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缓释微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包衣,流化床,含量,高效,液相,氧氟沙星,色谱法。
缓释微丸论文文献综述
卞莹莹,鄢海燕,邹纯才[1](2019)在《瓜蒌缓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瓜蒌缓释微丸,并进行体外释放度研究。方法运用流化床底喷技术,以黏合剂、溶剂、载药量、流化床蠕动泵蠕动速度为考察因素,以收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该微丸载药层制备工艺;以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EC)的含量、致孔剂聚乙二醇4000(PEG 4000)的用量、滑石粉的用量、包衣增重及固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该微丸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以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叁醇(3,29-DK)为检测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该微丸的体外释放度。结果瓜蒌缓释微丸的载药层最佳制备工艺为5%黏合剂、溶剂为60%乙醇、载药量为35%、流化床蠕动泵蠕动速度为0.3 r/min。缓释层最佳制备工艺为5%EC、1.5%PEG 4000、1.25%滑石粉、包衣增重10%、固化6 h。结论所制得的瓜蒌缓释微丸释药平稳,制备工艺简便、易于操作。(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程侯连,杜学勤,王增仙,甄会贤,田燕元[2](2019)在《HPLC法测定复方醋氯芬酸缓释微丸含量及稳定性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醋氯芬酸缓释微丸中醋氯芬酸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并对其质量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色谱柱为C_(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5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5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结果醋氯芬酸的质量浓度在2.0~24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1%,RSD为0.30%;对乙酰氨基酚的质量浓度在10~12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0.39%,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微丸的性状、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杂质含量少。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自制缓释微丸制剂质量稳定。(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腾,乐智勇,陈国广,任丽莉[3](2019)在《正交实验优化盐酸左米那普仑缓释微丸胶囊处方工艺及其体内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盐酸左米那普仑缓释微丸胶囊并进行处方及工艺优化,考察其体外释放及比格犬体内吸收情况。方法:以乙基纤维素为缓释层包衣材料,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盐酸左米那普仑缓释微丸,以进风温度、蠕动泵速及雾化压力为因素,微丸上药率为指标,选择正交实验法优化其上药参数。以包衣增重、固化时间、滑石粉加入量为因素,以盐酸左米那普仑缓释微丸2,6,12 h的累计释放度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缓释包衣处方及包衣增重,考察缓释微丸胶囊的体外释放度及比格犬口服单次给药的体内初步药动学,并与参比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微丸最佳上药参数为:进风温度40℃,雾化压力0.2 bar,蠕动泵速6.0 r·min~(-1)。最佳处方为:包衣增重16%,固化时间24 h,滑石粉加入量(包衣粉固体重量比重)30%;单次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受试制剂的药动学参数AUC_(0-t),AUC_(0-∞)和C_(max)的95%置信区间,均在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标准范围内。结论:正交实验法可用于优化盐酸左米那普仑缓释微丸处方工艺,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的缓释微丸胶囊累积释放度达到释放要求,具有较理想的缓释效果,与参比制剂体外缓释效果相当;在比格犬体内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李海岛,曹旭[4](2019)在《葛根素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制葛根素缓释微丸。方法 :采用速释与缓释相结合的双释原理,先制备葛根素固体分散体,再加入HPMC等骨架缓释材料,挤出滚圆法制备葛根素缓释微丸,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以溶出度为指标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得到最佳处方工艺为:固体分散体时葛根素∶聚维酮K30 (PVP K30)∶大豆磷脂=1∶1.5∶2;缓释微丸中固体分散体的量为2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用量为4.0%。结论 :葛根素缓释微丸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值得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化工与医药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邱妍川,钟玲,何静[5](2019)在《左氧氟沙星片及胃漂浮缓释微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左氧氟沙星浓度的方法,并比较左氧氟沙星片及胃漂浮缓释微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片组和左氧氟沙星胃漂浮缓释微丸组,每组6只。分别空腹灌胃相应药物40 mg/kg(以生理盐水为溶剂),并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1、2、4、8、12、24 h自眼眶取血0.3 m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大鼠血浆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乙腈(78∶22,V/V),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94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μL。采用DAS 3.0软件计算两组大鼠的药动学参数,采用F检验考察两者的差异。结果:左氧氟沙星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20~20.12μg/mL,定量下限为0.20μg/mL,最低检测限为0.04μg/mL;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回收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生物样品定量分析的相关要求。大鼠单剂量灌胃左氟氧沙星片及胃漂浮缓释微丸后的平均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12.13±1.67)、(8.76±1.13)μg/mL,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0.86±0.15)、(2.48±0.45)h,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4.67±0.95)、(6.67±1.0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42.95±4.21)、(126.48±9.44)μg·h/mL,AUC_(0-∞)分别为(50.66±6.72)、(132.61±10.63)μg·h/mL。与左氧氟沙星片比较,左氧氟沙星胃漂浮缓释微丸的c_(max)显着降低,t_(max)、t_(1/2β)、AUC、平均驻留时间均显着延长或升高(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9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UPLC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精密度高,可用于大鼠血浆中左氧氟沙星质量浓度的检测及药动学的研究。将左氧氟沙星制成胃漂浮缓释微丸后,其药动学参数变化明显,药物在大鼠体内的滞留时间明显延长,生物利用度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10期)
赵慧,张月红,范耀耀,张虹玺[6](2019)在《丹参饮缓释微丸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丹参饮缓释微丸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的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为丹参饮缓释微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YMC-Pack C18(4.6 mm×250mm,5μm);以0.5%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30℃;流速为1.0mL·min~(-1)。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0批丹参饮缓释微丸的指纹图谱,并使用HPLC法测定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其中9批丹参饮缓释微丸的相似度均大于0.990,同时标定了12个共有峰,各峰的分离度较好。其中4种指标成分为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酚酸B,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各检测方法稳定可行。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与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有利于丹参饮缓释微丸进一步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05期)
赖建彬,杨尊玲,吴樟强[7](2019)在《中兽药四黄止痢缓释微丸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兽药四黄止痢缓释微丸并进行质量评估。方法:以微晶纤维素等作为微丸材料,采用抛丸机挤出滚圆机制备微丸;以黄芩苷作为检测指标,考察缓释微丸释放度及微丸的外观、圆整度、粒度分布、稳定性。结果:制备了外观圆整、光滑,粒径在0.5~1mm的四黄止痢微丸;确定了制作工艺,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结论:制备了四黄止痢缓释微丸,有望在产业化生产应用。(本文来源于《今日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3期)
张旭,常艳波,杨恒博,张燕,高秀容[8](2019)在《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的质量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含量测定、有关物质及释放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艾杰尔C_(18)(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0.1%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5%叁乙胺,磷酸调节pH至3.0)-乙腈,流速1.0 ml·min~(-1),检验波长269 nm,柱温35℃,进样量20μl。释放度检查采用桨法,以水为介质,转速50 r·min~(-1),在0.5,1,2,3,4,6,8,10,12 h取样,用UV法在269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释放度。结果:有关物质采用梯度洗脱,溴吡斯的明主峰与杂质A、杂质B及其他杂质能有效分离,样品中杂质A与杂质B均不大于0.2%,总杂质不大于0.5%;含量测定采用等度洗脱,样品含量测定结果为(240.5±0.16) mg·g~(-1);缓释微丸在5种介质中释放曲线一致,样品在12 h内累计释放度均大于80%。结论:建立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含量测定及释放度测定方法重复性、准确度好,可用于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9年03期)
汪少,杨恒博,袁婷,晏祺,高秀容[9](2019)在《溴吡斯的明包衣缓释微丸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水溶性药物溴吡斯的明为模型,采用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在蔗糖丸芯上包覆载药层和缓释层。以释放度为指标,考察了进风流量、雾化压力、蠕动泵流速、喷头直径、烘干时间等流化床包衣工艺参数和缓释层中致孔剂、增塑剂用量及包衣增重等处方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流化床包衣工艺参数为:进风流量21~24 m~3/h、雾化压力0.9MPa、蠕动泵流速1.7 ml/min、喷头直径0.5 mm和烘干时间10 min;优化的处方参数为:致孔剂用量5%、增塑剂用量20%和包衣增重20%。优化缓释微丸能在12 h内缓慢释药,释药行为符合一级释药模型,释药机制为被动扩散。(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邱妍川,何静,江尚飞,李芝,邢于政[10](2019)在《枸橼酸莫沙必利胃漂浮缓释微丸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莫沙必利药物浓度的HPLC-MS/MS测定方法,研究枸橼酸莫沙必利胃漂浮缓释微丸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2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药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粉末或胃漂浮缓释微丸,测定莫沙必利的血浆药物浓度,评价枸橼酸莫沙必利胃漂浮缓释微丸给药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本方法大鼠血浆中莫沙必利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2~40 ng·mL~(-1)(r~2=0.998 8);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单剂量口服灌胃给药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粉末或胃漂浮缓释微丸0.2 mg (以枸橼酸莫沙必利计算)后,血浆中莫沙必利的C_(max)分别为(8.00±0.91),(6.85±0.68)ng·mL~(-1);AUC_(0→t)分别为(7.01±0.73),(47.32±7.97)ng·h·mL~(-1),AUC_(0→∞)分别为(7.59±0.90),(51.83±10.13)ng·h·mL~(-1)。以AUC_(0→t)和AUC_(0→∞)计算,枸橼酸莫沙必利胃漂浮缓释微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675%和683%。结论:将枸橼酸莫沙必利制成胃漂浮缓释微丸后,可显着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缓释微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醋氯芬酸缓释微丸中醋氯芬酸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并对其质量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色谱柱为C_(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5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5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结果醋氯芬酸的质量浓度在2.0~24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1%,RSD为0.30%;对乙酰氨基酚的质量浓度在10~12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0.39%,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微丸的性状、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杂质含量少。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自制缓释微丸制剂质量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释微丸论文参考文献
[1].卞莹莹,鄢海燕,邹纯才.瓜蒌缓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9
[2].程侯连,杜学勤,王增仙,甄会贤,田燕元.HPLC法测定复方醋氯芬酸缓释微丸含量及稳定性考察[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
[3].李腾,乐智勇,陈国广,任丽莉.正交实验优化盐酸左米那普仑缓释微丸胶囊处方工艺及其体内外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9
[4].李海岛,曹旭.葛根素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J].化工与医药工程.2019
[5].邱妍川,钟玲,何静.左氧氟沙星片及胃漂浮缓释微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研究[J].中国药房.2019
[6].赵慧,张月红,范耀耀,张虹玺.丹参饮缓释微丸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7].赖建彬,杨尊玲,吴樟强.中兽药四黄止痢缓释微丸的研制[J].今日畜牧兽医.2019
[8].张旭,常艳波,杨恒博,张燕,高秀容.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的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药师.2019
[9].汪少,杨恒博,袁婷,晏祺,高秀容.溴吡斯的明包衣缓释微丸的研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
[10].邱妍川,何静,江尚飞,李芝,邢于政.枸橼酸莫沙必利胃漂浮缓释微丸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