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府演义论文-冀媛春

杨家府演义论文-冀媛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杨家府演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杨家府演义》,主题,人物,价值

杨家府演义论文文献综述

冀媛春[1](2015)在《《杨家府演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家府演义》是秦淮墨客校阅的一部以演绎杨家历代英雄为中心的历史演义小说,叙写了北宋时期杨家五代效忠朝廷的兴废征战之事,揭露了北宋忠良难立的黑暗现实。自问世以来备受学人瞩目,史事考证方面成果斐然,相比之下小说文本则甚少关注,未成系统。故本论题以万历叁十四年(1606)卧松阁刊本《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志传》(简称《杨家府演义》)为研究底本,从叁维度探究小说《杨家府演义》:其一《<杨家府演义>的版本、作者及主题考略》,主要考求《杨家府演义》的现存版本、翻刻本及作者,并通过忠奸斗争说、天命说和悲剧说叁个主题思想探寻小说的创作主旨;其二《<杨家府演义>的人物分析》,根据人物形象的共通点选取十个典型人物列为五节进行论述,着重从小说文本出发分析《杨家府演义》中人物的生平事迹及性格特点,兼论虚实性;其叁《<杨家府演义>的价值探究》,主要从艺术价值——忠勇义士形象的塑造,思想价值——崭新妇女观的确立和民俗价值——打斗招亲说叁个角度考察小说的独特魅力,肯定《杨家府演义》的文本价值及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其中思想价值——崭新妇女观的确立是《杨家府演义》最突出的成就所在,对后世小说女性形象的塑造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杨家府演义》作为杨家将故事的定型之作,其思想内容、人物塑造、艺术特色均有较大研究价值,有待深入挖掘与探讨。(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5-04-07)

冀媛春[2](2014)在《试析《杨家府演义》中喜剧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孟良、焦赞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无名氏着《杨家府演义》主要记述北宋时期杨家一门五代效忠朝廷、除剿外患的兴废征战之事,是一部由真实到虚构的历史演义小说。孟良、焦赞是《杨家府演义》中塑造最为成功的形象,但学术界对二者的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探析《杨家府演义》中孟良、焦赞形象的喜剧性,对于杨家将研究不无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运城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冀媛春[3](2014)在《《杨家府演义》与《北宋志传》比较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小说《杨家府演义》和《北宋志传》的出现标志着杨家将故事的定型,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学人的瞩目垂青,成果斐然。笔者试从版本、作者、成书年代、创作主旨、内容、成就等六个方面对《杨家府演义》和《北宋志传》的研究成果作一番爬梳整理,力求给予客观评述,以资参考。(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冀媛春[4](2014)在《《杨家府演义》中的次要人物形象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杨家府演义》问世以来,人物形象的嬗变始基本定型,其中杨业、佘太君等主要人物形象备受学者们瞩目、垂青,成果斐然,但次要人物形象的研究也鲜有停息。文章试从潘美、孟良、焦赞、八娘等次要人物着眼,对历来研究者们的成果作一爬梳整理,以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上半月)》期刊2014年06期)

冀媛春[5](2014)在《《杨家府演义》中的女将形象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杨家府演义》问世以来,佘太君、穆桂英等人物形象的研究备受学者们青睐,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佘、穆的真实性和性格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评论,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成果斐然。文章试从杨门女将形象着手,对学术界研究《杨家府演义》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成果作一爬梳整理,力求给予客观评述。(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冀媛春[6](2014)在《《杨家府演义》中的男将形象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杨家府演义》问世以来,杨业、杨六郎等人物形象的研究备受学者们青睐,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二者的真实性和性格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评论,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成果斐然。文章试从杨门男将形象着手,对学术界研究《杨家府演义》中男性人物形象的成果作一爬梳整理,力求给予客观评述。(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上半月)》期刊2014年04期)

杨锦辉[7](2014)在《秦淮墨客序本《杨家府演义》注释补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秦淮墨序本《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是"杨家将"系列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版本。这部小说仅有周华斌、陈宝富的校注本刊行。虽然此本具有历史性的突破,然而也不尽人意,错讹、删改较多。故此,笔者对此小说重新进行了校点、注释,力求忠实于原着,并方便当今读者阅读。特将此次注释补正情况予以说明,以就正于方家。(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杨锦辉[8](2013)在《《杨家府演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家府演义》是在民间传说和说唱艺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经过秦淮墨客改编而成的一部古典通俗小说。它与《叁国演义》、《水浒传》等章回小说一样,属于世代累积型作品。小说以杨家府历代英雄为中心,叙写了杨家五代将帅御辽守边的传奇人生,并以此为依托,演义了北宋王朝的历史兴衰。《杨家府演义》自明代万历年间刊刻以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这部小说是杨家将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在杨家将故事的流传过程中具有集大成的意义,对于后世杨家将小说戏曲以及其他家将小说的繁荣具有一定的开创之功。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关于杨家将小说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比较热衷于历史视角的研究,而立足于文学视角的小说文本研究相对较少。或者是由于追求“名着效应”而导致研究者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将其与有关杨家将故事的另一部小说《北宋志传》相提并论,故此《杨家府演义》的文本价值并没有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甚至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误判。本论文在梳理其成书过程和分析其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前人的有关论述进行梳理和甄别,认为《杨家府演义》文本价值远在《北宋志传》之上,并着重点研究了这部小说在以下叁个方面的艺术成就。首先,在思想观念层面上,《杨家府演义》具有比《叁国演义》、《水浒传》更加积极和进步的意义。在“忠君”问题上,小说并非毫无条件地表达“忠君”的思想,而是对“忠君”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在人才观念上,小说不仅继承了儒家思想中“德才兼备”的观念,而且表达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进步思想。在女性观念上,小说突破了“红颜祸水”、“女子无才便是德”等陈旧观念的禁锢,塑造并赞美了一系列英勇善战的巾帼英雄。其次,在审美特征层面上,《杨家府演义》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杨家府历代英雄的悲剧人生,也展示出了中华民族昏君奸臣辈出、内忧外患不断的历史悲剧,体现了改编者对于历史兴亡规律的反思。小说在展示深沉凝重的个人悲剧与民族悲剧的同时,也穿插了一些诙谐幽默、令人大快朵颐的喜剧情节,从而构成一部悲剧与喜剧相融合的通俗小说,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第叁,在叙事艺术层面上,《杨家府演义》表现出明显的雅俗融合的特征。小说的成书过程及其读者群体的期待视野,决定了小说在叙事过程中的通俗性,具体表现为叙事内容的平民化(如英雄传奇故事、历史演义故事、神仙道教故事)和叙事模式的平民化(如谶纬应验、观象占卜、应梦显灵等)。由于明代小说创作中雅俗融合的整体趋势和秦淮墨客自身文人气质的原因,小说在通俗化叙事的主体特征上,融入了明显的文人化叙事特征(如叙事态度、叙事视角、叙事语言等方面的文人化)。一方面,这种融雅入俗的叙事艺术提升了小说的文学品位,另一方面,不加节制的雅化又影响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限制了小说的整体艺术成就。总之,作为杨家将小说的巅峰之作,《杨家府演义》在平民百姓中的影响深远,而且历久弥鲜。无论是其思想内容,还是其艺术形式,都值得我们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期刊2013-06-01)

袁棠华[9](2012)在《巾帼英雄爱国主义的再次高扬——电影《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对小说《杨家府演义》主题的传播与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是一部宣扬杨家将爱国主义的作品。电影《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在接受小说的爱国主义主题时,重新设置了杨门女将出征的时间、背景、人物及矛盾冲突,更好地传播了阳刚之气与侠骨柔情兼具的巾帼英雄的爱国主义,有很重要的现代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2年18期)

龚舒,吴建国[10](2008)在《《杨家府演义》的两性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刊印于万历34年的《杨家府演义》,从家族史角度对历史题材创作实施整合,体现出不拘一格的叙事优势:为舒缓战争过程中紧张激烈的叙事节奏,作者巧妙地将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因子融入历史小说总体叙事框架内,在战争间隙插入了杨门子弟的江湖情缘,从而建构起潜在而别样的"英雄美人模式"。通过文广与诸美的马背情缘试图创建一种"朝廷武将+江湖侠女"完美结合的范型,打破了历史小说与世情小说不可融和的禁区,从而超越了传统历史演义模式对儿女私情和婚姻家庭生活的限制,营造出一个家国兴衰、英雄命运和儿女情怀交织一起的悲怆而和谐的小说境界。(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期刊2008年04期)

杨家府演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无名氏着《杨家府演义》主要记述北宋时期杨家一门五代效忠朝廷、除剿外患的兴废征战之事,是一部由真实到虚构的历史演义小说。孟良、焦赞是《杨家府演义》中塑造最为成功的形象,但学术界对二者的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探析《杨家府演义》中孟良、焦赞形象的喜剧性,对于杨家将研究不无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杨家府演义论文参考文献

[1].冀媛春.《杨家府演义》研究[D].集美大学.2015

[2].冀媛春.试析《杨家府演义》中喜剧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孟良、焦赞为考察中心[J].运城学院学报.2014

[3].冀媛春.《杨家府演义》与《北宋志传》比较研究综述[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冀媛春.《杨家府演义》中的次要人物形象研究综述[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

[5].冀媛春.《杨家府演义》中的女将形象研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6].冀媛春.《杨家府演义》中的男将形象研究综述[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

[7].杨锦辉.秦淮墨客序本《杨家府演义》注释补正[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8].杨锦辉.《杨家府演义》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

[9].袁棠华.巾帼英雄爱国主义的再次高扬——电影《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对小说《杨家府演义》主题的传播与接受[J].电影文学.2012

[10].龚舒,吴建国.《杨家府演义》的两性叙事[J].中国文学研究.2008

标签:;  ;  ;  ;  

杨家府演义论文-冀媛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