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茹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小学校137200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9-031-01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学术界对此已有不少界定。有的观点认为它是一种学习活动,有的观点认为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在此,我想从学习方式的角度界定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在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一定情境出发,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并相应地使创新意识、能力和精神得到提高。
一、以研究性学习为途径开展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指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语文中有其它学科知识,其它学科中也有语文知识,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创出研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再指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课内外相互结合,各学科知识相互结合,同学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帮助学生掌握了系统的语文知识,形成了系统性地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无疑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材内容是多样的,所以实施研究性学习也有多种形式。
1.角色研究
角色研究适用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课文充满童趣,具有生动、形象、活泼的特点,蕴含了真挚天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课文,进入课文所展示的特定情境,研究角色体验角色。从而有感情地朗读、演读,同文中的人物进行情感交流、同化。就《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来讲,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小蝌蚪是怎样找到**的,途中遇到了哪些小动物,从中体会到小蝌蚪那种坚持的精神和找到妈妈后的欢乐之情。
2.类比研究
教材中有许多题材内容或表现形式类似或相关的作品。更有同一作者的作品对于这些相关层面的知识,在学习中可根据类似的特点,指导学生对各类知识作出经验概括,引发学生类似的联想,产生研究假设,然后从促进其横向迁移、触类旁通入手,让学生在比较研究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如学习童话类、写景类、诗类等课文,就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直接运用到新课文学习中去。在初读的基础上,运用类比的方法,研究异同点,加深对课文和内容的理解感悟。学习古诗《山行》后,比较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学生在类比研究中明白,同样是写景,但表达的意境却截然不同。一则明快而有生气,一则萧条又凄凉,诗文的情感基调不同,表现力也不同。
3.延伸研究
实施研究性学习,要讲究大语文教学策略,要打破教材的局限,要重视探究空间的开拓或研究对象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经历和探索中有所发现。如学《三袋麦子》课文,研究小猪、小牛、小猴三位人物的个性。(1)打破思维定式,反复咀嚼文字,品出人物新个性。(2)联系社会生活探索人物个性的社会价值。小猪式人物能发挥美食作用,还善于手工业制作;小牛式人物,理财管家是一把好手,适宜做财务工作;小猴式人物聪明能干善于经营,是企业家。(3)发展研究。过年时,土地爷爷又给了它们每人一袋子麦子,它们会怎么做,给学生以延伸、联想的空间。再如,学了《黄果树瀑布》一文后,再去研究一下它的形成。今天黄果树瀑布怎么了,谈谈自己的看法,类似的瀑布还有哪些。能描绘一下吗?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研究空间。
4.专题研讨会
有些课文是人物介绍,这时可引导学生在初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质疑问题,教师确定探讨人物个性问题,学生经过准备后举办专题研讨会。例如:学了新教材第二册《邓小平爷爷植树》后,教师便指导学生查阅更多关于邓小平爷爷资料,开展一节以“报告”为主的研讨课,使学生从多方面认识邓小平爷爷。
5.招聘小老师
比较适用内容简短的课文,如学一首古诗,鼓励学生自由报名,竞聘小老师,让学生就作品的内容、思想感情、作家生平、个性、写作风格等作深层的探索,然后通过小老师招聘试验的方式让学生把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以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6.表演课本剧
教材中有许多情节性强、可读性强的课文,可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组织学习研读。要表演,首先要熟悉剧本,把握角色个性,这一过程即研究理解课文的过程。其次就是要准确生动地表演,在再现中完成知识的活化与创新。这是一种困难度较大的研究形式,需要教师细心地指导学生间的合作,还需要服装、道具等辅助手段的运用,还可肤浅地渗透一下表演技巧。稍微追求表演能力。
7.开展辩论赛
现在的小学生具有好说好动的特点,并善于表现自己。所以可以依据课文的内容开展辩论赛。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以“圆明园是否可以重建”为主题的讨论。课下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作为观点的依据。辩论的程序按正规的辩论赛程序,教师不作任何评价,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的身份,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辩论时间不用专设,就用一节课的时间足矣。通过辩论“唇枪舌剑”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培养了学生听、说的能力,又促使学生有主题地阅读相关书籍,思考问题,并学会打“合作”战。从准备到辩论都给了学生研究的机会,综合素养得到锻炼。
三、课后延伸研究
有些课文学完后还有对其研究的价值与可能。例如:在学《新型玻璃》一文后,举行新型玻璃展览会,要求图文并茂,可以是课文中介绍的,也可以是课外了解到的,更可以是自己想像的,图、文、说并展,使学生在对课内外研究信息的重组和创新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刚实施肯定会有些难以把握。在此,我提出三个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1.以研究的方式学习语文确实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但这种方式不是万能的。实际教学中,要“研究”和“接受”结合起来。
2.研究性学习时,教师不必追求学生的答案和自己的答案一致,要提倡多元化的答案;不必追求学生非得研究出个重大结果,这不是在搞科研。我们主要是为了通过“研究”更好地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针对个别学生,提出个别的研究要求
总之,不可否认,研究性学习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质量,它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它的前景是光明的。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相信有了研究性学习,学生会向更优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