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化论文_覃建忠,王云,杨基峰,李文军,周华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活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磷矿粉,磷酸钙,滤池,黄曲霉,姜黄,农艺。

生物活化论文文献综述

覃建忠,王云,杨基峰,李文军,周华军[1](2019)在《水稻施用含氨基酸的生物活化酶磷肥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证实含氨基酸生物活化酶磷肥的增产效果,于2015-2016年使用含氨基酸生物活化酶磷肥、钙镁磷磷肥、过磷酸钙磷肥对水稻进行田间对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15年,施用含氨基酸生物活化酶磷肥比施钙镁磷肥增产6.10%,比施过磷酸钙磷肥增产6.50%,比不施任何磷肥增产10.8%;2016年,施用含氨基酸生物活化酶磷肥比施钙镁磷磷肥增产5.20%,比施过磷酸钙磷肥增产5.50%,比不施任何磷肥增产10.6%。这说明施用含氨基酸生物活化酶磷肥比施钙镁磷磷肥和施过磷酸钙磷肥与不施任何磷肥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7期)

覃建忠,王云,杨基峰,李文军,周华军[2](2019)在《油菜施用含黄腐酸钾生物活化酶磷肥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证实含黄腐酸钾生物活化酶磷肥的增产效果,于2015-2016年使用含黄腐酸钾生物活化酶磷肥、钙镁磷磷肥、过磷酸钙磷肥和不施任何磷肥对油菜进行田间对照试验。结果显示,2015年,施用含黄腐酸钾生物活化酶磷肥比施钙镁磷磷肥增产为5.10%,比施过磷酸钙磷肥增产为5.00%,比不施任何磷肥增产为10.50%;2016年,施用含黄腐酸钾生物活化酶磷肥比施钙镁磷磷肥增产为4.90%,比施过磷酸钙磷肥增产为5.30%,比不施任何磷肥增产为11.00%。这说明施用含黄腐酸钾生物活化酶磷肥比施钙镁磷磷肥和施过磷酸钙磷肥与不施任何磷肥能明显提高油菜产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4期)

ISHFAQ,MUHAMMAD[3](2018)在《AA肉鸡肝脏生物活化AFB1的关键Ⅰ相代谢酶及姜黄素的干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已知的黄曲霉毒素中研究最深也是毒性最强的一类霉菌次级代谢产物。肉鸡摄入经AFB1污染的饲料,通常会引起中毒,降低肉鸡的免疫力,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证实,肝脏是蓄积和代谢AFB1的主要器官,AFB1经肝脏代谢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残留在肉鸡体内,可以造成肉鸡肝损伤甚至癌症;残留在肉鸡组织中的AFB1的代谢物通过食物链可被人类摄入,从而产生公共卫生危害。目前,关于肉鸡体内的CYP2A6在AFB1致肉鸡亚慢性肝损伤中所扮演的角色尚不明确。姜黄素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近期研究表明,姜黄素在脂肪肝综合征、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肝脏疾病中起着保护肝脏的作用。姜黄素能否通过影响细胞色素酶p450表达尤其是CYP2A6对AFB1诱导AA肉鸡亚慢性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研究表明,AFB1属于前致癌物,须通过肉鸡肝脏的细胞色素酶p450的生物活化后才能发挥其毒性和致癌作用,且代谢酶存在种属的差异。已有文献报道证明,人类肝脏中CYP2A6以及鼠源的CYP2A5是同源物,分别为人或鼠体内催化AFB1代谢活化为若干种致癌物质(毒物)的CYP450酶。而肉鸡体内生物活化AFB1的关键酶尚不清楚。本实验不仅确认了AA肉鸡肝脏细胞色素酶CYP2A6的部分基因序列,证实了其在AFB1生物转化中的作用,且证明了姜黄素能通过抑制CYP2A6酶表达保护肉鸡肝脏缓解肝损伤。1日龄AA肉鸡适应性饲养3日后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正常饲料)、姜黄素对照组(450mg/kg饲料),低剂量姜黄素组(150 mg姜黄素+5 mg/kg AFB1),中剂量姜黄素组(300mg姜黄素+5 mg/kg AFB1),高剂量姜黄素组(450 mg姜黄素+5 mg/kg AFB1)和AFB1攻毒组(5 mg/kg AFB1+饲料)。连续饲喂28日后,处死实验动物,采集肝脏进行后续实验分析。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和姜黄素对照组相比,AFB1攻毒组的肝脏存在明显的损伤。添加姜黄素可抑制AFB1诱导的肉鸡肝脏毒性。与姜黄素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姜黄素可明显改善肝细胞形态学的异常变化。AFB1组肝脏重量显着增加(P<0.05),体重显着降低(P<0.05)。随着姜黄素添加量的增多,肝体比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FB1攻毒组CYP1A1、CYP1A2和CYP3A4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CYP2A6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表明以上4种细胞色素酶(CYP1A1、CYP1A2、CYP3A4和CYP2A6)是肉鸡肝脏内生物活化AFB1的主要Ⅰ相代谢酶。值得注意的是,AFB1攻毒组肉鸡肝脏CYP2A6的酶活性显着增加(P<0.05),表明CYP2A6是肉鸡肝脏生物转化AFB1的关键酶。添加姜黄素对CYP2A6的mRNA活性和蛋白表达产生了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其中高剂量姜黄素(450 mg姜黄素+5 mg/kg AFB1)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除此之外,本实验还检测了姜黄素对肉鸡肝脏参与AFB1活化的CYP1A1、CYP3A4和CYP1A2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姜黄素组中上述叁种细胞色素酶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且叁种CYP同工酶的抑制趋势相似。实验数据表明,姜黄素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同工酶的活性进而阻止AFB1在AA肉鸡肝脏内的生物活化,减少了有害物质的生成,研究结果为姜黄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实验首次证明了CYP2A6酶对AA肉鸡肝脏生物活化AFB1的关键作用。此外通过本论文还证明了姜黄素通过抑制CYP2A6分子表达和酶活性进而产生保肝作用的作用机理。本论文得创新点在于确认了一种肉鸡肝脏生物转化AFB1至关重要的细胞色素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FB1的有害作用及其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朱兆亮,肖冠芳,葛孝新,崔山,任仰龙[4](2017)在《排泥水生物活化预处理微污染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沉淀池排泥水生物活化成活化泥渣,回流参与强化混凝,利用活化泥渣的生物吸附、降解作用,提高对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活化泥渣回流预处理的强化混凝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对COD_(Mn)、氨氮、UV_(254)的去除率随着活化泥渣投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常规工艺相比,当活化泥渣投量为170 mg/L时,对氨氮、COD_(Mn)的去除率提高了10%左右,对臭和味的去除率提高了50%;当活化泥渣与活性炭联用参与强化混凝,投量分别为170和5mg/L时,对氨氮、COD_(Mn)的去除率提高了15%左右;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各因素对活化泥渣与活性炭联用时处理效果的影响,排序为活化泥渣投量>聚氯化铝投量>PAM投量>活性炭投量,各因素的最佳值分别为170、12.5、0.06和5 mg/L,最佳条件下对COD_(Mn)、氨氮、UV_(254)、藻类总数、臭和味的去除率分别为43.14%、11.04%、21.21%、45.93%和75%,出水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7年21期)

黄江波,谭聪,黄伟,农泽喜[5](2017)在《“曝气生物活化滤池-人工快滤”组合工艺处理锰工业聚集区受污水体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利用"曝气生物活化滤池-人工快滤"组合工艺,对广西"锰叁角"地带锰工业聚集区受锰和氨氮污染水体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发现该组合工艺可同时去除受污水体中的锰和氨氮,去除率均可达到60%以上,而且该工艺成功解决了沸石填料更换困难、人工快滤占地面积大的瓶颈问题,反应装置简单易于管理、运行成本较低。(本文来源于《矿产与地质》期刊2017年03期)

郭琳娟[6](2017)在《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突变及其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中的生物活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氯吡格雷代谢的关键酶CYP2C19的不同基因变异会引起其活性的不同改变,从而导致药物代谢和药物功效发生变化,使得患者对药物产生差异反应。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CYP2C19*2、*3、*17等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代谢相关性进行研究,针对CYP2C19基因突变与氯吡格雷代谢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凝集功能机制的体外研究未见报道。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索国人冠心病(CHD)患者CYP2C19基因变异及其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研究方法:1.根据CHD指南诊断标准,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493例经皮冠状动脉(PCI)术后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CHD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标本,选取1022例遗传背景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将出血、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作为终点事件,对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2.提取所有患者及健康对照的DNA样本,用sanger一代测序法对患者及对照组进行CYP2C19基因全外显子及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区测序,如在患者中发现基因变异,通过与1022例健康人群相比较,以明确是否为基因突变。3.构建CYP2C19基因野生型和突变质粒,选择人正常肝脏细胞HL-7702作为目的细胞。在HL-7702细胞中转染相同剂量的CYP2C19野生型质粒及突变质粒。转染24小时后,收集细胞。4.提取肝S9蛋白并测定其浓度,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质粒转染量和CYP2C19蛋白表达量。在质粒转染效率一致的前提下,调整肝S9蛋白浓度,与氯吡格雷共孵育后作用于血小板,运用AggRAM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和人血管舒张剂激活磷蛋白(VASP)ELISA试剂盒检测VASP水平,了解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情况,在体外对CYP2C19酶活性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发现CYP2C19 80G>T(G27V)、389C>A(T130K)、407T>A(M136K)、831C>A(N277K)、1414G>A(V472I)等5个基因突变,其中80G>T为新发突变。这5个基因突变对CYP2C19酶活性影响的功能研究未曾见报道。2.体外功能研究发现,407T>A基因突变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较野生组低48.8%(P<0.05),同时,人血管舒张剂激活磷蛋白(VASP)水平相比于野生组高22.0%(P<0.05),说明407T>A突变对氯吡格雷活化作用强于野生组。然而80G>T、389C>A、831G>A、1414G>T 4个基因突变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VASP水平与野生组无差异(P均>0.05)。3.对患者随访结果显示,有2例携带407T>A突变的患者出现了出血事件,1例携带80G>T和1例携带1414G>A基因突变的患者分别发生了心肌梗死和再发心绞痛事件。结论:1.CYP2C19 80G>T为新发基因突变。2.首次发现CYP2C19 407T>A突变可增强CYP2C19酶对氯吡格雷的活化作用,携带此突变的CHD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应警惕出血事件的发生,可考虑减少治疗剂量、缩短治疗时间或更换其它不经过CYP2C19蛋白酶代谢的抗血小板药物。(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01)

肖东琴,段可,冯刚,杨飞,周玉川[7](2017)在《医用聚乙烯的生物活化和表面仿生矿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结合聚乙烯和磷酸钙陶瓷的优良性能,以增强聚乙烯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强酸化学氧化法和"浸蘸-挥干"处理,对聚乙烯表面亲水性进行改善,并通过仿生矿化方法在改性聚乙烯表面制备磷酸钙涂层。结果氧化处理后,聚乙烯表面亲水性明显增强,且经"浸蘸-挥干"和矿化处理后聚乙烯表面快速制备出均匀的磷酸钙涂层。结论该化学表面处理方法简单、快速,能够改善聚乙烯表面的亲水性并在表面快速制备磷酸钙涂层,从而有利于增强聚乙烯的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7年02期)

马静,高杰,王改玲[8](2016)在《生物活化条件对风化煤腐植酸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山西灵石风化煤煤样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活化条件对风化煤腐植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培养试验和容量分析方法研究了菌剂用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碳源对风化煤腐植酸降解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培养时间由3天延长到6天、9天,无菌剂添加处理,不同活性组分腐植酸含量无明显变化;随菌剂用量的增加,不同活性组分腐植酸含量均呈增加,且水溶性腐植酸增加最多,其次是游离腐植酸,焦磷酸钠提取的腐植酸增加最少;不同培养时间,培养6天时各组分腐植酸含量达到最高;相同菌剂用量下,培养温度影响了风化煤腐植酸的降解,其中30℃培养下不同活性组分腐植酸含量高于25℃和35℃;增加麸皮和秸秆粉配比中秸秆粉的比例明显地提高了水溶性腐植酸的含量。[结论]在特定条件下生物活化能够提高风化煤腐植酸的降解率,为风化煤腐植酸肥料的生产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9期)

杜青[9](2015)在《喷砂酸蚀(SLA)钛表面生物活化及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喷砂处理、强酸腐蚀处理及阳极氧化处理等复合方法制备微纳米级多孔结构,采用电泳沉积方法在微纳米级复合结构上制备复合生物涂层,后续采用热处理方法对结构和成分进行优化,制备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微纳米级多孔复合生物活性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 E 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 L M S)、X射线衍射(X R D)、X射线能量分光分散计(E D S)、X射线光电子谱(X P S)及接触角测定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不同预处理基体的多孔微纳米级复合涂层的表面组织结构及物化性能进行表征;通过浸泡S B F在涂层表面进行仿生沉积,并使用S E M、X R D、傅里叶红外光谱(F T-I R)对磷灰石层的表面组织结构进行表征,根据磷灰石层的数量、形貌及形成时间来评价试样的生物活性高低。将试样浸泡在血红细胞培养试管中,根据试管上清液的颜色以及游离血红蛋白质数量来确定试样溶血性能的优劣;通过将试样与细胞共同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以及采用C C K-8法来检测细胞的相对增殖情况来评价试样细胞毒性的高低。采用喷砂处理和酸蚀处理在纯钛基体上制备微米级多孔结构,在S L A基础上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得到微纳米级复合多孔结构,采用S E M观察不同处理方法试样的形貌,通过与喷砂处理和喷砂酸蚀处理的钛对比,A N O试样更适合作为电泳沉积的基体材料;采用S E M、C L M S、X R D对不同参数下的试样表面组织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控制变量法确定电泳沉积的电压参数为3 V、时间参数为1 h、电解质浓度为C a(N O 3)2:(N H 4)2 H P O 4为1 0:4、电解液种类为水时达到最佳配比。通过X R D测定可知沉积涂层的主要物相为基体T i相和B r u s h i t e相,经过X P S测定主要元素T i的化合态对应+4价,O的化合态对应于-2价,C a的化合态对应+2价,P的化合态对应-5价。经热处理后涂层发生相变形成新相焦磷酸钙,主要物相为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混合的二氧化钛,表面结构得到优化,表面元素含量得到提高。浸泡模拟体液后,采用S E M、E D S、X R D、F T-I R对磷灰石层的表面组织结构进行表征;经S E M和X R D证实,U N T R、S L A和A N O试样基本保持原有的形貌和物相,可以说明经过喷砂处理和喷砂酸蚀处理和阳极氧化处理的试样不能诱导磷灰石的形成,生物活性很差;U N T R和S L A经电泳沉积后浸泡模拟体液3天就有磷灰石的形成,说明电泳沉积后试样生物活性得到提高;A N O试样经电泳沉积后浸泡3天后形成大量的球状磷灰石完全覆盖住原有形貌,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形成的磷灰石相互堆砌,边界增多,磷灰石层厚度得到增加。说明以A N O为电泳沉积的基体材料,制备的微纳米级复合多孔结构涂层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对阳极氧化后进行热处理,再进行电泳沉积处理得到A N O+R+E P D试样,浸泡模拟体液7天后形成的球状磷灰石完全覆盖住原有形貌,与A N O+E P D试样对比,形成的球状磷灰石直径变小,说明二氧化钛纳米管由非晶态转变为晶态对磷灰石晶粒起到细化作用,从而引起球状磷灰石直径的减小;对电泳沉积涂层进行热处理后,浸泡模拟体液7天后,形成的球状磷灰石依附于原有结构,保留类似于原有形貌的结构。由此可以推断磷灰石的形核长大属于异质形核,同时也说明涂层发生相变后形成的新相不能发生溶解反应,不能促进磷灰石的形成。电泳沉积之前,U N T R、S L A、A N O试样的润湿角依次减小,而U N T R和S L A试样经电泳沉积后润湿角与A N O试样润湿角基本一致,说明沉积涂层属于亲水性材料;A N O试样电泳沉积后润湿角小于1 0°,基本达到超亲水性材料。试样的粗糙度值与润湿角呈现相反趋势,说明粗糙度越大,润湿角越小,亲水性越好。纯钛经喷砂酸蚀,阳极氧化处理的试样经电泳沉积后腐蚀电流降低,说明耐腐蚀性性得到提高。将S A E P D浸泡在血红细胞培养试管中,试管上清液呈现无色澄明,细胞下沉,测得细胞溶血率为2%小于5%,说明试样没有溶血性;将S A E P D与L-9 2 9细胞共同培养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形态呈现梭形和不规则叁角形,用C C K-8法测得细胞的相对增值率大于7 0%,说明试样没有细胞毒性。综上所述,钛经喷砂酸蚀,阳极氧化经电泳沉积后形成的微纳米级多孔复合结构涂层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没有溶血现象和细胞毒性,满足生物相容性要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李敏[10](2015)在《Ti-Zr齿科合金组织转变与表面生物活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水冷铜模电弧熔炼制备锆含量分别为10、20、30、40、50、60和70wt.%齿科Ti-Zr二元合金,研究钛锆合金组织转变规律,热处理对合金组织转变的影响和合金表面生物活化处理。通过XRD、DSC、显微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对合金相组成及相转变规律进行了考察。此外,借助SEM及接触角测试研究钛锆合金表面亲水性和形貌以及热处理对合金表面生物活性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和结果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在锆含量为10、20、30、40、50、60和70wt.%的水冷铜模电弧熔炼制Ti-Zr合金中,除Ti-10Zr(wt.%,下同)和Ti-20Zr为α相以外,其他成分的合金均由α+β两相组成,其中Ti-60Zr几乎全部为β相;α相为针状结构,β相为等轴晶。α相是高温β相扩散转变而得,过冷β相是高温β相因过冷未转变而遗留到室温组织中。过冷β相的形成与平衡相图中α+β两相区的宽度有关,在同样的冷却速率下,两相区越窄的合金成分在冷却过程中越容易形成过冷β相。随着锆含量的增加,钛锆合金的显微硬度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的趋势,最大为Ti-50Zr合金的330.9HV3。通过调节热处理工艺可使锆含量为30、50、60和70wt.%钛锆合金室温组织α+β两相转变为单相α相。在重新β化+缓慢冷却热处理过程中,Ti-30Zr,Ti-50Zr,Ti-60Zr和Ti-70Zr以10℃·min-1升温至1000℃等温2小时然后分别对应在2℃·min-1、2℃·min-1、5℃·min-1和5℃·min-1的冷却速率降至室温可获得单相α相;在临界温度以下等温热处理过程中,Ti-30Zr,Ti-50Zr,Ti-60Zr和Ti-70Zr以10℃·min-1分别对应升温至600℃、600℃、400℃和600℃等温2小时后随炉冷亦能获得单相α相。采用大颗粒喷砂加酸蚀(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SLA)对Ti-Zr合金进行表面活化处理,然后进行亲水性和表面形貌分析。得出结论,低锆含量钛锆合金(Ti-10Zr和Ti-20Zr)具有与SLA工艺兼容的α型结构基体,对其表面进行SLA处理可获得较好的多级叁维孔洞结构,提高了合金的表面生物活性。高锆含量α+β型钛锆合金(Ti-30Zr,Ti-50Zr,Ti-60Zr和Ti-70Zr)经热处理转变为单相α相后SLA表面的亲水性提高;经重新β化后缓慢冷却热处理后SLA表面出现条纹状凹槽,经临界温度以下等温热处理后的SLA表面没有凹槽,整个表面比较平缓。(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5-03-01)

生物活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证实含黄腐酸钾生物活化酶磷肥的增产效果,于2015-2016年使用含黄腐酸钾生物活化酶磷肥、钙镁磷磷肥、过磷酸钙磷肥和不施任何磷肥对油菜进行田间对照试验。结果显示,2015年,施用含黄腐酸钾生物活化酶磷肥比施钙镁磷磷肥增产为5.10%,比施过磷酸钙磷肥增产为5.00%,比不施任何磷肥增产为10.50%;2016年,施用含黄腐酸钾生物活化酶磷肥比施钙镁磷磷肥增产为4.90%,比施过磷酸钙磷肥增产为5.30%,比不施任何磷肥增产为11.00%。这说明施用含黄腐酸钾生物活化酶磷肥比施钙镁磷磷肥和施过磷酸钙磷肥与不施任何磷肥能明显提高油菜产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活化论文参考文献

[1].覃建忠,王云,杨基峰,李文军,周华军.水稻施用含氨基酸的生物活化酶磷肥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

[2].覃建忠,王云,杨基峰,李文军,周华军.油菜施用含黄腐酸钾生物活化酶磷肥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9

[3].ISHFAQ,MUHAMMAD.AA肉鸡肝脏生物活化AFB1的关键Ⅰ相代谢酶及姜黄素的干预机理[D].东北农业大学.2018

[4].朱兆亮,肖冠芳,葛孝新,崔山,任仰龙.排泥水生物活化预处理微污染水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7

[5].黄江波,谭聪,黄伟,农泽喜.“曝气生物活化滤池-人工快滤”组合工艺处理锰工业聚集区受污水体试验研究[J].矿产与地质.2017

[6].郭琳娟.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突变及其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中的生物活化作用[D].南昌大学.2017

[7].肖东琴,段可,冯刚,杨飞,周玉川.医用聚乙烯的生物活化和表面仿生矿化研究[J].西部医学.2017

[8].马静,高杰,王改玲.生物活化条件对风化煤腐植酸含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杜青.喷砂酸蚀(SLA)钛表面生物活化及性能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10].李敏.Ti-Zr齿科合金组织转变与表面生物活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平滑肌细胞中的生物活化途径(左...生物活化装置处理水保持溶氧特性包菌量为4%的10%未活化、活化后PVA生物...为赤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生物活化‘单纯曝气和生物活化装置处理溶氧...7木质素生物活化过程Figure...

标签:;  ;  ;  ;  ;  ;  ;  

生物活化论文_覃建忠,王云,杨基峰,李文军,周华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