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兴邱丽娟
(吉林省大安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吉林大安131300)
【摘要】目的:应用德尔菲预测方法构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评价体系,并分析其应用情况。方法:应用德尔菲预测方法构建该地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评价体系,并围绕该评价体系设计出一套综合的线性模型,与此同时对该评价体系的正确性、可靠性、可行性进行观察,并对该地区几个乡镇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展开评价。结果:通过多数专家的咨询和研究,在众多相关指标中选取其中可行性与重要性相对较高的几个指标,设计出综合线性模型,从而进一步获取该地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价模型,将模型应用于该地区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评价中,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出该地区实际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水平。结论:将德尔菲预测法及相关模型应用于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研究和评估中,方法真实有效,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建立;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081-02
现阶段,在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估中常用德尔菲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多次的专家咨询构建全面详细的评价体系,不仅在操作方面更加简单易行,同时还具有相当突出的代表性,因而被普遍应用于不同体系或者指标的筛选工作中。文章以某地区为例,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其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并通过几个乡镇的实际应用情况说明该评估体系的可操作性、正确性。
1.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设计和构建
1.1设计问卷调查
本文主要依据社会危机应急管理等相关科学理论或方法,以及卫生组织应急管理手册理论和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急处理理论,明确了由相关领导重视、资金储备、部门协调、物资储备、预案制定、卫生防病能力、疾病控制应对体系等各方面构建而成的基础评估框架。同时,对该基础评估框架中的每一项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拓展,待初步确定具体指标之后,以广泛的问卷调查以及个人调查等形式,邀请行业内较为权威的学者和专家对初步建立的评估体系及其相关指标进行修正和调整,最终经过不断调整和修订后精简出包含了卫生应急业务开展能力、地区社会经济人口情况、公共卫生应急基础保障能力等三个基础指标,以及相关二级指标十一个和预备评价指标五十八个,并且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将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设置为以下等级指标。
1.2分析调查数据
1.2.1针对该指标的可操作性及重要性进行处理
对于该指标中的可操作性及重要指标的数值进行计算,得出两项指标的平均值,其后根据该指标的可操作性及重要性情况编排顺序(由高至低)。
1.2.2某地区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录评价体系的确立
第一,依照相关专家所修订的指标可操作性及重要性得分的顺序排列,选择重要性得分高于四分的指标。第二,以现场调查中所获取的结果为主要依据,对前期所选取的四分以上指标进行精简,删除部分无比较意义的指标。第三,选择相对有比较意义、操作性强、重要性高的指标作为评价模型的基础指标。
2.结果
2.1专家协调系数、基本情况、应答系数
本研究课题总共选取了该地区专业领域内权威专家13人,年龄44±6.2岁,工龄23±8.2年,学历本科及以上占总人数71%,并且其专业等级均在副科级干部或中级职称以上,其中卫生执法和公共卫生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有10人,本次选取的专家在三个基础指标中的权威指数评分为0.87±0.05(卫生应急业务开展能力)、0.72±0.11(社会经济人口状况)、0.84±0.08(公共卫生应急基础保障能力),同时本次专家咨询过程中所选取的13名业内权威专家的应答率为100%。
2.2评价指标的筛选
对于本次三个等级指标中通过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后将其中十五个指标作为评价模型的基础指标,并对其进行百分比权重,其重要性的分情况详参表1。
3.讨论
本课题主要根据德尔菲预测法建立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并且通过对某地区乡镇在应用该评价体系时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证实该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评估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有效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下本课题的研究仍具有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一般涉及到众多方面,因此对其展开的应急也应当覆盖诸多方面,而此次专家咨询中并未将其他领域内的专家、政府相关专业人、应急救援领域的专家纳入咨询范畴内,因此将会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针对以上情况,在后期对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设计和研究中,应当将以上考虑不足的问题纳入研究范围内并作深入分析,以便于能够全面、正确的对公共安全应急能力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黄小明,代波.乡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9):635-637.
[2]朱德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9.DOI:10.7666/d.d066147.
[3]薄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理论与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9.
表1.本次模型中基础指标权重及重要性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