结构性腐败的成因与综合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结构性腐败有其深刻的体验结构性和制度结构性原因。体验结构性原因源于官本位的价值观、德本财末的伦理观、独尊的政治文化和礼治的法律文化传统等的消极影响。制度结构性原因包括传统政治观和本位主义的消极影响,以及缺乏制约的集权结构。要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必须使程序和规则法制化,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本文来源于《长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1年05期)

陈星[7](2000)在《腐败之最:结构性腐败》一文中研究指出腐败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它是与公共权力同生共长的。在现代社会中,它无疑已经成为一种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从“(机会)成本——收益”这一角度出发,可以对腐败作这样一个经济学的定义: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或国家机构的代理人行使权力的行为偏离授权目的,从而牺牲公共利益的行为。腐败的最大恶果在于,它会使国家政权逐步丧失合法性根基,使人们丧失对国家制度的忠诚,从而出现哈贝马斯所称的“合法性危机”。我国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腐败最容易发生在市场经济初期,其原因是:其一,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干预过多;其二,市场规则不完善。(本文来源于《决策与信息》期刊2000年02期)

程国有[8](1994)在《结构性腐败浅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腐败的滋生和发展,全国人民早有不满,党和政府也早有察觉,并曾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据《报刊文摘》转载:从1980年2月起至1991年底下达带有法规性质的文件一项来说,已有100多件,办理的案件数也不少,成效自然是有的。然而,腐败现象蔓延之势却始终未能遏制,甚至愈演愈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笔者认为,腐败可以划分为非结构性腐败和结构性腐败两大类。所谓非结构性腐败是指某些人利用职务之便和手中权力直接侵犯、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的腐败行为,如贪污、索贿、诈骗等等。这种腐(本文来源于《社会》期刊1994年01期)

结构性腐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俄罗斯堪称结构性腐败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结构性腐败呈现出典型的俄罗斯特色,结构性腐败曾以20世纪90年代的印度为最,因此将它称作"印度病",而今天则以俄罗斯最为典型,因此这里形象地将它转称为"俄罗斯病"。"俄罗斯病"泛滥主要源于俄罗斯近几年剧烈转型发展所形成的"混合型体制",以及转型体制本身的弊端和缺陷所带来的国家廉政体系的高度脆弱。国外深度反腐的经验教训值得俄罗斯借鉴和吸收,同时亦要根据俄罗斯的国情创制俄罗斯特色的深度反腐战略,使饿罗斯已经刚启动的反腐斗争朝着深度反腐转化,以取得俄罗斯民众所期望的制度反腐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性腐败论文参考文献

[1].刘敏.转型期结构性腐败的根源及治理[J].社科纵横.2011

[2].金波.俄罗斯结构性腐败的政治学考察[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

[3].张毅.后发展国家的结构性腐败与行政组织重塑[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

[4].任遂虎.周期性振荡与结构性腐败——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运演中的平面循环现象[J].学术论坛.2009

[5].刘鹏.结构性腐败论纲[D].东北师范大学.2002

[6].金喜在,刘鹏.中国结构性腐败的成因与综合治理[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

[7].陈星.腐败之最:结构性腐败[J].决策与信息.2000

[8].程国有.结构性腐败浅议[J].社会.1994

标签:;  ;  ;  ;  ;  ;  ;  

结构性腐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