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同伴冲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同伴,冲突,教师,幼儿,策略,能力,新手。
同伴冲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泉凤,梁俏,连依淇,喻承甫,路红[1](2019)在《父母婚姻冲突、不良同伴交往与初中生饮酒行为:学校联结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初中生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对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采用问卷法对117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饮酒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学校联结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不良同伴交往显着中介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饮酒行为的关系;学校联结和性别显着调节中介路径"父母婚姻冲突→不良同伴交往→饮酒行为"。研究结果揭示了不良同伴交往是父母婚姻冲突影响初中生饮酒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而学校联结是削弱这一风险效应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因此,为了避免初中生的饮酒行为,父母应尽可能减少婚姻冲突,让家庭成为孩子温暖的港湾;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关注初中生的同伴交往状况,同时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提升学生的学校联结程度。(本文来源于《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2019年10期)
刘荔[2](2019)在《学前阶段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同伴冲突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前阶段幼儿的社会交往集中体现在与幼儿园的同伴交往,而冲突会在交往中产生。以往认为冲突会影响幼儿的发展,但近年来部分研究表明,冲突对幼儿的心理理论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分别探讨了同伴冲突的起因、时间、策略、结果等与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之间的关系,希望进一步深化对两者的认识,同时也为广大学前教育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章锡萍[3](2019)在《试论小学中段同伴冲突行为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孩子家庭中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的宠爱,家庭中孩子的稀少,他们在几乎没有冲突的环境中成长,缺少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这极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利与同伴交往的个性养成。在学校里,同伴冲突行为的发生也变得频繁。因此学校迫切需要对学生和谐人际交往的教育。笔者从课堂学习、活动体验、专题阅读和环境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有目的培养,让小学中段的学生能正确处理同伴冲突,与人交往学会谦让、互助。(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76期)
史春勇[4](2019)在《防治校园欺凌 济南开出“戏剧”药方》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校园欺凌这一难题,2017年,槐荫区依托“幸福校园”建设项目,整合心理学、教育学有关专家和研究人员以及校外辅导员、社会工作者等资源,启动了“同伴行动——应用戏剧改善校园冲突与欺凌”德育项目的实践探索,通过成立“同龄人小剧场”,采用“戏剧”及“同侪教学(本文来源于《济南日报》期刊2019-09-19)
李桐潇[5](2019)在《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观察研究——以上海市某幼儿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特点,采用自然观察法对上海市某市级示范公办园的62名中大班幼儿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大班幼儿与同性同伴交往时产生的冲突更多,男孩之间的冲突数量与女孩之间无显着差异;大班幼儿因人引起的同伴冲突更多,为维护规则产生的冲突最多,由干涉控制他人引发的冲突最少;教师较少介入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教师主动介入和被动介入的次数相当;大班幼儿多采用中性策略解决同伴冲突,较少使用积极策略。(本文来源于《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汪红[6](2019)在《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常发生的教育行为,同伴冲突的有效解决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促进幼儿社会行为向积极方向发展,而且可以丰富幼儿解决问题的经验。本研究选取新手型教育与专家型教师在教学中都不可避免遇到的问题——介入幼儿同伴冲突,通过比较研究,分析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异同表现,新手型教师介入同伴冲突行为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新手型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因素,为新手型教师介入同伴冲突行为提供一些建议。本研究选取沈阳市某一幼儿园大班在职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各叁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观察与访谈资料从教师介入活动类型、介入主动性、介入时间、介入态度、介入方式以及介入效果六个方面对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介入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整理分析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介入行为的总体情况和差异表现,对新手型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发现新手型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介入时机过早,缺乏观察和了解;2.情绪控制力差,缺乏情感的支持;3.介入过程程序化,忽视幼儿个体差异;4.注重问题的解决,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新手型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行为效果的建议,共分为四点包括:关注幼儿言行,先了解再介入;合理调节负面情绪,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教学能力;幼儿园加强对教师指导幼儿活动的能力培训。(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6)
史悦[7](2019)在《幼儿同伴冲突解决方式的观察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其身心都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因此在幼儿园中或者平时玩耍的过程中,同伴冲突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我国传统教育中常常将幼儿同伴冲突看作是不良行为的一种,对于幼儿社会性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正确地看待幼儿同伴冲突,帮助幼儿合理地解决同伴冲突,对于幼儿的性格和品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幼儿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初期,这也使得幼儿在面对同伴(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9年24期)
王莹莹[8](2019)在《新手、熟手教师幼儿同伴冲突处理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伴冲突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见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的教学事件、教学存在。教师作为影响幼儿的重要人员,其在面对冲突时的态度、处理冲突的方式等都影响着幼儿对冲突的认知,影响着幼儿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冲突才能将冲突的积极作用最大化呢?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教师介入冲突现状的研究,然而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处理幼儿同伴冲突方面却很少有研究者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将致力于探讨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新手教师、熟手教师在冲突处理策略选用上的异同以及影响策略选用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提升教师处理冲突的能力。本研究主要利用问卷调查对济南市、安康市叁所幼儿园中的一线教师进行资料的收集。其中还选取了叁位新手教师和两位熟手教师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访谈,从她们身上收集冲突处理的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处理冲突策略选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寻找影响因素,最终提出建议。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在冲突处理策略的选用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体现在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较激烈的幼儿同伴冲突、有特殊儿童参与的冲突事件中均选择消极策略。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熟手教师与新手教师在资源争夺型幼儿同伴冲突中权威制止等消极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着性差异;(2)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行为动作型冲突中积极指导策略的运用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选用权威制止之后的策略处理行为存在差异,后续选用积极策略的次数明显低于熟手教师;(3)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言语挑衅型幼儿同伴冲突中积极指导策略的使用上呈现显着性差异;(4)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维护规则或意见不合型幼儿同伴冲突中积极指导策略的选用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制约新手、熟手教师冲突处理策略选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情绪自控能力、工作压力、经验丰富度等。结合结论,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转变教师冲突认知观念;(2)提高教师情绪自控能力;(3)平等对待特殊儿童;(4)提高新手教师使用积极策略的意识和能力;(5)完善熟手教师应对冲突的能力;(6)新手、熟手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3)
张颖莹[9](2019)在《教师有效介入中学生同伴冲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学阶段,同伴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他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急风骤雨”时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生理显着变化使得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剧增,一方面渴求成人式的信任与尊重,另一方面日益减少对父母的依赖而逐渐增强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的需求。但情绪的两极性和认知、思维、经验的半成熟状态所带来的观点和行为的片面性,使得同伴冲突极易产生。教师对中学生同伴冲突的有效介入是促进中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一个良好契机,能提高中学生同伴冲突解决的质量,是帮助中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化思维”的过程。教师在介入学生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指导其学会认识自我、控制情绪、协商沟通、共情感,从而提高中学生矛盾冲突处理能力,获得社会认知能力、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通过事件回溯法对笔者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中学生同伴冲突事件类型做归类,揭示出教师介入同伴冲突的价值。并通过分析教师介入同伴冲突的四个方面,进而提出保证教师对中学生同伴冲突的介入效果的叁大策略。包括分析教师介入同伴冲突常见的叁种态度与所应秉承的原则,以及在介入的时机引导的内容与介入的方式。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得出,教师要有效介入中学生同伴冲突,以保证介入效果:应具备科学的同伴冲突介入意识;要掌握化解同伴冲突的必要技能;应巧用“无判断”介入学生同伴冲突。教师有效介入中学生同伴冲突,不仅有助于同伴冲突的解决,更重要的是中学生在冲突情境中获得社会交往能力,在冲突解决过程中获得身心发展、社会认知,从而促进中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实现培养和发展人的教育的本质目的。(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唐琼梅[10](2019)在《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介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的关系形态,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它有利于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自我概念,学习良好的社会规范以及社会交往技能。鉴于教师作为帮助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重要人,其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到冲突正向功能的发挥,以及目前部分教师介入冲突的行为相对的偏激,为了让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提高教师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能力,给幼儿提供身心健康发展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研究者对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中介入的现状进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教育建议。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广西桂林市临桂区的一所城镇幼儿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者选取了中班的全体幼儿和教师(因生活老师不带班,故不包括在内)作为调研的对象。该园共有10个班,其中中班有3个,共89名幼儿。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为观察法,研究者对这3个中班分别进行了大约2周的观察,每天从早上8:00至12:00,下午2:30至5:30进行观察,持续时间大约为1.5个月。观察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9月11日至2018年10月26日,在这段时间内一共收集到“幼儿同伴冲突-教师介入”的案例共103例;其次是访谈法,访谈对象主要是叁个中班的专任教师,共6人。本研究从教师的角度研究幼儿同伴冲突,主要是从教师介入的观念以及介入的具体行为两大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以及对教师在冲突中介入的时机、主动性、情绪、方式以及效果等五个维度的观察来收集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中介入的基本状况,从而对教师介入的观念以及教师介入的行为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教师在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积极的方面表现在:(1)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幼儿同伴冲突;(2)教师介入的主动性偏向于主动介入,对幼儿冲突较为关心。另一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教师的指导思想与实际行动不相一致;(2)教师介入的时机不恰当,介入得过早或过晚;(3)教师介入的态度偏于负向,且受自身主观因素影响大;(4)教师介入方式偏向权威仲裁,缺乏培养幼儿独立解决冲突能力的实际行动;(5)教师介入效果偏向消极和中性,对幼儿身心发展关注不够。根据教师介入幼儿冲突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从教师、家长、幼儿以及幼儿园四个方面分析了问题出现的根源。首先是教师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原因:(1)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不正确;(2)教师的职业素养不高,具体表现为教师受自身情绪影响大且工作态度被动;(3)教师对家长及幼儿的偏见;(4)教师受同事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家长方面,影响教师介入冲突的原因有:(1)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2)家长对教师的不信任。幼儿方面主要是因为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已形成的师幼关系。幼儿园方面主要是:(1)管理者对教师介入“行为”的不重视;幼儿园活动安排对教师时间的束缚。以上便是影响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因素。为提高在冲突中教师介入的效果,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一、研究者认为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幼儿同伴冲突观;二、做到尊重幼儿,与幼儿建立平等友爱的师幼关系;叁、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适时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四、教师要善用引导教育,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和谐环境;五、教师还需要多钻研理论,学习合理解决幼儿冲突的方法;六、要加强反思,提高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同伴冲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前阶段幼儿的社会交往集中体现在与幼儿园的同伴交往,而冲突会在交往中产生。以往认为冲突会影响幼儿的发展,但近年来部分研究表明,冲突对幼儿的心理理论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分别探讨了同伴冲突的起因、时间、策略、结果等与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之间的关系,希望进一步深化对两者的认识,同时也为广大学前教育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伴冲突论文参考文献
[1].陈泉凤,梁俏,连依淇,喻承甫,路红.父母婚姻冲突、不良同伴交往与初中生饮酒行为:学校联结的调节作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9
[2].刘荔.学前阶段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同伴冲突的关系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章锡萍.试论小学中段同伴冲突行为及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9
[4].史春勇.防治校园欺凌济南开出“戏剧”药方[N].济南日报.2019
[5].李桐潇.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观察研究——以上海市某幼儿园为例[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
[6].汪红.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7].史悦.幼儿同伴冲突解决方式的观察探微[J].科普童话.2019
[8].王莹莹.新手、熟手教师幼儿同伴冲突处理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9].张颖莹.教师有效介入中学生同伴冲突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9
[10].唐琼梅.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介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